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革呈)紅,寶釵壓髻東風溜。 年時也是牡丹時,相見花邊酒。 初試夾紗半袖。 與花枝、盈盈斗秀。 對花臨景,為景牽情,因花感舊。 宋 孫惟言《燭影搖紅》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讓人會心一笑的小故事:有位老太太很喜歡看紅樓夢,每每看到寶、黛的愛情悲劇時,便痛哭不能自已,手巾都要打濕幾條,于是就有人跟她開玩笑地說:“您這么喜歡林黛玉,以后就讓您孫子娶林黛玉好了。”老太太一聽,立馬反駁道:“我孫子可是要娶薛寶釵的。”不久前,我看到另一篇文章,覺得很有意思,應該算是一種對這個現象的解釋。 男人喜歡“薛寶釵” 一位寫過好幾部電視劇的知名編劇曾經對我說:“性格決定命運。”我覺得很有道理。一部好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其中人物命運是造成懸念吸引讀者和觀眾的關鍵,怎樣塑造和區別不同的人物命運,好的藝術家都是在著力描寫人物的性格上,下工夫花力氣的。 在名著《紅樓夢》里的一大堆女人中,有兩個人給男人們留下的印象最深,一個是林黛玉,另一個是薛寶釵。二人因為都愛著賈寶玉而成為情敵。作家曹雪芹除了賦予二人都有嬌艷的姿容之外,卻賦予了她們不同的性格。男人們在一起閑聊時問及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薛、林二人之中任選一位做你的妻子,你選哪一位?”沒有人多想,幾乎異口同聲說要娶薛寶釵。為什么不選玲瓏嬌美,才貌雙全的林黛玉呢?人們不是有眼無珠,也不是不喜歡林的才貌,而是受不了林黛玉乖戾的脾氣、刻薄的言語、狹窄的心胸、無名的眼淚。薛寶釵論才貌與林黛玉比翼頡頏,不分伯仲,但在性格上卻顯得寬容大度、謙和忍讓、溫婉賢淑。一個家庭剛剛建立之初,男女雙方在生活習慣,脾氣稟性方面都需要相互磨合,所以,安定團結、和睦相處就顯得極為重要。顯然,薛寶釵在男人們的眼中是個能夠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而乖戾刻薄,滿眼淚痕的林黛玉,只能讓人在憐香惜玉中“望美興嘆”。 不僅是男性一直做著“娶妻當如薛寶釵”的美夢,作為同性的我,對著曹雪芹筆下的這個人物也是止不住的羨慕與妒忌。幾乎是一個完美化身的寶釵論樣貌,“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從容大雅、艷冠群芳若牡丹,論性格大方、溫婉、賢淑、知書達理、溫柔體貼、謙讓低調;論能力辦事周到、細致、八面玲瓏、有條不紊;論才華那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詩情、文采更是猶在黛玉之上;論家境更是何止富甲一方,放在何時何地,都不愧是理想情人的至高版本吧!只可惜未能得到金玉良緣,也未能有一個完滿的結局,讓我不禁為她流下痛惜之淚,深感禍害她的,不是什么別人,正是她自己,是她的性格導致了她的悲劇。 “有關寶釵的性格,留心的讀者可以說得出:寶釵是個為人寬厚,做事穩重,知書達理,深于世故,頭腦冷靜,熱情不溢的人。”羅盤《紅樓夢的文學本體》(2002年)第381頁 慷慨大方、心地善良 寶釵的大方是分為兩個方面的,一方面是對錢財、對人;一方面是氣度、心胸。 寶釵對錢財身外物的大方,全文通篇有不少提及描寫之處。 湘云要請客,卻沒錢,寶釵也怕湘云的嬸娘知道后抱怨,便替她設計,并從自己店里要了些螃蟹給她做東;一次,襲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點針線活,寶釵知道后,馬上對她講明史湘云“在家里一點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來了就說累得慌”的苦衷,責怪她“怎么一時半刻不會體貼人”,并主動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計。也難怪湘云當著黛玉的面都還流露出對寶釵的敬佩之意。