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魯迅作品中的婦女形象
一直以來,婦女問題都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婦女在社會生活中能否獲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權利,是衡量當前社會解放與否的重要標志。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廣大婦女一直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受著封建政權、族權、夫權、神權的殘酷壓迫,她們必須嚴格遵守封建禮教及其道德標準,因而所受的苦難是最深重的。對此,中國文化革命主將魯迅先生在與封建主義進行頑強而堅韌的戰(zhàn)斗的同時,始終關注著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中國婦女。他在1918年發(fā)表的《我之節(jié)烈觀》一文中,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鼓吹的節(jié)烈觀,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指出“表彰節(jié)烈”其實是強加在廣大婦女身上的“畸形道德”①;在《關于女人》一文中,他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社會制度把女人擠成了各樣各式的奴隸,還要把種種罪名加在她頭上。”這充分表現(xiàn)出魯迅先生對廣大婦女的悲慘遭遇和不幸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憐憫。 與魯迅先生的思想行為一致的是,在他的小說作品中,同樣充滿著對封建宗法制度迫害婦女的罪惡行徑的憤怒批判。正是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中對廣大婦女的奴役和壓迫,導致了中國女性幾千年來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同時承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無盡痛苦與磨難。魯迅先生以激進的民主主義和深厚的人道主義,對壓迫和殘害婦女的封建主義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與鞭撻,引導人們自覺行動起來破除封建主義的惡俗。在魯迅先生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祝!贰ⅰ睹魈臁贰ⅰ峨x婚》、《傷逝》②中,他以深沉的筆觸,塑造了祥林嫂、單四嫂、愛姑、子君等一系列的典型婦女形象,通過她們悲慘的生活和結局,深刻地展現(xiàn)了中國婦女在封建制度下被絞殺的過程,在其字里行間,熔鑄著作者的激憤與不平。 一、魯迅作品中的舊女性: 《祝!分械闹魅斯榱稚且晃磺趧谏屏嫉钠胀ù鍕D,也是一個被封建禮教吃掉的弱小者。封建社會的買賣婚姻,使祥林嫂不得不嫁給了一比她小十歲的男人,不僅于次,在其丈夫死后,婆婆又將她像賣牲畜般的賣給了賀老六。然而,第二次婚姻更加不幸,等待她的是夫亡子喪,大伯收房,將她趕出賀家坳。當走投無路的她再次到魯四爺家作傭工時,她已被封建禮教判定有罪:寡婦再嫁,傷風敗俗;克夫克子,更是不祥之物。為贖罪名,祥林嫂用光她辛苦攢下的工錢,到土地廟里捐了一條門檻,把它當作自己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然而,不管她怎么為自己的命運竭力掙扎,她的種種努力始終無法得到人們的許可。最后,在人們喜氣洋洋的祝福聲中,祥林嫂結束了自己悲慘的一生。 可以說,祥林嫂是被封建社會政權、族權、夫權、神權這四條繩索活活勒死的。封建社會的衛(wèi)道士魯四爺,不但對祥林嫂這個廉價勞動者進行殘酷的剝削,從身體上對她進行摧殘,還從精神上對她進行無情了打擊,指責她“不干不凈”、“敗壞風俗”。最后還將她踢出門外,使她滄為乞丐,最終倒斃街頭。族權的代表者婆婆和大伯,一個將守寡的她當牲口出賣,一個又將夫亡子喪的她趕出家門。這一出賣一驅趕,充分暴露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殘酷,也使祥林嫂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此后,社會無處不在的神權思想,又繼續(xù)給她在精神上造成重創(chuàng)。柳媽對她宣傳閻王對寡婦再嫁懲罰的因果報應,更使從肉體到精神都有已受著雙重奴役的祥林嫂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盡管柳媽這種并非惡意的恫嚇帶著封建迷信色彩,但愚昧麻木的祥林嫂卻深信不疑。當她“捐門檻,贖了罪”后,坦然去拿祭器時,四嬸的一聲“你放著罷,祥林嫂!”無異是對祥林嫂的死刑判決。封建神權這最后的致命一擊,無情地碾碎了祥林嫂最后的希望。除了死,她別無選擇了!祥林嫂最終被封建制度這座大山壓碎了。她的死,是魯迅先生對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權、族權、夫權、神權的徹底批判與否定。 魯迅先生在揭示封建勢力對祥林嫂迫害的同時,也挖掘出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但她這種反抗意識是朦朧的。由于長期以來一直受著封建反動文化思想的毒害,所以祥林嫂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制定的行為規(guī)范為準則,作為自己的處世為人的依據(jù)和標準,因此她的反抗是受封建思想意識支配的,是軟弱無力的。她第一次逃到魯鎮(zhèn)做傭工謀生的時候,這種對族權和夫權的反抗本是正當合理的。但她不懂這是她求生存的權利,她逃走的目的只是為了逃避婆婆的虐待,最后她還是被婆婆劫回賣掉。她被強迫改嫁時,也拼命反抗,但這種只是對“從一而終”的恪守,是對封建節(jié)烈觀的愚忠。最后,她臨死時發(fā)出究竟有沒有魂靈地獄的詰頭,雖然表明她對封建神權思想有所懷疑,但她的思想依舊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祥林嫂這一系列的掙扎和反抗,是不自覺的,其力量是微弱和蒼白的,她最終還是被要深蒂固的封建大網所捕殺。祥林嫂的最終死去,雖然與自己的愚昧軟弱不無關系,但根子還是吃人的封建制度。 和祥林嫂一樣,《明天》中的主人公單四嫂,“是一個粗笨女人”。她勤勞善良,在喪失丈夫后,始終遵循著封建禮教“從一而終”的觀念不敢改嫁。她沒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想依靠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和兒子。然而,厄運卻向她襲來。寶兒生病了,她到處求簽、許愿、吃單方,可是寶兒的病卻依舊不見好轉。她只好把希望押在庸醫(yī)小仙身上,企盼著奇跡的誕生,但寶兒最終還是死了,這個寡婦的最后一點希望也隨之破滅。 深受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毒害的單四嫂,養(yǎng)成了逆來順受、愚昧麻木、毫無抗爭意識的奴隸性格。她對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打擊和不幸,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如夢幻般的“明天”,但這是永遠無法兌現(xiàn)的夢。 魯迅先生在《隨感錄·四十》中指出,中國婦女“是做了舊習慣的犧牲” ③。單四嫂對封建道德教條的一味遵從,對自己的命運心甘情愿地任人擺布,這就意味著等待這個可憐寡婦的,只能是更沉重更無窮盡的痛苦和悲哀,是更漫長更黑暗的無情歲月。 相對于祥林嫂、單四嫂來說,《離婚》中的主人公愛姑,是魯迅先生婦女題材小說中最具反抗性的農村婦女形象。愛姑從十五歲就嫁入施家,婚后其夫另有新歡,想要撇掉她另娶他人。為了不被丈夫離棄,她大吵大鬧,但其鬧的目的不是離婚,而是不離婚。她在眾人面前怒罵其夫為“小畜生”,其公公為“老畜生”,這種大膽、潑辣、不屈不撓的性格,使這場斗爭顯得異常的激烈和火藥味十足!按蜻^多少回架,說過多少回話,總是不落局!钡詈,在七大人的“調!毕,愛姑的不愿離婚最終還是離了。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