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 懷幕隱逸——試論王維的山水田園詩 論文提綱: 一、王維的生平與思想及對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評價。 二、論述王維山水田園詩的思想內容。 1、王維田園詩的思想內容。 對寧靜優美的田園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繪,反映出詩人的向往和追求。 2、王維山水詩的思想內容。 王維通過縱情山水來表現歸隱后的生活意趣。他的山水詩,或氣魄宏大,或細致入微,無不抒發了他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1、意境方面:詩情畫意、動靜交織。 2、語言方面:清新洗練、質樸含蓄。 四、綜述王維山水田園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太原祈人,后徙于蒲州(山西永濟縣),遂為河東人。少年時有才名。他不只是一個詩人,同時還是一個畫家、音樂家。唐玄宗開元九年二十一歲中進士,官大樂丞,因舞黃獅子事被貶為濟州司庫參軍,后得張九齡提拔,升為右拾遺。五十歲時,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他被叛軍所獲,被迫官給事中。安史之亂后,官太子中允,因刺激太深,趨向消沉,失掉了前期的政治熱情,對現實持漠不關心的態度。五十九歲官上書右丞,世人稱王右丞,晚年得宋之間的藍田輞川別墅,日與道友裴迪游覽于奇山勝水中,彈琴賦詩,嘯詠終日,過著亦官亦隱的悠游生活。卒年約六十一歲。 王維的詩,現存四百多首,其中山水田園詩占大部分,都寫于其創作后期。詩中很少有對社會現實的反映,主要寫其隱居終南、輞川的閑情逸致的生活。他以其獨特的生活經歷來觀照山水田園,以心接物,抒發其“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的自得之情。王維早年也有過功成歸隱的想法,當他推崇備至的賢相張九齡罷相后,王維對朝中污濁的政治極為不滿,對仕途深感厭倦和失望,于是他選擇了半官半隱的生活道路。此時,詩人投身到大自然中,從當時腐臭的空氣中蘇醒過來,心靈終于得到了安適和平靜,心境閑淡。他欣賞山中一切使他動心的景象,平添了生命的活力和向上得精神,從而使他后期的詩歌一振而起,成為千古絕唱。誠然,大自然和田園的美,在他的詩中獲得了生動、新鮮、細致的反映。他這反面的成就,不僅在于描寫了安適的隱居環境和生活,還在于表現了田家風景和農民生活的可愛。此外,他能以開闊的胸襟、勁健的手腕、涂抹祖國的崇山峻嶺。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藝術性很高,最為世人稱道,有詩情畫意之美。蘇軾評其詩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軾《東坡志林》)①其評價是十分精當的。的確,王維的許多山水田園詩都寫得很美,在形似的基礎上力求神似,達到了意境兩渾的高度。他的詩變化多彩,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尤以寫山水之作“能以恬靜而鮮明的筆調攝取自然的真相”。(蘇雪林)②其山水詩平和淡泊,但不死氣沉沉,雖然絕少有人的蹤跡,卻并不孤獨,他筆下的無人之境,充分表達出他投身自然的自得其樂。在生機昂然的靜謐山水中,他感受到萬物生生不息的生之樂趣,精神升華到空明無滯礙的純美詩境。王維的山水詩歷來以淡泊明靜的風格而著稱,但一個偉大的詩人決不會只有一幅筆墨,他那些壯闊雄放、詩情畫意的山水田園詩,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這位多才多藝詩人的大手筆。賀貽孫在《詩箋》中說:“王右丞詩境雖極幽靜,而氣象每自雄偉。”③(《王右丞集箋注》)他們對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評說我完全贊同?傊,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或恬靜優美、明朗歡愉;或雄奇壯觀、意境高妙,給人一強烈的藝術感染。 首先,分析一下王維山水田園詩的思想內容。以下本論文所引詩皆選自《王維詩選》(陳貽焮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第一、田園詩的思想內容。 對寧靜優美的田園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繪,反映出詩人的向往和追求。 