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中文系文學論文

          清代小說中所反映的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利弊分析

          本論文在中文系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清代小說中所反映的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利弊分析
           
           [內容摘要]:科舉制度是中國隋唐時代產生的,通過制度設定和程序化操作,從所有男性社會成員的范圍內挑選人才,在理論上可以晉升至皇帝除外的任何行政級別的官職,這種選拔制度,體現了在廣大社會成員之中,存在著提高自身政治地位的公平的機會。這種情況造成的后果是:科舉制度將社會中的最大數量的才俊之士的精力和興趣集中到科舉考試中,為了能達到改變自身階級屬性的目的,就必須對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的了解達到圓熟的水平才行。這些才俊之士花費了主要的精力,所關心和研究的對象只能是有助于科舉考試方面的內容,這種關心和研究并非出于興趣和目的所在,而是一種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因此,這種制度的利弊可想而知。
           [關鍵詞]:科舉制度  社會發展  利弊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后期極為重要的選官制度。其主要內容是:人們通過自愿報名,或者經過一定的學習,可以參加不同科目和不同級別的考試,再由主管機構根據各人的考試成績,從中選取人才,分別委以不同層次的官職。自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建立,到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舉行的最后一次科舉考試為止,沿行將近一千四百年,其間幾乎不曾斷絕,它為歷代封建王朝選取了難以計數的官吏。因此,了解這一制度的發展史,對于了解封建社會中后期的官吏構成、當時的社會時尚、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等諸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主要從清代小說中描述的有關科舉制度的情況,分析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利弊.
               下面我從它產生的背景、發展歷史、名目、方法、利弊等方面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科舉制度產生的背景
               任何一個社會的任何一項制度的產生都有其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原因和目的,科舉選官制度之所以出現于隋唐時期也有其錯綜復雜的歷史背景。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國性的統一局面為其產生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政治環境。自東漢以來,中國曾長期處于軍閥混戰、豪強割據的分裂狀態之中。這一混亂的歷史時期無論從分裂的地理環境、政治環境,還是從衰敗的經濟條件以及人人自危的社會心理來看,都不可能為象科舉制度這樣廣攬人才的制度創造機會和條件。而隋以后的各個封建王朝之間雖然也有王朝間的更替,也有較大的動亂,但每一王朝都有較長的較穩定的統治時期,這為科舉制度的確立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環境,因而才使得科舉選官自隋之后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
           2、中國封建社會地主階級結構的變化為其產生及確立奠定了必要的階級基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長期混亂和動蕩從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大大地削弱了世族大地主的實力,中小地主的地位逐漸上升,開始與世族大地主在政治上并駕齊驅,并逐漸占據了優勢。這一優勢表現在選官制度上,就是以推薦為主的選舉官吏制度逐漸被以考試獲取官職的科舉選官制度所代替。因為后者與前者相比,更多強調的是一個人的能力,而不是其出身、門第。   
           3、中國封建社會各項制度的發展完善使得科舉制度應運而生。自春秋以來,中國封建社會逐步擺脫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種種影響,至隋唐時期進入成熟時期。其標志是:統治階級的隊伍日漸擴大;政治機構不斷擴充,分工越來越細;賦稅制度逐漸整齊劃一;各項必要的政治制度相繼建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封建統治體系。科舉選官制度正是在這樣一個時期,為滿足封建統治對各種官吏的需要,為適應中小地主階級政治地位不斷上升的趨勢而逐步確立起來的。
               二、科舉制度的發展歷史
