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mescg"></strike>
    <ul id="mescg"><sup id="mescg"></sup></ul>
  • <strike id="mescg"><input id="mescg"></input></strike>
    <tfoot id="mescg"><input id="mescg"></input></tfoot>
    <ul id="mescg"></ul>
    <tfoot id="mescg"><input id="mescg"></input></tfoot>
  • 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關于學習中國外貿進出口結構的變化與特點的體會(一)

    本論文在工商管理畢業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中國外貿進出口結構的變化與特點
    前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也在近三十多年來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對外貿易占了很大的比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估算,我國的GDP在改革開放的35年中,中國經濟總量連上臺階,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12年的518942億元。其中,從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萬億元用了8年時間,上升到1991年的2萬億元用了5年時間,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萬億元,2001年超過10萬億元大關,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萬億元,2006年超過20萬億元,之后每兩年上升10萬億元,2012年已近52萬億。無可爭議我國的人均經濟在全世界尤為突出,這些足以證明我國的外貿進出口在我國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關于對外貿易進出口我國很多專家提出了非常多的方案,很多學術界對此也有很深的見解,諸多方都達出了統一的共識就是進出口貿易可以通過多個渠道影響國內經濟,足以可見進出口貿易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是極為的大,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極為重要,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積累人力資本,也可以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其他行業達到外溢效應,從而提高一國的生產技術以及其它的行業技術。
    顯而易見,貿易影響國內經濟成長的多個渠道都與貿易有關聯,因為貿易結構對資源配置方向、所積累的人力資本的類型以及技術外溢效應的規模等都會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我國有必要深入的研究外貿進出口結構的變化與特點。

      一、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的概述與特點
    世界經濟在近幾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2008年從美國席卷全國的金融危機的序幕到2009的全球化金融風暴說明了經濟在世界這個領域里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我國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已經依稀可見令人欣喜復蘇的嫩芽,中國經濟正在迅速的回升。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認為,在經過金融危機洗禮后的全球格局中,美國所占比重基本不變,歐洲和日本的經濟有較大的下滑,而中國和印度等一些新興國家卻有較大的上升。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一年,中國在國際經濟地位上凸顯出很重要的位置,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新興國家市場的崛起,世界經濟的格局正在發生著變化。2009年對我國外貿進出口貿易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以2009的數據來分析,2009年前十個月我國外貿出口9573.6億美元,同比下降20.5%,進口7981.3億美元,同比下降19%。出口價格總體下降6.4%,扣除價格因素后,出口數量減少15.1%,較前9個月減幅了1.1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當月,我國外貿出口1107.6億美元,同比下降13.8%,進口867.8億美元,同比下降6.4%。出口價格總體下跌8.7%,扣除價格因素后,出口數量減少5.6%。10月份當月出口價格在9月份小幅上漲0.6%的基礎上下跌1.3%,進口價格則在9月份上漲208%的基礎上繼續上漲0.3%可見而知從2009年以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體上漲了1.6個百分比。
    《經濟藍皮書》指出,2009年前8個月我國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3386.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商品額達到7307.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2%,進口貿易額為6079.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7%;累計貿易順差為1228.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9%。前8個月對外貿易情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2009年7、8兩個月的月度商品出口額恢復到千億美元以上;二是雙邊貿易排序變化,東盟市場地位上升;三是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更具有抵御市場需求下降風險的能力;四是進口商品價跌甚于量跌,是進口儲備資源的好時機;五是國際分工格局沒有大的變動,跨國公司主導的國際貿易仍然占據主流;六是出口退稅已到極限,再加大其政策強度的回旋空間已經很;七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出口貿易頻頻遭遇貿易救濟調查。
    其中,2009年上半年由于國際石油、礦物資源類產品價格下降,因此石油、礦物資源類產品進口金額下降幅度達到45%以上,而中間投入品進口金額下降幅度較小,因此石油和礦物資源類商品進口金額比重從上年23.8%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9.1%;而中間投入品進口比重上升了3個百分點。從長遠建設來看,石油和礦物類資源產品都是我國需要大量進口的商品,而當前國際市場價格較低,如果能夠啟動外匯與實物儲備轉換的機制,大量進口這些資源性產品,不僅對未來我國的經濟建設有利,而且也有利于對當前的國際市場創造更多需求,形成對世界經濟復蘇的刺激因素,同時也是我國抵御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武器。
