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老舍小說的京味特征 [摘要]記得我們在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課本里曾經節選過《茶館》的一部分片段。我開始喜歡老舍文章中發自內心的幽默感。老舍用他北京的生活經驗來描寫市民生活, 揭示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心理。本人希望通過作者對文本中老舍作品的“京味”風格進行詳細的分析,把這類文化滲透的“京味特征”用自己的閱讀感受清晰地呈現出來。 [關鍵詞]老舍 京味小說 幽默 藝術成就
京話屬于北京官話,流傳于北京城區。有人把北京話,北京話口音濃重的普通話稱為“京片子”!熬┪丁弊鳛橐环N風格現象,是人們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熬┪缎≌f”以老舍最具有代表性。我們將描寫北京地域文化生活的文學作品,稱為“京味文學”。老舍用京味的語言風格寫盡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 一、京味的構成因素 由鄉土味,傳統味,市井味三股因素互相滲透,融會的。這主要是指北京區別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及獨特的鄉土氣息。其中鄉土味主要指地域特色,例如北京胡同,四合院,大雜院,古城樓,包括馬路邊的戲班子等。傳統味是指其歷史文化遺留的傳統。北京市文明古國的故都,是名族歷史的印記所體現出的,如禮節,幽默感,文化素養。然而落后的方面也表現出了北京人思想的保守和傳統的封閉性。市井是泛指下層市民,屬于小城市中的小商販,職員,匠人,搬運工等。他們生活環境簡陋條件艱苦。這群勞動人民一面保持著樸素勤勞的美德,又受傳統規范的禁錮。這三種形式從不同的程度表現出來的所謂“京味” 特征主要描寫的屬于這一階層。 二、京味的主要體現(舉例說明) 老舍熟悉北京的風土人情,對民俗的了解,景物描寫情景交融,使得小說透有的地方色彩,另外,老舍作品中的最大特點是文章的語言藝術風格。采用北京話口語,調動了藝術表現力。作為京味小說的文學語言,經過加工,形成了豐富的形象和感情色彩。 1.老舍作品中的京味首先體現為取材的特色。老舍在其描繪北京的生活經驗所呈現出的場景風致,文化情趣,生活百態,為讀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北京畫卷。比如,《駱駝祥子寫的是城市下層警察,再到虎妞的性格都透露著民俗特征?梢钥闯鏊麑鲜忻窀鱾角落的熟稔程度。 2.也是對北京文化結構的揭示。北京長期作為皇都,形成特有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習慣,以及與之相應的審美追求。老舍用“官樣”一語來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排場,氣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藝術;講究禮儀,謙和,溫厚等,這是北京人的氣質。也是一種文化性格。老舍的描寫,既充滿了對北京文化的欣賞陶醉,又因這種美的喪失而產生的感傷情緒。這種沉痛批判和挽歌情調交織在一起,使老舍作品比同時代許多主流派創作呈現出更復雜的審美特征。 3.主要體現在老舍文章的語言藝術上。《駱駝祥子》是鮮明突出的京味特色。駱駝祥子及其周圍各種人物的描寫被置于一個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層社會中。從開篇對于北平洋車夫門派的引言,到虎妞籌辦婚禮的民俗的交代,從對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寫到駱駝祥子拉車路線的詳細敘述,都使小說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小說寫祥子在混亂的軍營中順手牽走幾匹駱駝,賣得了一些錢而后走到北平城郊的時候,對故都那種平和、靜謐的景物描寫,很好地襯托了祥子此時的心情。在烈日與暴雨下拉車的檐子,對瞬間變化莫測的大自然的感受,既切合北平的自然地理情況,又與祥子這個特定人物的身份相一致,表現出作者對故鄉了如指掌的熟諳和駕輕就熟的描寫技巧。 身為北京市民,身上的這種特有的北京特質,既是對現實的一種不滿,又是對自我的嘲諷。所以這種幽默成為了一種變相的自我批判。語言描繪上,運用俗白的方言,鮮明地描寫社會風情,樸實自然。這就是“京味”的重要表現。舉例說明京味的主要體現!拔医o你炒下的菜,你不回來吃,繞世界胡塞去舒服?”[老舍著,駱駝祥子,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第59頁。](《駱駝祥子》)這是多么典型的舊北京婦女!正符合著虎妞的身份與性格。“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打采的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的發這些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與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