               科舉選官制度歷經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其間雖曾有過中落偃伏,但基本上一直沿用不廢。特別在唐、宋、明、清,更是高峰迭起,愈趨完備。在這四大王朝所經歷的不同歷史時期中,科舉制度也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即唐、宋、明清三個階段。
               五代十國、遼、金、元時期,或者基本上沿用前代,或者帶有明顯的民族歧視色彩,都沒有代表性,研究的價值不高。
              而明清則是科舉制度的鼎盛時期。科目基本上只有一科,用以劃分等級的是不同級別的科舉考試。而考試內容,以及與考試相關的事務都有嚴格的規定。除授官職也有了嚴格的制度,科舉成為人們入仕的唯一途徑。總之,明清時期的科舉選官制度已經是全面的系統的選官制度了,并且與封建社會的經濟制度、其他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了。
               三、科舉制度的名目
               科舉的名目很多,但基本上可分為三類:常科、制科、武科。
              1、常科。也稱常舉、貢舉,即每年按時舉行的分科考試。
               常科的名目以隋唐為最多,而且時增時減,前后總計不少于三四十種。常見的名目有秀才、進士、明經、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童子等科,其中以明經、進士兩科最為重要。各科考試的內容、錄取的人數各不相同,考試后所授的官職也不盡相同。
                2、制科。意思是指皇帝下詔召集一些知名人士而舉行的臨時性考試。
               唐代制科的名目繁多,“多至八十有六”,其中以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軍謀宏遠堪任將帥等名目最為著名。宋代的制科名目更多,而且地位也比唐時要高些,但卻常常中斷,甚至被廢除過。(后期其地位日漸衰落)。明清時沒有制科或者很少,其作用也已淡化。
               3、武舉。其始創于唐武則天時,開了后世的先河,各朝代幾乎都有武舉科,考試也基本上以騎、射、弓、馬、武術為主,有時還有策論等文字考試。武舉考試中者基本上進入軍隊擔任職務,高低則由考試成績的好壞決定。
               四、科舉選官的方法
               科舉考試制度自隋唐延續至清,其間有很大的變化。就考生的成分來說,一般都要求本人品行端正、身體健康,家人奉公守法。一般都要求在戶籍所在地區報名或考試,如有違反,則予以除名等懲處。考生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在學校學習的學生;二是未在學校學習的普通百姓,在戶籍所在地區報名后參加各級考試,直至取得最高級別的考試資格。
               就考試的程序來說,各個朝代都分為國家級和地方級兩大類別,國家級的為最高級別,地方級的一般又分省、縣兩級(所以有連中三元之說),順序都是從低級到高級。而且每個級別的考試都有復試,以確保公正和不遺漏人才。
               為了確保科舉選官制度的實施,各朝都先后制定了許多的規則,內容涉及到科舉制度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對所有參與其事的人員的條件、功過等等都有明確的優惠、限制以及賞罰等條例。在此不去一一贅述。
               就科考后的任用來說,各朝雖有不同,但不難看出其共同之處:一是復試合格之后才授予相應的官職,復試不合格的還可以參加下一次的復試;二是通過考試的都享有相應的特權;三是通過科舉的官員比例越來越高,升官速度也較快(他們多有一定的真才實學);四是伴隨著封建社會的沒落,科考后的任用也越來越難。
               五、科舉制度的利弊
               (一)從歷史的一般情況看,一項政治制度能夠在一定的社會中得到確立,并能長久地被予以實施貫徹,該制度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推動歷史前進的進步性,有其繁榮人類文化成果的積極一面。科舉制度的合理性、進步性、積極性主要表現在:
               1、科舉選官制度與封建社會其他選官制度相比,要進步得多,合理得多。科舉制度以考試為選拔人才的基礎,頗有些考試面前人人平等的味道,且為了防止考官偏見以及受托、作弊等,各朝又有復試、謄錄、糊名、磨堪等規定,以確保選官不受干擾。與察舉、九品中正制相比,避免了人的主觀作用,淡化了門第、家世的影響,形式上給幾乎每一個人提供了可以進入仕途的均等機會,而且確實使大批中小地主及知識分子進入到封建國家統治機構中來,為封建統治階級拓寬了政治基礎。由于讀書人有了一條讀書、考試、作官的三位一體的仕進之路,緩解了中小地主不能進入仕途而產生的不滿情緒,減少了社會的不安定的因素。正因為如此,唐太宗看到當時人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盛況時,不禁得意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2、隋唐以后,特別是宋、明、清等朝代,通過科舉制度,把原來分散的選官權力完全收歸中央,設專門的機構負責考試,又設機構負責中第者的任用,這對于加強中央集權,保證社會安定是極為必要的。宋以后各代,再無地方割據局面出現,且經濟、文化多出現盛世,可見其積極意義。
               3、科舉制度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繁榮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歷代科舉考試都比較重視文學詩賦,宋代還曾專設詞科,而且歷代各級考試幾乎都設有一場科考,規定必須有詩賦一首,都刺激了人們在詩詞上大下工夫。無疑科舉起了推動作用。