    展望2010年的經濟前景,多數專家認為,全球經濟恢復情況依然非常脆弱和不穩定,各國經濟還主要靠政策刺激和政府投入來推動。發達國家普遍高企不下的失業率和產能過剩也增加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截止到2009年5月份,美國、德國、日本的產能利用率分別只達到68.3%、72%、65%,均是歷史低點。因此,最少在未來兩年,世界經濟將呈現低速度增長。因此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發達經濟體需求拉動上,國內的政策環境在某種意義上更重要。出口退稅、人民幣匯率水平、貿易融資和出口信用擔保等措施將決定2010年我國對外貿易的前景。如果國內政策環境有利,外貿企業進一步適應新的環境,并在開發新興市場上有新的進展,我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也將出現回升勢頭。根據調查數據,我國出口占美、日、歐發達國家市場份額約為17%~22%;而新興經濟體的市場份額則有較大潛力。我國出口在中東、東歐、非洲、拉美的市場份額僅為9.2%、3.7%、10.4%、6.9%,增長空間很大,再加上自由貿易區的開辟,擴大外部需求仍然可為。如果2009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2萬億美元,2010年可能增長10%以上,恢復到2008年的貿易總額水平;出口貿易也將恢復到2008年1.43萬億美元水平,增長幅度為15%以上。
           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約外貿穩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從國際看,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歐債危機略有緩和,美國經濟復蘇態勢趨于穩定,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削弱經濟增長潛力,刺激經濟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普遍需要持續緊縮財政,企業對新興產業的投資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寬松貨幣政策無法根本扭轉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業率高企等制約,經濟增長動力仍較疲弱。一些新興經濟體依賴能源資源出口、國際收支失衡等問題逐漸暴露,發展面臨的風險上升,經濟增速也在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3.6%,低于金融危機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貿組織預計,全球貿易量增長4.5%,明顯低于危機前10年6%的平均水平。歐債危機既是歐洲貨幣聯盟的制度危機,更是歐元區外圍國家的競爭力危機。隨著歐洲穩定機制啟動和銀行業聯盟構想開始落實,歐元區制度設計的薄弱環節正在逐步加強,但外圍國家不僅財政缺口大,而且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提高競爭力將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其間若經濟、政治形勢惡化超出預期,可能在金融市場引起新的波動。2013年,歐元區外圍國家融資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國家面臨大選,對歐洲金融市場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美國財政懸崖涉及金額約占GDP的4%,若處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經濟重返衰退。
    在經濟復蘇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下,一些國家為緩解就業壓力,對外采取部分關閉國內市場的辦法,扶持本土產業,阻礙了正常的國際貿易投資活動。世貿組織監測,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員共采取182項新貿易限制措施,影響全球進口額的0.9%,且限制措施應對危機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國產業復興的一面上升,影響更為深遠。一些國家對新興產業領域的跨國投資態度保守,想方設法加以限制。在選舉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國家經貿政策甚至出現“去全球化”的危險傾向。從國內看,隨著一系列擴內需、穩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并發揮成效,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黨的十八大將進一步激發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有利于繼續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普遍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快于2012年。但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穩固,國內需求增長受到一些體制機制因素的制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較為突出,企業生產經營仍然面臨較多困難。
    近年來,中國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制造業的成本競爭力。2008-2011年,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4.5%,制造業農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長15%。隨著周邊國家工業化發展加快,部分對成本較為敏感的產業和產品訂單出現向周邊國家轉移跡象。2012年前7個月,中國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歐、日市場份額比上年分別下降2.1、1.4和2.7個百分點,流失份額主要被周邊低成本國家擠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時,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面臨的國際競爭加劇,出口企業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等綜合優勢。應當看到,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貨物貿易發展最快的十年,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超過20%。