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sow8a"></tfoot>
    <tfoot id="sow8a"></tfoot>
    <ul id="sow8a"></ul>
  • 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中文系文學論文

    “士大夫”情懷和“鄉下人”心態——論賈平凹的散文創作

    本論文在中文系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士大夫”情懷和“鄉下人”心態——論賈平凹的散文創作

     (三) “士大夫”情懷和“鄉下人”心態的扭結狀態

     在賈平凹的散文中,“士大夫”情懷和“鄉下人”心態并不是二者居其一的關系。相反,它們是緊緊扭結在一起的。賈平凹自述說:“我關注現實,因為我是平民,平民并不少有悲天憫人之懷。但我又是作家,作家又稱閑人,我笑我是半忙半閑過日子,似通不通寫文章。正是關注現實,關注生命,我注重筆下的人物參差而不是人物的對比,注重其悲,悲中尤重其涼,注重其美,美中尤重其凄,在無為中去求為,在不適應中尋適應。”在這里,自稱“平民”就是“鄉下人”心態的反映,這使他不忘一記現實生活中的責任感;而以“作家”自謂則是“士大夫”情懷的表現,使他又常常超脫世俗進入佛道的玄想世界。
     
     三、思想探求的迷誤

    “士大夫”情懷何為

     賈平凹散文創作的價值取向相對于中國當代社會轉型文化轉型和文學轉型的要求而言當然具有歷史的價值和意義。在這個日益物化、欲橫流的時代,在這個人文精神匾乏的時代,我們能夠借此來實現中國當代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嗎?
     賈平凹的散文創作在思想價值取向上所表現出來的士大夫情懷可謂當下中國文化復古主義流向的一種具體表征。它對于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對于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轉型當然有其不利因素。
     當權力訴求得不到滿足時又心存無奈與逃避。他在《五十大話》中感慨道“人的一生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呢?當50歲的時候,不,在40歲之后,你會明白人的一生其實干不了幾樣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尋找自己的位置”。[6]
     首先,我們看賈平凹散文作品中“修、齊、治、平”等自我道德修飾和自我價值定位的傾向性,他在五十壽辰的講話中說:
     五十年了 ,我從少年、青年到中年,從一個物質的鄉下孩子到了今天有家室有了事業。回首走過的一半人生,我有過勝利,也有過失敗,得意過,也挫折過,歡笑過也落淚過, 享受了掌聲和鮮花, 同樣享受了煩惱和詆毀。 ...... 我要向天地致謝,向各路神圣致謝,向父母致謝。 [7]
     
     這里充斥著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這是幾千年來無數士大夫的最高理想。然而實際上,成功的機會少,失望的時候多,于是又出現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這是在士大夫身上體現的共性而不是個性,是群體道德,而非獨創性的精神成果。
     其次,在賈平凹散文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文化優越感和權力訴求之間隱在的沖突與矛盾:
     
     原籍陜西丹鳳,實為深谷野洼,五谷都長而不豐,山高水長卻清秀。離家十年,季季歸里;因無“衣錦還鄉”之欲,便沒“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愧。
     先讀書,后務農,又讀書,再做編輯;苦于心實,不能仕途,拙于言辭,難會經濟;捉筆涂墨,純屬濫竿充數。若問出版的那幾本小書,皆是速朽玩意兒,哪敢在此列出名目呢?
     
     上述引文足以看出:賈平凹雖則為文造境每每有閑適空靈之致,似乎對于“耕讀傳家”這種舊式知識分子的生活理想有著強烈的認同心理,安心做一個植根于田園中的士大夫,安心做一個以士大夫的人生理想和價值立場為自律依據的鄉下人;可是,在他的心底,寂寞是他的椎心之痛,生命確有一種不可承受之輕。

