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小企業所作的貢獻,在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稅收、進出口總額、城鎮就業人員中的比重都超過1/2以上,不少占到2/3左右,民間資本的總量已是國有資產總值的2.5—3倍左右。中小企業中的私營企業,雖被正式認可比個體經濟足足晚了5年,但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以后,私營企業發展極為迅速。據第六次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公布的數據顯示,從1993年到2003年,我國私營企業數量從23.79萬戶增加至300.55萬戶,增長了13倍多,年均增長28.89%;注冊資本從681億元增至35305億元,增長了52倍,年均增長48.41%;從業人員則從373萬人增至4299萬人,增長了近12倍,年均增長27.72%。
毋庸置疑,在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較多的問題,融資難就是其中一個突出問題。雖然,在中央的關心、支持下,融資難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緩解,但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渠道狹窄,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我國的中小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低技術的行業為主,僅制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就集中了中小企業的75%。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無論是在其初創期,還是發展期,主要是依靠自我積累、自我籌資發展起來的。但是,由于這些企業管理水平低、生產規模小、創利能力弱,要進一步發展,仍受到資金嚴重不足的制約。中小企業有著巨大的資金需求,然而,從銀行所得到的貸款,尚不足銀行貸款總量的2%;通過發行股票融資的中小企業在我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中約只占9%左右,這里還不包括那些以較高昂的代價購買別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曲線上市的;在債券市場上占有的份額則幾乎為零。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突出表現為中小企業難、中西部地區難、小城鎮難,而這又恰恰是我們經濟發展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的重要環節。應當看到,中央有關部門和不少地方政府為了解決中小經濟融資難的問題,下了很大的力氣,也出臺了一些具體政策措施,如,組建中小股份制銀行和地方商業銀行、鼓勵和支持四大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經濟貸款、建立擔保體系、建設風險投資體系等等。但是,從實施效果來看,這些措施還沒有使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表面上看是反映渠道狹窄,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體制和制度問題。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分析
1、企業自身素質較低,信用缺失,首先是基礎管理薄弱,缺乏良好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銀行商業化經營,信貸管理重約束輕激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有自己的經營原則并受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約束。一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要受到信貸資金來源的限制,新增貸款不能超過一定比例。而銀行信貸又需要通過負債來籌資,貸款的收益要彌補資金成本和風險成本,并能帶來利潤。銀行勢必將有限的資金在眾多企業中按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原則,擇優扶持,而步能對所有企業都有求必應;二是商業銀行只能在國家規定的經營范圍內開展業務。如商業銀行不能向企業投資,貸款不能用于企業的股本權益性投資等,這就決定了商業銀行只能向能識別并防范風險的客戶提供債務性資金,只能滿足部分企業的部分資金需求;三是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權上收貸款條件比原來更苛刻,一般中小企業很難達到要求。加上信息的不對稱,帶來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為降低“道德風險”,必須加大審查監督力度,而中小企業貸款“小、急、頻”的特點,使商業銀行的審查監督成本和潛在收益不對稱,降低了商業銀行對其貸款的積極性,四是信貸員的責任權利不對稱,積極性受到了抑制。現在商業銀行均推行了信貸首問責任制、終身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但缺乏相應的權力和獎勵。加之不良貸款清收與盤活的壓力相當大,致使慎貸、惜貸甚至懼貸、恐貸等現象還存在。 2、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滯后,服務有差距。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機構收縮,信貸權力上收,信貸投向傾斜于大城市、大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讓出了一定的信貸市場。勿庸置疑,中小金融機構為區域經濟、為中小經濟的發展作出巨大的努力.被調查者認為農村信用社沒有自成結算體系,匯路不暢,資金在途時間較長。
3、社會經營環境未實現根本性好轉,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力度不夠。一是社會信用狀況較差。一些企業和個人總認為銀行的錢是“國家的”,借了不還“天經地義”。甚至有少數領導干部認為企業改制甩掉銀行債務的“包袱”是為了減輕地方負擔,少數經營業主認為能借到貸款就是增加“利潤”,致使逃債、廢債現象普遍;二是社會征信系統尚未建立,社會經濟信息不透明,不能共享,企業和個人經營狀況的真實性難以判斷,使得銀行很難甄選出有實力守信用企業;三是法律服務較弱,對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的行為依法打擊力度不夠,銀行勝訴案件執行難以到位,贏了官司輸了錢。給優化地方信用環境和投資環境增加了難度;三是缺乏信用擔保機制。國家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推進和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鼓勵各種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由于操作上的實際困難,絕大部分地方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信用擔保機構,中小企業之間依法開展的多種形式的互助性融資擔保和風險投資機構更是難覓蹤影;五是中小企業受到不平等的國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