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市場的現狀與發展設想 【摘要】本文在對我國貨幣市場的現狀,存在的的問題及其原因的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我國貨幣市場的幾點意見和設想。即:(一)要從指導思想上重視貨幣市場的發展;(二)要完善貨幣市場結構體系,促進貨幣市場之間的鏈接;(三)要推進利率市場進程以及規范市場動作。 【關鍵詞】貨幣市場 市場規范化運行 發展設想
貨幣市場是現代金融市場的基礎市場,經濟主體短期資金的調劑以及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執行都要一個完善有效的貨幣市場的支持,因此一個健全的貨幣市場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雖經歷20年的改革,我國貨幣市場的發育程度仍很低,仍存在著不少問題。 1、我國貨幣市場的發展現狀 我國貨幣市場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1.1從我國貨幣方向發展程度看: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一直遵循資本市場先行的發展思路,造成貨幣市場嚴重滯后于貨幣市場的發展。貨幣市場的發展速度跟不上經濟貨幣化步調。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我國貨幣市場規模相當狹小,我們一般用貨幣市場交易總量(MM)對GDP比值來衡量貨幣市場的規模,我國1997年該比值為69%(見表一)。而1988年新加坡該比值就已經達到95%,馬來西亞則為108%,即使發展最快的同業拆借市場,其拆借金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也要低于同一發展水平國家。 表一:中國貨幣市場交易對GDP的比率 年 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MM/GDP 0.18 0.188 0.263 0.789 0.693 資料來源:《經濟轉型中的中國金融市場》第41頁 1.2從貨幣市場結構來看:從1979年7月建立商業票據承兌貼現市場到1997年4月開放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我國逐步建立了同業拆借、交易所債券回購、銀行間債券回購、銀行票據兌現、商業票據等多個子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和整頓,上述市場的運行初步得到規范,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從1999年行情看,銀行同業拆借市場運作251個交易口,累計成交7326億元;從品種來看一個月以內的短期融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比重由1998年的72%上升到1999年的77%。從票據市場看,1997年商業匯票年度發生額達460億元。同期商業銀行辦理的貼現額為2740億元。中央銀行辦理的再貼現額為1332億元。國庫券和短期債券也有一定規模。 1.3從貨幣市場發揮的作用來看:盡管比較難確定貨幣市場的經濟作用,但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發達國家的貨幣市場發揮著其他市場不可替代的作用:促進資金融通,提供參考的基礎利率,推動商業銀行改革,為政府或貨幣當局提供政策支持平臺。在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貨幣市場問題逐漸引起重視,但在我國,貨幣市場發揮的作用還十分有限。比如在企業通過貨幣市場融資方面,由于企業效益尤其是國有企業效益一直欠佳,企業信用低下,由此使得商業票據市場缺乏形成的基礎,更不用說企業通過票據市場獲得短期融資,而且企業的債券發行也不是很成功。1993-1996年發行規模分別為:20.1億元,12.74億元,15.68億元和25億元。同時,貨幣市場中可供交易的工具短缺,且流通性差。中央的公開市場操作難以通過現有貨幣市場發揮效應。 2、我國貨幣市場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從上文中我國貨幣市場的現狀可看出其發展不完善,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以下將從貨幣市場表現出的問題分析其原因。 2.1貨幣市場結構不完善:合理的市場結構是發揮市場功能的基本前提。我國貨幣市場由于結構不完善,其發揮的作用相當有限。首先,目前我國主要存在同業拆借市場,中長期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而短期票據市場、票據市場、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市場等貨幣子市場發育程度較低或基本上沒有建立,只存在銀行間,機構間批發性交易市場,缺乏柜臺交易等基礎性交易市場。