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2571 論文字數:8681,頁數:06
張愛玲作品《金鎖記》解讀---之曹七巧性格的個體心理學分析 【摘要】:本文嘗試從人物心理的角度,解讀《金鎖記》主角曹七巧的心理和行為。文章從曹七巧“自卑情結的形成”和“過度心理補償影響下的行為”兩個方面,討論曹七巧失敗的人生之路,并分析產生這一異化人物性格的家庭和社會背景,指出七巧是一個被特定的社會背景、周圍環境培育出來的,又具有現實意義的文學形象。【關鍵詞】:曹七巧 個體心理學 自卑情結 補償作用
一、引言 張愛玲是一名奇女子,不管是文學造詣、為人處事、名門出身還是她的成長事件都為眾多好文之士所關注。這么一個女子,為世人貢獻了曹七巧——一個觸動道德、人性、心理并在學術界引發長久討論的人物形象。1944年,《金鎖記》被傅雷先生譽為是張愛玲“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該書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2]對這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的贊譽還遠遠不止于此。 閱讀這部作品,七巧犀利刻薄的話語,近乎神經質的行為,步步為營的心機,給人逼真鮮明的印象。外在行為的背后是一顆怎樣的心?她為什么成了惡毒、變態的母親?她為什么瘋狂的擁抱足以自焚的黃金枷鎖?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