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特點的研究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高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網絡與通訊等傳媒的空前發展,未成年人地犯罪現狀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無論從犯罪動機、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為了預防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我國特制定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關鍵詞: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特點;原因;預防對策.
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現狀 在當今物欲橫流、網絡遍及城鄉的年代,各種垃圾網絡也是無孔不入的出現,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狀況越來越嚴重,尤其是一些正規的商業網站存在或提供鏈接的毒害未成年人心靈的垃圾內容,同時最容易誘發犯罪的暴力游戲得盛行,在虛擬游戲中使得他們對于實際的犯罪后果淡化,對自身的約束力大大降低。根據近年來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現狀探討探討,違法犯罪現狀分類如下: 1、犯罪性質以盜竊犯罪最為突出; 2、犯罪形式群體犯罪居多;3、作案手段殘忍,犯罪心理扭曲; 4、犯罪年齡逐漸趨向低齡化; 5、犯罪身份以輟學少年人居多
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特點 1、低齡化。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逐漸趨于低齡化。我市未成年人違法犯罪2003年10起、2004年20起、2005年31起,其中在校生涉案2003年10起、2004年16起、2005年29起,且14歲至16歲較多。從這些數字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呈連年上升的趨勢,年齡更趨于低齡化,在校學生違法犯罪明顯增多。 2、暴力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由過去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發展到如今的搶劫、強奸、故意傷害、敲詐勒索等嚴重刑事犯罪。2002年至2005年,我市未成年人涉及暴力案件共6件,社會危害性極其嚴重。如2002年中廠鎮翁某(15歲)輟學后,看了黃碟想入非非,先后強奸9歲、11歲、14歲三名幼女,因翁某曾偷家里錢去湖北某地嫖娼,染上了性病,因而導致9歲女童染上了性病,舉債兩萬元仍未治愈。 3、成人化。主要是指未成年人從犯罪手段、作案方法、交通運輸、犯罪心理等方面更趨于成人化。如2004年12月,本市某鎮小吃部汪某的12000元現金被盜。經調查,某中學初一學生衛某(12歲)清晨6時,到小吃部看電視時將錢包摸到手,從窗戶甩到外面,然后出去將現金壓在石頭下,繼而趁午飯期間又將現金轉移至北面的山洞里。當民警對其調查時,他倒學著電影里的模樣反問民警有什么證據懷疑他,并一本正經地說:“你們賴人偷東西是要負責任的”。同時其還制造種種假象,以企圖轉移民警的偵查視線。 4、團伙化。未成年人團伙違法犯罪多為隨意性結伙或糾合性結伙,主要以實施盜竊、故意傷害和敲詐勒索等案件為主。如2006年3月,我市某單位保管室的玻璃被砸,室內的紙張等物品先后4次被盜,該單位人員蹲點守侯,當場抓獲5名作案人,令他們吃驚的是,此5人均系某小學四、五、六年級學生,最大的才12歲。
三、未成年違法犯罪的原因初探 1、社會原因。 社會上貪污腐化,錢權交易等丑惡現象中犯罪分子作案過程的影視描述;文化市場中不健康的書籍、音像制品;娛樂場所一些冒險、刺激的畫面等,給是非辨別能力較差的未成年人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使其沉醉于其中,荒廢學業,甚至鋌而走險。如某些未成年人講究吃喝、相互攀比;某些拜黑社會成員或惡勢力成員為“老大”,恃強凌弱;某些由于在社會上不良交友或交友不慎被不良分子影響或教唆,繼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家庭原因。 據學校反映,在校的雙差生和中途輟學的學生,多數與家庭環境有關。如果說單親家庭,過分溺愛型家庭,簡單粗暴型家庭,父母有不良行為習慣等因素,是滋生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傳統型溫床。那么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缺位,則是新形勢下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據統計,我市每年勞務輸出4萬余人,在農村的中小學生中,有50%以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有的由爺奶撫養,有的寄宿在親朋家里,有的干脆生活自理。監管不力甚至缺乏監管,使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信馬由韁,學習成績下滑,不良習氣滋生,繼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學校原因。 一是學校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片面追求升學率,沒有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放輕了對學生思想品質的教育和人格健全的培養,甚至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存在岐視的態度,書教了,但沒有育好人。一些學生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心理,以致引起思想上、具體行為上的逆反心理。二是管理不善的學校缺乏良好的校風,致使有些學生結幫拉伙,酗酒抽煙,打架斗毆,上網吧、酒吧,相互傳染惡習,有些由此淪為罪犯。三是法制教育不到位。許多學校沒有定期開設法制課,使部分未成年人不懂法,稀里糊涂地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4、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心理探討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跨世紀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科學院心理所探討員王極盛曾在北京做過一項調查,在調查中發現32%的中小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因此探討探討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從心理上消除犯罪因素顯得異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犯罪的心理,清楚了犯罪的起因,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 現把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心理原因歸納如下: 1)好奇心理的驅使 未成年人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這是他們的天性。本應成為求知欲望的資本,促使成才的心理保障,但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淺,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有時對好壞良莠缺乏全面正確的判斷,在缺乏良性誘導的情況下,就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隨心所欲,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 2)盲從意識的作祟 在一些團伙共同犯罪案件中,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根本沒有完全認識自己的所作所為,并不知道所犯罪行的嚴重性,而只是盲目跟隨其他成員做事,人云亦云,并沒有明確的犯罪動機。 3)愛慕虛榮的攀比 近年來,由于慘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愛慕虛榮的種子。講排場、講穿戴、講吃喝,好逸惡勞,夢想一夜暴富,不勞而獲,這些都極大地助長了貪污受賄的心理,一旦瞅準機會,他們就會不擇手段地侵犯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 4)逆反心理的促使 從生理角度講,青少年時期是逆反心理最強烈的時期。對一些家長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腐朽思想和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歧視差等生的做法,許多未成年人都“不堪忍受”,有的甚至產生了強烈的對立情緒,嚴重時甚至會采取暴力手段進行反抗。 5)蓄意報復的躁動 蓄意報復是未成年人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的主要動機之一。由于未成年人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心理狀態不穩定,控制力不強,容易沖動,當遇到別人的挑釁時,往往表現得格外煩躁,缺乏理性仔細考慮。對于挑釁和傷害總想著要“討個說法”的心理,決不肯輕易放過別人,總想著只有一報還一報,心理才平衡,才“不吃虧”,這些造成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頻率的提高。 6)尋求刺激的誘惑 現代的未成年人,生活的主旋律基本上都是家庭、學校和食堂三點一線。一方面由于極少接觸外界的生活,使得他們的心理及其空虛,總想這點刺激來增加自己生活的樂趣;令一方面由于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產品的腐蝕和誘導,一部分未成年人對物質和精神生活有著畸形的追求,喜歡尋求一些所謂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law和道德的范疇。極大的誘發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心理因素。 從上述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心理來看,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都在他們心靈中有著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根本,一方面是要針對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還要在教育中講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未成年人的思想引導到健康向上的軌道上來;另一方面,還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以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創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徹底根除滋生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土壤。 綜上所述,以上認真探討和考慮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特點、成因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只有正確了解和掌握了未成年人們的犯罪因素,才能針對具體的每一位未成年人施行合適的方法來預防他們的犯罪,從違法犯罪的根源入手,努力把違法犯罪扼殺于萌芽狀態之中。
四、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預防及對策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相關論文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1/2/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