張九齡罷相后,玄宗朝的政局便趨于黑暗。這種政局,影響到一些知識分子,他們感到政治上無所依傍,因而開始向往歸隱。王維也在此不久便開始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走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進而去描摹大自然,以寄托自己宦海失意的苦悶心情。《渭川田家》這首詩,就是此心境下寫成的。詩中描寫了暮春季節渭河平原上農家晚歸的情景,表達了自己歸隱田園的愿望。請看這首《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詩的前四句寫夕陽斜照中渭川農村的一個普通的田家墟落,牛羊紛紛歸來,牧童即將歸來,老翁倚杖候人歸來。這里,詩人句句突出一個“歸”字,既是渭川田家日暮時分寧靜怡然景象的真實寫照,又是詩人盼望歸田主觀心情的客觀外化。五至八句,由墟落跳到田野,夕照中,麥浪滾滾,野雉聲聲,蠶兒安眠,桑葉稀疏,田夫荷鋤,相語依依,一派豐收在望而又生機盎然的田園風光。同時,詩人在取景上又明顯突出一種歸趣:野雉歸窩,蠶而安眠,田夫歸村。這樣寫,既是景的再現,又是情的表現。至此,牛羊、牧童、田夫、雉雞、春蠶等都已鋪寫完畢,便水到渠成地引出最后兩個抒情詩句:“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庇伞傲w”而“歌”,明顯可以體味到王維厭倦仕宦生活,急切盼望歸隱的心境。后來,他真的歸隱田園,長期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這首詩,一方面氣氛閑逸、意境高遠;另一方面,采用鋪敘手法,對“歸”意進行大量鋪寫,使詩中充滿歸趣,進而傳達出萬物皆歸而獨我未歸的意旨。 王維官場的失意,使他縱情于大自然山水田園等自然景物,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脫,情緒的轉移。王維筆下的田園風景清秀美麗,田園生活寧靜閑逸,在這種和諧的環境里,農夫、牧人的生活縮影都被安排得悠閑適意。如《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見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其隱居的輞川山莊夏雨中的所見所感。詩的前四句寫所見,輞川山莊地處在稀疏的樹林中,因夏季長期陰雨,空氣潮濕,生火緩慢,所以說:“積雨空林煙火遲!币粋“遲”字,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傳神,同時也寫出了鄉間生活的悠閑氣息,無需刻意做什么,一切順其自然,鄉村人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鄉村女在裊裊炊煙下做好了飯,趁著雨停送到村東田頭,讓耕作的人們用飯。接著詩人又寫了田野里和樹林中的景色,放眼望去,在一望無際的水田里,不時有一群白鷺在翩翩起舞,相互嬉戲,美麗而優雅,嫻靜而瀟灑;山谷村邊,蓊蓊郁郁的樹林深處,幾只黃鸝婉轉地唱著。詩人在寫自然景物的同時,點綴了白鷺、黃鸝,詩如畫般的形象美麗。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動感豐富,而又流溢著音樂美的鄉間生活畫面。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此時的心情。 詩的后四句寫所感。王維在輞川別墅過的是清苦寂寞的佛教徒生活。他獨處空山中休養性情,面對朝開夕落的木槿花冥想,從大自然的生生滅滅之中,感悟到人生的短暫,人世滄桑巨變,使他對人世變遷、仕途窮通泰然處之,心態越發平靜淡泊了。采擷新鮮帶露的野葵,以為清齋素食之用。詩人正是從大自然的瞬息變化,清幽靜美之中,體會出了滾滾紅塵中難以尋覓到的樂趣?纯找磺械乃枷牒统怀鍪赖膽B度使詩人甘心過著這樣清苦的生活,放棄了功名利祿,了卻了私心雜念,一心領略田園生活的淳樸、清新。在結尾處詩人以野老自稱,借“海鷗”之典故,表心中之意“我已不在與人爭名奪利,那么海鷗還猜疑我什么呢?”出語曠達超遠,詩人寄情山水的動機,全部表現出來。 在這首七言律詩中描繪了閑適優雅的田園景物的靜態美,同時也描繪了自己悠閑清淡的佛教徒生活。全詩形象鮮明,情深景真,意味深遠,語言樸素,接近于自然,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歸隱田園后,在山水田園中悠閑適意,自得其樂的感覺。