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經濟學免費論文

              西部大開發與四川經濟增長的關系

              本論文在經濟學免費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XCLW110034  西部大開發與四川經濟增長的關系

              西部大開發以后取得的成就
              二、四川經濟發展現狀
              三、西部大開發與四川經濟增長的關系
              摘 要
              在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的決策以后的7年時間里,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等方面發展迅速,尤其是四川省在各方面都取了顯著的成績。本文根據四川目前的經濟現狀指出四川經濟的增長與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政策支持、宏觀調控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
              關鍵字:西部大開發 四川經濟 關系
              論西部大開發與四川經濟增長的關系
              西部大開發以后取得的成就
               實施西部大開發應該是從2000年算起,到2007年應該是有7年的時間了。在這個時間里,西部大開發的成績首先體現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包括國家引導銀行和社會資金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其中公路建設,現在西部地區通車里程已經超過了7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過了1萬公里,三分之二左右都是西部大開發以后建成的。交通設施包括民航機場,一些樞紐機場的改建擴建和支線機場的建設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鐵路、水運航道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還有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自來水管網、天然氣設施以及垃圾的處理等方面的建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第二方面的成就就是,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得到了明顯的加強。特別是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以及天然林保護,這些重大項目對西部地區的生態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還有一項成就就是,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呈現了良好的勢頭。
               最可喜的一項成就,就是西部地區從各級政府到廣大民眾的思想觀念以及改革開放的意識不斷地增強。當然,西部大開發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的任務,所以說目前看來有些原來存在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有待于我們去解決。這些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據相關資料統計,自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5年來,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累計投入4600億元,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資金累計安排5000多億元。國家投入帶動了社會投入,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左右。國民經濟發展逐年加快,從2000年到2003年,GDP增長分別為8.5%、 8.8%、10.0%、11.3%。
              二、四川經濟發展現狀
              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GDP)完成10505.3億元,成為繼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河南、河北、上海7個省市之后,與遼寧同步進入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大省,居全國31個省、市、區第9位。初步測算,2007年四川人均GDP 12893元,達到1710美元。自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四川經濟增長的主要特點如下
              (一)經濟運行平穩快速,增長速度逐季加快
              從經濟增長的軌跡,四川經濟增長至1999 年觸底反彈后一路走高,經濟增長率逐年攀升。2006年,四川經濟已經延續了長達5年的兩位數高增長勢頭。2007年,四川經濟繼續沿著上升的軌道運行,經濟增長率再創新高,加速增長的趨勢明顯。 2007年,四川全省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14.2%,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比全國高3.8個百分點。其中,1季度增長13.5%,上半年增長13.7%,1-3季度增長14.1%,全年增長14.2%。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092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595億元,增長19.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818億元,增長13%。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第三產業發展有所加快。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速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二)民營經濟快速增長,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近幾年來,四川民營經濟一直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勢頭,發展速度大大快于公有制經濟。據測算,2007年全省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5273億元,增長21%,比GDP增速快6.8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達50.2%,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8.5%。可以看出,民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半壁河山,成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三)“工業強省”戰略有力推動,工業發展貢獻突出
              在“工業強省”戰略的推動下,全省工業生產速度快、效益好,形勢良好。2007年,四川工業完成增加值3868.6億元,增長2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勢強勁,連續5年的增速超過20%,達到25.4%。工業的快速增長有力地推動了全省經濟的高速增長。據測算,2007年,工業增長對四川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1%。工業化進程加快,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6.8%,提高了0.4個百分點。
              (四)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經濟增長,消費拉動有所提高
              從支出的角度看,2007年四川GDP主要用于消費和投資。其中,最終消費支出5794億元,資本形成總額5198億元,消費支出略高于資本形成。
              從投資和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拉動來看, 2007年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拉動率為63.1%,其中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拉動率為61.8%,比上年降低4個百分點;而最終消費對 GDP增長的拉動率為39.6%,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雖然投資仍是四川經濟較快增長的主要力量,但最終消費的拉動作用有所提高,說明全省的經濟增長方式正逐步從投資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
              (五)經濟增長的質量較好 ,效益較高
