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oot id="gmqmk"><input id="gmqmk"></input></tfoot>
    • <strike id="gmqmk"></strike>
    • <strike id="gmqmk"><input id="gmqmk"></input></strike>
          <fieldset id="gmqmk"><menu id="gmqmk"></menu></fieldset>
          <strike id="gmqmk"><menu id="gmqmk"></menu></strike>
          • <del id="gmqmk"></del>
          • 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中文系文學論文

            試論李清照的婉約詞

            本論文在中文系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試論李清照的婉約詞

             李清照是中國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的女詞人,她強調“詞別是一家”,以女性詞人特有的細膩纖巧寫詞,開婉約之宗。她的婉約詞思想內蘊豐富:一是,閨情詞:反映閨閣生活情趣;二是,戀情詞:反映戀情歡樂與愛情悲苦;三是,傷亂詞:反映內心苦悶,寄寓家國之懼,身世之感。另一方面,她的婉約詞藝術特色獨具一格:塑造了鮮明生動的自我形象;又有“平淡入妙”的語言藝術。
             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生于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約卒于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左右,是宋代杰出的詞家。她祖籍山東濟南,出身于書香門第、仕宦之家。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元佑年間“以文章受知于蘇軾”,為“蘇門后四學士”之一,官到禮部員外郎,是一位學識深湛的學者兼散文家,不僅散文寫得出色,詩詞造詣也極深。母親王氏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亦知書能文,是一位頗有文學素養的大家閨秀,工詞翰。李清照少女時代,就生活在這樣濃重的文學氛圍的家庭環境里,加之她聰慧穎悟才華過人,因此賦詩填詞,具有頗高的造詣。王灼《碧雞漫志》云:“易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詞采第一。”
             李清照自幼好學,工詩能文善畫,尤擅長填詞,是一位天才的女詞人。撰寫于北宋末年的《詞論》一文見解不凡,提出“詞別是一家”的看法,顯示了李清照對詞特性的高度認識,令許多人心折。這是一篇以婉約為宗,頗有見地的詞論專著,更是中國詞學史上第一篇專論,是研究詞學頗有價值的文章。作為第一個為詞的創作進行總結性評論的作家,她在詞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她不愧為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詞人,原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存詞句40余首。
             一、李清照婉約詞的思想內蘊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唯一的女宗師。清人王士禎《花草蒙拾》云:“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李清照在詞史上成就卓異,屹然為一大宗。她的詞主要表現自我,是對自身的感懷,是對于身世、對于國破家亡的痛苦無奈最為切身的描述,鮮明地表達著她作為自己、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個女子的歡愉和悲愁。從詞的思想內蘊來說,略可厘為數端。
             李清照是富有鮮明個性和文化教養的才女,青少年時代,生活于具有濃重氛圍文化的家庭,養成喜愛文墨、游冶溪塘、吟詠花月的雅興。因此,早期寫了一些反映少女生活的閨情詞。如寫少女歡樂的《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小令創造了美的意境。詞寫記憶中少女時代在家鄉的一次蕩舟漫游,時當荷花盛開的初秋,她們劃船出游,在碧溪亭臺之間飲酒助興,樂而忘返。日暮回舟,誤劃入藕花深處,于是奮力劃船,爭先奪路,驚得就宿水鳥四散飛逃。小令以白描手法,清秀的意境,體現出少女歡暢的游興,藕叢爭渡的場景,更顯出少女的天真活潑、爭強好勝。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經詞人神來之筆的點綴,便覺風光無限。那彩亭、綠水、紅荷、銀鷗、白鷺在繽紛的晚霞中交相輝映,與劃漿聲、小船爭渡的喧笑聲以及鷗鷺驚飛的拍翅聲融成一體,構成一幅有聲有色、情景交融、生意盎然、動蕩迷人的黃昏水鄉圖景,給讀者以清新愉快的美的享受。另一首題作“春曉的《如夢令》則寫日常的閨閣生活:
             昨夜雨后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借雨后春曉與侍女的對話,表現主人公的生活情趣以及女性特有的關切和敏感,寄寓其愛美惜春、珍重光陰的情懷。“知否?知否?”口氣宛然,疊語精警。“綠肥紅瘦”之句,準確地描繪出春末綠葉漸多,花卉漸少的景況,用語形象清新,歷來受到論者的好評。宋陳郁《藏一話腴甲集》卷一云:“李易安工造語,《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天下稱之。”清黃蘇《蓼園詞選》云:“ ‘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王士禎《花草蒙拾》更譽為“人工天巧,可稱絕唱”。另外,《點絳唇》寫少女愛玩和羞澀的情態,也極有情趣: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詞中少女打罷秋千,懶洋洋地休整撫摩白嫩的玉手,忽見客人來此,急切中未及穿鞋整釵卻含羞而走,倚門回首窺看究竟,卻以嗅青梅的動作掩飾自己的神情。活脫脫一個嬌倦自適、遇人生羞、好奇心重又略帶幾分矜持的少女形狀。此詞動作性強,氣韻輕靈,刻繪少女情態細膩傳神,活靈活現,尤其是以淺易的語言、平常的細節,逼真地寫出少女灑脫、聰慧的性靈,真切自然而又充滿新鮮感。此外,《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等詞,無論吟春色,詠秋光,莫不顯現女詞人的綺懷藻思,貫注著少女的閨幃情調,使讀者從這些詞章中體察到創作主體活潑開朗、聰敏要強、天真爛漫的個性風神。
             言情是婉約詞的傳統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作為一位情真意摯、大膽坦率的女詞人,李清照吟出了一些反映愛情生活的詞章。這些詞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前人常存一種成見,認為女性但言愛情,有失輕薄,王灼《碧雞漫志》云:“(易安)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庵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如《浣溪沙》: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此詞寫女性著意化妝,笑面香腮,眼波機靈,一臉風情韻致,在花前月下,詠詩寄懷,相約重來享受生活的溫馨。這是一首描寫女郎心事的戀情詞,盡態極妍,風光無限,為我們寫出了一個含情脈脈卻又略帶矜持的女郎形象。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謂:“易安‘眼波才動被人猜’,矜持得妙;淑真‘嬌癡不怕人猜’,放誕得妙;均善于言情。”從文化女性本位,詠愛情生活中的微妙情趣,寫得如此生動傳神,顯然是有真摯的愛情生活體驗作基礎的。李清照十八歲嫁給大學生趙明誠,趙明誠博學好古,喜愛收藏金石書畫,李清照精于詩詞,亦鐘情文物典籍。夫妻倆互相愛重、琴瑟和諧、情趣契合、情深意篤,常常一起鑒賞文物,著錄金石、賭茶翻書、寫詩填詞,茶余飯后則彈琴下棋、寫書作畫,有過一段甜蜜的愛情生活。如《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詞寫少婦買得一枝紅艷帶露的鮮花,讓郎君評判春花、艷容哪個美。在這里,人亦花,花亦人,以花擬人,以人比花,人面鮮花交相輝映,絕妙傳神,真實有趣地寫出了少婦愛美的心態,映現出年輕夫婦恩愛情濃的甜蜜感。
             李清照戀情詞中,寫戀情歡樂的寥寥無幾,寫愛情悲苦的篇什較多,也最為感人。李清照婚后,趙明誠步入仕途,夫婦間難免時有離別,兩人感情越深,離情越重。初別或許可以忍受,但一別經年,對于深于情,專于情,強烈地要求愛情的李清照來說,就渴念難忍了,她的思念便化作了詞句。她對銀河雙星感觸殊深,故有“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行香子》“草際鳴蛩”)之嘆。正由于此,李清照中期寫了不少傷離別嘆、懷念丈夫之作,《醉花陰》、《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便是其中廣為傳誦的名篇。多情的李清照,往往通過抒寫離愁別恨來歌頌愛情的真摯,如《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全詞以蘊藉見長,無一字不秀雅。上片寫黃昏賞菊飲酒排遣離愁。而這揪心的離愁卻排遣不了,掙脫不掉,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借酒澆愁愁更愁”。收拍處落到“消魂”,將離愁深化。“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采取自我反觀的筆法,用西風吹卷簾幕,露現出比黃花更為憔悴的少婦面容,形象地抒寫了相思之苦。其意實同于柳永詞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但李清照論詞鄙薄柳永“詞語塵下”,表達時屏絕浮花浪蕊,而選擇不求濃麗,自甘素淡的菊花(菊本耐寒,在霜風中風采猶存)加以自比,意在表現真摯的愛在痛苦中才更顯本色.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標逸韻。