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薛寶釵形象的典型性格與表現手法
《紅樓夢》在中國小說藝術發展史上,既結束了一個時代,也開創了一個時代。魯迅曾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上世紀以來,《紅樓夢》以其所塑造的異常出色的藝術形象和極其豐富的思想底蘊,使學術界產生了以該書為研究對象的專門學問--“紅學”,掀起了一股“紅樓夢熱”;近百年來,中國思想文化界的第一流人物,也都程度不同地涉足“紅學”。因此,有“泰山之顛”、“五岳之首”美譽的不朽名著《紅樓夢》是與整個中國民族文化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人們一提起《紅樓夢》,就自然想到了中國民族文化;一提起中國民族文化,就自然想到了《紅樓夢》。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它以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以賈府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展示出封建社會必然走向崩潰的歷史命運,從而為人們提供了一部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同時,《紅樓夢》更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塑造出為數眾多、個性鮮明、慧絕一時的人物形象,并在豐富的生活場景與情節中使這些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薛寶釵是《紅樓夢》里占有特殊地位的人物,是“傳神”大師曹雪芹用濃墨重彩著力刻畫的一個著名的藝術典型,寫得真,寫得活,寫得深,對于表現《紅樓夢》的主旨是很有意義的。 一 對于薛寶釵這個人物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不管貶也好,褒也好,作為一個人物藝術典型,人們似乎都承認這是一個豐滿的成功的典型,而且是《紅樓夢》所創造的眾多典型中認識難度較大的一個。筆者認為,薛寶釵是一個封建淑女的典型,同時也是一個失去自我的悲劇人物,從本質上說,她更是封建思想和制度的犧牲品,形象豐滿生動,性格內涵豐富復雜,極具立體性和認識價值,曹雪芹不愧是一位善于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巨擘。 我們不妨由表及里,作一透視。 一、薛寶釵是一個美貌而性格溫順的貴族少女形象。 她“品格端方,容貌豐美”,“唇不動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有著傾國傾城的美貌。她出生于皇商家庭,雖為貴族小姐,然而從小說中關于薛寶釵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全部具體描寫中,我們不難看到薛寶釵性格中溫柔和順、端莊賢淑的一面,絲毫沒有一般貴族小姐的刁馴做派。 賈府有一個輝煌繁榮的過去,赫赫揚揚已歷百載,而現在幾乎只剩下了一個空架子。安富尊榮者多,運籌謀劃者少,主子養尊處優,下人得過且過;主子濫用職權,損公肥私;奴仆刁鉆,離心離德;人與人之間矛盾錯綜復雜,沖突激烈殘酷。因此,“兒孫一代不如一代”,其性格大都主昏奴橫。即便是在作者傾心欣賞的以賈寶玉為中心的“女兒國”里,這些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們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林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尖酸刻薄,妙玉孤高卻冷漠如水,襲人溫和卻很世故,王熙鳳干練圓熟、陰險狡詐,尤三姐潑辣放蕩而帶有市民氣息……在眾多少女中,唯薛寶釵可謂“鶴立雞群”,與眾不同。“寶玉挨打”后,第一個來看望他的正是寶釵,對寶玉盡心盡力服侍,足見寶釵溫柔和順的性格。薛蟠挨了打,薛姨媽氣得要尋拿柳湘蓮,幸得寶釵勸止:“咱們家無法無天人所共知,這樣興師動眾,倚勢欺壓常人顯得媽偏心溺愛縱容他生事”,薛姨媽果然心平氣和了。在這里,薛姨媽幾句話就分疏得口服心服,薛寶釵性格穩重、溫柔和順畢現。薛寶釵雖為大家閨秀,卻從不使女兒性子,始終恪守“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規矩做人,圓滿做事,以理智去支配自己,端莊賢淑。她也做些針黹紡織的事,她也喜歡讀詩書雜書,很有涵養。即使在對待婚姻問題上,她也信奉“金玉良緣”,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表現出莊重自持中帶有馴順的習性。 