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微博時代的言論自由與法律規制(一)

      本論文在法律專業畢業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微博時代的言論自由與法律規制

       [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微博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信息承載和言論傳播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傳播媒介,其強大的轉發功能使每個人成為了信息源頭,一則消息可以在半小時內傳遍全球,為公民實現言論自由提供了極好的表達途徑。微博對于維護合法權益、實施社會監督、推動政務公開、實現公民基本權利的表達自由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積極價值。但是,隨著微博的深入發展,微博與公民權利、公權力、公序良俗的沖突也逐漸顯現。如果不加以限制,將是對自由的侵害,最終也會阻礙微博的發展。所以對微博中的表達自由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擬提出在法律規制下的解決措施進行研究很有必要。
      [關鍵詞]:微博 言論自由 侵權 法制
      [正文]    
      微博作為新興的信息傳播平臺迅速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這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生活范圍,更是創造了新型的信息交流模式,豐富了人們表達自由的范圍。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微博在以其交互性、便捷性給大眾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一系列的法律問題,這其中,微博時代言論自由的保護和規制問題,便成為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但是,如果對這一新生事物加以過多的束縛,又一定程度上背離了博客誕生之于傳統媒體區別的意義所在。因此,如何在微博環境下正確行使公民的言論自由?當公民的言論自由與商業秘密、國家秘密、個人名譽權等發生沖突時,又該如何衡平處理?成為擺在法律實務人員和法學研究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一、微博的產生發展及特點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1]微博是在web2.0時代下,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互聯網社交服務,具有集成化、開放化的特點。[2]在微博上,微博用戶不僅可以發布文字信息,還可以上傳圖片、音頻、視頻等實現動態的和他人分享生活和感受。
      (一)微博的產生和發展
      2009 年8月,新浪微博正式開始內測,標志著微博開始在我國興起。2010年,騰訊、網易、搜狐、天涯社區、人民網、鳳凰網等各大門戶網站先后推出各自的微博產品,微博現象受到各家媒體的關注,中國微博市場進入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2011年,中央電視臺在春節晚會中運用了微博的新型作用,對推動微博在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截止2012年6月底,中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74億。網民使用微博的比例過半,達50.9%,較2011年底增加了2.2 個百分點。19歲及以上中國網民中,微博用戶的滲透率達88.8%。手機微博用戶數已從2011年末的1.37億增至1.70億,使用率相比2011年底提升5.3個百分點,至43.8%。手機微博是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機應用。雖然電腦終端仍是微博用戶的首要登錄終端(97.66%),但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移動終端的登錄比例大幅上升,分別高達89.35%、85.43%。另外,移動端微博用戶平均每天發表微博2.84條,轉發4.38條,均高于整體微博用戶的平均發布微博2.13條,轉發3.32條。[3]根據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隨著微博用戶群日益快速增長,中國社會已迎來了“微時代”。
          (二)微博信息傳播的特點
           1、信息生成和傳播速度快。微博平臺的信息輿論生成和傳播,基本途徑之一是粉絲路徑,當某人就某個議題發表言論或傳遞某個信息后,與之相聯系的“粉絲”網民就即時接收到信息,一是轉發路徑,即網民對某個微博言論信息有同感或新奇、贊賞等,就可以向其他網友轉發,這樣,很快就促成了該信息的擴散,如此類推,短小的信息瞬時就可以形成強大的微博公共輿論。微博這種快速生成的信息集散方式,既不是線性的( One To One) ,也不是扇形( One To N) 的,也不是以往的多媒體的網狀形式( One To N + N) ,而是一種急速擴展的無核裂變的方式( N To N + N) 。其信息生成和傳遞的速度極快,遠遠超出傳統媒體和目前新近生成的其他多媒體,高速快捷可用幾何級來形容。2012年4月9日,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趙普發微博稱:“根據調查記者的爆料,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不能吃,尤其是孩子,具體細節很恐怖,不便透露!北疚⒉┌l出后,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全國,人們碰頭談話言必稱“老酸奶”,可見信息生成和傳播速度快,是微博的一個重要特點。
           2、參與的主體眾多。微博的主體不只是明星或官員,而是近乎所有的網民。只要能上網的電腦用戶,只要有手機,每一個普通個體,都可以通過微博發送自己的聲音、傳播自己的觀點,參與感興趣的話題討論,傳遞有關的信息。加上進入微博的門檻低,只要擁有一部手機,網民就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員,網絡用戶可以通過“微博”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描述自己的心情,抒發自己的感情,人人都有發表言論的權利。與網站、博客和論壇相比,微博是徹徹底底地草根化了。在眾多的微博產品中,手機形式的微博產品,尤其獲得網民的青睞。據DCCI研究顯示,微博用戶通過手機登錄訪問的比例為 39%。預計到 2013 年,手機網民數量將超越PC 網民數量,占中國人口比例將達 52.9%。[4]這為微博在手機平臺上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和巨大的市場。
           3、信息傳遞范圍廣泛。微博討論的范圍廣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大議題更成為網民圍觀的首選。當前微博,有幾個較大的輿論場域: 一是各級黨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管理機構所發布和解讀的信息集散,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主動釋放權威信息的官方輿論陣地。這一信息集散場,內容主要涉及國家大政方針等,傳統媒體及其主體是這類信息的主要來源,微博起著快速傳遞的作用。另一是網民自發的發貼、評論、短信、轉發等民間輿論場域。這一輿論場所涉及的議題更為廣泛,包括了生活經歷、社會新聞、突發事件、隱秘信息等,從貪污腐敗、貧富差距、行業壟斷到社會保障、城鄉差距、個人不公等。
           4、信息發布機動自由。除了微博內容廣泛之外,內容微小化、發布自由自在,也是特點之一,這也是吸引廣大網民參與的原因之一。140個字數的限制,使得微博的內容是微小的,必須壓縮文字,凝練內容,才能在有限字數里面,最大限度地包羅更豐富的信息內容。這就決定了其傳播內容完全來自于受眾的原創,也更吸引了廣大網民樂此不疲地參與創造,這又在另一角度上,讓人們擺脫了對傳統媒體內容的過度依賴,無論傳者還是受者都可以輕松享受信息傳遞的快樂。
           5、網民討論易引起情緒化。由于微博討論的主題有大量敏感的內容,也不易于限制,因而一些內容的討論,易于引起情緒化。特別是民間輿論場域,往往會引發連鎖反應,一些沖動性的、情緒色彩濃厚的言論,很快促使輿論集群化地聚集,形成沖動型輿論。一些信息在生成之初,可能是片面的、不確定的,但正是這些襁褓之中的信息,通過微博而迅速膨脹起來,以類似滾雪球的方式拓展,迅速波及整個輿論場域。有些極端的輿論,就是在這樣沖動的情緒化之中,進一步擴張、延伸和升級,造成某種群體非理性的謾罵、叫囂,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微博作為一種新媒體,為每一個人提供了信息發布、傳播和自由評論的平臺。在微博上,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采集者、責任編輯、新聞主播和評論嘉賓。在應對公共事件中,微博越來越展現出了其用戶主體的多元性和平民性、資訊內容的及時性和公開性、功能效果的傳播性和監督性等顯著特征。在這個意義上,微博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媒體角色,更擔當了凝聚公民意識、表達公民思想、行使公民權利、承擔公民責任、啟蒙公民社會意識的全新多元功能。