              經濟增長的質量較好,效益較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財政收入增長較快,財政實力繼續增強。2007年,全省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完成1395.7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850.3億元,增長35%。財政收入增速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長速度,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13.3%,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延續了逐年提高的態勢。二是工業經濟效益總體水平繼續高位運行。從2005起,四川工業企業利潤進入加速增長期,連續3年利潤增長幅度高于全國,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凈利潤登上600億元的新臺階,達到 646.9億元,增長51.4%。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06.9,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
              (六)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城鄉居民收入增加較多
              在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經濟發展成果進一步惠及民生,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1000元,達到11098元,比上年增長18.7%。農民人均純收入3546.7元,比上年增收544.3元,增長18.1%,增收額創歷史新高。
               三、西部大開發與四川經濟增長的關系
               (一)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提出、意義、方針、目標及重要任務
               1、提出
               1999年3月,江澤民總書記提出,要研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6月,江澤民總書記號召,要把加快開發西部地區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2000年1月,黨中央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拉開了序幕。三年來,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關于進一步做好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西部地區人才開發十年規劃》。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意見》。國家計委、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印發了《“十五”西部開發總體規劃》。今年3月至5月,江澤民總書記在西安和重慶兩次主持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對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情況進行總結,確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2、意義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實踐,是確保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勝利實現的重大部署,是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富裕的重要舉措,是保障邊疆和鞏固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西部大開發,有利于培育全國統一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擴大國內需求,為國民經濟增長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持久的推動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國的生態狀況,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具有重大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意義。
                3、方針及目標
               西部大開發總的戰略目標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21世紀中葉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相對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個山川秀美、經濟繁榮、社會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紀頭10年,要力爭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科技教育、特色經濟、優勢產業有較大發展,改革開放出現新局面,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為西部大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要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根本,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關鍵,以發展科技教育為保障,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出發點,扎扎實實地推進西部大開發。
                4、重點任務
               要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中央關于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政策措施和總體規劃,著力解決西部地區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放在首位,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科技進步、教育發展和改革開放步伐,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斷開創西部大開發的新局面。
                ①突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要進一步加大實施退耕還林的力度,初步規劃退耕還林2.2億畝,荒山荒地造林2.6億畝,把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坡耕地盡快退下來。要把草原保護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盡快啟動退牧還草工程,初步設想掀起重點治理嚴重退化的草原10億畝。配套推進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易地安置、禁牧舍飼、農牧業結構調整,促進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和防沙治沙等工程,加強對江河湖泊水污染的治理,加快建設祖國西部綠色生態屏障。
                ②繼續加快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建設。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要繼續加快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建設青藏鐵路、西氣東收、西電東送、水利樞紐、公路干線等具有全局意義的戰略性工程,確保到2010年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大部分處在干旱、半干旱地帶,水的矛盾十分突出。要把水資源的保護、節約和開發、綜合利用放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加強節水工程和大型水利設施的建設,對全流域水資源實行統籌管理和優化配置。
               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完成“油路到縣、通電到鄉、廣播電視到村”工程。開工建設西部地區縣際公路。解決農村居民新產生的飲水困難問題和高氟水、苦咸水地區居民的飲水質量問題。加快西部地區農戶沼氣池建設,發展小水電、風能、太陽能等多種供電方式。對居住在西部生態地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已喪失基本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安置開發。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推進西部地區農村衛生、文化建設。
                ④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加強人才開發。
               ⑤積極發展特色經濟,推進重點區域開發。