二、薛寶釵是一個多才聰慧而知書明理的善良少女形象。 《紅樓夢》寫出了大觀園中的一大批青年女性的悲劇命運。這些女性盡管地位不同,教養各異,性格有別,卻都年輕、貌美、有才華,洋溢著青春和生命之光。 在才學上,薛寶釵是大觀園中唯一可以與林黛玉抗衡的少女,她知識廣博,才華出眾。薛寶釵自幼讀書識字,受到比較完備的封建教育,以至能夠達到入都“備選”的水平。《紅樓夢》不僅寫了薛寶釵對《西廂記》、《牡丹亭》一類閑書雜曲無不知曉,更是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借神來之筆表現了寶釵的才華橫溢。對于大觀園中的姑娘姐妹,寶玉一概與之親近,而在親近之中帶著幾分敬重的恐怕要數這位寶姐姐。從舉動上寶玉唯恐自己冒犯褻瀆了她,從學問上更贊寶釵無書不知。一次寶釵架不住央告,念了一支寄生草“醉鬧五臺山”,寶玉聽了喜得拍膝畫圓贊賞不已。小說第十八回寫元春省親之時寶玉奉諭作詩急得滿頭大汗,寶釵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急馳了?況且蕉葉之說也頗多,再想一個字改了吧。”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道:“我這回子總想不起什么典故出處來。”寶釵笑道:“你只把‘綠玉’的‘玉’字改作‘蠟’字就是了”。寶玉道:“綠蠟’可有出處?”寶釵見問,悄悄的咂嘴點頭笑道:“虧你,今夜不過如此,將來金殿對策,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唐錢翊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乾’,你都忘了不成?”寶玉聽了,不覺洞開心臆,笑道:“該死,該死!現在眼前之物偏倒想起來了,真可謂‘一字師’了!從此后我只叫你師父,再不叫你姐姐了。”從上段寶釵指導寶玉作詩與后來指導香菱作詩的情景中,足見寶釵的知識廣博,才華出眾,確是一位才女。全書中,不論聯詩評畫談禪,寶釵的博學廣識無不令人佩服。 如果,我們從薛寶釵同周圍人物的比照中來分析,不難發現寶釵不僅多才聰慧,而且知書達理,或者可以說寶釵只知讀書為的是明理。當寶釵將冷靜溫順施之于她那任性尚氣的哥哥和感情用事的母親時,倒能起一種調節、緩沖的作用,顯現出她的識見過人、知書明理、舉措得當。當薛蟠吃湘蓮苦打,薛姨媽意欲仗賈府之勢尋拿湘蓮時,是寶釵忙加勸止,謂咱家無法無天,人所共知,母親偏心溺愛縱子生事,切勿興師動眾倚勢壓人。她還贊成薛蟠出門歷練,說只怕比在家里生事也未可知。薛寶釵和薛蟠是親兄妹,其差別不啻天淵,身為兄長的呆霸王弄性尚氣,反要聽從妹子的勸戒禁約,身為母親的薛姨媽也須聽從女兒的勸告開導,寶釵的知書明理,從不意氣用事、輕舉妄動不是很明顯的嗎?至于自身更是時時檢點,安分守禮,從不惹是生非,很有涵養,從不動怒,約束自己,規范自己,任何時候都能控制住自己的言談舉止、喜怒哀樂。由于寶釵知書明理,以至于行為舉止幾乎到了“無懈可擊”的地步,怪不得湘云佩服得五體投地,對黛玉說:“你敢挑她,我就服你。你敢挑寶姐姐的短處,就算你是好的。”又比如寶玉吃冷酒,旁人勸說不聽,寶釵說出一番道理來,寶玉居然從諫如流,脂評謂寶釵“知命知身,識理識性,博學不雜”,這往往使得“雜學旁收”的寶玉也只得俯首聽命了。正因為寶釵在才識明理諸方面都是一個不同反響的人物,所以才堪與黛玉二者“對峙”、堪與寶、黛三者“鼎立”。 值得注意的是,從小說中寶釵對薛姨媽、王夫人的勸架,對湘云、岫煙的幫難,對探春的協助等情節中,均能看出寶釵性格中未泯的助人為樂、富有同情心的善良本性。 三、薛寶釵是一個安分受禮而藏愚守拙的封建少女形象,“會做人”是她性格中的最大特點。 如前所述,寶釵是作者用心塑造的一個封建淑女的典型。她有著傾國傾城之貌,能詩善文,一舉一動都顯得很是“端莊賢淑”,不失皇商家庭的教養與尊嚴,是封建社會的典范人物。作者在這個人物出場不久就用“罕言寡語,安分隨時,人謂藏愚,自云守拙”這樣的簡約的評語提攜后文,可以看作人物性格的一個綱領。它表明寶釵是一個善于自制、熟諳世故、城府很深的人,會做人,能團結人。 賈母給她過生日,在賈母面前,她卻順著老太太的心意專門點賈母喜歡的戲和甜爛食物,以贏得老祖宗的歡心。元妃從宮里送來燈謎,她明明感到“并無甚新奇”,卻“口中少不得稱贊,口說難猜,故意尋思,其實她早猜著了”。又如對王夫人的討好,抄檢大觀園后主動搬離并鎖上角門等情節也都可探察到寶釵“會做人”的性格特點。對于平輩,她為湘云謀劃詩酒東道、籌辦螃蟹宴,還特意解釋“你千萬別多心,想著我小看了你,咱們兩個就白好了。”見岫煙衣飾寒素,悄悄替她贖回進了當鋪的棉衣。寶玉遭打后,第一個來看望他的正是寶釵,并且周到細心地給賈寶玉送來了丸藥。不記前嫌,送黛玉燕窩。豁達大方,給趙姨娘送禮物。對于下人,薛寶釵更善于籠絡。在幫助探春理家時,她的才干見識、襟懷氣度,遠遠超過那些身為家主族長的頂冠束帶之輩。