    “鄉下人”心態何為

     中國的傳統文化植根于農耕倫理社會的深厚土壤之中,賈平凹的鄉下人心態同他的士大夫情懷是并蒂而生的。賈平凹很干脆地稱自己就是農民。
     自居為鄉下人者,就容易走不出對血緣倫理修飾的人際交往體驗的固戀,自閉于小生產社會的簡單循環狀態,以蒙昧、保守、偏狹、懶惰為淳直、厚道、摯情和質樸,還以《通渭人家》為例,他在結尾處寫道“我還要來通渭,帶上我那些文朋書友,他們厭惡著城市的頹廢和墮落,卻又不得不置身于城市里那些充滿銅臭與權柄操作的藝術事業中而浮躁痛苦著”, [8]這里充滿了作者對城市的全面排斥心理,這樣的鄉下人心態于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何益?
     福克納在接受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說中強調,作家必須忠于心靈深處的真實情感,愛情,榮譽,同情,自豪,憐憫之心和犧牲精神。“少了這些永恒的真實情感,任何故事必然是曇花一現,難以久存。”福克納說,賈平凹的散文創作就帶有福克納批判的這種傾向,在男女平等呼吁了近一個世紀的今天,在人性解放,張揚個體的時代,這種骨子里的劣根性難道說還不應該批判嗎?在這樣一個在陰影下寫作的作家。在那里,光愈來愈暗。[9]
    [摘要]賈平凹的散文在創作上帶有明顯的“士大夫”情懷和“鄉下人”心態。“士大夫”情懷一方面表現為作者對“修、齊、治、平”用世思想的熱衷追求,另一方面表現為失位的士大夫對參禪悟道的生活方式的賞玩與陶醉;“鄉下人”心態一方面表現為對鄉土人文的迷戀,另一方面表現為對城市化的排斥與抗拒。
     他的“士大夫”情懷和“鄉下人”心態是對物欲橫流、金錢至上、道德日下的當下社會的抗爭與反撥,試圖重塑精神家園和尋找靈魂的棲息之地。同時,任何重塑精神家園的回歸都會帶有其思想上的落后性和美學追求的困境。對賈平凹散文創作中所體現的“士大夫”情懷和“鄉下人”心態進行探究,可以進一步考察作家散文創作價值取向的意義及其在當下現實語境下思想探求和美學追求的迷誤。
    [關鍵詞]賈平凹   散文   “士大夫”情懷   “鄉下人”心態
     
     一、傳統與宿命:賈平凹散文的創作心態
     讀賈平凹散文常常令人覺得賈平凹與傳統文人的心靈世界之間有一種驚人的相似之處。以陶淵明為例,陶淵明作為走向田園的士大夫,對古樸淳厚的鄉土風情所表現出的高度認同姿態和迷戀傾向,也同樣在賈平凹的散文中得以復現。“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田園中的士大夫真得變成了親近鄉土、固戀鄉土的鄉下人,呈現出一種鄉下人心態。賈平凹作為一個鄉下人的兒子,他的散文中流露出的鄉下人心態比之于陶淵明當然更顯有過之而無不及。兩位古今不同的作家,確有不可思議的神秘契合。
     第一,陶淵明和賈平凹士大夫矛盾人格的相似性。
     首先看陶淵明士大夫矛盾人格在其詩文中的表現:
     
