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一)

    本論文在法律專業畢業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網絡游戲以其大眾化的特點受到了各個年齡層的歡迎。但是依存于網絡游戲這一虛擬空間的虛擬財產卻在我國的法律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如何為虛擬財產定性,如何健全我國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如何解決具體案件中存在的相關實務問題都急待解決。本文重點圍繞以上問題,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對虛擬財產的本質、特征、價值等方面進行論述,為我國立法和司法保護虛擬財產提供一些務實而又可操作的對策和思路。
    [關鍵詞]: 網絡 虛擬財產 法律保護

    虛擬財產概說
    虛擬財產的定義
        我們通常意義所說的財產,就是指所有人可以對其實施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物。虛擬財產,也就是與現實世界中的財產相對應,在網絡空間存在的數字化、非物質化的財產形式,具體表現為網絡游戲玩家在網絡游戲中獲得的游戲帳號和角色等級,以及各種裝備,游戲貨幣等游戲物品。在物理上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臺灣地區稱為電磁記錄),而在網絡游戲的環境中,體現為具有某些游戲功能的物品。[林旭霞:《虛擬財產權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頁。]
    虛擬財產能否得到法律保護,關鍵在于其是否屬于我國法律保護的客體,也就是虛擬財產能否歸屬于我們通常所說的財產的范疇。我國刑法和有關司法解釋都未將數據(電子數據)規定為侵犯財產型犯罪的犯罪對象。而網絡虛擬財產的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以一系列電磁、光或其它信號形式存在的數字化了的數據。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財產丟失也只是一個修改數據的過程,這些計算機中被修改的數據都是由各種物理方式所表示的“0”和“1”的組合而構成。按照上述傳統理論,我們無法將其歸于物的范疇。其實不然,從犯罪對象的角度來看,犯罪對象是指危害行為所作用的、體現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人和物。其中具體的人或物必須能夠反映某種客體遭受損害的情況,與刑法所保護的客體有密切聯系。數據體現了公私財產所有權。這時的數據是公私財產所有權的載體,盡管人們對這些數據摸不著、偷不走,但是可以改變它。這種改變就體現了侵犯財產所有權。必須指出的是,數據在不同犯罪中能體現不同的客體,正如人在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罪中體現的不同客體一樣。第二,刑法中所說的物,是指體現主體利益,具有物理或生理屬性的物體。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無形物也被納入其范疇。考察這一過程,我們不難看出,只要體現主體的利益,就能成為刑法意義上的物。既然如此,作為體現財產所有權人利益的數據就應納入物的范圍。
        (二)虛擬財產的基本特征  
    財產的最基本特征是能夠被人們所控制和占有,并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這種經濟價值是客觀的,并可以用貨幣來進行衡量。根據我國的立法精神以及民法的規定,公民的財產應受法律保護,這里的財產既包括有形的,也包含無形的。而網絡虛擬財產屬于無形資產的一種,自然要受法律保護。當其受到侵犯時,向侵權人提出損害賠償要求,從法理的角度來看也沒有任何的問題。由此可見,虛擬財產屬于財產的一種,具備了財產的基本特征,同時也具有一些新興的特征:如空間依賴性和時間有限性。
    第一,空間依賴性是指虛擬財產存儲時需要依賴如半導體芯片,磁盤,光盤等光電脈沖和磁性材料。同時,其使用價值體現在特定的虛擬架構世界環境中,也就是說虛擬財產只有在網絡游戲中才可以體現出其價值和使用價值。“在空間環境和社會環境同時具備的虛擬社區空間里,虛擬財產才具有法律上所稱之價值性”,離開了互聯網,離開了特定的游戲,不管價值多么高的虛擬財產也無法存在和發揮價值。
    第二,虛擬財產的時間有限性具體表現在任何一款游戲都不可能永遠的運營下去,它的運營周期取決于玩家對于這款游戲的興趣和運營商能否在其中獲利。虛擬財產隨著其載體的滅失也會失去價值意義。虛擬財產的這兩種特性,既是它和現實財產的主要區別,也是于虛擬財產相關的犯罪的主要特點。
    (三)虛擬財產的性質
    法律意義上的財產,必須具備兩種性質:即可為人所控制,能帶來一定經濟利益。虛擬財產專屬于游戲玩家或游戲營運商所有,能夠被其所有者支配、管理和使用。玩家能實實在在地感知到“物”的存在,同樣也可以在游戲規則的框架下在游戲中使用“物”,也就證明了虛擬財產具有可控制性。虛擬財產的“虛擬”實際上是我們觀念中對虛擬財產的無實體形式的錯覺,而不是虛擬財產本身是虛構和不存在的。同時,虛擬財產還具有可交易性,能夠通過與實體財產的交換,實現其真實價值,從而給出賣者帶來經濟收益。在有些網絡和網絡游戲比較發達的國家,虛擬財產和真實貨幣的固定轉換體系已經出現(如韓國),并且已經相當成熟,在我國的某些網絡交易平臺(如易趣,淘寶網等),類似帳號,裝備,游戲幣等的虛擬財產也被公開銷售。虛擬財產具備了法律意義上的物的特性,與經濟學意義上的財產也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可見虛擬社會并不是完全封閉的,仍然與現實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實社會的法律關系在虛擬社會中也有一定的反映。虛擬財產是虛擬社會的社會產品,它離不開虛擬社會這個基礎平臺,反映了虛擬社會的特定社會關系。
