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2689 論文字數:9716,頁數:08
從《十八春》看張愛玲后期創作轉軌 [摘要]《十八春》是張愛玲后期的代表作。由于特殊的創作背景和主體心態,使該作呈現出與前期創作的明顯差異,比如圓滿的結局、完美的女性形象、擴大的時空規模等,這是張愛玲為適應建國初期的創作環境以及大眾的審美習慣,被迫作出的改變和妥協。 然而另一方面,張愛玲又不愿完全喪失自我而保持著獨特的創作個性,所以作品中仍然流露出作家對人生、人性的獨特認知,即人生的悲涼、人性的黑暗、命運的無常。所以《十八春》是一部變中有不變的作品,對其的解讀,有助于我們加深對張愛玲創作一貫性及變化性的認知。 [關鍵詞]十八春、張愛玲、時空、錯位
一、圓而不滿的結局 “他和曼楨認識,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來倒已經有十八年了——真嚇人一跳!馬上使他連帶地覺得自己老了許多。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楨從認識到分手,不過幾年的功夫,這幾年里面卻經過這么許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樂都經歷到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