    飲 酒 · 其 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辮已忘言。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身居人境,卻如同地處偏僻,沒有什么車馬的人事干擾,表面看寫出了詩人心遠官場,不樂世務的情懷,這雖然不似那種身在江湖而心存魏晉的假隱士,但實際上彰顯出作者極力以山水之樂排解官場的不幸。表明了詩人在仕與隱問題上的內在矛盾和痛苦。
     陶淵明的詩歌可以間接看出其士大夫的失落感和無奈感,作為被逐向邊緣的知識分子,獨善其身而又難以釋棄“兼濟”之志,作寧靜淡泊之狀而又無以平抑心靈深處的抑郁與焦慮的分裂人格,在賈平凹身上又是如何表現著它的無從釋解的扭結狀態的呢?看賈平凹的《丑石》: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丑石呢,它黑黝黝地臥在那里,牛似的模樣;誰也不
    知道是什么時候留在這里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要說:這塊丑石,多礙地面喲,多時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蓋房,想以它壘山墻,但苦于它極不規則,沒棱角兒,也沒平面兒; 用鑒破開吧,又懶得花那么大氣力,因為河灘并不甚遠,隨便去揀一塊回來,哪一塊也比它強。房蓋起來,壓鋪臺階,伯父也沒有看上它。有一年,來了一個石匠,為我家洗一臺石磨,奶奶又說:用這塊丑石吧,省得從遠處搬動。石匠看了看,搖著頭,嫌它石質太細,也不采用。
     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流紗捶布;它靜靜地外在那里,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護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芡上下,慢慢地,竟銹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1]
     
     在這里,丑石就是被逐向邊緣的知識分子的象征,丑石的寧靜淡泊之狀純粹出于無奈,它無時無刻不期望被發現被重用,這種無以平抑的心靈深處的抑郁與焦慮,恰恰是作者內心矛盾與痛苦的真實寫照。賈平凹的這種心理失衡和陶淵明是一樣的。這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一貫性的心理困結:以窮達自安自詡,卻又因為自身的邊緣化處境而憤世嫉俗、抑郁不平。
     第二,陶淵明和賈平凹作為走向田園的士大夫所呈現出的鄉下人心態的相似性。
     陶淵明作為走向田園的士大夫,對古樸淳厚的鄉土風情表現出高度認同的姿態和迷戀傾向,田園中的士大夫真得變成了親近鄉土、固戀鄉土的鄉下人,呈現出一種鄉下人心態。他在《歸去來兮辭并序》中這樣描寫自己歸園田的快意:
     
     及少日,眷然有歸放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 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稱,當斂裝宵逝。攜幼入室,有酒盈禪。……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聆腸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這組詩文充分表現了作者在作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舉動前后,對鄉下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封建官場與鄉村生活的鮮明對照,作為士大夫的陶淵明回歸田園后,表現出對鄉下人生活的高度認同姿態和迷戀傾向。賈平凹這樣描摹自己迷戀鄉土的鄉下人本色,他說:
     
     我是山里人。
     小小的時候,娘說:你是在山溝里撿的。以至于長到十來歲了,才曉得娘的話,
    是逗趣我呢。但我卻清楚:我是門前的山路上爬滾大的;爬滾大了,就到山上割那
    高高的柴草,吃山果子,喝山泉水,唱爬山調。
     ——《 山地向導——<山地筆記>》 (1979年)
     
     我是山里人,到西安這個古都里,仍是山里人德性,不太注意修容……
     ——《戰勝自己——<賈平凹小說選>》( 1984年)
     
     現在有人譏諷我有農民的品性,我并不羞恥,我就是農民的兒子……
     ——《我不是好兒子》(1993年)
     
     我喜歡土門這片街市,一是因為我出生在鄉下,是十九歲后從鄉下來到西安的……
     ——《<土門>后記》(1996年)
     賈平凹為什么和陶淵明一樣這么迷戀鄉村,這么欣賞鄉下人,這么把自己以鄉下人自認呢?你不要以為他們骨子里就是這樣的。回到土地上去,回到生我養我的村落生活情境中去,在傳統倫理情感彌散的語境中去消餌個體的人,因為他的獨立自覺而產生了對于異于自己的世界的恐懼感,這就是賈平凹和陶淵明回歸自然的內心沖動。

