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Internet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基于瀏覽器/服務器應用方式,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Internet上的電子商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信息服務、交易和支付。主要內容包括:電子商情廣告;電子選購和交易、電子交易憑證的交換;電子支付與結算以及售后的網上服務等。主要交易類型有企業與個人的交易(B to C方式)和企業之間的交易(B to B方式)兩種。 參與電子商務的實體有四類:顧客(個人消費者或企業集團)、商戶(包括銷售商、制造商、儲運商)、銀行(包括發卡行、收單行)及認證中心。
二、電子商務的要點
電子商務的要點主要是發現與創造新的盈利模式。
B2B和B2C是近幾年國內學界與商界討論最多的話題,這兩種交易模式從根本上說是電子商務功能發現的主要代表作。電子商務的要點是發現與創造新的盈利模式,所以,B2B和B2C都不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方向,只有P2P(Path to Profitability),即通過建立在英特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來實現企業的利潤增長才是電子商務的未來。
電子商務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1994年—1997年),電子商務出現;第二階段(1997年-2000年),電子商務發展的重點是網上交易,也就是學界和商業機構通常討論的B2B、B2C和C2C;第三階段(2000年—?),電子商務進入P2P階段。美國《商業周刊》是這樣描述P2P的,“Forget B2B or B2C,E—business is about P2P— bath to profitability”,簡言之,就是通過e—Business來實現企業的資源配置,降低成本,密切客戶關系,發現新的盈利模式。目前,電子商務在企業中的應用已從過去的e—Commerce向e—Business過渡發展。有的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實現了企業的供應鏈系統(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與資源計劃(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統和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整合,最有效地利用資源,降低成本,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實現利潤增長。以世界最大的物流巨頭UPS(United Parcel Service)為例,每天為全球近800萬個客戶提供相關服務,從1996年開始建立電子商務團隊幫助公司利用英特網技術來管理業務運作,到2001年,5年間UPS凈收入(Net Income)的年增長率在2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