“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也還曾紅著眼圈說:“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么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 這樣點點滴滴的事情還有很多:送土儀時考慮到趙姨娘和賈環的一份;還給黛玉送來燕窩;瞞著別人把邢岫煙當掉的冬衣贖回來給她。。。。。 她寬以待人,有海納百川之度量,清人涂瀛贊她:“以鳳姐之黠、黛玉之慧、湘云之豪邁、襲人之柔奸,皆在其所容,其所蓄未可量也。” 金釧自殺后,王夫人正在為了臨時要賞一套裝裹衣服給金釧而為難,寶釵便立刻答應自己有兩套新做的衣服可以拿來用,而自己是從不忌諱的,且她還勸王夫人如果覺得過不去,就多賞金釧一些銀子為金釧安葬之費,那是一方面為王夫人求得精神上的解脫,一方面為金釧掙得一點兒安葬的權利; 當佩帶“金釵”、才貌雙全的薛寶釵搬到賈府后,黛玉的猜忌、擔心、疑慮更是不加修飾地流露出來,開始頻頻地和賈寶玉氣惱、拌嘴、“使小性兒”。在“探寶釵黛玉半含酸”、“癡情女情重愈斟情”、“瀟湘子雅謔補余香”等很多場景中,黛玉都表現出了“悒郁不忿”的醋妒之意,可是寶釵卻“渾然不覺”。直到后來黛玉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小心眼,對寶釵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里藏奸。” 一次,黛玉當眾引用了《西廂記》、《牡丹亭》的詞句,寶釵聽到后,當時并不露聲色或事后檢舉、揭發,而是將黛玉叫到自己屋里去,說了了一整套的做閨秀的大道理,把黛玉教訓得“垂頭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應‘是’的一字”。寶釵并不以此事為任何把柄,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向黛玉透露她的心路歷程,“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原來她也曾讀過“西廂”、“琵琶”這些所謂“雜書”,其迷戀程度也不亞于黛玉,“后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難怪兩人盡釋前嫌,“儼似同胞共出,較諸人更似親切。”正因為寶釵的敦厚、體恤,連賈府中人也公認她“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再加上寶釵有著“齊家”的出色表現,優越的家庭經濟后盾,從明理上說,她已然成為大觀園內封建統治者內定的“寶二奶奶”的不二人選。 平和、謙讓,自尊心強 寶釵“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脂硯齋曾這樣評價她:“可厭之人亦未見冷淡之態形諸于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于色。”寶釵永遠以平靜的態度、精細的方法處理著一切。 寶釵不僅熟悉一向被視為正經學問的詩詞,也熟悉一向不被視為什么正經學問的戲曲。除了詩文戲曲之外,寶釵不定期知道禪宗五祖門下,南能北秀各說心鏡一偈,爭承衣缽故事,在書本詩文詞曲之外,寶釵還懂繪畫。在醫藥衛生方面,寶釵學識也特別豐富,但是難能可貴就在她從不引以為傲。元妃省親回來要姊妹們作詩,她看見了寶玉寫了“綠玉春猶卷”的句子,便指點他元妃不喜歡“紅香綠玉”的字樣,教他把“綠玉”改為“綠臘”;寶釵贊美黛玉的《五美吟》“善翻古人之意”,又發了一通議論,寶釵這一套詩學,黛玉就比不上,黛玉突出表現的是才,而寶釵突出表現的是學。盡管寶釵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她不炫耀,不逞強,反而勸導黛玉:“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你我只該做些針鑿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主張“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貞靜為主”的寶釵可以說是那個封建時代里最完美的女性,如果說她還有什么缺點的話,那就是她太“完美”了。 盡管愛情的騷動如同灼熱無比的巖漿在她心里翻騰不息“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但她被封建禮教觀念阻止了感情的釋放,沒有誰比她更知道黛玉在寶玉心中的位置。