     二、尋根與返鄉:重塑精神家園

     (一)凸顯的“士大夫”情懷
     士大夫情懷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修、齊、治、平”作為人生的最高法則,以參與政治(出仕)為不懈追求,同時時刻充滿憂患意識和文化優越感,不得志時往往伴隨著參禪悟道等心態的表現復雜的文人精神。
     說賈平凹具有“士大夫精神”,是當代的“士大夫”,有必要對中國社會所謂“士大夫”及其代表的“士大夫特點”作一分疏,可以看出此類人格大體具有如下特征:
     1、“士大夫”重自身修養。
     古來之士大夫皆重“德”,他們自覺到人之所以為人不在圓顱方趾之形,飲食男女之性,而在真誠惻但之情,居仁義之心。士大夫不一定是道德哲學家,未必對德性生命之形上作過窮極微渺的深研工夫,對具體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未必作過細入毫末的思辨分析。
     2、 士大夫注重倫禮。
     古來作為有德者之士大夫必然要以禮約身,循禮而行,并以禮教教子弟家人,以禮教規親朋勸好友,使之化行于社會群體,以之敦人倫,醇風俗。
     3、士大夫有文化優越感。
     士大夫都是讀書人,他們渴求知識,關心文教,往往明天文,察地理,通古今,廣見聞。博聞強記,滿腹經綸。士大夫不僅有知識,更有“識見”。只要縱觀博覽,就能成為博學多聞的雜家,所以士大夫之可重不僅在于有學養,更在于有識見。由于士大夫有學養有識見,議政發策,能獨具慧眼,剖判事理,能切其要害,深中肯綮。因此,士大夫的意見言論多能受到大眾的重視和信賴。
     4、士大夫有強烈的入世精神和救世情懷。
     士大夫不是功利主義者,不是追求個人成功,獵取名利角逐權勢的人,但是由于他們報有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都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在社會上有所建樹。士大夫一般情況下愿意出仕任職,為國家社會盡力,而且由于其德才學識出類拔萃,多數情況下也能居有一定的官階職位。
     下面我們從作者對“修、齊、治、平”用世思想的熱衷和失位文人對參禪悟道的認同與陶醉兩方面來闡釋賈平凹身上凸顯的士大夫精神。
     第一、對“修、齊、治、平”用世思想的熱衷
     賈平凹散文中是如何彰顯這種士大夫情懷的呢?在賈平凹的散文中,個人功名,
    多愁善感,高標見妒,年命易逝,都是常見的主題。他在一組談家庭說房子的散文中寫道:

     奮斗,賺錢,總算有滿意的房子了,人囚在家里達到人初衷了吧?人的毛病就來了!人又要沖出這個囚地:“情人”一詞越來越公開使用;許多男人都在說,最大的快樂是妻子回了娘家;普遍流行起“能買來床,買不來睡眠,能買來食物,買不來胃口,能買來學位,買不來學問”……蠶是以自吐的絲囚了自己的,蠶又要出來,變個蝴蝶也要出來。人不能圓滿,圓滿就要缺,求缺才能平安,才持靜守神。
     ——《 說房子》
     
     所謂三十而立,以至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便是從三十以后,家庭的概念就是煩惱和責任。煩惱是存在的內容,責任是忍耐的哲學,而這個時候孩子是最好的精神寄托,也是最大的維護家庭的借口。
     沒有了家庭對人的打擊是巨大的,失落是慘酷的,即使雙方已經反目,一時有解脫感,而靜定下來,也是淚眼婆娑,一肚子苦楚無以言說。他即使在時間的消逝下和新生活的代替下恢復了精神,仍是要在夢里出現那一個故人的美好形象。
     ——《說家庭》〔1993年)
     在《四十歲說》中的這組短文,說家庭、房子、孩子;說花錢、請客、奉承、打扮;說生老病死,沒有一般的“學者型作家”的討厭的掉書袋,多敘日常生活,雖然說是大眾哲學的說教,卻也清朗自然。
     第二、失位文人對參禪悟道的認同與陶醉
     賈平凹大談老莊,玄學,禪學,強調意念作用,靈力判斷。他便完全醉心于某種趣味、癖好和種種夢境與幻覺。道的淡泊,還有釋的境界,禪化為意境,廣大圓通,情景交融。他從傳統美學中找到靈魂的棲息之地,而在現實面前無須面對。正如馬云所說:“他對禪宗的喜好,并不局限它的教義,而是通過禪的方法,達到內心的自由,表現獨特的審美情趣”。[3]
     