     經濟學意義上的財產,是指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物品,使用虛擬物品,可以使玩家更簡單的參與游戲或者在虛擬世界里具有更強的競技能力,戰勝對手的概率增強,從而獲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心理上的滿足,因而虛擬財產的這種使用價值體現也就使虛擬財產滿足了財產的經濟學屬性。虛擬財產既可以從游戲開發商處直接購買,也可以從虛擬的貨幣交易市場上獲得,因而虛擬財產已經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屬性,其真實價值不言而喻。

    我國虛擬財產保護的現狀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發展狀況 
    網絡虛擬財產主要有兩個發展趨勢:一是隨著網絡游戲、網絡相關產業的發展,網絡虛擬財產逐漸凸顯出貨幣的一般屬性和大眾化的特點。網絡虛擬財產的表現形式也比較多樣,如最常見的Q幣,游戲幣如金幣、元寶,點卡,虛擬的各種裝備等等。各種虛擬財產因所在游戲或稀缺性的不同而具有不同價值,有些虛擬財產因為所在的虛擬游戲的普及性可以直接與人民幣進行兌換。在有些方面,虛擬財產甚至可以代替人民幣作為流通的支付手段,有些網絡公司以支付Q幣作為其員工工資的情況也經常發生。其次,虛擬財產因為網絡和網絡游戲的普及而變的更加大眾化,普通人接觸到虛擬財產的機會大大增加,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每一個網民都有自己的虛擬財產,據網絡媒體統計,我國網絡游戲用戶達到約3.5億,這樣看來,虛擬財產正處在一個不斷膨脹的狀態中,不僅虛擬財產的種類在不斷的發展,占有虛擬財產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本數據來自解放牛網網上調查)
    二是網絡虛擬財產的管理和使用一直處于無序的狀態。有超過61%的網絡游戲用戶表示自己的虛擬財產有過被盜的經歷,有22%的用戶承認自己曾經通過偷窺別人密碼或使用黑客軟件的方法偷盜過別人的虛擬物品,而因為虛擬財產被盜而報案或采取相關措施的玩家卻不到被調查人數的1%。。一方面,我國尚沒有專門針對虛擬財產的法律出臺,致使各地的公安局無法可依,因此對于此類案件的處理結果也多有不同: 2003年3月3日,湖南省株洲市蘆淞區公安分局賀家土派出所經過多方討論,認定某網吧幫工吳某偷取他人密碼,再盜賣他人游戲人物的裝備,既得利益沒有超過1000元,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相關規定,認為其行為屬“偷竊”,將吳某拘留10天。[于志剛:《論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地法律性質及其刑法保護》,載于《政法論壇》2013年第六期,第131頁。
    ]2009年各媒體曝光的某男子利用高科技軟件在網絡上盜竊了100多個《傳奇》游戲的ID號,并把號上的虛擬裝備掛在網上進行現金交易,被眾網友當場抓獲并送到成都黃瓦街派出所,警官只對該男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民警稱,網絡游戲中虛擬的“錢”,不能等同于真正的錢,不受法律保護,遂對此類“盜竊案”拒絕立案偵查。2014年7月,東海縣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盜竊案,兩個網游玩家因盜竊他人三套裝備,依法分別被判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另一方面,網絡游戲運營商也沒有完全盡到自己的義務,導致網絡游戲本身的安全性不高或存在明顯的漏洞,或者游戲中的運營商和GM對于玩家的虛擬財產丟失的投訴不聞不問或相互推委,使玩家不能通過最簡便的救濟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所以當普通玩家價值并不太大的虛擬財產丟失時,往往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去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二)我國虛擬財產相關立法的現狀 
    如前所述,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制定網絡虛擬財產方面的專門規范,因此在處理虛擬財產糾紛時法院參照適用也只能是《民法通則》、《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些現有的法律法規雖然能為公平合理的審判提供相應的法律基礎,但在處理網絡糾紛這一新興事物時,僅有原則性的法律而無針對性的條款是遠遠不夠的。[楊吉.虛擬財產的規制——以民事法律為切入點[D].載于《博客中國》2010年第二期,第86頁。]在2006年全民討論的《物權法》草案中,將虛擬財產納入其中的呼聲一直很高,可是在2007年3月公布的《物權法》中,關于虛擬財產的部分卻并沒有被提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將虛擬財產納入《物權法》進行歸置,一直是各國立法的基本模式,對于虛擬財產的保護可以在這個方面予以借鑒。
    (三)對虛擬財產的侵犯
        隨著網絡的普及運用,相關虛擬財產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擺在人們面前。但是我們國家在虛擬財產的立法方面還是空白,這就為侵犯虛擬財產的行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專門針對虛擬財產的諸如民事侵害或者盜竊、詐騙等的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并且這些侵犯的行為漸漸顯現出專業性、專門性的特點。