2011年出口額占全球比重10.4%,連續三年居全球之首;進口額占9.5%,連續三年全球第二。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外貿可能難以再現前些年的持續高速增長。針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應繼續著力于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一方面,立足當前,密切跟蹤形勢變化,確保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幫助企業克服訂單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難,努力將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穩定外貿增長。另一方面,著眼長遠,充分利用市場環境趨緊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加快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促進平臺和國際營銷網絡,增強外貿長遠發展后勁。同時,完善進口政策,搭建更多進口促進平臺,積極擴大國內短缺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部分供應偏緊商品的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二、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的變化
    1、國際金融危機過后,全球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速都將放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9年9月的預計,2010-2014年的年均增長率將比2003-2007年增長率減少0.5個百分點左右。在國際貿易方面,2010-2014期間預測的全球貿易年均增長率將明顯低于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長率約2.5個百分點。所以,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速下降,將改變我國自新世紀以來外部需求不斷擴張的狀況,我國出口增長空間將有所縮小。
    2、全球經濟向再平衡方向調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各國紛紛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美國采取了減少雙赤字,提高儲蓄率等政策,這些政策已開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9年美國儲蓄率開始由負轉正,未來美國經濟失衡的狀況將進一步得到改善,也會促使全球經濟向平衡方向發展而調整。這種調整意味著,即使是世界經濟擺脫金融危機影響恢復到正常的增長速度,但由于美國等原來經常賬戶赤字較大的經濟體將大幅減少赤字,從而這些經濟體的進口增速慢于經濟增速。因此,全球經濟的再平衡調整,一方面使我國出口需求空間相對縮小另一方面也會促使我國外貿長期順差、內外經濟失衡的狀況進行主動或被動的調整。
    3、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將出現新特征。由于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速下滑,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將出現上升的趨勢。對我國而言,除了受到世界經濟、貿易增速放緩而出現的普遍保護主義影響外。還會因我國出口結構升級受到更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沖擊。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8398.4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8%。其中出口9543.8億美元,增長9.2%;進口8854.6億美元,增長6.7%;貿易順差689.2億美元,擴大56.4%。海關統計監測預警顯示,在全球金融危機持續影響下,在我國經濟自主減速、對外貿易轉方式、調結構的政策作用下,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一是二季度外貿進出口溫和反彈。今年第2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增長8.6%、10.5%和6.5%,進出口總值比第1季度環比增加了14.1%。2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速比第1季度的同比增速回升了1.3個百分點。從月度走勢來看,經季節調整法調整后,4月份進出口增速僅有6.1%,5月回升到11.1%,6月份繼續回升到12.4%。二是貿易方式結構持續改善:一般貿易比重提高,加工貿易放緩腳步。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9750.9億美元,增長8.9%,占同期我國外貿總值的53%,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了0.4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6431.5億美元,增長4.3%,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5%,比重減少1.2個百分點。相對加工貿易而言,具有國內產業鏈長、增加值較高特點的一般貿易比重持續提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貿易方式的優化。三是貿易伙伴多元化進程延續:對歐盟、日本傳統市場貿易增速幾乎停滯,對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增長平穩。上半年,我國對歐盟進出口2678.2億美元,微增0.7%;對日本進出口1620億美元,下降0.2%。對美國進出口2311.2億美元,增長11.9%。歐美日傳統市場在我出口中所占比重為42.1%,同比降低1.1個百分點。上半年,對歐盟出口1630.6億美元,下降0.8%;對美國出口1653.2億美元,增長13.6%。東盟繼續保持我第三大貿易伙伴地位。上半年雙邊貿易總值為1878.2億美元,同比增長9.7%。同期我國對俄羅斯和南非等國家的出口增速均高于同期我國總體出口增速。四是貿易主體格局更趨合理: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較快,外商投資企業比重回落到一半以下。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值為5504.3億美元,同比增長19%,快于同期我國總體進出口增速11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值為9099.6億美元,同比增長4%,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49.5%,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進出口值為3794.5億美元,同比增長3.5%,占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20.6%,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五是各省市區出口有升有降:中西部地區外貿出口分化較大,東部地區出口保持增長。