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員工的職業習慣培養
通過《工商管理》專業的網絡學習,我們認識到企業實力與發展的核心是員工綜合素質,員工是否具有統一規范的職業習慣是決定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那么,當前企業員工在職業習慣方面普遍存在哪些問題?企業要求員工具備哪些職業習慣?如何有效培養員工的共同職業習慣呢?文章將針對于此進行簡要的探討。 一、企業員工的職業習慣培養的現實意義 被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的史蒂芬·柯維將人類的習慣總結為“知識、技巧、意愿三者的混合體”。職業習慣,顧名思義就是指職業化的工作習慣,是指在工作中能夠持續不斷地按照計劃達成工作目標的習慣,是職業人通過長期、重復的職業活動而形成的行為習慣。企業員工的職業習慣決定著企業的命運,企業員工的職業習慣培養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現實意義。 首先,企業員工的職業習慣培養有助于提高員工自身的職業化水平。 其次,企業員工的職業習慣培養能幫助企業形成團隊凝聚力和提高績效。 最后,企業員工的職業習慣培養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層,有助于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 二、當前我國企業員工職業習慣存在的問題 我國教育模式中“職業化教育”模塊的相對薄弱,使培養出來的人才進入企業時普遍缺少完備的職業化素質;同時由于國內企業在制度建設、人員培訓和文化建設方面的不足,所以相對于一些管理先進的外國企業來比,當前我國企業員工職業習慣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員工缺少主人翁精神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國進民退”使非公企業成為企業的主流,人力資源流動量加大,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部分企業員工缺少主人翁精神。缺少主人翁精神的員工面對工作缺少主動性,將企業當作跳板和過渡,對企業的事漠不關心、缺少對企業的認同感;這樣的員工注定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影響。 (二)員工在工作中溝通協作差 信息時代背景下的現代企業,任何行業、任何崗位的工作都離不開有效溝通和友好協作,但現實中企業往往出現上下級之間存在矛盾、同事之間工作不配合、部門及崗位的工作信息不能共享等問題。此類問題的出現通常由于員工間的文化差異、性格差異、習慣差異造成的,其根源是員工存在態度問題和企業缺少必要的培訓指導和制度規范。 (三)員工缺少高效的執行力 在日常工作中,員工時間管理能力差,對于負責的工作不能按指令立刻行動,我國企業的員工往往在工作中缺少追求完美的習慣,工作完成的結果不達標、不到位,不能按時按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四)員工自我學習意識不夠 在企業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員工雖然工作時間較長,但長期一來工作能力與績效總是原地踏步、難以提高。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對企業組織的學習和培訓,重視程度不夠,而且個人的業余時間又大多浪費在玩樂上。同時,他們不能清楚地了解環境和業務的最新變化,缺少對知識和技術的更新和完善。 三、企業員工應培養的主要職業習慣 不同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習慣要求與培養都有不同之處,在這里,我們通過課程學習和查找專業資料,綜合了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對于員工的職業習慣要求,認為企業員工應培養的職業習慣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 主動進取的職業習慣 主動進取是每個員工都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習慣,它強調員工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對工作環境的正確對待,對本職工作的信心和動力。主動進取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認知自我、接受企業。員工應具備對自身的客觀和理性認識,明確自已的定位,保持積極的心態,熱愛自己從事的崗位,認同目前就職的企業,培養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 2、積極做事、選擇奮進。員工應具有積極工作的態度,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競爭無處不在,企業的員工都要有在市場上搶活做的意識,都能把外部的客戶及單位的同事當作衣食父母來對待。員工視企業如家,能把對待家庭的責任感和精神用到工作中,敢于奮斗、勇于進取。 (二) 溝通協作的職業習慣 不論從事什么崗位的員工,企業都要求具有溝通協作的意識和觀念。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