     (二)強烈的“鄉下人”心態

     下面我們從作者對鄉土人文的回歸與迷戀和對當下城市化進程的排斥與反感兩方面來闡釋賈平凹所具有的強烈的鄉下人心態。
     第一、對鄉土人文的回歸與迷戀
     韓少功認為:“文學尋根”這種根“是一種對民族的重新認識、一種審美意識中潛在的歷史意識的覺醒。”[4]自1984年以來,一些作品表現出強烈的尋根傾向,它實質上是“反思文學”的繼續和深化,即由政治反思推進到文化所思。由社會政治的思考、批判進一步深入到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思考、探索。賈平凹作為一個有強烈民族意識的作家,自然不甘落后,他在“尋根熱”的大潮中尋到了自己的“根”,獨放異彩。
     在他的《秦腔》中,可以說明賈平凹的鄉土情結的段落可謂俯拾皆是。我們隨便拿幾句話來看:
     
     ......再去接觸一下秦人吧,活脫脫的一群秦始皇兵馬俑的復出:高個,濃眉,眼和眼間隔略遠,手和腳一樣粗大,上身又稍見長于下身。當他們背著沉重的三角形狀的犁樺,趕著山包一樣團塊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著腦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臥的石娘子碌碑上吃著牛肉泡饃,你不禁又要改變起世界觀了:啊,這是塊多么空曠而實在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挖爬滾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眾! ......高音喇叭里傳播的秦腔互相交織,沖撞,這秦腔原來是秦川的天籟,地籟,人籟的共鳴啊! 于此,你不漸漸感覺到了南方戲劇的秀而無骨嗎?[5]
     
     作為秦川這塊厚土養育的兒子,賈平凹以極大的熱情贊美著秦川、秦人和秦腔。他這樣做的時候似乎不曾想過,在現代社會里能有幾個人可以真地就因為他的這番動情的話語就輕易地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觀呢,又有幾個人不是在以一種把玩古玩的心態來侮辱他的赤子之心呢?作家的癡狂使得他只能以己度人。
     第二、對當下城市化進程的排斥與反感
     賈平凹說:“平民意識,中國一般作家都有。但有些人的平民意識沒有根。咱祖祖輩輩是農民……在血脈上是相通的。咋樣弄,都去不掉平民意識。這似乎是天生的。”又說:“說到根子上,咱還有小農經濟思想。從根子上咱還是農民。雖然你到了城市,竭力想擺脫農民意識,但打下的烙印,怎么也抹不去。”
     在《通渭人家》中,他在結尾處寫道“我還要來通渭,帶上我那些文朋書友,他們厭惡著城市的頹廢和墮落,卻又不得不置身于城市里那些充滿銅臭與權柄操作的藝術事業中而浮躁痛苦著”,這里他對當下城市化進程的排斥與反感已溢于言表。
     

     
     四、美學追求的迷誤

     賈平凹散文創作在美學價值取向上的雍容典雅,空靈幽清的貴族化取向以及樸拙淳厚,平易真切的鄉土文化語境對于中國當代散文的現代化轉型雖然具有啟示價值卻很難說有創新價值。
     有人以為賈平凹有自己的語言世界,并且概括出所謂“澀溜”、“奇正”、“拙巧”、“幽玄”八大特征。[10]賈平凹不追求用華詞麗藻,而致力于語言的內在意蘊的具體性、個別性、差異性,這是許多文學家一致的做法。追求言語在整體的結構效果上的反常,而不是關注個別詞語的華巧,這是一種常識。
     總之,由于賈平凹散文創作的思想價值取向尚有傳統胎痕,沒有全球化語境下、后現代語境下的解構思維和包容立場,因而他的散文美學價值取向也因之走不出傳統的遮蔽;在當代散文創作現代化轉型中,賈平凹的散文創作在思想探求和美學追求上的迷誤不能不說是一種警示。
     
