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中文系文學論文

      淺議王維山水詩

      本論文在中文系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淺議王維山水詩

       王維(701—761)保留下來的詩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園詩主要是寫他隱居終南、輞川的閑適生活和山水風光。王詩藝術成就很高。無論是雄奇壯闊的景象,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還是細致入微的自然物態,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對大自然敏銳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聲音和動態,或素描,或刻畫,揮灑自如,意境獨到。古人概括王詩藝術特色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詩取景頗具畫家的匠心,而且畫面色彩常映襯得濃淡相宜,這在他的《輞川集》中有集中的體現。王詩語言清新凝煉,樸素中見華采。詩佛王維,過去被一些史家判定為消極隱世詩人。說他歸隱以后的作品,在閑靜孤寂的景物中流露了對現實非常冷漠的心情。而對他的《夏日青龍寺謁操禪師》、《謁璿上人》等詩作,更是不屑一提,一筆涂為黑色。對他后期的山水田園詩,又認為與現實生活絕緣,“萎弱少骨氣”,不足稱道。
       我以為對古人的評價,還是客觀一些為好。李、杜而外,王維詩是盛唐詩歌的另一大宗。他是杰出的畫家,且長于音樂。三者融匯貫通,便有了王維融繪畫、音樂之理于其內的杰出的山水田園詩。他觀察自然景物之精細,描摹山水田園之精彩準確與鮮亮,堪稱盛唐一絕。王維的詩,既有陶詩渾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謝詩精工刻畫的描寫。蘇軾嘆曰:“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一個“味”字,道盡了王維詩作之神韻。
       王維有著絕妙的描寫自然景物的才能。他的前期詩作,如《宿鄭州》、《齊州送祖三》已不乏佳句。以后《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更是傳為千古絕唱。這種才能,到了晚期更見鋒芒,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
        雉邭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讀來恬靜幽雅,眼前即刻便是一幅幅畫卷。其他諸多詩篇,或寫秋色平原,或寫鄉間薄暮,或觀賞流水行云,或凝望遠山天寒,無不傳神精巧,靜動相聯,令人賞心悅目,得到一種美的陶冶和享受。《渭城曲》中“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自不必說,《送沈子福歸江東》把對朋友惜別的心情,喻作遮攔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之豐富新鮮,令人欽佩不已。再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寫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聲音;寫浣紗歸來的女孩子們在竹林里的笑聲;寫小漁船緩緩穿過荷花的情態;真個是情景交融,詩畫映襯,妙不可言。
        王維之所以名傳千古,成就正在于他的山水田園詩。史家稱贊他的《老將行》、《少年行》、《從軍行》、《燕支行》之類,大抵是從愛國憐民的角度去考慮了。比如《老將行》,掉了那么多的書袋,讀來遠不及他的山水詩明快清麗。作為文人,能清醒地依據自己的教養素質而充分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實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王維的詩歌,尤其是他的田園山水詩,的確寫得很美,以至早就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譽。在這些作品中,有許多詩也的確含有“禪”。王維信佛,《舊唐書》本傳說“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唐代正是佛教高度“繁榮”的時代,士大夫學佛佞佛風氣極盛,加之王維受虔誠佛教徒母親的影響,中年時便成為一個篤誠的學佛者。
          在王維的田園山水詩中,有許多的確寓含了一種禪意,但這種禪意的表現不是如上一類的純粹的佛理說教,而是寫出了一個蘊含禪理趣味的優美的意境。明代胡應麟說:“太白五言絕句,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些妙詮。”〔1 〕《鳥鳴澗》一詩刻劃了一個極其幽靜的境界:客觀世界是夜靜山空,主觀世界是清閑無為,桂花悄然飄落,境地是何等的空寂!進而“月出驚山鳥”,更微妙地點綴出夜中山谷的萬籟無聲,反襯出廣大夜空的無比沉寂。該詩重要的是寫出了人心的“靜”境,似乎寓托了這個“人”的佛教寂滅思想的信仰。《辛夷塢》所描寫的是辛夷花初開,盡管很美,但由于生長在絕無人跡的山澗旁,這里與塵世的喧囂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靜寂,所以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開自落,沒有生的喜悅,沒有死的悲哀,而詩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與辛夷花合為一體,不傷其凋落,又不喜其開放。