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論文:論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論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健康心理 論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心理健康
論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健康心理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受到遺傳和環境的影響,但后天的家庭環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將會最終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也就是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性格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核心因素,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健康心理有直接關系。 家庭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家庭中的孩子成長為何種人有很強的聯系,由于社會是有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組成的,因此,發展出健康心理的人將是非常重要的,而所有這些都是從家庭中開始的。父母必須多愛孩子,因為孩子是依靠愛而走向成長,走向獨立,走向充滿幸福的人生。愛是孩子獨立的前提,獨立是孩子被愛的結果。 若是父母親都很慈愛,開朗活潑,那么孩子就不會特別內向膽小。如果父母親是膽小,焦慮粗暴的,那么孩子就會自私,膽小,猜疑,討好····· 在平等友愛的家庭中,家庭成員身體健康,表情放松,享受著彼此相伴的感覺,他們的聲音富有磁性,清晰悅耳。家里到處都充滿著和諧的氣息。小孩甚至是嬰兒在家里也能受到平等的待遇,連他們都看起來是那么的友好和坦誠。他們生活的房間通常是燈光明亮,色彩豐富的。很明顯,這樣的家庭就是為了使生活在里面的人得到享受,而不是為了展示給別人看的。 在矛盾戰爭的家庭中,從他們的身體和五官就可以將其狀態泄露出來,身體或僵硬或緊繃或無力;臉色或陰沉或憂傷 或似面具般毫無表情 ;故意躲開家人的目光,對人充耳未聞;說話聲音或尖銳刺耳或呢喃不清。在這樣的家庭里,人與人之間毫無友誼可言,更談不上能給彼此帶來歡樂了。大家都在忍受著煎熬,似乎家人之間共處只是為了敷衍義務。在這種家庭里,偶有的幽默都是尖酸刻薄,富有諷刺意味的,甚至是殘忍的。做家長的沒有時間來教育子女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他們從來享受不到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幸福。對于矛盾戰爭中的家庭里的成員來說,能夠彼此欣賞和喜愛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家庭是世界的縮微。研究家庭就可以了解世界。家庭生活就像一座冰山:大部分人只意識到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十分之一——他們能夠看到和聽到的那十分之一,就像海員的命運依賴于他們所知道冰山的大部分在水下一樣,一個家庭的命運依賴于理解日常事件下面隱藏的感受和需要。 在平等友愛的家庭中,如果制定好的計劃因故不能實行時,他們會采取一種樂觀的方式來做調整。正因為此。他們可以從容地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現在我們假設孩子打碎了杯子。在矛盾戰爭的家庭中,這種情況通常會引發半個小時的訓斥,最后很可能以孩子的嚎啕大哭而告終。而在平等友愛的家庭中,大多數的家長會說:“哦,小托尼,你把杯子打破啦?有沒有傷到哪啊?我去給你拿個創可貼,然后你用掃帚把地上的碎片打掃干凈。我再給你拿個杯子去。”如果父母發現小托尼杯子拿得不很穩,父母就會加上一句說:“你剛才因為沒有用雙手拿著杯子,它才會掉的。”就這樣,一件小事給了孩子一個學習的機會(這樣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而不會成為損傷孩子自尊的懲罰的理由。在平等友愛家庭中,你很容易體會到人的生命和情感是重于一切。 這些父母將自己看做是被授予了權力的領導者,而不是發號施令的老板。他們時時處處教導自己的孩子,培養其成人。無論自己做得好不好,他們都愿意讓孩子知道真相,同時也樂意與孩子分享痛苦,悲憤和失望,當然也有歡樂。這樣的家長言行一致。而矛盾戰爭的家庭中的家長卻是如此地不同,他們經常教育孩子不要去傷害別人,而自己一不高興,就會對孩子動武。 家長也是普通人,并不是說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他們就自動成為領導者。他們應該明白,一位優秀的領導者是很會把握時機的:他們尋找機會,等到確定孩子會認真傾聽時,再對他們進行說教。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會走到近前做他們的支柱。他們的幫助能使受驚的孩子戰勝恐懼感和罪惡感,同時又達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 我看到一位平等友愛家庭中的母親,她很有技巧又很人性化地處理了這樣一件事。她有兩個兒子,一個5歲一個6歲,有一天看到兩個孩子正扭打在一起,她很冷靜地將他們分開,拉著他們的小手讓他們坐在自己的兩邊,耐心地聽他們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這個過程中,母親一直握著兩個孩子的手。她也會不時地問個問題,最后終于弄明白了,原來是弟弟從哥哥的盒子里拿了一枚一角的硬幣。在聽了兩個孩子訴說了自己的委屈后,她讓弟弟把硬幣還給哥哥,使得兩人重歸于好。而且,通過這種建設性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也給孩子們上了有意義的一課。 是孩子就難免會犯錯。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愛的父母通常會采取很坦誠的辦法:他們會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能體會孩子的感受,利用恰當的時機,及當孩子自然地想要傾聽時再給他們講道理。這些都會使你成為一名稱職的老師。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言傳身教。 養育孩子恐怕是世界上最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世界上所有有地位有影響的人都是從嬰兒時代成長起來的。他能怎樣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在很大程度取決于曾生長在一個什么樣的家庭中。 良好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利的,在這里人們會無條件的愛別人,對任何事情也都不會妄加批判。孩子的身體會發育(“我又長高 了三英寸”);他們會掌握新的技能(“媽媽,快看,我可以撒把騎車了”),也會形成新的觀點,產生新的疑問,發現新的樂趣。這個過程會使每個人的自信心大增。 每個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一塊白板,他們對自己價值的認識是大人教育所產生的副產品。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撫摸孩子的方式會對小孩的自尊產生影響,孩子通過觀察照顧自己 的成人對自己的語調,眼神,口氣以及他們在自己哭時的反應形成了自我認識。 如果嬰兒能講話,她可能會說:“我招人喜歡”,“我不被重視,大家都疏遠我,我覺得很孤獨“,”我是最重要 的”,“我毫無價值,是別人的負擔。”這些都預兆著這個孩子將來會形成怎樣的自我價值觀。 所有發生在嬰兒周圍的事件,以及他們所看到的行為,聽到的聲音等都會在他們內心留下烙印,而且對他們來說也都或多或少有些意義。嬰兒通常只會記住事情本身,而完全不在意可以使事件變得明晰的大環境是怎樣的。因為不了解事情發生的背景,這些事件就成為了導致他們錯誤判斷的根源,也會影響他們后來的行為。 蒙臺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響整個世界的教育體系,關鍵在于她在總結盧梭,裴斯泰格齊,福祿貝爾等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兒童觀念。她認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為一種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為人來對待。兒童的性格不是成年人教授出來的,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科學地進行教育,讓兒童能夠不受打擾和阻礙,并有效地完成這一過程。 成人是幫助孩子樹立自尊的領路人,是他們的老師和榜樣.隨著孩子慢慢地成長,在社會生活中接觸范圍的擴大,他的性格逐漸趨向社會性,受環境的影響加深。在現實中,絕大多數人的性格為混合型,性格再開朗的孩子也有內向的時候,而焦躁的孩子在處理事情時也會表現出冷靜的一面。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樂觀開朗,那么你就要用你的行為和方式去施加影響。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尊重遺傳的性格特點,所以不要強行調整,要在接納的基礎上相互影響。即使孩子是你不喜歡的內向型,也要去積極發現和感受這種性格中的優勢,因為任何一種性格都是各有利弊,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所以說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健康心理有著必然的聯系。對科學教育的學習和認識是重要和必然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