簾外黃菊、簾內佳人,請賓陪主,物我交融,而以“瘦”字結穴,則思念丈夫感情之深摯不言而喻。這闋膾炙人口的絕唱將縷縷情思,婉轉吐出,意境絕妙,技巧高超,非一般人所能及。如果說《醉花陰》是寫別后消魂相思,那么《鳳凰臺上憶吹簫》則是寫臨別的心態: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上片借香冷、被翻、塵蒙寶奩、日上簾鉤等物象刻畫情慵意懶,“生怕”句略略一點,然后用側筆暗示,綰合“離懷別苦”。換頭以嘆惋、決斷語正面敘說送別情懷。“念”字句,設想別后相思,“武陵”見行人遙遠,“秦樓”見居者孤寂。“惟有”以下,借流水旁襯,以委婉筆法專寫詞人思念之深、離愁之重,此詞充分體現了創作主體感情的深沉宛轉,綿密細膩。“多少事,欲說還休”,有可能飽含深厚復雜的感情內蘊,耐人尋味。詞中“念武陵人遠”,借劉晨、阮肇在武陵溪遇仙女之典故代丈夫。“煙鎖秦樓”,用秦穆公女兒弄玉與蕭史以秦樓為洞房而今閉門獨處之事借指自己。詞中“新愁”可能與李清照無嗣、趙明誠納妾有關。據陳祖美女士考證,趙明誠納妾、冶游等行為曾使他們夫妻感情產生裂痕。夫妻的感情已是相當難堪的。本來,士大夫文人納妾蓄妓,尋花問柳,這在當時不足為奇。李清照的戀情詞,當飽含愛情失落之感。盡管她對丈夫一往情深、隨和大度,但對家庭關系中某些遺憾,難免會產生一些復雜的心態,這正是封建時代有思想個性的婦女悲劇性命運的必然表現。《一剪梅》則寫別后秋日出游,觸景生情,無法排解對丈夫的殷殷思念: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上片由清秋獨自蕩舟,寫到望云聽雁、樓頭月下翹盼伊人音訊。下片即景取喻,暗嘆時光流逝,進而引出內心獨白,落筆到相思情、離別愁,讓人感受到李清照夫妻間心心相印,情同膠漆,戀情純真而摯厚。
             李清照的戀情詞與前人不同,她是以女性本位坦誠地來吟唱真摯深厚的愛情生活的。宋詞的愛情題材多為風流倜儻的男性作者所寫,大多寫衣冠士人與歌女舞妓的婚外戀情,多為歌樓酒筵助興娛賓而作。像易安詞這樣純真、執著、莊重嚴肅、品位高雅的戀情詞是值得珍視的。
             婉約詞往往也抒寫感時傷世之情。李清照和趙明誠充滿閨房情調和學術氛圍的愛情生活,隨著社會的變亂而發生斷裂。北宋覆滅,宋室南渡,李清照飽受流離搬遷之苦。加之其夫英年早逝,又有玉瓶案,李清照以一個孤苦的婦人之身寄居兄弟之家,終又不堪寄人籬下而再嫁市井,后訟離而下獄……遭遇非常不幸。她的晚年是在顛沛流離、孤獨凄苦中度過的。前期的幸福,為晚歲的凄苦所代替。時代造就了詞人,她南渡以后的詞作登峰造極,如《孤雁兒》、《武陵春》、《永遇樂》、《聲聲慢》等,字字血淚,聲聲嗚咽,凄愴欲絕,動魄驚心。在這些傷亂詞中,愁已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而詞人的愁已不是一已之遭遇,不再是前期作品中的生離之愁、暫時之愁、個人之愁,而是與整個國家、民族的不幸緊緊相連的,是死別之愁、永恒之愁、國破家亡之恨與離鄉背井之哀交織在一處之愁。如果不是國難,甚至她丈夫的死也是可以避免的。(趙明誠的死是趕路受風寒而又服錯了藥造成的,如果不是戰亂,遠途趕路不僅不會發生,而夫妻廝守,服錯藥也無可能。)如:“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添字采桑子》);“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蝶戀花》);“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鷓鴣天》);“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臨江仙》)……而深蘊其中的都是國脈如縷、故土難歸的家園之恨在躁動。國破家亡之恨、生離死別之情,不斷在李清照后期婉約詞中反映出來。如緬懷悼念之作《孤雁兒》:
             滕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瀟瀟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上片由居處環境、物象、聲響,帶出苦澀、清寒、驚悸的心情。下片寫疏雨催淚,以景會情。“吹簫人”化用蕭史、弄玉故事,借悼心愛的丈夫。收拍言折得梅花無人可寄,一派凄惶孤獨情,令人鼻酸!昔日愛之愈深,今朝念之愈切。這首詞語言通俗,音調凄婉,將詠梅與悼亡融于一爐,恰到好處地寄托了悼念亡夫的哀思,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內心充滿無限痛苦的孀婦形象。這在宋代文壇上,可算是獨特的。
             世事變幻無常,詞人愁恨不斷,所有過往時日的歡笑和幸福都更為加劇了老時的痛苦和悲哀,正如《永遇樂》所寫: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詞通過對眼前江南元宵節景象的描寫和對當年汴京元宵節熱鬧場面的回憶,展示出生活的巨大變化,滲透著詞人的故國之思,抒發了詞人深沉的悲已憂國的感情。上片寫詞人喪亂后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凄涼,下片回憶昔年在汴京歡度元宵節的盛況和心情,與眼前的景況作對比,寫出盛衰之感,突出表現了她的悲愁凄慘之情。全詞把深切的故國之思與強烈的個人身世之悲融合在一起。
             把《武陵春》與前期作品《鳳凰臺上憶吹簫》相比,就會發現人生的苦難與閑愁不可同日而語:
             風佳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詞中“日晚倦梳頭”比“起來慵自梳頭”就顯得凄涼慘痛。“欲語淚先流”也比“欲說還休”有了更酸楚的涵義,“聞說”以下,是揭示作者內心活動的傳神筆墨。詞的上片寫晚春時感到物是人非的悲哀。下片寫想出游又怕船載愁不動,極言其愁苦之深。這首詞的詞情極為悲苦。清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評曰:“悲深婉篤,猶令人感伉儷之重”,所論甚切。
             再看李清照的名作《聲聲慢》,那簡直是一個愁的世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的篇末托出一個“愁”字,這種愁遠非李清照早期詞中那種輕淡的春愁、離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而顯得格外深廣而厚重。開頭連用七對十四個疊字,細致地描繪了她痛定思痛時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的心理過程。“尋尋覓覓”包括尋思失落的記憶,追念如煙的往事,這種尋覓只能使她更感受到現實景況的孤苦。于是,“冷冷清清”,先感受于外,“凄凄慘慘戚戚”后感受于內,如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脫。但全詞除結句一語道破外,都沒有直接說愁,而是從刻畫冷清蕭索的環境來烘托慘痛悲切的心境。無論忽寒忽暖容易致病的天氣、淡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風、天上的過雁,還是滿地的黃花、窗外的梧桐和黃昏的細雨,無一不是生愁、助愁、添愁的,簡直是觸處成愁,成了愁的世界了。生活給予她精神的壓力這般深重,難怪她說不是一個“愁”字所能包容得了的。李清照的這些傷亂詞都是融合著家國之變、時代滄桑的悲慨之曲,讀之不由人不掬同情之淚。
             李清照以女性之敏感多情而開婉約之宗,純乎天然。李清照之前,婉約詞人多以男性寫艷情幽懷,李清照則是以女性本位寫自我愛情悲歡和親歷的家國巨變而獲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不愧為婉約宗師。
             二、李清照婉約詞的藝術特色
             李清照的詞字里行間跳動著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特別是鮮明的自我形象。從她的詞中所表現出來的自我形象是:一個歡快活潑,心胸開朗,豪爽可愛,熱情好勝的少女;一個有才華,有志氣,富于理想,追求個性自由,積極進取的年輕婦女;一個蓬首粗服,流寓他鄉,備嘗艱辛,連元夕之夜都怕出去的流亡者。李清照具有那種塑造自我形象的驚人手腕,她往往只把人物的眼神變化和外部表情稍加勾畫,或通過一、二個富有特征性的細節和動作就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儀容體態,風韻神情和內心活動。比如在《浣溪沙》中,她僅用“眼波才動被人猜”七個字,就刻畫了這位年輕女子目光流盼,脈脈含情的嬌態。
             借助豐富的想象,運用巧妙的比喻和藝術夸張,把無形的、抽象的概念化作具體的、有形的物體,使之形象化,是李清照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手段。“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船能載重,卻載不動“愁”,這一奇警的聯想,使無邊的抽象的哀愁,頓時變成可以捉摸的形象。
             李清照用比喻,奇警新鮮,定于獨創。她善于把不相關的事物與幽渺的感情巧妙而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使物態人情,表里一致,栩栩傳神。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用黃花來比喻人物形容的消瘦,把花的風韻神態和人的外貌、心靈、氣質交織在一起,創造詩的藝術美和形象美。花瘦,是因為秋風蕭瑟,百卉凋零;人瘦,是因為芳思難理,愁緒萬端。瘦比黃花,妙在一筆兩寫。
             李清照在詞作上的成就特別表現在高超的語言藝術上。《漱玉詞》“別是一家”的藝術美,最令人贊不絕口的是“別是一家”的語言美。李清照在她的《詞論》中強調“樂府聲詩并著”,歌詞必須與音樂密切配合,嚴格區分五聲、五音六律和清濁輕重,并指出前輩各家在這方面的不足。雖然要求過高,但基本上是符合實際情況的。由于她熟諳詞的規律,曉暢音律,因此她的詞深得歌詞之妙,極富于音樂美。如《聲聲慢》,宋詞諸家多押平聲,李清照有意選用入聲,這是因為急促的入聲,更有利于表現她頓挫凄絕和“咬著牙根咽下”的痛苦之情。
             她善于運用雙聲迭守,利用語言本身的自然音響和節奏來表達特定的思想感情。《聲聲慢》首句連下十四個迭字,運用舌齒抽泣的音調,造成凄冷的音響效果,形成高低起伏,頓挫凄絕的節奏,回蕩著哽咽的悲聲,有效地表達出女詞人憂心惝況、凄苦彷徨的心境和如泣如訴的愁情。不僅“創意出奇”,而且造成的音樂節奏“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