    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一) 虛擬財產保護的基礎——虛擬財產立法 
    1.其他國家或地區對于虛擬財產的相關立法    
    網絡游戲最為發達的韓國也曾完全禁止虛擬交易,不承認虛擬財產的合法性,但是實施后難以阻止現實中虛擬交易的大量進行,也出現了大量的糾紛無法解決,這中情況使得韓國有關機構不得不最終在法律上承認了虛擬物品的合法性,虛擬交易也受法律保護。其法律明顯規定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于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服務商只是為玩家的這些私有財產提供一個存放的場所,而無權對其作肆意的修改或刪除,這種網財的性質與銀行帳號中的錢財并無本質的區別。[Gustav Radbruch,a.a.O.S.引自我妻榮:《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M],第6-7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版。
    ] 
    我國臺灣地區“法務部”為解決網絡游戲中盜竊虛擬財產的定性問題,于2001年11月23日做出/[90/]法檢決字第039030號函釋,認為“線上游戲(網絡游戲)之帳號角色及裝備資料,均系以電磁記錄之方式存儲于游戲服務器,游戲帳號所有人對于角色及裝備之電磁記錄擁有支配權,可任意處分或轉移角色及裝備,線上角色及裝備雖為虛擬,然于現實世界中均有一定財產價值,玩家可透過網絡拍賣或交換,于現實世界財產并無不同,故線上游戲之角色及裝備似無不得作為刑法之盜竊罪或欺詐罪保護客體之理由。”
        2.我國虛擬財產立法所面臨的問題  
    (1) 相關立法的缺失  解決侵犯虛擬財產的問題應該從立法層面首先著手。盡管現行法律中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將虛擬財產列為保護對象,但是并不能將虛擬財產是否被明確寫入法律作為其能否得到法律保護的唯一標準。世界總是在發展變化,所以必將不斷產生新興事物,作為上層建筑的法律必須要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我國不是一個實行判例法的國家,為了保證法律的嚴肅性,對于法律的修改并不是經常性的,更多的情況,是通過立法手段和司法解釋來應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如法律條文中就經常使用“其他情況”來應對可能發生的新問題。可見,并不一定要把虛擬財產寫進法律,才證明其可以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當然,法律通常都具有滯后性,現今沒有可以依照的法律,并不代表以后一定也不會出現,相反,我們迫切的需要這樣的一部法律,虛擬財產要作為一種無形財產納入無形財產權保護體系,也須立法確認。
    (2)立法的時機把握  2003年12月25日,19名成都律師聯名寫成《保護網絡“虛擬財產”立法建議書》,寄往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建議為“虛擬財產”制定一部程序,實體合一的網絡虛擬財產保護條例,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定義、內容、網絡開發商、網絡運營商、網絡用戶、網絡管理者各自的權利義務、侵犯網絡虛擬財產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保護網絡虛擬財產的行政執法和司法程序等主要內容進行規范。他們認為,我國制定網絡“虛擬財產”保護法律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王云輝.網絡財富頻頻人間蒸發, 19律師上書全國人大立法[R].天極-新聞頻道. 2006-2-24。]誰也不能預知將來網絡虛擬財產將會如何發展,貿然進行法律歸置,可能會影響到這一產業未來的發展。是繼續觀望還是用法律介入,也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從立法程序上來說,由于我國的制定法律程序一般分為準備立法、調研、起草、形成草案、最終通過并實施。準備立法時期將指定由哪個機構來立法,而起草過程一般先要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實際調查,形成建議稿以后,還要再組織行業專家、學者及企業進行多次討論,修改。形成成熟方案后報國務院法制辦,由國務院法制辦組織專家討論修改,成熟后提交國務院辦公會審議,通過后的建議稿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審議,但最終通過實施還需要經過至少三次審議,這又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盡管目前立法保護網絡“虛擬財產”無論是在技術層面上,還是在可行性上,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盡快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切實保護廣大網民的虛擬財產權和相關權益已經迫在眉睫。
    3.為網絡虛擬財產立法的現實意義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上一篇:論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下一篇:論道德權利訴求中的司法克制主義 ..
    Tags:網絡 虛擬 財產 法律 保護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