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農村社會保障現狀淺析

          本論文在行政管理免費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XCLW182986  農村社會保障現狀淺析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現狀
          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三、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成因分析
          四、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對策淺談

          內 容 摘 要
          一、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現狀
          淺析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現狀。
          我國現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及分類。
          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傳統的農村社會保障功能削弱。
          (二)農村社會保障任務加重。
          (三)現有的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
          (四)社會保障體制太復雜、中間環節多。
          三、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成因分析
          (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城市、農村兩級劃分愈加明顯。
          (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前瞻性、執行性考慮不足。
          (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執行單位間權責交叉、重疊導致扯皮推諉、效率低下,存在疏漏。
          四、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對策淺談
          充分調研,及時調整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二)明確權責,簡化程序,堵塞漏洞,保障執行。
          (三)加強宣傳,公開流程,強化監督,提高效率。

           農村社會保障現狀淺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農村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長期滯后,嚴重影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國夢”的前進步伐。為此,帶著對農村社會保障現狀的疑問,筆者以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南廣鎮為例,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問卷、案例分析和數據分析等方式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展開調研,以期客觀分析現狀、查找存在問題,為更好的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和執行提供參考。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現狀
          (一)淺析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現狀。
          為了解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現狀,筆者以所在的翠屏區及翠屏區南廣鎮為中心展開調研,力求通過相關數據分析,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客觀反映。下面是翠屏區2015年關于民生保障方面的一組數據:2015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44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認真落實“五險統征”政策,全區“五險”參保65.8萬人次,“五險”基金征繳8.47億元;新農合參合率達99.97%。區級公立醫院全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公共衛生服務和衛生應急能力持續增強;加大食品藥品監管力度,未發生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切實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全力推進“新家庭計劃—家庭發展能力建設”全國試點工作。建設城市社區、農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2個,改造農村危房戶646戶,建成農村通村公路200公里,解決4.33萬農村人口和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從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看出,相較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出臺的初期,我們現在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執行、成效和群眾滿意度等各個方面均有了明顯提升。
          (二)我國現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及分類。
          1、五保供養制度。農村五保供養,是指依照國家《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的規定,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村民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五保供養主要有在當地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和在家分散供養兩種形式,供養對象可以自行選擇供養形式。五保供養所需資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央財政對財政困難地區的農村五保供養在資金上給予適當補助。
          2、家庭贍養。1996年10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老年人被贍養的權利!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農村養老以家庭保障為主”。實際上,家庭贍養一直是我國農村養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家庭贍養形式中最主要的又是子女供養。
          3、土地保障。自從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以來,土地對中國農民來講具有雙重意義,既是生產資料又是生活資料,具有生活保障功能,成為農民實現自我保障的基礎和依托?梢哉f,對于中國農民來講,尤其是對中西部落后地區的農民來講,土地就是其“命根子”。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的實施,農業稅、特產稅逐步取消,農民在土地中獲得的收益較以前有所增加。
          4、優待撫恤保障。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保障,其保障對象為老紅軍、復員軍人、烈軍屬、傷殘軍人等。根據有關政策,對這些人給予不同的優待撫恤,其業務由民政部門負責主管。嚴格意義上講,優待撫恤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農村社會保障,它是支持國防建設的特別社會保障措施。
          5、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非商業保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根據我國農村養老保險最新政策,凡是非城鎮人員支付一定的勞動所得,在喪失勞動能力時都可以從國家和社會取得幫助,享受養老金。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而農村養老保險最新政策的實行,也讓廣大農民朋友老有所養,晚年無憂。
          6、計劃生育獎勵扶助保障。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從2006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其主要內容是,農村只有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的計劃生育夫婦,每人從年滿60周歲起享受年均不低于600元的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為止。獎勵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負擔。實施該項政策的目的,是通過對實施了計劃生育的家庭給予經濟獎勵和扶助,部分解決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養老困難問題,形成利益導向機制,以更好地推進農村計劃生育工作。
          7、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為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保障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2002年我國開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即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政府、集體、個人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對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行差額補助的制度。近年來,一些有條件的農村地區業已開始探索建立這一制度。
          除上述主要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途徑外,國家還采取了自然災害專項救助、特困救助等措施,對農村重點貧困對象予以適當的生活救濟。
          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傳統的農村社會保障功能削弱。
          一方面,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中國農村根深蒂固,家庭贍養一直是最重要的養老方式。以自給自足為基本特色的農業社會中,生產技術基本穩定,社會分工程度很低,“子承父業”高度概括了上下兩代人之間的密切關系。這種穩定的世代交替,能在家庭內部自然的完成贍養老人的職能,并形成相應的道德規范。但是隨著以社會分工為特征的工業社會的到來,這一自然穩定的關系就被打破了,“子承父業”不復存在,父子兩代除了血緣關系和未成年時的撫養關系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關系。子女的勞動技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掌握,勞動機會要靠自己去爭取,為此往往必須離開生養之地、離開父母。另一方面,農村養老難于完全依賴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對于有的農民來說仍然是重要的生產資料。農村養老難于完全依賴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對于有的農民來說仍然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從1978年到1998年,全國農民平均來自第一產業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純農業收入僅占總收入的42.9%。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中,大約40%來自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1/4左右來自勞動收入。來自轉移性與財產性的收入約占純收入的5.7%.由此可見,來自土地的農業收入已難以保證農民的基本生活,以之養老更是奢望。有的農民已經擺脫土地的束縛,參與到現實的社會保障中。但是,土地對于有的農民來說仍然是很重要的生產資料。