同時“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中的一個“罷”字,表現了王維歸隱的決心。他在此時,經歷了塵世間的種種不平之事,目睹了官場上的黑暗,使他對官場現實深惡痛絕,走上追求寧靜生活的解脫之路而徜徉于自然的山水之間。再如《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這首詩描繪了雨后初晴的鄉村美麗清新的自然景色。詩的開篇寫雨后初晴詩人在原野極目遠望,原野格外明麗空曠,經過雨水的洗滌,空地變得極其清新。一個“新”字表明是雨后初晴,“原野曠”、“無氛垢”寫出雨后自然界的清新。詩人用簡捷明了的語言,形象的把這一美麗的自然景色展現在人們面前,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原野,呼吸著泥土的芬芳,欣賞著自然的美景。 在如此清新的環境里,可見遠處的城墻邊的渡口,也可看見村邊的綠樹緊連著溪流的入河口,田野的邊際與水相連,因雨后水漲,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明亮有如一條銀白的綢帶圍系在田野周圍,遠處的山峰錯落有致,在一座山峰的后面又有一峰突凸顯現,層巒疊嶂,相互輝映,這樣在讀者面前仿佛呈現出了一幅雨后山水田園畫。近處田野寬廣空曠,清新亮麗,遠處的山峰,層巒疊嶂,在田野與山峰間有一條河水相連,由近及遠,有層次,有色彩,如此美景真令人向往。 雖然景色是如此的美麗,但畢竟有些空曠,缺乏活力,因而在繪制了一幅如此天然美妙的風景后又在其中加上對人的動態描寫“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彪m寥寥幾個字,卻改變了整首詩的氣息,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讓人想象出初夏田間人們勞作的畫面,并感受到農忙勞動的氣氛。這樣,整首詩不僅表現了自然的靜態美,而且也表現了王維走出官場,走向自然的閑適心情。這里沒有官場上的爭名奪利,鉤心斗角,沒有紛擾,甚至空氣中連塵埃都沒有,如此夸張的描寫充分體現了詩人寄情山水、追求自然的生活志向。 從以上論述中可看出,雖然王維的田園詩所描繪的農村生活與真實的封建社會的農村生活有很大的距離,涉及到的“村夫”或“浣女”都只是詩歌中的點綴物,但從詩人作為隱士的體驗來看,這些田園詩比較鮮明地反映出健康自由的精神風貌。表達了詩人厭倦為官、盼望歸田的理想追求。 第二、王維山水詩的思想內容 王維早年想靠張九齡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后來張九齡受到李林莆的排斥,王維也失去了信心,因此他產生了逃避現實的情緒,只想姿情于山水之間,擺脫心中苦悶。他的山水詩,或氣魄宏大,或細致入微,無不抒發了他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從爭名奪利、爾虞我詐的官場走出來,投身于大自然的青山秀水之中。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描繪掃去心靈深處的陰霾,表現自己樂于歸隱的生活志趣。雖然其山水詩中未免表現了他清高孤傲,甚至逃避現實的一面,但總體上還是抒發了他恬淡閑適、無意名利的思想,和對村野生活、對自然山水的熱愛之情。如:《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詩人漫步走進黃花川,興趣昂然地沿著溪水前行,欣賞兩岸的景色。溪流的澄清靜淡,婉曲多姿和詩人的心緒素閑自怡都在詩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又著意于后者。緊接著詩人描繪了青溪兩岸的景色:溪水隨著山路千回萬轉,流程還不到百里之遙。流過山間亂石時,湍急的流水發出喧響轟鳴。溪水在靜謐的山林里緩緩流淌時,又是那樣的溫順嫻靜。平緩的清坡上,漂浮著嫩綠得菱角和荇菜,碧澄如靜的深水潭,倒映著隨風搖曳的蘆葦。清清的溪流、寂靜的山林、茂密的水草,無不展現了大自然渾然天成的優美多姿,雖無直露的贊詞頌句,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陶醉于自然山水的內心感情,卻是我們能從詩句的字里行間清清楚楚、切切實實感受得到的。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贝司涞莱鲈娙水敃r的心境:我的心向來淡泊寧靜,猶如那淡泊平靜的清清溪水。