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漢語言文學論文

                    愛的懺悔錄——魯迅《傷逝》中的人物情感分析(二)

                    本論文在漢語言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涓生在這場悲劇里悲哀、懺悔,尋思未來的新路。
                    小說真實貼切,細致入微,表現了男女主角在時代洪流中的追尋、掙扎、困惑、淪陷,子君的歸返,是對愛由希望到絕望的無力,無愛,便在黑暗中死亡;涓生的懺悔是幻想的愛情到現實中實踐終究無所著落,破滅的不僅僅是對情感的追求,更是自由信念的迷惘,和對自身價值的更深層的反思。
                      一、《傷逝》洋溢著愛的懺悔意識與悲劇意義
                    “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小說中,將涓生和子君理想的愛情一點一點撕裂,現實蠶食他們的人生追求,使得美好終究沉寂于黑暗。面對這樣慘痛的悲劇,文章不斷地自省,反思,對真正的愛究竟意義如何,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時代不斷向前,這種懺悔式的追尋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
                    小說以第一人稱“我”的悲訴開場:“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盵1、http://book.kannunu.org/book/4418/55748.html  努努書坊,《彷徨》,《傷逝》魯迅]這一直白的敘說揭開了誠摯的懺悔,濃濃的悲劇氣氛由此層層展開。
                    子君是“五四”時期光彩照人的可愛的新女性,對于自己思想的啟蒙者——也是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涓生,充滿崇敬和希冀。涓生以新的思想包裝自己,并也自以為勇敢的弄潮者,面對個性解放思想影響下的子君,除了憐愛,也有一種啟蒙的成就感,他們的結合似乎是黎明的一線曙光。這樣的結合也是當時最時髦的結合,是五四時期青年男女沖破舊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代表。而結局卻說不盡的悲涼:子君死去,涓生在無盡的后悔中繼續著自己局限于時代的探尋。
                    涓生和子君結識之初,涓生“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尹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2、http://book.kannunu.org/book/4418/55748.html 努努書坊,《彷徨》,《傷逝》魯迅
                    ]有說不完的話,子君“總是微笑點頭”。在不久之后,便消磨成了相對無言的尷尬和冷漠。在對新生活的向往中,子君說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3、http://book.kannunu.org/book/4418/55748.html 努努書坊,《彷徨》,《傷逝》魯迅],她堅定不移一往無前地爭取屬于自己的愛情。于是,涓生和子君聯合起來,掙脫封建的羈絆,實現了愛的結合,享受著無限的喜悅,還有驕傲。卻“不過三星期”,涓生愛的熱情開始減退,繁瑣之中,開始產生了“真的隔膜”。所謂的愛情,似乎漸漸虛幻。現實的殘忍初露端倪,子君忙于瑣事無聊度日,涓生發現自己為了愛忘了其他,他們陷入了對愛的迷茫。這時,“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盵4、http://book.kannunu.org/book/4418/55748.html 努努書坊,《彷徨》,《傷逝》魯迅]涓生開始深入思考兩人的情感關系。這也是對那時那刻愛的最深的懺悔。愛漸漸稀薄,漸漸被消磨,涓生便感到了索寞與空虛。而生活開始露出了猙獰的面目,涓生失業了,這一打擊于他,尚未忘卻“翅子的扇動”,“外來的打擊其實倒是振作了我們的新精神”。在對情感的思索過后,涓生不得不“直面慘淡的人生”。[5、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10/11/9225789_210035914.shtml 《記念劉和珍君》魯迅]主觀上的意愿并不能帶來現狀的改善,生活日漸窘迫,愛情日漸枯萎,困惑和掙扎帶來痛苦。在冷靜的反省后,涓生認為是子君妨礙了子君的路,決然分手,這也意味著愛情的徹底破裂。絕望中,子君歸返樊籠,寂寂死去,F實張開大口露出獠牙毫不留情地吞噬了這個善良秀麗總是帶著微笑的女子。而在回憶中,涓生懺悔自己,無限悔恨。這段情感的變化曲折,以第一人稱鋪敘開來,正是對愛的反思,對愛的懺悔。在“我”的視角里,愛的意義逐漸顯現,之前的想當然的美好被層層剖析,顯露出悲劇的真相。