          農村社會保障任務加重。
           一是老齡化加快。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農村勞動力的輸出,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人口進入城市,年齡結構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局面。據統計,2000年中國農村8.33億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計占7.36%,到2030年6.64億農村人口中,65歲的老年人口將達到17.39%為1.29億。二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太小,覆蓋對象有缺陷。中國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農村。據統計,未納入社會保障的農村人口還很多。建立社會保障網絡的鄉鎮1998年僅占全國鄉鎮總數的41%,建立社會保障基金會的村委會不到村民委員會總數的20%.另外,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進城務工者已從改革開放之初的不到200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億人,所以很有必要考慮這個特殊群體的養老保險問題;痉桨钢袥]有體現出對留在農村的農民和進城務工的農民給予區別對待。進城務工的農民既沒被納入到農村養老保險體系中,也沒被納入到城市養老保險體系中,處于法律保護的空白地帶。
          現有的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低。
           現行的經濟體制改革不僅沒有打破原有的城鄉居民之間社會保障的不公平狀況,反而有所強化。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鎮人口為4.56億人,占全國總人口數的36.09%,農村人口為8.07億人,占總人口數的63.91%。而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候矛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36%的城鎮居民享受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社會保障支出占社會保障支出總數的99.6%,而占全國人口總數64%左右的農民享受的社會保障支出僅占總數的0.4%。其中,中央財政從2003年起,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中西部地區除市區以外的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按每年人均10元安排補助資金。地方財政對參合農民的補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由此可以看出,在投入一定的情況下,這種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保障實際上是以犧牲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的,國家將本應平等投向全社會的社會保障資金中的大部分投向了城市,廣大農民卻無緣與城鎮居民一道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
          社會保障體制太復雜、中間環節多。
           從筆者所在的宜賓市翠屏區來看,各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嚴格執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但是其間不乏職能交叉,程序繁瑣的問題,有時候一個制度的執行,從資料收集、整理、上報、審批,再到政策落地,資金到戶到人頭,中間環節多,消耗時間長。但總體來說,我國現有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在各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的努力下,正朝著不斷改善,惠及大眾的方向健康發展。
          三、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成因分析
          (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導致城市、農村兩級劃分愈加明顯。
          農村的發展一年不如一年,城市的發展卻一年比一年好。農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狀況的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政府對農村養老保險的推行在出臺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后基本上是不聞不問。有項調查表明,進城務工者中有82.4%的單位不為其交納養老保險,比“城里人”(46.1%)高出很多,由此表明,進城務工者在養老保險方面的整體水平很低。政府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政策力度應加大,應該維護社會公正,切實地保障農民權益。
          (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前瞻性、執行性考慮不足。
          僅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來說,立法的滯后。關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推行,只有1992年1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實行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國家沒有根據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及時地對法律做出調整。在立法方面存在滯后的情況下,我們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也存在相應的滯后現象,集中體現在執行標準沒有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經濟的日新月異,飛速發展,原先的標準已經不能滿足現在農村社會保障的需求,供求關系依然不合理,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
          (三)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執行單位間權責交叉、重疊導致扯皮推諉、效率低下,存在疏漏。
           就基層鄉鎮來說,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相應主管單位有民政部門、衛計部門、社保部門、規建部門等等等等,這其中難免會出現全責交叉、重疊的問題,一個低保戶在申請救助金的時候,好像這個部門也可以管,那個部門來管理也可以,但最終卻找不到一個主要的牽頭負責部門,導致群眾的最低訴求和保障長時間處于一個申報、審批,再申報、審批的死循環中,長時間得不到解決。
          四、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對策淺談
          (一)充分調研,及時調整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在開展工作的同時,注意深入基層和一線,通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和走訪,準確掌握我們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在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現狀到成因分析,再到對策建議的提出,形成數據詳實、論據充分的科學調研報告,并以此為基礎,召集相關職能部門,通過聯席會議等方式,及時溝通交流,調整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這里,我們要從加強立法工作入手。加強法制建設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應制定國家層面的《社會求助法》、《社會保險法》。條件成熟的時候也可以制定《農村社會保障法》,就農村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作出明確規定,并配套出臺相應的法規、條例,促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穩定、健康發展。
          (二)明確權責,簡化程序,堵塞漏洞,保障執行。
          完善農村社保基金的管理與運行體制。首先,應對農民的投保年齡、交費方式、費率厘定、交費期限、領取方式等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測定,盡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建立廉政、高效、統一的農村社會保障管理機構,變多頭管理為統一管理,并加強服務網絡和電子平臺的建設,減少管理成本和中間費用。并建立權力監督、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的農村社會保障基金整體監督體系,建立和加強對農村社會保障基金運行的監管,確;鸬谋V翟鲋。第三,可以考慮讓社;疬M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風險較小的投資領域,提高贏利率。從長遠來看,待我國資本市場完善以后,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在保證資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將部分養老基金交由專業投資公司進行投資。
          (三)加強宣傳,公開流程,強化監督,提高效率。
          政府主管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政策的宣傳力度,通過農村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開展宣傳,同時要將現行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執行流程進行公開,在廣大的農村群眾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社會保障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確保社會保障工作有序推進;一方面要通過政府主導,部門對接,召開聯席會議等方式,及時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針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保障制度執行到位。最后,要加強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提升工作效率。

           參 考 文 獻
          1.農村養老保險最新政策的簡介 
          2.農村養老保險 
          3.農村養老保險最新政策的簡介



          上一篇:我國地方政府行政倫理建設分析 下一篇:中國經濟適用房及廉租房政策研究
          Tags:農村 社會保障 現狀 淺析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行政管理免費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