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2458 論文字數:4369,頁數:06
談現代漢語中的歧義現象[摘要] 歧義是客觀存在的一種語言現象, 指同一語言形式在使用過程中包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義。早在23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中就已經提到了歧義。呂叔湘、朱德熙、趙元任等對歧義也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到今天,前人對歧義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從前人對歧義的研究談起,系統地歸納出了歧義產生的原因、消除歧義的方法。語音、詞匯、語法等因素都可能產生歧義,我們可以通過句式轉換、增加標點、語音重讀、句中停頓等方法消除歧義,同時歧義現象又有其積極的一面,合理的運用歧義,可以構成雙關,制造笑料,委婉含蓄地述說欲訴的意思。我們要趨利避害,學會合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用語規范、表意明確,避免歧義造成表意不清的現象。[關鍵詞] 歧義;研究;類型; 消除; 積極
漢語里歧義現象相當普遍,無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我們都隨處可見。朱德熙先生早在1962年發表的一篇《論句法結構》中,就系統地運用結構主義語法理論和方法,成功地分化了因結構層次關系不同而產生的歧義。后來他又提出了分化歧義句式的四個依據,帶有方法論的意義。由此,歧義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重視,本文試圖對現代漢語中歧義現象再做一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