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和組織的改變意味著應用于決策制定的信息類型和信息用途的改變。公司治理理論對管理會計的對象、任務和特征提供了一個新的認識思路,另一方面,也正因為管理會計系統必須直接為公司治理服務,因此,公司治理自身的特征和狀況也會直接影響管理會計系統的質量和效率。一旦決策層與管理層真正分離,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構成和功能更加完善,勢必會更有效地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此外,還要深入研究在現行社會經濟環境下管理會計的定位問題,既要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以進一步發展管理會計,又要使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更加適應企業環境的要求。 加強管理會計的制度管理
在管理活動中,創新與規范相輔相成。現在這兩個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尤其是新創體制往往沒有及時地予以規范。例如:財務總監制這幾年發展較快,但如何使其運作更為有效,還沒有與傳統會計系統的改造結合起來考慮。企業改制中雖然成立了董事會和監事會,但其素質要能保證治理結構的有效性,離不開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的財務和會計知識背景,否則就不能承擔起監控公司業績的職責。現在許多公司內部審計制度的有效性取決于CEO的態度,從規范治理結構的角度看,內審機構更應直接對監事會或董事會負責。較大規模的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是否應設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的權限和職業如何清晰地界定,便其保持相當的獨立性;審計委員會的運作如何與管理會計系統相互配合,以降低監督成本、提高監督效率,這些都需要探討和實踐。 加強管理會計的信息管理
公開披露的財務會計信息和管理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由于信息披露中外在性的存在,政府可以并且應該發揮作用。因此,不僅是財務會計信息,對管理會計信息的規范性,政府機構同樣應予關注。另一方面,從信息市場的角度來說,會計信息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取決于信息需求者,所以會計信息的提供從根本上說會形成"買方市場"。現在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卻或多或少是一種"賣方市場"的心態,"我提供什么,你得接受什么"。然而,無論是財務會計報告還是管理會計報告,任何改進若不聽取廣大信息需求者的意見,終將于事無補、勞民傷財。因此,建議設立專門機構便會計信息的需求調研經常化,除不斷改進財務會計報告外,還要逐步對管理會計信息的搜集、加工、處理,以及需要公開發布的管理會計信息的披露提供各種指南,以利于提高管理會計基本概念范疇的規范性和管理會計實務運作的效率。 加強管理會計的成本管理
從生產制造成本轉移到產品研制開發成本,由成本控制轉移到成本計劃。新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競爭環境要求我們轉移成本管理重點,拓展成本控制視角。為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在管理會計中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必須作革命性的變革,以“產品”為中心的成本計算將被以 “作業”為中心的作業成本計算所代替。通過對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為盡可能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改進“可增加價值的作業”及時提供有用信息,從而促使相關的損失、消費減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從戰略意義上考慮管理會計可以包含以下成本管理:通過適度的投資規模來降低成本;通過市場調研確定為顧客提供服務產品多樣性的廣度來降低成本;通過合理的研究開發政策,按照所得大于所費的原則降低企業總體成本;通過合理勞動力投入來降低企業成本。 加強管理會計的決策管理
完善模型決策分析,拓展決策評價標準。管理的重心在決策。從決策分析方面來看,傳統管理會計在進行決策分析時注重把模型運用和結果計算放在首位,而忽視模型運用的前提分析和結果計算的取數過程,以致影響到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新經濟時代要求管理會計進行決策分析時必須做到:首先,進行模型的理論前提與現實前提是否吻合的比較分析,從而確定選用的模型或對計算結果的可能修正;其次,在遵從取數的一般過程和其分析要求的前提下,確定取數的方法以及取數的分析方法;再次,對取得的數據進行確定性、可靠性評價,進而確定所取數據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最后,對模型中運用的數據,凡存在不確定性的因素,應提出控制措施。確實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須對取數進行風險值測定,并調整取數的大小。 加強管理會計的人本管理
管理會計在進行預測、決策、規劃與控制的過程中,必須將提供的會計信息與對人的管理結合起來,重視人力資源在管理中的運用和發展。具體做到:首先,進行人的行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勵方式和業績考核方案,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行為積極性。其次,對人力資源價值及成本的確定。為了實施具體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將人力資源價值與成本量化,因為量化后的人力資源數據有助于各項管理措施的操作。最后,進行人力資源的投資分析。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同物力資源一樣,不僅能夠在未來為企業獲得一定的收益,還有助于企業在總資本預算中考慮到人的因素,使企業資金的分配更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視人力投資的急功近利行為。 總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在經濟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管理會計已成為企業決策的基礎,商業的語言。管理會計不能脫離每個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會計環境而且還有強烈的技術上的特殊性。作為WTO成員國,我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要在經濟領域內堅決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在鞏固和發展市場經濟中,堅持社會主義,反對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風,管理會計更顯得重要。
結 論
我們要注意創新管理會計,一定要注意提高管理會計基本概念范疇的規范性和管理會計實務運作的效率。因為我們的規范性越強,就越容易被更多的公司利益相關者接受,他們就越容易看懂我們提供的報表。我們不能因為注重管理會計的創新而丟掉我們原有的東西,同時我們的管理會計創新實務運作越快越有效率,就越有利于我們的管理層以及其他相關決策者進行相關的決策,我們的創新就越有價值。 參考文獻
〔1〕劉一清:《管理會計理論研究》[J],《管理會計》2004年第36期 〔2〕孟焰:《論管理會計的規范化》[J],《會計研究》2005年第1期 〔3〕張雙明:《管理會計的實踐經驗》[M],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P12—P17 〔4〕吳淑琨:《公司治理與中國企業改革》[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P4—P7 〔5〕崔之元:《公司法變革的理論背景及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研究,2003年第20期 〔6〕吳聯生:《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J],經濟研究,2002年第11期 〔7〕李天民:《管理會計研究》[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年版P5—P8 〔8〕李明松:《論改進企業報告》[R],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P214—P217 〔9〕召一樹:《損益表的擴展》[R],上海會計,2004年第8期 〔10〕孟凡利等:《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問題與應有的改進》[J],《會計研究》2003年第8期 〔11〕暨南大學會計系管理會計課題組:《中國管理會計透視與展望》[J],《會計研究》2004年第12期 〔12〕何建平:《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透視》[J],《會計研究》2005年2期。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3/3/3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會計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