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下賤 心比天高——《紅樓夢》之我欣賞的晴雯形象 [摘 要] 身為下賤、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是晴雯一生的寫照。她十歲被賣給賴大,因賈母喜歡便被賴大當作“小玩藝兒”獻給了賈母,又被賈母派去服侍寵孫寶玉,這樣,就在沒有尊卑、沒有特權、氣氛活躍、生活自由的怡紅院生活了幾年。雖“身為下賤”,卻“心比天高”。她從不作踐自己,性情開朗,樂于助人,是一個處于低層的有反抗意識的女孩子。作為奴婢,其地位十分低下,經常遭受主子們的打罵和蹂躪,承受著多方面的痛苦。晴雯的悲劇,不屬于她個人,而屬于那個時代,預示著寶黛悲劇的必然性。 [關鍵詞] 《紅樓夢》 晴雯 身為下賤 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
晴雯,是曹雪芹筆下一個光彩照人的紅樓“女兒”,一個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下層女孩子形象。喜歡晴雯緣于喜歡紅樓夢中才情并茂的林黛玉,以及寶黛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這個[ 《紅樓夢》,第七十四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614頁]“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的”晴雯不僅生就一副林妹妹樣兒的嬌好容貌,而且具有林妹妹一樣的高尚品格,對寶玉又有著淳樸無私的熾熱情誼。 在《紅樓夢》這個美女、才女如云的世界里,“身為下賤,心比天高”的俏丫鬟晴雯,以其不受拘束、爽利明朗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我。她美麗、聰明、能干,特別不同于一般丫頭的是,在她身上很少奴性,她不甘受侮辱,處處要顯示出她作為人的自尊、自貴。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翻看釵冊時,打開的第一本便是晴雯的, 她位居“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首,作者用:[ 《紅樓夢》,第五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 40 頁]“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作為她一生的寫照。 這判詞和“晴雯”名字本身都說明她人品高尚,然而遭遇艱難。至《紅樓夢》前八十回,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通過一系列豐富的日常生活細節的描繪,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美麗、熱情、大方的具有反叛精神的奴婢形象。 一、身為下賤。 晴雯是一個婢女。賈府的奴婢很多,主要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的世代為奴的“家生子兒”,另一種是為還債而被迫出賣為奴的。晴雯就屬于后一種。她不知自己姓甚名誰,十歲就被賣給賈府的奴隸——賴大,連生身父母都不知道是誰,只有個所謂姑舅哥哥的在賈府后門居住,伺候園中買辦雜差。因她生得伶俐標致,賈母見了十分喜愛,于是便被賴大當作一件“小玩藝兒”獻給了賈母,后來又被賈母派去服侍寵孫寶玉,這樣,就在沒有尊卑、沒有特權、氣氛活躍、生活自由的怡紅院生活了幾年。晴雯在這里是心花怒放,如魚得水。使得她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心比天高。 晴雯“身為下賤”,卻“心比天高”。她從不看輕自己,性情開朗,樂于助人,深得“多情公子”寶玉敬重。 盡管晴雯出身卑微,但卻從不自卑自怨,她認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認為[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299 頁]“一樣這屋里的人,難道誰又比誰高貴些”?所以,她經常不動聲色的嘲諷心甘情愿充當“忠實奴仆”的襲人;即使是富貴小姐寶釵、黛玉,她也同樣對她們“生氣”“使性子”,小說第二十六回中,寶釵來到怡紅院,她就曾抱怨:“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后黛玉來叫門,她也不問是誰,“越發動了氣”,硬是不給開門。一點也沒有當下人的“本分”。甚至還敢冒犯寶玉,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她由于不慎,將扇股跌斷,寶玉罵她“蠢才”,晴雯非但沒有慌張畏懼,還直言頂撞寶玉,又生氣發脾氣不理睬寶玉。寶玉見此也只有想方設法討好她,讓她撕扇子來博她“一笑”。這個丫頭,此時真的像她長相一樣,成了嬌羞欲滴、多情多態的“林妹妹”。 在怡紅院多年的相處中,她和寶玉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被寶玉視為唯一的一個同林妹妹一樣的知己。“寶玉挨打”后,又惦記著黛玉替自己擔心,便想使個人過去撫慰她,于是支開襲人,吩咐晴雯去“送手帕子往瀟湘館”。由此可見,寶玉是絕對相信晴雯的,他對襲人似有隱瞞之心,只有感激之情,而對晴雯才有真正的友情。晴雯投寶玉所好,從不勸寶玉“讀書”,去“沽名釣譽”;還時常為寶玉“出主意來脫此難”。小說第七十三回寫道,賈政要檢查寶玉的功課,急得寶玉連夜“抱佛腳”,怡紅院上上下下都在伴讀,晴雯借一小丫頭睡花了眼口喊:“一個人從墻上跳下來了!” 之際,便心生一計,讓寶玉裝病,說嚇著了。幫寶玉“逃過一劫”。但晴雯與寶玉純潔、高尚的情誼加深,直接威脅著襲人等人的地位,才會橫生枝節,致使晴雯遭陷害,用“勾引壞了”寶玉的罪名攆出了大觀園。這樣更加重了寶玉對晴雯的牽掛,他不解:[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643 頁] “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并且把怨氣發在別人身上: “雖然他生得比人強,也沒甚妨礙去處。