這二首詩不管其思想內容怎樣,但其藝術境界都是非常美的,而這種美的創造極大成分上借助了佛教的理趣。我們再看另一首詩《鹿巖》:“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是王維晚年所作《輞川集》中的另一首名作,同樣是描寫一個空明寂靜的意境。詩中所表現的清靜虛空的心境,正是禪宗所提倡的。王維對佛教各宗各派持有一種兼收并蓄的態度,但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禪宗。他母親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年”,大照即北宗神秀的弟子,這對他早年的思想不可能沒有影響。四十歲左右時,他又遇到南宗慧能的弟子神會,接受了神會的南宗心要。禪宗是中國人自己的哲學,是一種中國化的佛教。禪宗強調“對境無心”、“無住為本”。也就是對一切境遇不生憂喜悲樂之情,不塵不染,心念不起。王維以禪宗的態度來對待人世社會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種恬靜的心境,進而把這種心境融入自己的詩中,使詩歌顯耀出禪光佛影,如果拿《維摩經·佛國品》中“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一段話來詮釋《鹿巖》,還是比較恰當的。
          王維的山水詩,有佛教的禪趣,詩人特別愛描寫那清寂空靈的山水田園,刻劃恬靜安寧的心境,這同他所信奉的佛教思想有一定的聯系。但如果以一個純粹的佛教徒來看待王維,認為那些入佛的詩歌全為純粹的禪趣,那么,仔細考究這些具有禪趣的詩歌,卻發現許多相忤之點。我們先看他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也是《輞川集》中的一首山水名作。詩人安于清冷的孤獨,全詩給人以“清幽絕俗”感覺,這正和禪宗的“識心見性、自成佛道,無念為宗”〔2〕的思想相吻合。但仔細推敲、深究則發現并不完全是這樣的。對此,張志岳先生有較精辟的見解:
          當我們就本詩的景色、動態及其結合后構成的意境來尋繹、體味時,很容易想起阮籍的《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阮詩以清冷的自然景色為襯托來抒寫對孤獨的傷感和憤慨,可以說和《竹里館》的表現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乃至連“獨坐”、“彈琴”、“明月”等詞匯的運用,都如出一轍。……阮籍又善嘯,而這恰好又和《竹里館》的“長嘯”聯系起來了,一首二十個字的短詩,有這么多的類似之處,決非偶然。那么,聯系阮籍的《詠懷》詩第一首來尋繹《竹里館》中的傷感和激憤,其為不滿現實政治而發,可以說是非常明確的了。
          這種分析是很有見地的。詩中固然可以尋到一種禪的趣味,但更多的恐怕還是抒發自己不滿現實的激憤之情。如果說對這首詩如此分析有臆測之嫌,那么《歸輞川作》的“惆悵掩柴扉”、《歸嵩山作》的“歸來且閉關”、《春中田園作》的“惆悵思遠客”、《渭川田家》的“悵然吟《式微》”等句子則明顯可見他的憤懣和不能忘懷于世事。
          再如他的《輞川集》中的第四首《鹿巖》,就詩中“返景入深林”所表現出來的景,本來是一種日暮黃昏的落日殘照,如果說前二句有詩人“忘我忘情”的自得之樂,那么寫到這里應該是樂極生悲了——夕陽西下、人生如夢!就佛教教義而言,人生如水月鏡花,毫無留戀之處,只有證得佛界、登涅盤之彼岸,才是正道。可是,詩人不僅毫無窮途末路、人生如夢的傷感,也無對涅盤佛地的企望,反而寫出了夕陽照耀下青苔呈現出一派無垠的生機。
          王維生活的唐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儒、釋、道三教都加以利用,使三教之間既有矛盾斗爭又互相融合。這種社會現實無疑地對王維有深刻的影響。受儒家的影響,從王維的積極用世以及大量詩作中可以明顯看出,不必多加評述。這里著重探究的是他受道家影響的情況。對王維思想影響最大的不是道教,而是道家。中國的舊知識分子,受老莊道家思想影響遠遠超過了其它各家的影響。就是儒家的老祖宗孔子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后一句恐怕也屬老莊思想的范疇。幾千年的封建知識分子的歷史說明:不是講出世,就是積極入世,道家思想也是他們的思想內核一個重要部分,盡管外部表現形式多姿多樣,但其實質是道家思想的衍化。佛教的傳入也是一樣,它之所以能在中國弘揚光大,就是因為佛教中國化了。然而這個中國化的一個主要契機就是道家思想的滲入,使之成為包含道家的佛教。臺灣學者徐復觀先生認為中國歷代文人之隱逸者,以佛教未傳入中國前,純為道家思想所左右;佛教傳入中國之后,許多隱逸文人表面上看是信奉佛教的,其實立身行事仍是受道家思想的支配〔3〕。以這樣的觀點來估價王維是較為恰當的。早年,王維不僅崇慕道教,而且還有一段學道求仙的經歷〔4〕。  盡管他馬上認識到了神仙之事是虛妄的,但是,道家思想的影響卻愈為深固了。后來的佛教觀也是在不自覺的受道家思想影響下而形成的“王維的佛”。綜觀幾千年以來的中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生活態度,無不體現這樣的一種情況:一方面采取儒家所倡導的積極入世的生活態度;另一方面又采取道家返樸歸真、清靜無為的哲學思想。自佛教傳入中國之后,再參酌佛家的出世與空靈等禪理,并將三者融匯于一體,形成了中國知識分子亦儒、亦道、亦釋而又非儒、非道、非釋的特殊品性,而體現在現實的生活態度上,也無不是這樣一種復合的反映。既追求建功立業、壯烈激昂的生活,又追求自然淡泊、清靜無為的生活。即使是那些終生勵進的詩人,或者是積極用世的時候,都流露出對后者的追求。王維晚年所向往的“出世”,決不是無情的“厭世”,只不過是在人生道路上暫時擺脫一下名利的羈絆而已。