                    視為圭臬的真理在質疑與實踐中反復踐踏,變得面目全非,顯露出悲劇的事實真相,悔恨的語言里,充溢著無盡的悲涼,死亡的代價換來的僅僅是回首的思索,即對愛的懺悔。
                    小說抒情氛圍非常強烈,涓生和子君迷茫中對愛情的追求、熱戀新婚中相愛的喜悅、遭遇現實打擊時對愛的惶惑、愛情瀕于破裂時的掙扎痛苦、愛情徹底破滅后的絕望、直至子君死后涓生沉痛的的悲哀悔恨,源于對愛的本質意義的追尋,人物情感悲哀繾綣,這是一條經歷曲折起伏奔騰的情感河流, 是代表著一代人對新時代自由情感追求的真實錄像,是一篇對愛的反思和剖析的深沉懺悔錄。   
                    二、愛的悲劇發生的原因
                    1、社會原因
                    “人必須活著,愛才有所附麗”,[6、 http://book.kannunu.org/book/4418/55748.html 努努書坊,《彷徨》,《傷逝》魯迅]這是涓生的檢討。而人是具有社會性的,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那么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情感也就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
                    “五四”思潮張揚人的個性,鼓勵新女性大膽走出家庭,提倡男女平等;而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禮教一直維護著上位者的權力和利益,遏制個性解放,鼓吹男尊女卑,更不允許自由戀愛,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想要踏出一條新路,何其艱難!
                    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禮教的影響,社會對于他們的愛情沒有祝福,只有貶低和苛責,這一點,體現在他們周圍的環境。在他們的鄰居中,“照例是那鲇魚須的老東西的臉又緊貼在臟的窗玻璃上了,連鼻尖都擠成一個小平面”,“小官太太暗斗”“房東太太還因此嗤笑我們了”,[7、http://book.kannunu.org/book/4418/55748.html 努努書坊,《彷徨》,《傷逝》魯迅]周圍的人,以獵奇的心理窺視這涓生和子君,并予以敵意和嘲諷。局長的兒子的賭友“雪花膏”也“添些謠言”,這是同事的中傷,失業的打擊也因此而來。而“寫給《自由之友》的總編輯已經有三封信,這才得到回信”,得來的報酬也微薄得可憐——“兩張書券:兩角的和三角的”。如果說周圍的人關系不夠密切,而親友們的表現更體現了在封建婚姻制度的桎梏下,一切的親情都大不過規矩。涓生和子君爭取自由的行為,離經叛道,無人能容。子君的叔子因為他們的結合“氣憤到不再認她作侄女”,涓生的世交“好容易才相見”,“很冷落”,也“冷冷地說”子君死了。他們的結合,是對舊社會的“叛變”, “只為了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以慘痛收場的悲劇勢必無法避免。
                    涓生和子君的結合,是新生活的開始。個性主義使涓生得到了子君,實現了愛的理想。理想遭到現實的打擊時,他卻選擇了分離作為新的道路的開辟,也正是這一忽視社會因素的自以為是,將子君推向了人生的末路。這一悲劇宣告了個性解放的破產,如涓生般孤軍奮戰,踽踽獨行,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人生出路的。唯有整個時代的變革,才能迎來新的光明和希望。
                    愛情的悲劇不在于愛情本身,而在于參與者對愛的根本含義的理解錯誤。沒能夠真正把握愛情存在的基礎,并虛幻游離于社會現實,在強大的封建禮教和現實制度的壓力下,這種大膽的嘗試并不見容于家庭,更不見容于社會,美好的情感必將被撕裂成為看客們的談資,以享茶余飯后的閑暇,而在涓生和子君身上,確是最大的悲劇。
                    性格原因
                    造成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的原因,也有他們兩人的性格因素。新舊時代的交替中,他們洋溢著激情,卻極不成熟。面對強大的社會現實的逼迫,涓生失業碰壁,走投無路,漸漸暴露出人性中潛藏的自私、虛偽、卑怯、懦弱,而子君的短視、無能、茍安、軟弱,再加上微不足道卻又執著的尊嚴,最終指引她回去樊籠,郁郁而終。個人的力量始終無力抗衡強大的社會力量,毋庸滾滾變革激流中兩個外強中干的青年男女。