               ⑥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法制建設,加快改革開放步伐。
               (二)二者關系
               1.四川經濟的增長來自中央、國務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政策支持
              為體現國家對西部地區的重點支持,國務院專門制定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政策措施。 
              ①增加資金投入的政策。如加大建設資金投入力度。提高中央財政性建設資金用于西部地區的比例;優先安排建設項目。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優勢資源開發與利用,有特色的高新技術及軍轉民技術產業化項目,優先在西部地區布局;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隨著中央財力的增加,逐步加大中央對西部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在農業、社會保障、教育、科技、衛生、計劃生育、文化、環保等專項補助資金的分配方面,向西部地區傾斜;加大金融信貸支持。銀行根據商業信貸的自主原則,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產業建設的信貸投入,重點支持鐵路、主干線公路、電力、石油、天然氣等大中型能源項目建設。
              ②改善投資環境的政策。如大力改善投資的軟環境。深化西部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搞好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設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一定期限內,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定期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實行土地和礦產資源優惠政策。對西部地區荒山、荒地造林種草及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實行誰退耕、誰造林種草、誰經營、誰擁有土地使用權和林草所有權的政策;運用價格和收費機制進行調節。深化價格改革,進一步提高市場調節價格的比重。 
              ③擴大對外對內開放的政策。如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領域。鼓勵外商投資于西部地區的農業、水利、生態、交通、能源、市政、環保、礦產、旅游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以及建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進一步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在西部地區進行以BOT方式利用外資的試點,開展以TOT方式利用外資的試點;大力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進一步擴大西部地區生產企業對外貿易經營自主權,鼓勵發展優勢產品出口、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到境外特別是周邊國家投資辦廠,放寬人員出入境限制;推進地區協作與對口支援。在防止重復建設和禁止轉移落后技術與導致環境污染的前提下,在投資、財政、稅收、信貸、經貿、工商、勞動、統計等方面積極采取有力措施。
              ④吸引人才和發展科技教育的政策。如吸引和用好人才。制定有利于西部地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勵人才創業的政策;發揮科技主導作用。加大各類科技計劃經費向西部地區的傾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科技資金用于西部地區的數額;增加教育投入。繼續實施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加大國家對西部地區義務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努力加快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加強文化衛生建設。國家安排的補助地方文化設施建設、廣播電視建設投資和文物經費,向西部地區傾斜。
               2、四川經濟的增長來自中央政府根據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宏觀調控 
              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推進西部發展的積極效應,但單靠市場機制還解決不了東西發展的差距問題。這是因為四川地區的自然條件、區位(處于國內運輸網的末梢、國內大市場的邊緣等)、歷史基礎和歷史包袱等因素,使四川的市場主體和東部并非處于同等的起跑線。實踐表明,區域發展差異完全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在一定時期內不僅不會縮小,反而會擴大。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是人才、資金、能源、原材料的流出造成欠發達地區缺少人力、物力、財力而降低發展速度的“極化效應”;二是因發達地區經濟實力增強導致資金、技術、設備向外擴散而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的“擴散效應”。在經濟起飛時,強大的 “極化效應”和弱小的“擴散效應”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如果單憑市場力量的作用而不進行政府干預,結果勢必造成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通過中央政府的政策投入和資金投入,使四川市場主體處于與東部大體相同的起跑線,非常重要。具體說主要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中央財政支持加快西部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是揭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前提;二是支持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保護與改善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既是為了實現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亦是為了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區的安寧。在上游地區為改善生態環境實行退耕還林(草)的過程中,國家和中下游地區應通過以糧代賑等方式予以補償;三是保證四川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在義務教育、初級衛生保健等社會公共產品的享用上與東部地區大體持平;四是為四川某些國有企業還清歷史舊賬。 
              3.四川經濟的增長來自中央政府根據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三股合力
              一是進一步調整、完善區域政策,中央政府加大了對四川的政策與資金投入的力度。二是廣泛推進東部和四川多層次、多形式的經濟技術協作,加大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推動要素的跨區域流動和跨區域的資產重組。三是加快西部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探尋適應國內外大市場新態勢、適合西部區情的發展戰略與對策。前兩者是加快四川經濟發展的啟動與推動力,后者則是關鍵與根本。通過后者,來自外部的種種支援和幫扶,轉化為了四川自身的“造血”功能,形成自組織、自發展的機制,成為推動四川經濟發展永不衰竭的內在動力。
              參考資料
              1.傅桃生 《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思考》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
              2.劉江 《2004中國西部地區開發年鑒》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3.李萍《西部開發熱點問題探索》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4.余永躍 《當代中國西部大開發的制度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人民日報
              6.四川日報
              7.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



              上一篇:關于充分行使檢察權強化預防職務.. 下一篇:論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走勢
              Tags:西部 大開發 四川 經濟 增長 關系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經濟學免費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