也許是因仕途之坎坷和不盡人意,也許是經歷安史之亂后對人生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當然也不排除長期受佛教的影響,一句話,他不只是單純地沉迷于那種受權貴禮遇的繁華生活,他了悟到人生還有另一境界——“興來每當往,勝事自知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變笑無還期”。(《終南別業》)于是,他踏入了人生的“擺脫名利,王維的詩歌創作,其思想傾向更多的還是莊子的道家精神。我們知道,集中地表現莊子的處世哲學思想是《逍遙游》及其它文章。《逍遙游》所描述的人生是作者認為理想的人生,而文中所極力描寫的圣人、至人、神人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的形象化。這些形象都是為了說明莊子“無己”思想的。《大宗師》中四說“古之真人”:一說忘懷于物;二說淡情寡欲;三說不計生死,隨物而變,應時而行;四說天與人合一,都是要求人們在精神上去欲返真,拋棄自“我”。怎樣拋棄自“我”呢?莊子認為:要“吾喪我”,就必須遵循“心齋之法”、“坐忘之法”。“坐忘”是莊子關于精神修養的一個重要法則。何謂“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道。”(《齊物論》)如果我們以這樣一些思想來詮釋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包括上面用佛理分析的詩,恐怕比用佛教思想去詮釋更為合理些。因為莊子所宣揚的思想與佛教思想有相吻合之處,所以在唐代就出現了“以佛解莊”的現象,道士成玄英《南華經注疏》又開了“以莊解佛”的先河。正如明代陸西星說:“南華,中國之佛經也”,兩者“若合符節”。(《南華經副墨·則陽》)他們把莊子的修道和佛家的修禪互相溝通,“曰忘仁義,忘禮義,墮肢黜聰,心齋坐忌,則是莊子一段學問,如今所謂禪者流,大率類是。”王維思想中的“無己”、“坐忘”等道家意識,從他大量詩歌中可以看出來。比如“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山中示弟》)“入鳥不相亂,見獸皆相親。”(《戲贈張五弟湮三首》其三)“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酬張少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磨葵。”(《積雨輞川莊作》)均是慕道之意。這與成玄英“靜是長生之本,躁是死滅之源”,司馬承禎“心為道之器宇,虛靜至極,則道居而慧生”的主張是沒有多少區別的。就是前面所談到的富有禪意的山水詩中,都注重一個“靜”字。佛有定慧參禪,道有坐忘修身,都要求“靜坐忘己”,排除雜念,進入精神的虛寂境界。表面看來,二者的形式是一致的;可是,其目的卻大不一樣,佛家認為人生是苦海,修禪是為了斷絕煩惱,并空天地,達到寂滅的境地,求得來世有個好的報應;而道家則根本不相信有來世,更不相信有因果報應,修道的目的是修身遠禍,消除人的主觀能動性,使自己順應天命,合乎自然,為了求得今生精神上的逍遙自在。全面考察王維的山水詩,似乎找不到一個寂滅的意境,找不出求得來世有好報應的思想痕跡;相反,更多的是描寫了自然的美好意境,抒發了今生獲得精神上解脫? 聞一多、郭沫若都認為中國的藝術導源于莊子,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都是在他的影響下而產生的。徐復觀先生更進一步認為,中國文化中的藝術精神,窮究到底,只有孔子和莊子顯示出來的兩個典型。而尤以《莊子》影響最大、最深遠。《莊子》的藝術觀點是獨具一格的,其核心就是要求“自然”,取之于自然,塑造得自然。以王維《書事》一詩為例:“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詩所描繪的畫面也是一個“寂靜空幽”的意境,在寂靜的環境,寂靜的心境下,塵世的喧囂,生活的榮辱,恐怕都忘卻了,只有那雨后的青苔,青翠欲滴,生意盎然。由于獨坐之人萬念俱息,連這青苔色也似有似無了,是青苔色欲上人衣來,還是人心欲在青苔色?自然妙趣,宛若天成!這樣寫閑適之趣,寫得物之與我,渾然一體,無跡可尋,正是道家藝術主張的最完美的體現。以此去讀王維的《輞川集》以至其它山水詩,無一不是這樣的。朱自清說:“莊子提出的意念,影響后來的文學藝術、創作和批評都極其重大。……那“神”的意念和通過了《莊子》影響的那“妙”的意念,比起“溫柔敦厚”的詩教來,應用的地方也許還要多些罷?”〔5〕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道家“神”的意念的影響,才使他的作品發出獨特的光彩。
          注釋:
          〔1〕《詩藪》內篇卷六
          〔2〕見《忙經》
          〔3〕《百家唐宋詩新話》第93頁
          〔4〕《終南山》:太已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5〕《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冊第129頁。


      上一篇:簡析西廂記中對白對人物身份、性.. 下一篇:語文閱讀的對話教學策略研究
      Tags:王維 山水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kbd id="yykma"><tbody id="yykma"></tbody></kbd>
        <strike id="yykma"></strike>
        <ul id="yykma"><pre id="yykma"></pre></ul>
      • <samp id="yykma"><tfoot id="yykma"></tfoot></s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