                        涓生是時代精神孕育的產兒,他冷靜鎮定,渴望實現子君的理想,將自己推崇的思想身體力行,他是勇敢的。面對失業,他遠比子君鎮定,時時爭取著“翅子的扇動”;愛情漸漸萎謝,他檢討自省,表現冷靜而深刻;而在諸般挫折面前,他卻認為是子君妨礙了自己前行的路,將個人的希望和新生寄托在個人的努力上,顯得狹隘而自負;為此,他毫不念及舊情,也不顧及對子君的傷害和打擊,提出分手,自私而且冷漠;甚至在子君歸返之前,想到子君死去,以最壞的惡意揣度,這甚至于卑劣了。社會現實的逼迫,涓生沒能抗爭到底,而將性格中的丑陋放大,作出了最為消極的懦弱的回應,那么,他們的愛情也就連最后主動爭取的聲音也沉寂了。
                        子君善良,柔弱,纖巧而靈秀,在選擇愛情的關鍵時刻,她堅毅勇敢,大膽走出封建家庭,是新女性的代表?上鄣慕Y合停滯了子君前進的步伐,她生活的全部成了洗碗、做飯、飼雞、喂狗,與官太太勾心斗角。無聊瑣事與庸俗狹隘消磨掉了她原有的勇敢無畏。她的這一變化和她的追求不無關系。子君理想的是自由的婚姻,得到了愛情和家庭,她別無他求。子君尚未完全擺脫封建觀念的羈絆,將“女子治內,服侍丈夫”視為當然,沒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淪為男子的附庸。目光短淺的她實際上是從一個牢籠逃出,又陷入另一個牢籠,她爭取的解放在實踐過程中,變相成了走中國舊式婦女的老路。當涓生和她分手,懦弱無能的她便不得不跟父親回到家里,“負著虛空的重擔,在嚴威和冷眼中走著所謂的人生的路”。這樣的解放實際是虛假的自欺,性格上的悲劇也注定她不敢徹徹底底獨立成為一個真正解放的“大寫的人”。
                    3、作家個人經歷的投射
                    俄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篇小說也折射了魯迅先生個人對待愛情的態度及個人情感生活的掙扎。魯迅作為新時代的吶喊者和領路人,本身擁有一段母親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思想上的不溝通,生活中格格不入的痛苦,間接地折射在他的作品中。1906年,魯迅在母親要求下和朱安結婚,后與學生許廣平相識相愛同居,并在社會壓力下離開北京。正如許廣平所說“在社會上嚴厲的戴著道德的眼鏡,專唱高調的人們,在愛之國里不配領略的人們,或者嫉恨于某一樁事,某一方面的,對愛的他倆,也給予一番猛烈的襲擊”,[8、http://book.kannunu.org/book/4418/55748.html 努努書坊,《娜拉走后怎樣》,魯迅

                    參考文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傷逝》中的愛情悲劇,何 皛 ,2006年04月27日 ]傳統的禮教對于魯迅和許廣平的愛情,懷著不小的惡意。涓生和子君的特殊的身份關系:老師和學生;他們特殊的歷史時期:“五四”新文化時期和舊封建禮教的對峙;同樣的不容于家庭、親友、同事,不容于社會,諸多相似,正是魯迅本身對于情感生活的隱射,發人深思。
                    魯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樣》里說“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這一觀點正和《傷逝》中“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中相符,這也是他的深刻剖析。沒有物質基礎和獨立人格的愛情,猶如無根之萍,不具有實在意義。要使情感具有真正的價值,獲得真正的個性解放,勢必勇敢無畏地投身于生活戰斗中。
                    魯迅經歷了在封建禮教壓制下的一場不幸的婚姻,而出于對當時社會的深刻認識,他無力也無法去掙脫這場嚴肅卻荒謬的婚姻關系。當許廣平猶如一縷晨曦照映進他荒蕪的情感世界時,作為思想先行者,魯迅的掙扎、抉擇,不可避免,而現實總是在溫暖中摻雜孤寒,于是這篇小說也成了他個人情感的一種宣泄,也是在掙脫桎梏中的低沉卻有力的吶喊,對于當時青年人的情感起到了映照的作用,于反思中探求,于剖析中挖掘,而這種懺悔式的表現,對于我們現時代,真正理解愛的含義,追求自由的情感和人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注釋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2/2/2


                    上一篇:淺談“控制、訓練、同步”的語文.. 下一篇:網絡流行語審美特征初探
                    Tags:懺悔錄 魯迅 《傷逝》 人物 情感 分析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