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子商務中的詐騙問題 [摘 要] 雖然電子商務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一系列的障礙,目前主要的障礙是電子商務中的詐騙問題。本文從電子商務中存在的詐騙問題入手,對網上購物中群眾受到詐騙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法律法規的建議和措施,解決網上購物中群眾權益保護問題。
[關鍵詞] 電子商務 詐騙問題 阻礙電子商務發展 相關法律法規完善
一、電子商務中存在的詐騙問題 當前,網絡詐騙犯罪呈多發態勢,各種詐騙手段層出不窮,給廣大人民群眾造成了大量的損失。為此,警方提供了一些常見的網絡詐騙手段及防范方法,供大家參考,以提高網民反騙防騙意識。網絡詐騙是現實生活中各種詐騙活動在網上的“復制”和“翻版”,手段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布虛假信息誘人上當 1、在購物網站上,利用信息的不可控制性,發布各類虛假信息,實施詐騙。這類詐騙活動又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商戶”騙“客戶”,如犯罪嫌疑人在淘寶網、拍拍網等購物網站上開設商鋪,發布超低價商品信息,在游戲網站上發布意外中獎信息,然后通過“場外”交易(指在支付平臺外交易)實施詐騙。如2008年9月,杭州的虞某某在購物網上看中一家商戶中的一款低價三星手機,商戶提出需將定金打入指定的銀行賬戶,然后又提出需支付安全保證金后當面交易等借口,誘導虞某往指定帳戶付款。虞某一一照辦,共打入3870元后,財、物兩空。二是“客戶”騙“商戶”,犯罪嫌疑人在購物網站向商戶購買商品,然后通過聊天工具,給商戶發送偽造的支付憑證。誘使商戶銀訖發貨。這類案件多發生在商家銷售手機充值卡中,如2008年4月,尚某某在淘寶網上銷售手機充值卡,收到客戶發來的4000元支付寶已付款截屏,誤以為貨款已支付,便在客戶提供的8個手機號上充值4000元。 2、在互聯網上開設虛假網站,發布虛假供貨信息、股票彩票預測信息和高額回報的集資信息,得手后往往“網間蒸發”、“人去網空”。這類詐騙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利用了在互聯網上開設、關閉網站手續簡便、快捷和隱蔽的特點,有恃無恐。如2008年9月,杭州某服裝企業老總江某因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需要貸款資金,登陸到“中國金浩投資公司網站”,該網站聲稱可以提供低息免擔保貸款。于是江某提出貸款500萬元并按對方要求在指定賬戶支付5000元利息、10000元保證金和企業基本信息后,當天下午該網站就被關閉,無法登陸。2007年7月13日,互聯網上出現了一個“中國彩票預測網”,并稱該網站隸屬國家彩票管理中心,專門給會員提供中獎率高達80%的彩票預測信息和“內幕”信息。杭州市民楊某某交納了1000元入會費、2000元保證金、3800元資料費成為會員后,第三天網站無法登陸,所有聯系中斷。2006年12月,互聯網上出現“美國科技基金網”,專門從事高收益投資項目,投資者投入8800元人民幣或者等值美元,即可在網上獲取編碼,第二天開始返利,日返利人民幣440元或美元55元,返利期限為50天。如發展“下線”還可獲得投資額的10%作為獎勵。三個月后網站失蹤,受害人遍及杭州、寧波、紹興、嘉興、金華等地1400余人,被騙金額880多萬元。 3、利用電子商務交易規則和程序上的漏洞,騙取貨款。這類案件較上述犯罪手段智能化程度更高。如2007年8月4日,毛某某在淘寶網上看中一款筆記本,售價5000元。毛某將5000元打入相關付款平臺后,商家提出這款筆記本可享受1000元優惠,要求客戶點擊確認退回了1000元優惠款,按照網站交易流程接受退款即視為交易成功。結果“確認”之后連同4000元一并“確認”打入對方帳戶。這樣商戶就既未發貨又獲得了4000元的貨款,然后逃之夭夭。這一程序和規則上的漏洞案發后,支付平臺網站已及時修補杜絕了程序上的缺陷。這類案件的發生反映出犯罪走向深層次智能化水平發展。 4、網上冒充親戚朋友,通過郵件和聊天工具進行詐騙。在現實生活中玲牙利齒、巧舌如簧的街頭騙子、江湖騙子在網上也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們通過QQ、MSN和電子郵件等方式與被害人溝通、交往,騙取信任。冒充同學、親戚,稱其遇到諸如錢包被竊、手機停機、交通意外等突發事件要求借錢應急。或者在網聊中稱兄道弟,然后兜售低價游戲裝備、劣質服裝、化妝品、筆記本、手機等等得手后下線逃匿。這類詐騙案年平均發生1000余起。 5、拍賣詐騙。拍賣詐騙在各類網上詐騙中名列榜首,這跟網上交易的模式有關。