     賈平凹散文創作的價值取向既有其不可忽視的意義同時又存在若干問題,這些問題,又不可以僅僅認為是他個人的問題。王富仁談到穿梭在這兩種身份之間的賈平凹時說:“一個成了作家的農村娃子,一個在重恩義、講服從的中國思想傳統中長大的青年作家,是很樂意體諒社會的苦衷并服從整個社會的意志的。賈平凹很快調整了自己的創作方向,沿著一條更加穩健的創作道路走了下來。但就在這時,他的自我卻發生了一個別人和他自己都難以覺察的巨大的變化。他與社會的精神分裂加重了,他與文學的裂痕加大了,他與自我的人格分裂也加強了。” [12]
     上帝死了,但人還活著。我們在生與死的臨界點上才真正獲得了向死而生的悲劇性的生命體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能覺到生命的卑微和偉大、空洞和完滿、可憐和可貴。我們的散文家應當有勇氣來承擔當下的生存語境給予自己種種挑戰的困厄,就像走向十字架的耶穌。拋棄沉重的肉身,經由艱難的煉獄而獲致靈魂的飛升。如果不能這樣,作家的獨立存在價值就還是一個大問題。所以,放棄那種逃逸的姿態,直面當下的生存語境,發現物化時代的人自本自根的必然性,詠唱那坦然走向生命的終點并因此而得以重返生命源始的人,這是我們當代散文創作乃至整個文學創作現代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賈平凹:《丑石》,《賈平凹散文自選集》,漓江出版社,1987年第1版,3-5頁
    2、馬云:《中國現代散文的情感與交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頁。
    3、韓少功:《文學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
    4、賈平凹:《秦腔》,《賈平凹散文自選集》,漓江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178-179
    5、賈平凹:《通渭人家》,《五十大話》,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頁
    6、賈平凹:《在舊歷壬午二月二十一日五十壽宴上的講話》,《五十大話》,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頁。
    7、賈平凹:《通渭人家》,成五十大話》,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7-11頁。
    8、林賢治:《五十年: 散文與自由的一種觀察》,《書屋》2000年第3期.
    9、馮煒:《賈平凹散文創作個性初探》,《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年1期。
    10、王永生、邵科祥、田金長、郭三科、陳漢生:《賈平凹語言世界》, 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11、王富仁:《〈廢都〉漫議》,《九十年代文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9-10頁。

     

     

     

     

     


    附錄一:主要參考書目
    1、王曉明編:《中國現代文學史論》,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2、楊匡漢編:《共和國文學5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3、王永生等:《賈平凹的語言世界》,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4、孫見喜:《鬼才賈平凹》,北岳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5、歐陽謙:《人的主體性和人的解放》,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
    6、崔志遠:《文化心理批評》,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7、馬云:《中國現代散文的情感與交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金惠敏:《反形而上學與現代美學精神》,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附錄二:賈平凹主要散文集書目
    1、散文集  《商州三錄》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6年
    2、散文集  《賈平凹散文自選集》  廣西漓江出版社  1988年
    3、散文集  《賈平凹散文精選》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
    4、散文集  《賈平凹游品精選》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
    5、散文集  《平凹散文》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00年
    6、散文集  《當代中國文學精讀·賈平凹卷》  香港明報出版社  2000年
    7、散文集  《五十大話》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0年


    上一篇:論《茶館》的現實主義藝術特色 下一篇:《史記》之人物淺析
    Tags:士大夫 情懷 鄉下人 心態 賈平凹 散文 創作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strike id="ok0gq"><input id="ok0gq"></input></strike>
    <ul id="ok0gq"></ul>
    • <fieldset id="ok0gq"><menu id="ok0gq"></menu></fieldset>
    • <strike id="ok0gq"><input id="ok0gq"></input></strike>
      <fieldset id="ok0gq"></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