上半年,重慶、河南、四川和江西等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別為2.5倍、91.6%、74.7%和54.1%,明顯高于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與此同時,黑龍江、云南、山西、內蒙古、青海出口出現了下降;北京、上海、山東、江蘇出口小幅增長。六是出口商品結構有所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比重降低。上半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5502.5億美元,增長10.5%,高出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1.3個百分點,占同期我國出口總值的57.7%。同期,出口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1864.7億美元,增長7.7%,占出口總值的比重為19.5%,同比降低0.3個百分點。上半年,“兩高一資”產品出口下降,出口值為438.4億美元,下降3.8%。八是貿易價格條件有所好轉:進口價格持續走低,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上半年,我國出口價格同比上漲3.9%,進口價格同比上漲1.5%,貿易條件指數為102.4,也就是說,出口同樣數量的商品,可以多進口約2.4%的商品。從進口價格的月度走勢來看,進口價格指數基本逐月下滑,由1月份的上漲7%下滑至6月份的下跌1%。上半年,鐵礦砂、鋼材、銅、鋁和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進口價格同比下跌。
    盡管我國對外貿貿易面臨著更為復雜和嚴峻的局面,但我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短期內不會發生較大變化,我國經濟穩增長和促進對外貿易擴大進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會逐步釋放,如果世界經濟形勢尤其是歐洲債務危機不再繼續惡化,今年全年我國對外貿易可望實現10%的預定增長目標。
    三、我國外貿進出口存在的問題
    第一,拉動GDP增長。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首先表現為凈出口對GDP的直接貢獻。按照支出法GDP核算公式,凈出口越大,對GDP的直接貢獻越大。2005年,我國凈出口將接近1000億美元,創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順差,對GDP增長的貢獻將介于3%~4%之間,作用巨大,給經濟增長帶來了充沛動力。
    第二,擴大就業。凈出口擴大,主要表現在出口連續第四年高速增長,而進口增速放緩。出口的高速增長直接擴大了出口部門的就業工作,間接地擴大了國內相關配套行業的就業。
    第三,促進技術進步。近年來加工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著一定的改變,產品結構從最初的初級低附加價值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逐漸走到了包含更多的IT產品、機械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這幾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速度很快,其中90%左右是靠加工貿易出口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外貿特別是加工貿易對促進我國技術進步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巨額貿易順拆的負面影響逐步顯露了出來,主要表現在:第一,貿易摩擦增多。與紅紅火火的外貿活動交織在一起的是頻繁的貿易摩擦。較大的貿易順差,成為美歐等國對中國商品設限的主要口實之一。目前對我國紡織、服裝、家電等反傾銷調查此起彼伏,對外摩擦還呈現從貿易領域向投資、金融、匯率等領域延伸的趨勢。對外摩擦的不斷蔓延和升級,不僅會給出口持續發展帶來重大威脅,而且還會對宏觀調控和對外政治外交關系造成嚴重干擾。第二,進口資源依存度提高。我國出口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粗放型增長方式,由于我國資源十分有限,因此在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必然伴隨著戰略資源對外依賴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國多種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高達40%以上,如對原油、鐵礦石、氧化鋁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35%、36%和46%,鎳和天然橡膠的對外依存度更是高達55%以上。第三,貿易條件惡化。低下的出口效益問題可能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我國大多出口商品和石油存在比價關系,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不斷上升,我國出口商品價格卻不斷下跌,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出口與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了14.2%。近年來,我國每出臺一項出口鼓勵政策,之后都伴隨著外國企業對中國出口商的壓價,而我國企業為了保住國外市場份額,不得不屈從采取降價措施,使我國政府給予本國企業的優惠轉手讓渡給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上一篇:保險營銷員績效管理模式及其效用.. 下一篇:關于工商管理實習心得體會
    Tags:關于 學習 中國 外貿 進出口 結構 變化 特點 體會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strike id="ym6a8"><menu id="ym6a8"></menu></strike>
    <fieldset id="ym6a8"></fieldset>
    <strike id="ym6a8"><input id="ym6a8"></input></strike>
    <del id="ym6a8"></del>
  • <strike id="ym6a8"><input id="ym6a8"></input></strike>
    <strike id="ym6a8"></strike>
  • <del id="ym6a8"></del>
    <fieldset id="ym6a8"><input id="ym6a8"></input></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