               4、科舉制度促進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發展。隋唐以前,學校尤其是基層學校一直處于零散雜亂的狀態。而隋唐以后,特別是明清,把學校與科舉考試緊密地集合起來,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網絡化學校教育體系,促進了古代教育制度的確立和發展,使封建統治者得以系統地培養符合自己統治所需要的官吏和知識分子。
               (二)很明顯,科舉制度的弊端是伴隨著它本身的產生而產生的,而且隨著封建社會的沒落而日漸顯露,主要表現在:
                1、科舉制度把幾乎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科考上來,人的聰明才智全部用來應付各種考試,因此有人曾寫詩道:″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特別是明清時,科考成為人們入仕的唯一的途徑,更使人們成為應付科舉考試的機器。而到明清時則專以四書五經為其考試內容,又規定了八股文為專門的科考文式,使讀書人一味地讀死書死讀書,根本忽視實際才能的培養,成了一批可憐的書蟲。科考中了以后也只能是封建統治者的奴仆。
           《范進中舉》節選自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書最精彩的片斷之一。它通過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及中舉前后生活遭遇的變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舉制度腐蝕讀書人靈魂、摧殘人才及敗壞社會風氣的罪惡,窮形盡現地表現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對各類市儈小人,進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諷。全篇大致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開頭至“又罵了一頓”,寫范進在考中秀才后胡屠戶對他的“賀喜”和教訓以及后來范進瞞著岳丈參加鄉試而被罵的情形。作者借胡屠戶之口,介紹了范進中舉前貧寒的家境、困頓的生活:吃的是“每日小菜飯”,“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住的是“茅草棚”。穿的是破爛不堪的麻布直裰。同時,又利用胡屠戶“賀喜”時對女婿的教訓,反映了范進精神的猥瑣和麻木不仁。屠戶岳丈一頓市儈的教訓竟然使范進“唯唯連聲”,“千恩萬謝”。而當范進向其借錢參加鄉試時,又被夾七夾八的罵得“摸不著門”。偷試回來,又遭其痛罵一頓。這樣,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刻畫了范進科場乞丐的典型形象,也揭示出社會風氣對人的靈魂的扭曲和異化。為下文中舉發瘋作了鋪墊。第二部分從“到出榜那日”至“鄰居各自散了”。寫范進喜極發瘋,再被“打”醒的情景。形象、深刻地刻畫了范進、胡屠戶及眾人的心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文中先宕開一筆,讓范進斯文掃地,為解家中無米之炊而去集市賣雞換米。再寫報錄人報喜,鄰居急告。范進確認自己“中了”后,喜極而瘋。緊接著圍繞救醒范進,描寫了眾人的活動和神態,惟妙惟肖地刻畫了胡屠戶前倨后恭的態度和勢利小人嘴臉,第三部分從“范進迎了出去”至篇末。主要描寫張靜齋對范進的攀親賀喜,送錢送房,極盡恭維拉攏之能事。進一步展示世態炎涼。
               2、科舉制度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束縛了人的發展,使人們耽溺于四書五經、八股文章之中,形成了不務實際的社會風氣,而這些卻實現了統治者夢寐以求的思想的大一統。但這種思想上的大一統卻嚴重地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中國越來越落后了。當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用大炮轟開了中國大門時,人們才從渾渾噩噩中驚醒,才發現世界上除了四書五經、八股文章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東西。人們開始認識到科舉考試的危害,并群起而攻之,開始要求廢除這一誤人誤國的科舉制度。1905年,在全國的聲討中,清朝被迫宣布廢除科舉制度。
           《聊齋志異》廣泛地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科舉制度。這方面的代表作有《考弊司》《葉生》《王子安》等等。這些作品對考場的黑暗、考官的混憒,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對考生的變態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劃。
           《考弊司》寫陰間主管考試的靠弊司司主虛肚鬼頒下定例,凡考生初次謁見,要先割脾肉一塊孝敬司主,但賄賂豐者可以免割。可是他在堂上懸掛的楹聯卻是“孝悌忠信”“禮儀廉恥”。這正是對人間黑暗的考場和寡廉鮮恥的考官的無情揭露和辛辣諷刺。        