在網上拍賣,買主和賣主不用直接見面,拍賣的東西也是“虛擬”的,人們主要通過在網上競價的方式來達成交易。這就給那些心懷叵測的人以可趁之機。他們故意以虛擬的身份注冊,并在網上極低的價格拍賣一些貴重物品,受騙者往往中標后付了款卻收不到商品。 6、勞務詐騙。余小姐畢業于某外語學院,工作之余一直想做兼職。一次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招翻譯,她發信應聘,對方先發來一篇文章讓她翻譯,隨后就“正式錄用”了。雙方通過網絡傳遞文件,約定每月底按工作量付酬。于是余小姐為對方翻譯了不少文件及技術資料,但到了該結算酬勞時,對方卻遲遲不將錢匯入她提供的賬號。余小姐發信去詢問也再沒答復,這才知道是白干了。另有 7、情感詐騙。中國人有扶危救難的傳統,一方有難,總會有八方來支援。可惜這良好的傳統也正在被某些網上騙子利用。他們往往會寫一封感人至深的求助信,通過群發系統在網上到處散發。在信上可能會有一個子虛烏有的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在病床上等待你的援手,或者是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因種種原因需要您無私的援助。有時他們甚至還會在網上建立一個主頁專門來報道這件事,把故事編得好像真的一樣。善良的人們往往不加防備,紛紛慷慨解囊,不料卻中了騙子的圈套。 8、傳銷詐騙。網上傳銷,將傳銷的把戲搬到了網上,經過重新包裝后,以所謂網絡營銷的模式來騙錢。首先給你發一封電子郵件,介紹他們公司新推出的一個產品質量如何如何,可以包退包換,完全沒有風險。當你購買了多少套后,就自動成為他們的銷售人員,你可以通過發展自己的下線實現巨額利潤。 9、大獎賽詐騙。如果有人發E-mail給你,告訴你中大獎了,你千萬不要高興的太早,這可不是別人電腦出了故障,好運突然降臨到你頭上,這又是一個精心設置的陷阱。他可能會讓你匯幾塊錢去確認一下,或者讓你支付郵資以方便他們出寄。在某個人主頁上看到XX征文大賽的通告,征文題目不限、內容自擬,獲獎者除了獲得很高的獎金外,其作品還會被收入《XXX》,而報名的條件只需你交納五元的報名費。有的大獎賽不收報名費,可是他卻騙取你的稿子,拿到別的地方發表賺錢。 10、郵購詐騙。在某些網站上提供可以郵購某些特殊用品的服務,價格相當優惠。這些特殊用品一般是法律禁止的或不受保護的。為了騙取他人的信任,這些網站甚至會這么說,你可以先寄一半的購物款,等貨收到了再付另一半。但當你真的把錢寄了過去,收到的東西往往跟廣告上的有很大出入或者根本就收不到郵件。因為你想郵購的東西往往是法律禁止的,所以你即使被騙得再狠也不敢報案。于是這些騙子就是抓住人們這樣的心里大肆行騙。 (二)網絡釣魚詐騙 1、詐騙分子以垃圾郵件的形式大量發送欺詐性郵件,郵件多以中獎、顧問、對賬等內容引誘用戶在郵件中填入金融賬號和密碼,或是以各種緊迫的理由要求收件人登錄某網頁提交用戶名、密碼、身份證號、信用卡號等信息,繼而盜竊用戶資金。 2、犯罪分子建立起域名和網頁內容都與真正網上銀行系統、網上證券交易平臺極為相似的網站, 引誘用戶輸入賬號、密碼等信息,進而通過真正的網上銀行、網上證券系統或者偽造銀行儲蓄卡、證券交易卡盜竊資金。 3、建立虛假電子商務網站,或是在比較知名、大型的電子商務網站上發布虛假的商品銷售信息,犯罪分子在收到受害人的購物匯款后就會銷聲匿跡。 二、詐騙問題嚴重阻礙了電子商務發展 網購網民被騙規模超6000萬人次,每年損失高達300多億,愈演愈烈的網絡詐騙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阻力。 近日,記者從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可信電子商務推進中心獲悉,為了填補網購詐騙漏洞,該中心將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指導下大力扶持和推廣以中網“可信網站”驗證為代表的第三方網站真實身份驗證服務,幫助網站樹立可信形象,提升網民防騙能力。 《2012年中國網站可信驗證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止2012年6月底,31.8%有網絡購物經歷的網民本人曾在網購過程中直接碰到釣魚網站或詐騙網站,網購遇騙網民的規模達到6169萬人次。超過39.7%的網民損失額度超過500元,其中,損失額度在500-2000元范圍內的網民占比為33.4%。保守估算,每年因釣魚網站或詐騙網站給網民造成的損失不低于308億。 據了解,目前最易讓網民上當的詐騙網站有兩種:一種是仿冒正規知名電子商務網站,迷惑網民錯把“李鬼”認做“李逵”;另一種則是自建一個假的電子商務網站,以正規的頁面、誘人的低價以及虛假的大量交易記錄等形式騙取網友對商品購買的信任。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