尤其是元春端午賜禮時,寶釵因為自己的禮物獨與寶玉的一樣,“心里越發沒意思起來”,因此更是“遠著寶玉”由于寶釵不僅由于少女矜持,更由于封建思想的制約,就決定了寶釵不會去和黛玉爭寶玉。第二十七回的描寫可明白:“。。。。。。便逶迤往瀟湘館來。忽然抬頭見寶玉進去了,寶釵便站住,低頭想了想,寶玉和黛玉是從小兒一處長大,他兄妹間多有個不避嫌之處,嘲笑喜怒無常;況且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怕寶玉不便,二則恐黛玉嫌疑,罷了,到是回來的妙。”為了怕寶玉“不便”和黛玉“嫌疑”就自己躲開。情場如戰場,寶釵這樣的情況下都能抱著平和的心做出謙讓的姿態,仗還沒打,就先撤退,就注定了縱然她有再好的條件也是得不到寶玉的心,沒有一個圓滿的幸福。 寶釵沒有黛玉的逞強,但若誰真是傷害到她的自尊心,傷了她的面子,她也不會忍辱含屈的。 一次寶釵“以錯勸哥哥”時,哥哥薛蟠在氣頭上嚷嚷說她心里只有寶玉,只想著“金玉良緣”,寶釵被子說中了心事,頓時“氣怔了”,“到房里整哭了一夜”。 一次寶玉當著人跟寶釵開玩笑時說她長得胖,,把她比作“體豐”的楊貴妃,無意間傷了她的自尊,她反唇相譏:“我倒象楊妃,只是沒有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將矛盾指向了身為“貴妃”之弟的寶玉。這時丫頭靛兒找不到扇子了,寶釵就“借扇子機帶雙敲”,呵斥靛兒:“你要仔細!我和你頑過,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臉的那些姑娘們跟前,你該問她們去。”她見黛玉因寶玉奚落她而“面上有得意之態”,就用“負荊請罪”的典故旁敲側擊:“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負荊請罪’!”一番話說得寶黛二人面有訕色。寶釵容不得別人傷害她的面子,更何況是寶玉在嘲笑她,而且是當著黛玉的面,她要強的自尊心受不了這個,不怪得她在無奈代嫁后,始終受不了這份屈辱還是將瀟湘館里黛玉的事告訴給寶玉知道,徹底斷送了自己的婚姻。 很會做人和處世 在賈府這個派系復雜、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寶釵一方面抱取“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另一方面,薛又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系;正如脂評所說:“待人接物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因而得到了賈府上上下下各種人等的稱贊。賈母夸她“穩重和平”;從不稱贊別人的趙姨娘也說她是“展洋大方”。就連小丫頭們,也多和薛親近。 賈母要給寶釵做生日,問她愛聽什么戲,愛吃什么東西。由于深知老年人喜歡熱鬧戲文,愛吃甜爛食物,就按賈母平時的愛好回答(如果是現在,恐怕有很多年輕人就算明知是“虛情假意”也還是做不到吧?!)。她還當著面奉承過賈母,說:“我來了這么幾年,留神看起來,風丫頭憑薛怎么巧,也巧不過老太大去。” 賈母大夸獎寶釵:“提起姊妹”,“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 有這樣一件事就將寶釵的這個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王熙鳳病了,探春代管家務,王夫人派寶釵參加,這當然是個難題;可是她能以消極應付的本質取積極協助的姿態,做出體一家都滿意的事來。探春決定了把大觀園中的花果生產交給幾個老婆子掌管,寶釵就接著提出一種調劑性的主張:凡經營管生產收入,除供應頭油香粉外,其盈余不必再行交到賬房,作為經管人的貼補,而且應當也分些給其他的婆子媳婦們。這樣,公家雖然省了錢,卻不顯得太嗇刻;其他未經手的人們得到利益,也便不致抱怨或暗中破壞別人。于是各方面都歡喜感服,作者十分精當地說她這一措施是“小惠全大體”。這也正是寶釵過人的喜愛之處。 李辰冬在《紅樓夢重要人物的分析》,《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2001年)第561頁中這樣地概括到寶釵的以上這些性格特點:“總之,曹雪芹要描寫她的,想從她的性格里找到中國女性一切的美德,那就是說當代大家都承認的女性美德。