其次就已經形成規模的市場而言,其發展也不均衡,如金融機構之間融資主要以拆借方式進行,票據和短期債券所占比例很少;其中票據市場發展緩慢尤其突出。目前小企業票據融資僅占外援性融資的2%左右,金融機構票據貼現占其貸款和資產比重不足1%,1999年我國票據(全是銀行間的)交易量僅相當于全國銀行貸款總額的0.3%,2000年這一指標是1.2%,作為發達的市場經濟中最主要的貨幣市場工具的短期國債自從1981年開始發行國債以來,發行量相當少,一年以下國庫券1994年開始行發,1997、1998、1999三年停發。再次從子市場的內部結構來看也不完善,以票據市場為例,票據市場中流通的票據95%以上是銀行承兌匯票,余下5%大部分是商業票據,其它諸如銀行本票、存單、保險單等交易工具近于零。我們可用自強理論對我國貨幣市場結構不完善進行解釋,基于該理論,我們可認為我國貨幣市場結構由于依賴而處于自增強狀態,這種自增強的來源一方面是原有結構相應于我國市場機制尚不健全,非金融機構對貨幣市場的參與有限,商業信用不足,企業融資主要通過銀行貸款而形成的。而另一方面來源于不平衡的結構,如票據市場發展發育程度不深,企業只能通過銀行貸款融資,這樣票據市場就更難發展。 2.2貨幣市場不統一:盡管1996年1月建立全國統一的拆借電子網絡展開交易,但實際運行并不理想,票據市場基本上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僅是在華東地區形成了一些區域性市場,債券市場本應包括集發行、買賣、回購等基本功能于一體的交易市場,其主體應為所有投資國債的參與者。但在中央銀行推出銀行與非銀行機構的企業管理措施,設立銀行間債券市場后,形成了兩個分割的、封閉的債券市場,一個是銀行債券市場,另一個是滬、深的證券交易所的債券市場,這就導致了各市場的證券托管結算系統的不統一,同時也削減了兩個分割市場之間利率的關聯度,使得利率缺乏了彈性。 市場不統一是市場發育不成熟的反映,或者說是發展中受到過多非市場因素的干擾,并表現為市場價格不能反應真實的供求狀況,對貨幣市場而言即利率不能反應資金的供求狀況,而這又將影響流動效率,進而不利于市場的統一,由此可發現貨幣市場不統一以及其利率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其突破口就關鍵在于減少非市場因素的干擾,讓利率市場化。 2.3貨幣市場運行不規范、監管乏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資金管理體制不完善,資金流向缺乏控制,如同業拆借市場上的資金拆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尋求信貸資金平衡信貸缺口,而不是為了平衡頭寸;其次市場主體準入、退出控制不規范、不明確,導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相互交叉,許多貨幣交易主體把集資投向投機行業,擾亂市場,但同時也還有相當一部分非金融機構和中小金融機構入市較為困難。目前,同業拆借市場對非銀行機構限制較多,票據市場上絕大多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和城鄉信用社都被排斥在外,而且非銀行機構不得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作回購,另外由于對市場組織體系、監督管理、市場的進入和退出以及新交易工具進行規范的法律體系尚不健全,且產生了一定滯后性。加上行政管理自身的缺陷也影響了我國貨幣市場的規范運行。 我國貨幣市場運行不夠規范客觀上也是由于其自身的各子市場分割、封閉以及資金流向多元化而導致的,另外我國的貨幣市場也缺乏一套完善的、統一的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的貨幣市場的管理實際上是由人民銀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中國債券公司共同承擔,形成了一個市場多元管理的格局。由于各方面對市場發展的認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在制定制度、技術的支持服務、市場資源潛力的開發研究和利用等方面未形成合力。對市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政策性問題,因涉及眾多不同部門,沒能及時給予明確解釋和解決,成為限制市場規范運行,發揮效率的重要因素。 3、發展我國貨幣市場的幾點設想 結合我國貨幣市場實際情況,以及上文對其問題原因的分析,對我國貨幣市場的發展有以下幾點設想: 3.1首先要從指導思想上重視貨幣市場的發展,明確其在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地位。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