薛寶釵的那一番施政演說真可謂通情達理、體上恤下、瞻前顧后、進退得宜,對其“使之以權,動之以利”,既使園中服役的嬤嬤婆子們得了實惠,又使偌大個賈府于緊縮之中不失體面,使大家都歡喜異常。乃至那個對賈府人無不懷著敵意的趙姨娘都稱贊說:“怨不得別人都說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不錯。”“滴翠亭楊妃戲彩蝶”一幕里,當寶釵無意中聽到紅玉和墜兒的交談時,情急生變,金蟬脫殼,假裝沒有聽見,遮掩過去了,神出鬼沒、不落痕跡。又如竭力拉攏平兒和襲人等情節,都反映了薛寶釵藏愚守拙、可推可進、會做人的性格。由此可見,薛寶釵確實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順從環境,既會對上逢迎,又會對下安撫,博得了上下一片的贊揚。從她“會做人”的性格中可以感受到中國封建的宗法社會相沿已久的思想、道德、心理、習慣怎樣地滲透在她的心靈與儀態之中,而作者對這個形象的褒貶更是不言自明的。 四、薛寶釵是一個冷靜理智而冷酷無情的“冷美人”形象。 薛寶釵是一個善于自制、城府很深的人,在通常情況下,她總能理智地冷靜地控制自己的言談舉止、喜怒哀樂。“冷美人”之冷,是冷艷、淡雅,又是冷靜、理智;有時更是冷漠、冷酷。“任是無情也動人”,正是薛寶釵的形象寫照。 這位“冷美人”的裝束是那樣素凈淡雅,從來不愛什么花兒粉兒的;她服食的丸藥由白牡丹、白芙蓉、白荷、白梅之蕊配制而成,名曰“冷香丸”;她住的蘅蕪院,房外是“異香撲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房內是“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無”;她詠白海棠的詩句表露出“淡極始知花更艷”的情趣;她掣的花名簽為“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牡丹。她給人的總體印象是罕言寡語,藏愚守拙。這樣一個素凈、淡雅、典麗、端莊的女兒,仿佛冷香凝成、冰雪砌就,無怪榮府小廝興兒形容道:這個薛姑娘,一口暖氣怕把她吹化了。在這位端莊持重的寶姐姐面前,最會親近體貼女兒的賈寶玉,也不免帶著幾分敬而遠之的意味。一次,寶釵忘情失態,在怡紅院寶玉塌旁趕蚊子,次日寶玉得知后忙說:“不該,我怎么睡著了褻瀆了她”。 可見,薛寶釵性格的基本色調是冷色,如果深入分析,就會看到具有理智冷靜、無情冷酷的特征。她十分理智地控制著自己的感情,從禮合節,安分隨時,不作非分之想,不行越軌之事。如在愛情上,她分明對寶玉情有所鐘,但卻將這種感情封閉到莊而不露的地步,設想賈寶玉如果不是一個逆子,她將贏得世俗艷羨的如意郎君和錦繡前程。“寶釵撲蝶”一節,是寶釵天性的真情流露,她很少有這樣的不理智,卻意外地把偷聽到的小紅向墜兒吐露真情的事實,嫁禍于黛玉,以達到自己避嫌的目的。這一幕通常被作為寶釵藏奸嫁禍于人的例子,在這種情勢之下,寶釵的冷靜,往往表現為一種冷漠以至冷酷,使人不寒而栗。 最能使人感受到這個“冷美人”透心徹骨的森然冷氣的,莫過于她在金釧投井、三姐飲劍、湘蓮出家這一系列事件中的態度了。金釧被王夫人打了,攆出去而投井自殺。象這樣人命關天事件的發生,猶如一顆炸雷,不必說賈寶玉早已五內俱摧,便是普通人也會灑一掬同情之淚,連奴性十足的襲人也“不覺流下淚來”,甚至連當事人的王夫人都感到始料不及,落下了幾滴悔恨的眼淚。唯有薛寶釵,面對金釧的死,能夠從容自若地對王夫人安慰道,“或是在井旁邊玩,失了腳掉下去的”。說金釧賭氣自殺,“也不過是糊涂人,也不為可惜。”順情說話,好會做人。進而又說:“姨娘也不勞關心,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她幾兩銀子,發送她,也就盡了主仆之情了”。在得體的寬慰中,充分暴露出寶釵寡情冷酷,仗勢欺人的心理。這番勸慰果然立即奏效。王夫人依言對死者厚加發送,恢復了心理的平衡,贖買了自身的罪過。至于尤三姐自刎、柳湘蓮冷遁的消息傳來,人皆傷感不已,不必說寶玉,就連薛姨媽也傷感不已,薛蟠都為尋不著湘蓮而大哭了一場,寶釵則毫不在意,道是前生命定,由它去罷,奉勸母兄且管自家請客娶親要緊。在這一點上,連薛蟠都比寶釵有人情味。從這些情節看,“冷美人”之冷,確實是冷漠、冷酷,她的鎮靜理智、毫不動情,是對弱者、不幸者的無情,可見此刻作者對寶釵的貶斥真是到了入骨剔髓的程度了。 冷香寒徹,終究導致了雪埋金簪,這樣一個獨特的“冷美人”的悲劇應當引起人們的深深思索。 五、薛寶釵是一個失去自我的悲劇少女形象,也是封建思想和制度的衛道者、犧牲品。 在愛情上,薛寶釵分明對寶玉情有所鐘,也很自尊很敏感,也有自身感情的波瀾,也有一時失態、偶爾忘情的時候,但她始終自我克制、自我規范,將這種感情封閉到莊而不露的地步。 