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張雪門先生幼兒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兒童的天性本是純真的,對于兒童來說,他們能夠學的與應當學的東西,本來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采用漫無限制的毫無系統的方法,則對于兒童來說不僅不能促進其天性的發揮,反而會影響其健康的成長。所以幼兒園課程必須和兒童的生活相聯系,提供可以讓兒童自由活動的真實場景,讓兒童能夠自由的進行發揮創作。這是張雪門先生的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我日后努力的方向。 張雪門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也是一位愛國教育家,認為“而幼兒教育應居其始”,并強調幼稚教育應和民族的命運、時代的興旺緊密相連。他的學前教育思想與實踐,深受陶行知的影響,認為“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強調“教學做一” 他將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在學前教育這片神圣事業上,其主要教育思想有:第一,他對于教育目的的劃分與思考、幼兒園行為課程的研究,其代表性的莫過于對于幼兒教育的論述以及在今后教育事業上我們該學習的事業精髓和作為等等。本文重點闡述張雪門先生在對幼兒教育事業上的分析思考與其在子按時中的意義,并提出其思想對我們自身的指導意義與價值,讓他更好的發揚在今后的教學事業上。他的幼兒教育思想和實踐對我國現代學前教育的發展、為實現學前教育的本土化、鄉村化做出里巨大的貢獻。
一、張雪門先生的教育思想解讀 張雪門先生的幼兒園的課程概括的說就是,幼兒園課程必須和兒童的生活相聯系,提供可以讓兒童自由活動的真實場景,讓兒童能夠自由的進行發揮創作。在教學方法上,張雪門先生提出要以行為為中心,以設計為過程。只有行為沒有計劃、實行和檢討的設計步驟,算不得有價值的行為;只有設計沒有實踐的行為又是空中樓閣。所以行為課程的教學方法應當是起于活動而終于活動的有計劃的設計。這要求在活動進行中,教師要選擇與學習單元有關的材料,并且這些材料要和兒童的生活相融合。這不僅是體現了他的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內容,更是體現了兒童身心發展的必然需求。
二、現階段幼兒的教育狀況 1.幼兒成長狀況分析 重要的一方面是幼兒生理心理發展。其一是生活范圍的擴大。3歲以后,兒童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他開始上幼兒園了。這種變化意味著:他從只和親人接觸的小范圍,擴大到接觸更多的成人,和許多同齡人生活在一起。那些沒有進入幼兒園的兒童,也開始在各種場合,和更多的人接近。3歲以后幼兒生活范圍的擴大是有一定基礎的。這當中也包含了生理的發展。 3歲及以上的幼兒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比較自如,語言的形成和發展使幼兒已經基本上能夠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過多地猜測他的意愿。 2.幼兒教育現狀分析 一方面,幼兒教育由“奢侈品”轉為“必需品”。改革開放之前,幼兒園對于家長來講是“奢侈品”,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的改革與發展推動幼兒教育事業邁進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幼兒教育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需要,兒童成長中的必需品。截至2009年,全國的幼兒園已超過13萬所,在幼兒園(包括學前班)達2263萬人之多,入園率達42.5%。同時,各種各樣的幼兒教育、學前教育形式融入到百姓的生活當中。“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時時刻刻提醒家長們愈發重視幼兒教育。 另一方面,幼兒教師隊伍變化。教師隊伍總體逐漸壯大。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教育體制的改革,幼兒教育的規模總體呈擴大趨勢,與此相應,幼兒園教師(包括園長)的數量也翻了一倍,自1980年的41萬人增加到2009年的已超過84萬人。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加入到幼兒教育事業當中。其中幼兒教師學歷層次也是整體上移。自1990年起,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受教育程度和學歷水平逐年提高。2000年以來,幼兒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更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專及其以上學歷者所占的比例迅速提升。其中本科及研究生學歷教師所占總數的百分比增加3倍多,而高中以下學歷者的比例則從7.9%降到4.3%。我國多所師范院校相繼開設學前教育專業,使得幼兒教育事業重新得到重視。 在這些形式之下,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同樣也是逐步提高,保教幼兒的能力明顯增強。隨著學歷層次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推進,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水平有了較大的改善,他們了解國家的幼兒教育方針,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的文件的精神,他們具有較為扎實的幼兒生理學、幼兒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等系統的專業理論基礎,也具有了解幼兒,與幼兒建立積極互動關系,支持他們的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多數教師不斷學習的愿望強烈,他們積極接受繼續教育,踴躍參加教研活動,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主動反思和改進教育教學,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與此同時他們的科研意識和能力也明顯增強,目前幼教類刊物中,一線教師發表的文章已占相當比例。 其次,現今幼兒入托呈現超低齡化趨勢。修水縣中心幼兒園院長饒明芳近期調查報告分析顯示,年齡小于3歲入托幼兒占20%,如今家長對幼教非常重視卻沒有時間照料、祖父母渴望照顧孩子卻擔心隔代溺愛,影響孩子成長。為此,越來越多的家長將兩歲左右的孩子送入幼兒園,超低齡化趨勢正在幼兒園中蔓延。并且認為入托超低齡化趨勢利大于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入托后,可以得到幼兒教師的科學教育,有利于養成健康的性格。 這個年齡段需要多對話交流,在家可保證一對一交流,在幼兒園里就成了一對多交流了,會影響語言習慣的養成。
三、張雪門先生的教育思想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的實現 1.幼兒園該如何去實現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