所以《紅樓夢》里的人物從上至下,除寶玉和黛玉外,沒有不喜愛薛寶釵的,即黛玉后來也敬愛她。我們從薛寶釵的性格里,找出四種特質。第一是孝,。。。。。。第二是待人忠厚,。。。。。。第三是性格溫柔,我們從沒見過寶釵發脾氣。第四是無所不知,無所不通,作詩,繪畫,治理家務,整理大觀園財產。一言以蔽之,她是一位全人,此其所以高鶚要讓她同寶玉結婚的緣故。” 忠誠地信奉封建禮教 寶釵的頭腦里浸透了封建主義思想,特別是強加在婦女身上的奴隸道德。她是一個忠實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淑女。寶釵曾多次規勸賈寶玉走“仕途經濟”、“立身揚名”之道,以至引起賈寶玉的極大反感,說寶釵說的是“混帳話”,并說“好好的一個清白女子,也學的沽名釣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寶釵也多次向黛玉、湘云進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貞靜為主”之類的封建說教。這些都足以說明,在大觀園的貴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統思想、封建道德觀念毒害比較深的一個。她認為按封建道德規范去做是天經地義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備。由以上可以看出寶釵的性格特點并非象某些人所說的奸險,并非事事時時處處都有心機,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統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樣渾然不覺。那樣如魚得水。寶釵得到了賈府上下的放心,并最后被選擇為寶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的這種性格和環境相適應的自然的結果。只是賈寶玉卻是個世俗禮教的堅強抵抗者、叛逆者。這個矛盾使得二人是格格不入,我想也應該是為什么寶玉沉醉于她,卻又不能心儀于她的原故吧。正因為寶釵這個封建禮教的忠實信徒,所以她更不可能象許多人認為的一直在覬覦“寶二奶奶”的寶座,而實際上以寶釵這樣聰慧雅潔的個性,在明知寶玉心中只有黛玉的情況下,卻忍受著委屈和難堪,冒充黛玉與寶玉倉促完婚,恐怕也是委屈求全的無奈選擇(這一點在前面平和、謙讓,自尊心強中有寫到)。因為在婚姻大事上,她認為“女孩兒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親沒了,媽媽應該做主的,再不然問哥哥。”但當她得知母親已經應承了與寶玉的婚事后,“始則低頭不語,后來便獨自垂淚。”可見聰明如她,一開始就似乎預感到這樁婚姻的悲劇性。然而深明義理的她寧愿犧牲自己一輩子的幸福,也不敢忤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終獻祭給了凜然不可冒犯的封建倫理。 “無論寶釵是怎樣的結局,終究是封建制度下女性悲劇的必然結局。然而寶釵悲劇性格的審美意義就在于,一個洞察世事極聰明的女子,無可奈何地犧牲自己的情感需要,把自己曲扭成一具行尸走肉,去適應封建制度的要求,以求得到:“沒有什么大害處”的生存,終于無法獲得現實社會的承認,逃脫不了備受摧殘的命運。”(周志誠《閑話紅樓》2001年第139頁) 雖然寶釵看似樣樣都很稱心如意,但其實她身處于那個時代,當時的社會環境、家族使命、家庭壓力還是不可避免地壓制了她的某些天性,改變了她的性格。她也并天生就是這個樣子的,事實上,她也曾偷看《西廂》、《琵琶》一類的禁書,她也做過“眼前道路無經緯,皮里春秋空黑黃。”連寶玉也忍不住大呼:“罵得痛快。”的詩句,也曾寫過“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壯志詞句,也發表過:“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蹋了。”的高論。。。。。。只是她承受著封建禮法的重壓,命運也不能自主,也是個被傷害者。 作者首先是同情她,而且大大的同情。