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建設的反思 摘要: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是一個曲折坎坷的過程,很多人對它都產生了爭議,在所學的中國現代文學史里,在和外國文學史的對比中,我了解到對這門學科的發展隱藏著好多奧秘。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新文學逐漸演化為中國現代文學,又以新中國文學為內容出現了中國當代文學。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當代文學的內容逐漸擴大。對于中國現代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和該學科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對于該學科以后的發展歷程,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現代文學 學科 反思 一、命名的反思 在很多學校課程開設中,卻將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分為兩門課程開設,學校的教材也大多分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兩部。對它如何命名呢?到底中國現代文學和中國當代文學是兩門課程還是一門課程?它們是兩個學科還是一個學科呢? 對于這個學科的分割,就有人提出了關于新中國文學的概念,目的在于說明這兩個學科分割的本質,從總體上來分析和研究它們的變化,雖然是以一種新的眼光重新來衡量,但是卻忽視了它本身的性質,這樣也會造成后人對命名的爭議。 在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翻譯時,也會把它翻譯成中國當代文學。在西方的文學史里,經常會把現代翻譯成將近或者是最近。因此,在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命名就帶來阻礙,也就會把這兩個學科混淆起來。 二、分裂的反思 我們忽視了中國現代和當代文學的關系,以致于對它們的知識網絡結構產生誤解,導致把這兩個學科分開來理解,我們如何看中它們的整體,那就需要換一種角度用新的思維去理解,把它們聯系起來。 因為這兩個學科的分裂現象,就造成了許多人各持自己的觀點,不能完全的理解,從事現代文學的學者就漠視當代文學,而從事當代文學的學者就會漠視現代文學。由于受到毛澤東思想和中國左翼文學思潮的影響,我們只能在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中尋找到源頭,但是由于左潮的影響。卻分裂了中國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使這些文學思潮的發展脈絡就會被模糊,許多文學史上的問題就會被忽視。 假如文學批評已失去了它的本質,完全與殖民、女性、少數民族和社會問題相混同,那么是否還需要“文學”批評?假如文學批評在一定意義上變成西方“知識”的附庸,那鮮活的、個人的與貼近文本的感性的文學批評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如果一切批評都西方掛鉤,那足以揭示人類困境、夢幻與抗爭的文學事業,究竟能否再立足于當代中國的大眾社會? 三、理論的反思 在中國古老而燦爛的文化里程碑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學爭斗,更出現了像孔子這樣的大教育家和文學家。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學風格。雖然以后的文學理論都是建立在這些偉大的文學理論中,但這樣的理論卻有著自己本國的風格,我們應以此感到驕傲和自豪。 近代的中國理論主要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的理論只要建立在蘇聯的理論基礎上,第二個時期只要建立在西方文學理論基礎上。我認為,中國的文學理論應該有著自己本國的風格,應該結合我國特有的文學,如《詩經》《論語》和各個朝代豐富的文學知識建立起一種特有的文學理論體系。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