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1 東、中、西部地區實際利用外資結構 2.1.3相對規模差異 從相對規模看,各地區外商直接投資水平的差異更為明顯。“相對規模”是衡量一個地區外商直接投資水平的重要指標,表示為該地區FDI與當年GDP的比值。2009年,FDI/GDP的全國平均水平為1.74%,從圖2-2可以看出西部地區各省區的平均水平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地區雖說有個別省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與東部地區差距明顯。
圖2-2 三大地區FDI的相對規模 2.2FDI區域分布差異的成因分析 2.2.1政策性因素的差異 從全國各個區域來看,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具有明顯的地域分布差異。簡單地說,中央政府漸進性的對外開放政策導致了外商直接投資的地區差異分布的格局。最早得到這種政策的地區一旦獲得政策上的優勢,對其發揮潛在的區位優勢將是有很大推動作用的,并且還會形成一種非均衡發展模式下的自我強化力量,這些都使外資傾斜政策的影響更加重要而且持久。 在此方面,東部地區率先享受到了國家優先開放沿海城市的優惠政策,對其大量引進外資有很大的帶動作用,這也是東部拉大和中部差距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西部也在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后, 享受到了一些優惠政策,對該地區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目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戰略,這一戰略的提出對中部地區發展經濟來說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優惠,中部可以利用這一政策上的有利因素,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根據自身的特點,更大、更高質量地吸引外資,以彌補吸引外資方面的不足。 2.2.2區位因素的差異 中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投資能力有限,地貌復雜多樣,致使其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系統長期落后,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瓶頸”。 宏觀意義上的區位因素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差異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就單從狹義的角度來理解區位因素———自然地理位置的差異,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區域分布差異問題也和區位因素具有很高的關聯性。比如:東部地區的區位優勢可以被具體化為接近港口和對外聯系的便捷運輸條件等。由于我國在吸引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初期,主要是發展外向型域經濟的直接投資,在這種政策的指引下,投資者的理性選擇是在有利于對外經濟貿易的地區進行投資。而中部地區在這方面卻不具有任何的優勢。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大多是“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型企業,正是這種區位因素的作用,使得外商直接投資在注重一般性規律的前提下,表現出自身集聚與擴散的規律,并因此也導致了我國在地區分布上吸引外資的差異狀況。 2.2.3資源配置效率的差異 要素稟賦反映了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初始條件的差別,是反映各地區靜態差異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如果從動態的經濟運行效率角度看,不同地區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率的差異必定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形成產生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說,各地區資源配置效率的差異與外商直接投資也有著相關性。因為,從任何一個投資者的角度來說,總是希望投資于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地區。具體就資金這一資源來說,東部地區由于其在吸引投資過程中特別注重引進產業鏈條長的資金,其吸引的投資企業基本包含有一個行業的上、中、下游企業,因此其投資效率相對較高;而中部地區在這方面存在不足,據了解,其產業園區內吸引的投資企業關聯性很小,產業鏈很短,在吸引投資之初,較少考慮投資企業之間的關聯性。這也是造成地區之間引資差異的一個明顯因素。 2.2.4要素稟賦的差異 地區要素稟賦主要包含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具體來說,我國各地區自然資源呈現由東至西優勢度遞增的特點。如果對能源、礦產資源、耕地和氣候資源進行綜合比較和測算,三大地區自然資源綜合優勢度的排序應該是西部居于前列,其次是河南中部和東部。但是,從目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區域狀況來看,自然資源稟賦的影響作用不是很明顯。 要素稟賦的另一個指標是勞動力資源。從效率工資的角度來看,全國最低的省區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區;若從勞動力的絕對數量來考察,基本來說東部地區的人口密度遠遠高于中、西部地區;若從勞動力的教育水平而論,則東部居于全國的前列,中部和西部較為落后。相對來說,勞動力資源是山東地區所具有的比較優勢。 從技術資源優勢度的角度看,綜合科技水平排序為的東部、中部領先,西部較為落后,可見從這方面來說東部仍然占據優勢。這說明要素稟賦差異和我國外資分布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第3章 FDI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分析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2/4/4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2/4/4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金融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