在才學上,她是大觀園中唯一可以與林黛玉抗衡的少女,自幼也“愛看雜書,詩詞戲曲,《西廂》、《琵琶》,無所不看”,也讀書識字,受到比較完備的封建教育,不論聯詩評畫談禪寶釵的博學廣識無不令人佩服,但時時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男人讀書為明理的信條約束自己,規范別人。如她信奉傳統婦女道德,教訓黛玉“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績的事……最怕看了這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她規勸寶玉注重“仕途經濟”,不厭其煩地箴勸寶玉顯身揚名,婚前在寶玉面前絮叨,被寶玉冷落,然而婚后依然進行勸阻說教。 在生活上,她也有愛美的天性和很高的審美能力。 如“寶釵撲蝶”一節中,是寶釵天性的真情流露,如此興高采烈、天真爛漫,表現的倒是她的真情實感。“香菱學詩”等聯詩讀曲談禪情節中,均表現出極高的審美能力。可寶釵卻常常自覺不自覺地去扼殺或壓抑自身的愛好和情趣,順從環境,裝愚守拙。 寶釵已被封建文化磨去了應有的個性鋒芒:對自己所愛的人與物不敢有太強的追求,而自己不喜歡的人與事也不敢斷然決裂;她的感覺也處于不冷不熱的中間地帶,生命處于一種不生不死的抑制狀態。薛寶釵種種對自己的節制,對眾人的善意,博得賈府上下的贊揚,但使她從根本上失去了少女的天真和本性,而異化成了封建思想和道德的標本,她的靈魂已被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所污染,失去了人性的光和美。從這一形象的毀滅過程中,可以看到封建社會如何消磨人的個性,蠶食人的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說,《紅樓夢》不僅僅是寶黛的悲劇,也是寶釵的悲劇。 由此可見,薛寶釵是一個封建淑女的典型,她同她所處的環境是和諧、協調的,自覺地捍衛封建秩序,甚至自愿地為之殉葬,但從本質上說,她也是封建思想和制度的犧牲品。寶釵這一形象性格具有豐富性和復雜性,這個典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與封建制度是怎樣地禁錮人性、摧殘人性、毀滅人性的,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和思想意義。 二 小說創作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紅樓夢》藝術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現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地個性化的人物形象,其中有不少人物成為千古不朽的藝術典型。尤其是青年婦女形象的成功塑造,徹底改變了《三國演義》以來章回體小說中“陽盛陰衰”的局面。筆者認為薛寶釵正是作者著力描繪的最成功、最深刻的典型形象之一,為了寫得真、寫得活、寫得深,作者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主要有如下幾種: 1、以人物語言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征。 《紅樓夢》里的人物語言,能夠準確地顯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從而形神兼備地表現出人物的個性特征。無論是貴族官僚、紈绔子弟、僧道倡優、村媼市民,還是太太、奶奶、小姐、丫鬟,都是各說各的話,絕不混淆。 當薛蟠吃湘蓮苦打,薛姨媽意欲仗賈府之勢尋拿湘蓮時,虧得寶釵勸止“咱們家無法無天人所共知,這樣興師動眾,倚勢欺壓常人顯得媽偏心溺愛縱容他生事。”王夫人因找不出入藥的人參,不禁感嘆傷神,寶釵卻說“這東西雖值錢,究竟不過是藥,原該濟散眾人才是。咱們比不得那沒見過世面的人家,得了這個就珍藏密斂的。”象上述兩段這樣的語言,就準確地表明了薛寶釵的小姐身份和富貴地位,也表現了薛寶釵圓融、平衡、知書明理的性格素質。又如她為湘云謀劃詩酒東道、籌辦螃蟹宴席,還特意解釋“你千萬別多心,想著我小看了你,咱們兩個就白好了。”寶玉挨打后,寶釵送藥,向襲人說道“晚上把這藥用酒研開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熱毒散開,可以就好了。”象上述兩段這樣的語言,就深刻地表現了寶釵樂于助人、寬容大度的一面。又如她教訓黛玉道“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績的事……最怕看了這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藥了。”元春省親之時寶玉奉諭作詩,急得滿頭大汗,寶釵笑她“將來金殿對策,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如此的語言正表明了薛寶釵性格溫順、忠誠信奉封建傳統道德的個性。