             李清照詞的語言,即富于音樂美,又具明白如話,自然樸素美。北宋以后,有不少人和她的詞,但沒有一個人的和詞趕上或超過她的原作,其奧妙之處,就在語言藝術上。語言的通俗化是詞的又一特點,也是李清照有別于其他詞人的獨具之處。南唐李后主以白描手法,創造出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的而又千錘百煉的藝術語言,真實而深刻地抒寫亡國破家之恨,達到了前人所未達到的成就。但這種好的詞風并沒有在北宋初期的詞壇上得到發揚,相反又回到了達官貴人的酒筵歌場的老路上去了。李清照卻繼承發揚了李煜的白描手法和民間詞的優良傳統,促進詞的健康發展,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現存《漱玉詞》,看不到那種嬌揉堆砌、陳腐晦澀的語言,很少僻字、難字和生冷古奧的典故,有的只是新鮮明麗,明白如話,流轉如珠而又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她從生活中挖掘富有詩意的情感、場景,而又從口語中挑選最準確、最生動的語言來表達,在平易中顯現功力,淺近中顯現精美。她遣詞造句,看似矢口而發,率意而出,不甚經意,實則是經過苦錘煉得來的。她的許多有名的句子都臻于“極煉而不煉,出色而本色”的境界(劉熙載《藝概》),如“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經黃花瘦”,李清照善于精擇詞句,白鑄新語,既形象精工而又自然樸素,像“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等,都新穎奇俊而富有表現力。
             李清照吸取和提煉民間口語,達到爐火純青的嫻熟地步。她的詞不以麗詞求工,而以淺語入勝,用許多天然清新的尋常口語,自然和諧地表達思想,抒發感情。張端義說她“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煉句精巧則易,平淡入妙者難。”“平淡入妙”這正是李清照遠遠超出其他詞家的獨特風格。李清照的詞看去“只見眼前景,口頭語”,卻含蘊多折,包容宏富,耐人咀爵,能夠“使人神遠”。這就是李清照運用語言的奇巧卓絕之處。
             總之,李清照的婉約詞,多為白話,順手拈來,卻又不落流俗淺薄,象是不思量中低聲自語,字字清新,運用自然樸素,“平淡入妙”的語言和多樣化的藝術手法,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特別是自我形象,這就是李清照獨具一格的藝術特色。
             綜上所述,李清照的婉約詞不僅思想內蘊豐富,而且藝術特色獨具一格,不愧是我國抒情文學園地中一朵永不凋謝的奇葩。
                                                             

            參考文獻
            諶兆麟 :《中國古代文論概要》,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 
            諶兆麟 :《中國古代文論概要》,湖南文藝出版社, 1986年,第一版 
            3、劉瑜:《李清照詞欣賞》,北京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6、惠淇源:《婉約詞》,安徽文藝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
             7、褚斌杰 、孫崇恩:《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李清照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84年5月,第一版
            8、藍天、林健、伍嶺:《李清照詩詞評釋》,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9、李漢超主編:《李清照詞賞析》,中國婦女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
            10、金仕善:《詞壇女杰李清照》,臺灣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11月,第一版
             


            上一篇:清代小說中所反映的科舉制度——.. 下一篇: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情感體驗能力..
            Tags:李清照 婉約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 <strike id="yu8u2"></strike>
              <fieldset id="yu8u2"><input id="yu8u2"></input></fieldset>
            • <fieldset id="yu8u2"></fieldset>
              <ul id="yu8u2"></ul>
                <strike id="yu8u2"></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