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倫理研究領域,伴隨著不同的研究重點出現了一系列有關企業倫理道德的專業術語: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line approach)、企業良知(corporate conscience)、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公共責任(pubic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性責任(corporate societal responsibil-
Ility)、企業社會反應(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企業社會績效(corporate citizenship;business citizenship)、利益相關者(stakeholding company)、企業倫理(business ethics)、持續型公司(sustainable company)等等。即使同一作者在對企業倫理道德的同一研究中往往也會使用不同的術語,不過目前大多數學者認同與企業道德相關、較為常用的是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公民。
企業公民這一概念源自企業實踐界,它“能夠在企業社會績效框架里整合企業社會責任和利益相關者管理”的概念,其目的旨在突出,企業是公共實踐主體,有責任尊重社會其他主體的權利。不過也有學者質疑了這一提法,他們指出企業公民本質上無法整合企業社會責任,它整合的是企業責任和組織員工個人行為。但是Logdon and Wood (2002)強調“從企業社會責任向企業公民的語義轉換意味著,對企業組織怎樣根據利益相關者行動的規范在理解上的深刻變革,企業公民是在本土環境下負責任的行動者,強調自愿和慈善,以及組織在社區中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學者們大多認同,企業公民是“為了公司和更大社會整體的利益,了解和管理企業對社會更廣泛的影響”,企業公民使美德成為了必需品,并把這種必要要素轉化成了戰略優勢。
[4] Domingo Garcia-Marza.Crisis Communication Plan:Poor Predictors of Excellent Crisis Public Relations[J].Public Relations Review,1998,24 (4):461-474.
[5] 達魂.現代社會怎樣看待現代危機[N].中國經營報.2003-04-28
[6] 弗羅因德. 沖突社會學[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4.第11期
[7] 黃承地,薛恒. 危急時刻管理者的道德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1.第13卷第6期
[8] 劉藏巖. 企業社會責任與危機管理[J].生產力研究.2006.第4期
[9] M.R.Haney. Dealing with the Complete Crisis ——The Crisis Management Shell Structure[J] . Safety Science,1998.(30):139 - 150.
[10] 諾曼·R·奧古斯丁. 控制危機的六個階段[J].經營者.2005.第11期
[11] R.F.Card.In Defense of A Self-disciplined,Domain-specific Social Contract Theory of Business Ethics [J].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2005(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