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我心中的張愛玲談談我心中的張愛玲 [摘要]:本文從張愛玲的作品切入,披露了她獨特的女性感性,雅俗共賞的永恒魅力,和那 蒼涼的美學立足于社會城市中。通過讀她使我迷戀、頓悟、倘徉。 [關鍵詞]:感性 雅俗共賞 蒼涼 讀了許許多多作家的作品,只有與張愛玲結下了不解之緣。閱讀張愛玲幾乎成了我的生活情結,通過讀她讀懂了我自己,讀懂了人世間的各種面孔。她使我迷戀、頓悟、倘徉。她的作品讓我坐不安,睡無眠。我知道自己早以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感性天才 其實,張愛玲寫作很大程度靠的是天賦才情,她既是一個極感性的人,同時她又是一個女性主義者。她的作品,依據的更多是女性的感性。她抒寫的女性只從女人真實而又獨特的心態去無忌地披露。她筆下的女性沒有意識到要改變定形的社會制度,固有的觀念,要與命運抗爭。她們只在現實的生活圈子里,尋找更多的縫隙,痛并快樂地活著。因此,張愛玲筆下的女性總對命運下著青春的賭注。且看《金鎖記》中的曹七巧,“知道你們都是清門靜戶的小姐,你們跟我換一換試試,只怕你一晚上;也過不慣。”[ 孔慶茂《張愛玲傳》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所以說,張愛玲不像別的聞名女作家如冰心、蕭紅、丁玲,她們關照世界多從純女性視覺出發,更多抒發女性的不幸,時刻關注著制度的變革、命運的抗爭等等宏大命題。張愛玲僅僅關心筆下女性人物的所去所向,這是憑著她的生活經歷和對生活的直覺。 在她與胡蘭成的婚戀上,也滲透著她極感性的情感。胡蘭成曾任汪偽政權宣傳部次長,偽行政院長法制局長,但張愛玲素不問政治,也不關心胡蘭成政治上的事。她只傾慕于胡蘭成的名士風度、滿腹才學。“她知道胡有妻有室,但她并不在意,她也知道胡這個人很招女人喜歡,她也不吃醋,這倒證明她所愛的胡蘭成是有魅力的”[ 張愛玲《金鎖記》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就因為張愛玲的太感性,造成了她的婚姻悲劇,我們不得不為她感到可惜。 雅俗共賞 張愛玲是讀著張恨水的小說,在上海世俗化的都市生活圈子里成長起來的女性。她有著大虛無的人生觀作底子,對世俗生活的種種煩瑣、雜碎,大徹大悟。她敘事也立足于這個世俗世界,沒有抬高世俗,也沒有孤高自立。她宣稱自己是一個俗人,一個拜金主義者。她曾對她姑姑說他她很愛錢,她姑姑戲說她是“財迷”。她對錢的熱愛從來都是公開的不像別人那樣假清高的人,有錢的時候固然絕口不提錢,即至后來也為錢逼迫得很厲害的時候也還把錢看得很輕。這種一塵不染的態度很引起我的反感,激我走到對立面去。張愛玲的日常生活也很俗,是典型的上海世俗女人。“她俗得吃零食,常和炎櫻、蘇青逛商店,買布料、試衣服,對錢斤斤計較,甚至與姑姑、炎櫻也要錢款兩清。”[ 張愛玲《傾城之戀》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44年8月出版 ]在她嗜好的口味上也顯得很俗,在《童言無忌》里,她說自己是一個最安分的肉食者。“別人不喜歡的有許多氣味我都喜歡,霧的輕微的霉氣,雨打濕的灰塵、蔥、蒜、廉價的香水。像汽油,有人聞見了要頭昏,我卻特意要坐在汽車夫旁邊,或是走到汽車后面,等它開動的時候“布布布”放氣。就因為張愛玲能夠隨俗,因此她能在上海這個世俗都市感受著世界,感受著生活,可張愛玲的俗又不同于別的女性,除了俗,再沒有別的了。張愛玲的俗深深蘊含著一種雅。就穿著打扮上“如果一個人以穿衣打扮為唯一職業,像一個衣服架子人云亦云地趕時髦,那時一般女人的俗。但是如果有思想有事業的女人,對服飾對美容有興趣有研究又有創新,美化自己,美化生活,像巴黎的時裝設計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