           作者不僅寫了科舉制度的黑暗,而且揭露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副食和精神摧殘。王子安因對功名利祿的渴望而失去理智,自以為中了進士翰林,大擺進士翰林的架子,鬧出了許多悲劇性的笑話。葉生因屢試不第竟一病不起。在《王子安》中作家對考生們的心理和神態,作了窮形盡相的描繪,他們入場考試,似丐、似囚、似秋末之冷蜂、似出籠之病鳥;他們盼望喜報,坐立不安,如癡如狂,對秀才士子靈魂的這些刻畫細致入微。作品通過對知識分子變態心理的描寫,告訴人們科舉制度是怎樣侵蝕人們的靈魂的。所以《聊齋志異》的更深刻之處,是它揭示了腐敗制度對民族精神之摧殘。
           由于科舉考試的目的是為國家挑選行政系統的官員,科舉考試的內容必然集中在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等政治性的內容上。社會中最有才華的成員將最大量的精力集中于對這方面內容的學習和研究之上。同時,由于封建統治階級出于維護統治統治秩序的需要,必然將論證這種統治秩序合理性的政治理論奉為唯一的、統治性的政治理論,其他政治理論則被視為異端而遭到排斥和鎮壓。因此,科舉考試中對考生考試成績的評定,不是以其對政治方面的理論創新能力的高低為標準,而是以其對權威政治理論的熟悉度為標準的,因此科舉考試的推行并不能刺激政治方面理論的更大發展。
           由于科舉制度能夠一舉改善參加考試者的政治地位,進而改變階級屬性,整個社會都盛行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而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讀書的內容就是科舉考試的內容,也就是對權威政治理論的熟悉。其他的、尤其是涉及科學技術方面的研究,即使研究者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可能成為該研究者階級地位躍升的憑借。因此,在這種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對不涉及科舉考試內容的其他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研究被社會普遍觀點認為是不務正業的“奇技淫巧”而倍受輕視,因此,這造成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文化中的邊緣地位,這無疑大大抑制了中國古代社會在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上的進步。
           所以,科舉制度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利弊不言而語。
           參考文獻:
           (1)《清代科舉制度研究》,王德昭著,中華書局出版社1984年出版。
           (2)《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金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
           (3)《中國科舉制度史》,唐群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4)《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張希清著,新華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5)《清代八股文》,鄧云鄉著,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
             (6)《科舉考試的教育視角》,劉海峰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7)《科場與舞弊》,李國榮著,中國檔案出版社1996年出版。
           (8)《金榜題名——清代科舉考試述要》,于景祥著,遼海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9)《槐花黃,舉子忙——科舉與士林風氣》,王炎平著,東方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10)《清代科舉制度考辨》,李世愉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11)《科舉史話》,李尚英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12)《清代科舉家族》,張杰著,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13)《學而優則仕:教育與科舉》,劉海峰、李兵著,長春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14)《中國科舉史》,劉海峰、李兵著,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04年6月出版。
            


          上一篇:論《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手法 下一篇:試論李清照的婉約詞
          Tags:清代 小說 反映 科舉 制度 中國 古代 社會發展 利弊 分析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