再如金釧被逼投井自殺,寶釵卻安慰王夫人道“也不過是糊涂人,也不為可惜”,“姨娘也不勞關心,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她幾兩銀子,發送她,也就盡了主仆之情了。”諸如此類的語言,使人對薛寶釵的冷酷無情的心理不寒而栗。小說中這種例子俯拾即是,不勝枚舉。 2、以環境描寫渲染人物性格。 書中環境,凡與人物相關者,都是人物性格的延伸。 薛寶釵住的蘅蕪院,房外是“異香撲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房外是“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無”,這種樸素淡雅的環境與薛寶釵“藏愚守拙”的“冷美人”性格非常協調。人物與環境交相輝映,各得其趣。 3、以詩詞襯托人物個性。 書中人物所作詩詞,都是人物個性的流露,“各有各稿”,絕不雷同。如同是《詠絮詞》,黛玉說:“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寶釵則說:“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從黛玉、寶釵的詩中可以體會到:與黛玉的多愁善感,時時感到封建社會的冷酷和壓力不同,在寶釵那里,她同封建勢力卻沒有絲毫矛盾,她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協調、和諧的,表現出“隨分從時”、“明哲保身”的封建淑女形象,時時詠嘆著“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了,真是文如其人。再如小說第三十七回“秋爽齋結海棠社”,薛寶釵有《詠白海棠》一詩,正是寶釵個性的流露。誠如己卯本于此有夾批:“寶釵詩全是寫身份,諷刺時事,只以品行為先,才技為末。纖巧流蕩之詞,綺靡秾艷之語”,是“非不能也,屑而不為也”。真可謂一語中的,極有見識。 4、以對比、映襯凸現人物性格。 曹雪芹善于將不同人物,特別是相近人物進行復雜性格之間的全面對照,使人物個性的獨特性在對比、映襯中凸現出來。 在《紅樓夢》中,作者是將林黛玉、薛寶釵兩個人物對比著來刻畫的。兩個人都是美麗多才的少女,但一個是“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有時則矯揉造作;一個是“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有時不免任性尖酸;一個傾向于理智,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的“冷美人”;一個執著于感情,具有詩人的熱烈的感情和沖動;一個是以現實的利害來規范自己的言行;一個是以感情的追求作為人生的目標。在這樣兩個難以調和的性格在對比中,就使薛寶釵的獨特性異常鮮明地呈現出來了。如第八回“薛寶釵小恙梨香院”,寫寶釵看寶玉的通靈寶玉,黛玉跑來諷刺;第十九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寫寶黛在一起戲謔,寶釵走來諷刺。兩回書中的事情相類,遙相對照,從而使釵黛的性格形成對比,將寶釵不同的個性區別開來。 5、以逆筆、曲筆刻畫人物性格。 一百多年前有位出色的蒙族文人哈斯寶曾發表過獨到的評論,他說道:“這部書寫寶釵、襲人,全用暗中抨擊之法,粗略看去,她們都像極好極忠厚的人,仔細想來卻是惡極殘極”,“大體上,寫那許多人都用直筆,好的真好,壞的真壞。只有寶釵,不是那樣寫的。乍看全好,再看就好壞參半,又再看好處不及壞處多,反復看去,全是壞,壓根兒沒有什么好。一再反復,看出她全壞,一無好處”(《〈新譯紅樓夢〉回批》)。就上引這一段評論而言,今天看來至少有二點值得重視:第一,他指出了薛寶釵這個人物性格內涵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作家塑造這樣一個典型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第二,他看到了作者明褒實貶,采用逆筆、曲筆刻畫出了薛寶釵這個典型形象的典型性格。 6、以心理描寫深入人物內心世界,揭示個性的內在根據。 在《紅樓夢》里,這種手法不僅運用的非常頻繁,而且深刻精細,代表著中國古代小說在直接心理描寫上的最高成就。薛寶釵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的形象;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個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擺脫生命賦予的本性。