“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弊詈笠痪湓姼苯拥乇磉_了詩人寄情山水的志趣:我愿將余生寄托在這山水巨石上,做個垂釣溪邊的漁翁來安度余生。這正是詩人性情與自然之景的對應切合。詩人以一種空明澄靜的審美心境,與溪水的自然本性融合,逍遙閑適,無為自得,因自然景物的偶然觸發,而使蘊涵于心靈深處的情愫自然溢出,樸實而又純真。又如:《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笔钦f太乙(即終南山)距離京都長安不遠,山脈連綿延伸千余里,直達海邊 ,從而交代了山的位置及其縱橫綿亙的長度。其實,終南山距海甚遠,這里說其峰巒疊連到海,是夸說其跨度之長遠,有意把詩的畫面展向無垠。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是寫回望終南山的層巒疊嶂,白云繚繞,遠看煙霧迷茫,云氣青青,而接近之后,卻又看不見了。寫出了終南山的高峻。這一對句,渾然天成,無雕無飾,極生動而含蓄地刻畫了自然景色似有若無的姿態,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這些自然景物的藝術形象的變化多姿,正體現大自然的生機和動態,是動態“詩中畫”上極精彩一筆。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笔钦f由于中峰太乙一峰之隔,山兩側便屬于不同的分野,在同一時間各個山谷之間的陰晴也各不相同,寫出了終南山地域之廣大。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边@是兩句虛擬之句,是說游山者面對終南山的雄奇,樂而忘返,想覓人打聽宿處的話,那么深山之中能去問誰呢?只好隔水去詢問打柴人。這是明寫人,實寫山,并重在渲染山里人煙稀少,山路多險阻!案羲倍趾苤档闷肺,山勢高峻,山澗危深,人們往往只可隔澗問答。正是終南山如此高大雄偉,環境如此幽靜美麗,詩人才選此處隱居、 這首詩,描寫了青山的秀麗、高大,抒發了詩人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再如《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首詩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人先寫空山傳語!翱丈讲灰娙恕保梢娚嚼锏目绽浼澎o,人跡杳然。一個“空”字,既寫出了空間的寥廓,也明確了環境的清靜。緊接著一句“但聞人語響”,卻使這本來顯得有些過分冷清的畫面有了生機,盡管只是偶然傳來一陣人語聲,而且是只聞其聲,未見其人,卻不給人以死寂之感。同時,空山傳語,也愈加反襯了空山之空。 三、四句寫林中夕照,由聲音而景色,由聽覺而感覺,意境空靈,興味悠長!胺稻叭肷盍帧保瑢懴﹃栁飨拢荒ㄓ鄷煼嫡樟种!皬驼涨嗵ι稀,進一步突出了深林的幽暗,因為此時林中只有那一縷光線,與整個背景的幽深昏暗相襯,更顯出了林中的“暗”,光線直射在樹下的青苔之上,使人如林其境,如見其景。大自然清幽沉寂的靜態美和瞬間變化之中體現出的動態美,都在詩人的筆下被描繪出來,其中當然也蘊涵著他對自然山水的熱愛之情。再如《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人以空山鳥鳴來襯出春山月夜萬籟俱寂,空無一物的靜態美。大自然靜,而溶于其中的詩人的心靈更靜,靜到連細小的桂花悄無聲息地凋落都被覺察到了。春夜中詩人清淡閑適,怡然安靜的心情與大自然寧靜優美的景色交相輝映,使全詩籠罩著一種安謐、悠閑的氣氛。 總的說來,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或描繪壯闊,或書寫細致,雖然有的表現出一種對現實極端冷漠的虛無思想,但絕大多數山水詩還是通過縱情山水來表現自己樂于歸隱的生活意趣,用山水風光來洗去塵世間的憂煩,抒發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其次,分析一下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第一,意境方面!耙饩场笔俏覈糯姼枥碚撝械囊粋專有的概念。指文學藝術作品中描寫事物所達到的情景交融、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境界。一首詩歌,如果有優美的形象,動人的思想感情,二者又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能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引起讀者的內心共鳴以及豐富的聯想,那么它必然就是一首有美的意境的好詩。