           二、微博言論的自由及其法律邊界
           根據《憲法》,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自由是相對的,是需要受到限制和約束的。不受約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對自由進行合理的約束,恰恰有利于維護自由相對人的自由。言論自由的理想狀態是言論領域“自由人的自由聯合體”,即每一位言論者一方面能就公共事務暢所欲言,另一方面,言論者本身能夠自律,不故意發表謠言,不發表針對無辜者的惡意中傷言論,遵循公共倫理。公共言論應當遵守倫理與法律上的四項原則,即: 真實原則、懷疑原則、善意原則、尊重私權原則。微博言論自由的原則也正如此。一個公民在享受網絡上自由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自覺維護網絡秩序的義務。微博言論自由的法律邊界一般可以這樣設定:
           (一)不得侵犯其他法律主體的名譽權
           名譽權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權利主體保持并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它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微博自由表達的形式使得在微博中侵犯名譽權的糾紛時有發生,微博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對某一事件進行評論和轉發,因此,為取得更大的轉發量和吸引更多的粉絲,某些人員會利用微博來發布一些不實言論,這些言論在經過網絡放大后形成輿論漩渦,給牽涉其中的當事人帶來困擾,而這樣的行為有些就會形成侵害別人名譽權的行為。
       
          在網絡上,我們同樣講求名譽權的法律保護。雖然有觀點鼓吹網絡的虛無化和虛擬化,主張網絡應當一切自由,不受法律和道德約束,但近年來,這種“網絡絕對自由主義”的觀點已經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數用戶的一致批判,因為一個沒有任何法律和道德約束的空間,無論它是現實社會還是網絡,在這樣的混沌和虛無當中,人類文明之火不可能取得進步和延續。
           與傳統法律體系中的名譽權相比,網絡上的名譽權本質上并無區別,只是在表現方式或傳播工具上有所區別。但是,正因為這些簡單的線路和機器,給侵權人帶來了更簡便的侵權條件: 在現實社會當中傳播消息必須依靠有限的媒體或者口頭傳遞,傳播范圍、速度有限; 但網絡當中可以依靠各種技術手段如個人主頁、論壇、聊天室和電子郵件,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可以將消息向全世界用戶傳播開去,手段之簡單和后果之嚴重是現實社會難以比擬的,這同時給受害人制止侵權、消除影響帶來了更高難度。
           (二)不得侵犯其他法律主體的隱私權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對其個人、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自主進行支配的具體人格權。微博作為一種社交網絡媒體特別是近來實名微博認證數量劇增,增加了人們對其侵犯隱私權的擔心。最近一年來微博上熱炒的各種“門”事件,一方面凸顯了微博的輿論監督作用,但另一方面使得許多人“談微色變”。2011年6月,溧陽市衛生局局長由于誤將微博當作私密聊天的即時通訊工具,在其微博上與一名女子大肆調情,引起無數人“圍觀”。溧陽市委常委隨后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對“微博局長”謝某停職檢查,并取消其黨代會代表資格。而在這次“何某微博事件”中,一些微博不斷攫取關于何某的各種信息,如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甚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上一篇:刑事訴訟中的口供補強規則 下一篇:我國立法技術規范研究中有關定義..
      Tags:時代 言論自由 法律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