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產生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該理念首先由美國人提出,首先實踐于日本企業界。近些年來,由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國對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愈來愈重視。在中國,這一潮流也在加劇。那么,什么是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呢?[1]Devanna,Fombrum&Tichy認為,企業管理者為了實現組織目標,針對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的對組織內部戰略、組織結構及人力資源管理適度的調整,使之相互協調整合。舒勒(Schuler)認為如果忽視了人在組織管理中的決定性作用就無從談起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了,他認為:影響員工實現組織戰略行為的所有管理活動。這一定義顯然正視了當代企業管理過程中“人”這一組織構成要素的重要作用。目前,學術界一般采用Wright&Mcmanhan(1992)的定義,即組織能夠實現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計劃、具有戰略性意義的人力資源部署和管理行為。在這里筆者采用暨南大學的盧文剛教授對公共部門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解,他認為公共部門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就是系統地把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同公共部門戰略目標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公共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幫助公共部門提高生產力,創造競爭優勢,以達到公共部門有效地適應激烈的新的巨變的戰略環境,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人民。[2]在此,筆者公共部門理解是政府部門。與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相比,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HRM)定位于在支持組織的戰略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和職能。通過對定義的理解,我們知道,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在于:通過有計劃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活動(如招聘、選拔、培訓、獎勵、開發等),來增強政府部門目標的能力。具體地說,它有如下幾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