王維的《山居秋瞑》就是這樣一首具有恬靜秀美意境的詩篇。全詩是: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著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首句“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痹谝粓鲂掠曛,山間更顯得空曠而清爽,傍晚的天氣,已經很有些清涼之意了。這破題的兩句不僅寫出了山間的傍晚,同時更突出了空山和秋涼,將讀者帶入了秋山空爽的氛圍!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睘槲覀兠枥L了雨后黃昏的秋山空曠寂寞,只見那一輪初升的明月,淡淡地映照在松林之間;一泓清亮的泉水,淙淙流淌在山石之上。這時只聽到竹林深處的喧響之聲,卻是浣女歸家,而見到蓮葉的晃動,方知是漁舟的返泊。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罢铡保傲鳌倍~,愈加襯出林中山石的秀潔幽靜,這是靜中有動而愈顯其靜的境界。“竹喧”二句,則是以浣衣女、捕魚郎的晚歸烘托出這個竹林蓬溪的山中生活的和平恬靜,這是靜中有動,充盈著一派生機的恬美境界。這四句雖然有景,但在景物描繪中已經融合進去了作者對秋山欣賞流連的情感。作者用他的詩筆,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山居秋瞑圖”。這是有聲有色動靜交織而又渲染出情感色彩的藝術境界,充盈著濃郁的詩情畫意。如果說這前幾句詩寫的是“無我之境”――也就是詩人把自我主觀上的情感滲透到所描寫的景物中去,通過景物反映出作者的精神所在,那么最后兩句則是直抒胸臆,寫的是“有我之境”!半S著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比螒{春夏的芳華已去,但這秋山的佳色依然清新秀麗,極端的可愛。雖然古人曾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④(《楚辭.招隱士》)但在這山中,仍有如此誘人的幽靜,隱者自可久留。將亦官亦隱、半官半隱的留戀隱居生活的情趣,直接在詩尾抒發出來,從而點明了全詩的主旨。 王維在盛唐既是一個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他善于將詩與畫的藝術構思與藝術表現溝通起來,表現在詩的意境中也富有畫面美的獨特風格。所謂“詩中有畫”,正說明王維的山水詩中富有畫面美的意境特色!渡骄忧镱ā肪褪前亚锷郊丫昂妥约旱碾[居之樂交融在一起,用詩的語言音律把它藝術地再現出來,創造出一個如畫般的恬靜秀麗的意境。 王維在近乎靜態的畫面描寫中對聲音的表現也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在大自然清雅幽靜的山山水水之中,或幾聲人語,或幾聲鳥鳴,為美的情態增添了美的音響。如:《山居秋瞑》、《鹿柴》、《鳥鳴澗》等詩所表現的聲息。動態,仿佛可見可聞,把讀者引入一種勝境。又如《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此詩寫作者走訪香積寺的所見所聞。詩人原先不知有香積寺,偶然路過聽到山中寺院的鐘聲時,才順道過訪的。“數里入云峰,”可見香積寺在深山密林之中,風景幽邃。正因為香積寺地處偏僻,因此,幾乎沒有一條供人行走的路可通到寺中,只聽到悠揚的鐘聲,在山中、樹林間回蕩。清澈的泉水在高隱的巖石間流動,似人的嗚咽之聲;日光照進濃蔭蔽天的松林,也帶有一絲寒意。直到傍晚,王維才到達香積寺,佇立潭邊,毒龍無影,潭水澄清。 王維寫清幽之境,以鐘聲來襯托,更見其靜。泉水嗚咽,日光稀疏,更點出了山路的幽邃。 所以說,詩情畫意的山光水色的描繪,動靜交織,相互映襯達到的絕妙效果,為我們構建了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美好意境。 第二,語言方面。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能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還得益于他嫻熟巧妙的語言運用技巧。在王維的山水田園詩中,無論是景物、顏色、聲音、心境,都是以最清新、洗練、形象的詞匯表現出來的。他的詩從不以華麗的辭藻取勝,往往于質樸之中蘊涵著含蓄的韻致。 