于是兩種欲求便在心靈深處發生沖突:一方面,作為一個少女,面對著神采飄逸的富貴公子賈寶玉,產生愛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則掩埋愛的心跡。在探望寶玉時,她“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于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疼……’剛說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說的話極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這段心里描寫,使人們看到了人物心靈深處的微妙活動。第二十七回寫寶釵撲蝶,在滴翠亭聽見小紅和墜兒說體己話,想到:“怪道從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盜的人,心機不錯。這一開了,見我在這里,她們豈不臊了。況才說話的語音,大似寶玉房里的紅兒的言語。她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鉆古怪東西。今兒我聽了她的短兒,一時人急^造**,狗急跳墻,不但生事,而且我還沒趣。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于是,嫁禍于黛玉身上,使黛玉無故蒙受不白之冤。這段心理描寫,活畫出了寶釵虛偽、狡猾、機靈善變的人物品格。因此,近十幾年來西方的百科全書在介紹《紅樓夢》時,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它是一部偉大的“心理小說”,恐怕就是源于《紅樓夢》細膩、成功的心理描寫。 7、以細節描寫展現人物性格。 作者往往能通過簡單的細節描寫,勾勒出人物鮮明的輪廓。如小說中寶釵這位“冷美人”的裝束是那樣素凈淡雅,從來不愛什么花兒粉兒的;她的居處“像雪洞一般,一色玩器皆無,桌上只擺著拙樸的大定瓶;她服食的丸藥由白牡丹、白芙蓉、白荷、白梅之蕊配制而成,名曰“冷香丸”。第十九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寫寶黛在一起戲謔,寶釵走來諷刺。諸如此類的細節描寫的典型例子,在小說中不勝枚舉。小說只采用簡單的細節描寫,就凸現了人物性格,同時也體現了細節的真實性和豐富性。 可見,《紅樓夢》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打破了傳統的寫法,作者采用語言、詩詞、對比、映襯以及細膩的心理描寫與環境描寫,不僅使人物栩栩如生,而且使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形成矛盾的統一、平衡中的不平衡的復雜關系。 綜上所述,“傳神”大師曹雪芹在其不朽名著《紅樓夢》中打破了傳統的寫法,采用多種高超的藝術手段,出神入畫地塑造出了薛寶釵這個封建淑女的不朽藝術典型,深刻地揭露了悲劇人物薛寶釵畸形性格的豐富內涵,顯示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摧殘和對個性的扭曲,寫得真,寫得活,寫得深,具有極高的認識價值和思想價值。曹雪芹不愧為善于塑造人物的橫絕千古的藝術天才;《紅樓夢》無愧為我國古典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不朽巨著,無愧為“家家喜閱、處處爭購”的“千古未有之奇文。”《紅樓夢》這部偉大的長篇巨著,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學遺產,在國內外正在或必將產生更深遠的影響,成為“紅學”家永遠說不盡的話題。
參考文獻: 1、〈清〉曹雪芹;《紅樓夢》,朝華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2、寧宗一:《文馨篇》,中國青年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3、魯越、文慶:《中國文學大師與中國文學名著》,濟南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4、張俊:《中國文學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5、《中國大百科全書〈紅樓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6、吳啟祥:《紅樓夢專題》,北京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2004年1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