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從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看,職業教育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各級政府特別是市縣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大,職業教育正常的事業費和基本建設投入遠遠跟不上事業發展的需要,致使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難以改善,教學設備設施嚴重不足,難以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二是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陳舊,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三是勞動預備制度、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就業準入制度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執法督查不力。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明確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 當前我州已進入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發展階段,職業教育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對于應對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和挑戰、順利實現富民強州、把恩施建設成為“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州戰略的重要任務。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綜合實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相當程度上又是第一線技術工人和勞動者整體素質的競爭。勞動者素質不提高,就影響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就不能提供高效益的服務,也就會直接影響現代化建設進程。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展職業教育就是發展現實的生產力。 因此,我們必須在大力發展普通教育的同時,進一步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提高第一線從事生產、服務和管理人員的素質,確保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贏得主動。其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迫切要求。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加速進行,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對職工隊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州勞動力技能結構重心偏低,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數量短缺、斷層斷檔,已經成為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因素。必須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盡可能多地培養大批技術精湛、技能高超的技師、高級技師和復合型技術工人,滿足產業結構調整對各類實用人才的需求。第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舉措。技能缺乏或單一,與崗位需求不適應,是勞動力難以走上就業崗位的重要原因。國內外的經驗充分證明,發展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第四,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也是適應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沒有強有力的、適應需要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就沒有經濟的快速增長,也難以增強國際競爭力。第五,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近3年我州每年有初高中畢業生11萬人左右,沒有接受過職業教育培訓直接流入社會的約有7萬人,這些沒有經過職業教育培訓就流向社會的勞動大軍,嚴重影響著我州新增勞動力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使更多的學生能夠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掌握實用技術和創業本領,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具有現實意義。第六,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優化我州教育結構、實現我州教育“十五”發展目標的要求。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和普通高中加快發展,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卻相對緩慢,致使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僅有4:6。今后幾年,全州初中畢業生將逐年增加,至2005年,初中畢業生約有12.5萬人,要實現60%的高中階段入學率,高中階段招生數要達到7.5萬人,就必須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使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保持合理比例。 ——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全州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人數達到9萬人,使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比例大體相當。建設州重點中等職業學校30所,校均規模達到1500人以上;重點建設7所在校生規模2000人以上的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每個市縣辦好一所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校均規模達到1000人以上;建設50個示范性中等職業教育重點專業。 ——廣泛開展各級各類職業培訓,每年培訓農村新增勞動力、進城務工人員和脫貧致富帶頭人3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40萬人次,培訓城鎮職工8萬人次;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5萬人次。 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快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改革 總的要求是逐步建立“在州政府領導下,分級管理,以縣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和管理格局。一是各級地方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的發展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明確職責分工,加強統籌管理。州里將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1/3/3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1/3/3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其他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