如:“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送梓州李使君》)千山萬壑古木參天,杜鵑鳥齊鳴,見出送別的時間、地點。其中“千”、“萬”,突出了樹之密、鳥之多。這一對偶句,寫景非常準確,用語形象。“江流天地外,出色有無中!保ā稘h江臨眺》)這兩句詩寫景境界開闊,氣勢宏大,一個“外”字,道出了漢江綿延千里,浩渺無際的神韻。 又如:“白云回望合,青藹入看無!保ā督K南山》)如一幅墨山水畫,不斤斤計較于細節描寫!鞍住保扒唷倍,頓使云煙滿紙,極寫終南山的磅礴巍峨!扒G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中》)“紅”、“白”二字的使用,使畫面色彩明麗,景象鮮明。 再如“泉聲咽危石”(《過香積寺》)中的“咽”字,狀泉水受危石之阻而發出的聲音,極其形象,又會使人情不自禁地產生聯想!八娠L吹接帶,山月照彈琴!保ā冻陱埳俑罚⿲懺娙藲w隱輞川后,月下彈琴,松林中吹來涼爽的風,詩人便索性解開衣帶,浴風而彈。多么輕松舒展,多么閑適愜意。正是這一看似信手拈來,卻又匠心獨運的“解”字,寫出了詩人歸隱輞川后寧靜淡泊的心態。 因此,清新洗練,質樸含蓄而又和諧優美的語言,也是王維山水田園詩藝術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 總之,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精湛的藝術休養,對于自然山水和田園生活的愛好,以及亦官亦隱的生活經歷和佛學思想的影響,使他對自然界的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雄奇秀美的神韻,詩人常常只是稍加渲染,便能表現出悠遠深長,耐人玩味的意境。王維的詩,詩畫相融,動靜交織,色彩鮮明,語言清新洗練。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清新自然的田園詩的風格也有吸收和借鑒,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使唐代山水田園詩的創作達到了高峰。與孟浩然齊名,又比孟藝術成就高,并稱“王孟”。山水詩發展到盛唐,名家輩出,形成了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隊伍龐大的山水詩派,他們中較有影響的詩人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盧象、王灣等。這支人數眾多的山水詩派,創作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中國的山水詩只有到了盛唐才真正進入了完美而純熟的境界。 王維是唐代少有的集詩人、畫家、音樂家于一身的文人,他筆下的山水精美如畫,他追求一種超凡脫俗、心無滯礙、天機精妙的精神境界,竟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地步,這比起前人單純心系歸隱而歌詠山林的詩作,不知要高出多少。唐代其他山水詩人的歸隱情態,也多以寧謐清靜的藝術境界加以表現,山水景物的描寫中,每每隱含著一種孤寂閑適、懷幕隱逸的情緒。 王維的詩歌有一定的美學價值,讀王維的山水詩,我們可以感受到自然山水不僅以其外在的形態打動著詩人,而且以其活潑的內在生命力感染著詩人。詩人在縱目游心、絕慮凝神中,以心接物,在嘯傲山水、睥睨萬物中,適情任性、逍遙自樂。他筆下的山水田園詩,是詩人在自然美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審美趣味,濃縮、提煉眼前景與心中情所創作出來的,它凝聚和積淀著唐人深厚的情感和豐富的審美經驗,它將“于無情處生情”的緣情發揮到了極至,歷時千載,仍帶給人無與倫比的美感享受。 總之,王維為中國詩歌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注釋: ①轉引自徐于等人集體編寫的《中學語文教師手冊》。 ②轉引自《唐詩百家全集》,編者:鐘叔河。 ③轉引自《唐詩審美十論》,劉潔著。 ④轉引自徐中玉、金啟華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上冊。
參考文獻: 游國恩: 《中國文學史》(二)[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陳貽欣: 《王維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