她像大觀園中所有的女孩子一樣,也是個“有命無運”的人,作者也把她歸人到“薄命司”的冊子里去。她愛賈寶玉,卻不敢忤逆周圍的環境,只敢躲躲閃閃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她能做的就是一味地順從禮教、屈服于禮教,她的命運是悲劇性的,但卻有著兩樣的情遇。在封建衛道者那兒,她是時代的寵兒,受到他們特殊的青睞與好評;在封建叛逆者那兒,她卻只被認為是封建意識的可憐應聲蟲,。結果封建衛道者們為了愛她、抬舉她(實者更是為了自己),卻把她推到愛情悲劇的深淵;雖與寶玉結合了,然而“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也只能與她“懸崖撒手”了,鋪墊了她孤苦一生的悲涼。 薛寶釵雖然生在“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但仍難逃封建禮教的腐蝕,甚至比普通老百姓受到的毒害更深。她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子做針線手工是正經。至于讀書做文章則是男人們的事。她遵從三從四德,處處照著規范去做。所以她根本就不想去害人來利已。她所做的只是讓自己力求更完美些并保全自己而已。她推崇科舉制度,雖然明知一提“仕途經濟”就會引起賈寶玉的厭煩,但還是每每規勸,雖知逆耳,仍進忠言。而在寶黛愛情悲劇中,寶釵是受傷最深的一個。無論是黛玉還是寶玉均是敢愛敢恨的。然而寶釵豈敢談論愛情?薛寶釵所宣揚的正是封建社會所極力推崇的。所以說薛寶釵的性格完全是當時的社會文化、封建禮教所熏陶出來的。她自幼受到的教育卻讓她只能選擇順從。“強把紅絲代婿牽,浪傳金玉是良緣。身如傀儡難為主,詠到鸞皇亦可憐。私祝但祈兒有命,柔情能感母稱賢。那堪回憶登車日,親迎人猶病榻眠。”(周澍《紅樓新詠·哭薛寶釵》) 李長之在《紅樓夢批判》,《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2001年)第450~452頁中這樣寫到:“這樣的性格怎么樣呢?在舊社會中便是所謂識大體。可是,這種沒有棱角的,處處合實際,處處討人喜歡的人,卻是容易作了錯事的。賈寶玉的姻婚,假設寶釵不是這樣性格的話,她一定可以有力挽回那種悲劇的收場,至少是另一種較好的局面。” 《紅樓夢》是一部悲劇。而悲劇的起源都是沒能在對的時間做出對的事情。如果寶釵生就沒有么聰明好學,就不會讀過那么多害人不淺的教條書籍,受的教育就完全不是這樣的了,可能她也會象黛玉般,不會一味地盲從、退讓,她也會為自己的幸福爭取而努力(脂評中也這樣說道:“寶釵是博學所誤”,直點要害);如果寶玉先一步認識寶釵,結局恐怕也不一定是這樣了,憑著寶釵的靚麗、溫柔;憑著寶釵的心胸氣度;憑著寶釵的才識博學;憑著寶釵的知書達理;憑著家人的從中撮合。。。。。。;如果沒有黛玉的慘死,寶玉就不會“意難平”,就不會在與寶釵“舉案齊眉”后“懸崖撒手”;如果沒有大觀園的沒落,沒有寶玉的癡癡呆呆,就不會用到結婚沖喜一說。。。。。。;太多的如果,都只是如果。 寶釵的悲劇的造就是她愛在了不該愛時候,在錯誤的時機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當然也是她性格的使然。 紅樓夢戲詠·寶釵 楊維屏 弱骨豐肌笑語工,靈心八面斗玲瓏。 群花盡入牢籠里,絕艷偏存暗淡中。 合德生來香竟體,阿難歸去色成空。 瓊箱怕檢金訶子,鴛眼模糊玉箸紅。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紅樓夢卷》(1963年)第476頁 本文參考書目: 《紅樓夢》吉林攝影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 《紅樓夢人物論》王昆侖著 2005年7月第4次印刷 北京出版社出版 《紅樓女兒花》方明光、于麗莎著 2006年6月第1次印刷 寧夏人民出版社 《薛寶釵的“金玉姻緣”》梁歸智著 1983年 《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 2001年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紅樓夢卷》(1963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