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鋒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們。想是他過于生得好了,反被這好所誤。”晴雯離開后,寶玉的思念與日俱增,不僅秘密地去探望病榻上的晴雯,互贈訣別之物,而且贊譽晴雯是[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644 頁]“孔子廟前之檜、墳前之蓍,諸葛亮祠前之柏,岳武穆墳前之松”,“楊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藥,端正樓之相思樹,王昭君冢上之草”等,“皆是有情有理的”,“極有靈驗的”。還用大篇幅撰寫了一篇《芙蓉女兒誄》,贊其“金玉”之質,“冰雪”之性,“星日”之神,“花月”之貌,嘆其[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 661頁]“高標見嫉,閨幃恨比長沙;直烈遭危,巾幗慘于羽野”。 晴雯的直率,熱情,樂于助人更讓我對她喜愛有嘉。芳官被干娘打罵后,她忙去指責其干娘說:[ 《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479 頁]“你不給她洗頭的東西,我們饒給他東西,你不自臊,還有臉打她。”后又過去拉了芳官,熱心地幫她洗頭發,安慰她。小說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作者更是用了濃筆重彩,細致描繪了病床上的晴雯“恨命咬牙”為寶玉“界孔雀線”織補被燒了個窟窿老太太給的褂子,這充分表露了晴雯聰穎過人,對寶玉的深摯友情。同時,在這一回中,作者還描繪了火暴要強的晴雯疾惡如仇大聲斥罵偷了東西的墜兒,并要把她“攆出去”,眼睛“揉不得半粒沙子”。 不僅如此,給印象最深的,還是她那英勇剛毅、蔑視權貴、敢怒敢言、堅貞不屈的叛逆性格。她從不曾也不愿去討好主子,寶玉屋里的小紅巴結了王熙鳳,她就冷笑譏諷小紅“爬上高枝兒”;對于被王夫人賞了兩件舊衣裳后就沾沾自喜的秋紋,她也一針見血地指出[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299頁]“那是把好的給了人,挑剩下的才給你,你還充有臉呢”,“要是我,我就不要”,“……沖撞了太太,我也不受這口軟氣”。這就是剛烈的晴雯,敢想、敢說、更敢做。 在“抄檢大觀園”這場勢力懸殊的斗爭中,襲人之流懦弱無能,畏懼萬分,任其擺布。只有勇敢的晴雯[ 《紅樓夢》,第七十四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614頁]“挽著頭發闖進來,豁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捉著底子,朝天往地下盡情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這大膽的舉措,連奴才“王善保家的也覺沒趣”。這憤怒的一“掀”一“倒”,似當頭一棒,不只擊在了王善保家的身上,更擊在王熙鳳、王夫人等賈府政權統治者的身上,簡直讓他們“心驚肉跳”。一個弱女子,能把抗爭的矛頭直指封建統治勢力,實在令人可嘆可敬!縱使被人陷害,“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晴雯也決不屈撓,決不向統治勢力低頭。她曾這樣對寶玉說:“我死也不甘心,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并沒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咬定我是個狐貍精!我太不服!”晴雯帶著自己忠貞不渝的風骨,帶著對統治勢力滿腔的憤恨,英勇悲壯地死了,臨死前,她“將左手上兩根蔥管一般的指甲齊根鉸下”,并“將貼身穿著的一件舊紅綾襖脫下”,一齊交于寶玉收藏紀念,并坦然道:[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647頁]“回去他們看見了要問,不必撒謊,就說是我的。既擔了虛名,越性如此,也不過這樣了。”坦蕩的襟懷,倔強的性格!豪爽剛烈的晴雯盡現眼前。 三、命比紙薄。 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晴雯"心比天高"的自我追求,終難超越"身為下賤"的社會地位的牽制,她身處等級森嚴的大觀園,終難逃脫命比紙薄的悲劇。 在封建社會的富貴家庭中,奴婢的地位十分低下,他們經常遭受主子們的打罵和蹂躪,承受著多方面的痛苦。晴雯又是奴才的奴才,地位更是可想而知。廣大奴婢們不僅在肉體上遭受著摧殘,而且在精神上也受到束縛,她們都成為像襲人一樣對主子充滿感激的溫馴奴才是封建主所期望的。但是,有壓迫,就有反抗,鴛鴦、司棋是反抗者,近似于奴婢地位的尤三姐是反抗者,晴雯更是一個地地道道、滿腔熱血的反抗者,她是這些人中典型的代表。盡管她生活在怡紅院,比其他奴婢的“待遇”要好一些,但改變不了她命比紙薄的厄運。 朱光潛說:"對悲劇說來要緊的不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對待痛苦的方式,沒有對災難的反抗,也就沒有悲劇。引起我們快感的不是災難,而是反抗。" 奴婢們的反抗斗爭,令“主子們”“心驚肉跳”,于是他們便利用手中的特有權力加以鎮壓。“抄檢大觀園”即是鎮壓之開端。“毫無畏懼慚愧之意”的司棋,已讓鳳姐“驚異”,這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林妹妹的”晴雯,更令王夫人恐慌。其實,王夫人恐慌的倒并非晴雯模樣標致,而是她的叛逆性格可能“勾引壞了”寶玉,使寶玉“誤入歧途”,“斷了祖宗繼業”,因而不僅趕走了晴雯,還 “凈化”了寶玉身邊的人,將悲劇擴大延伸,冷酷兇殘地拆散了“木石姻緣”寶玉和黛玉。 《紅樓夢》的作者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細致描繪,揭示了封建叛逆者與封建衛道者這兩種矛盾勢力之間的沖突與斗爭。在這場艱巨的斗爭中,晴雯始終站在寶黛一邊,她是寶黛叛逆思想的積極擁護者和支持者。晴雯的反抗斗爭,比寶黛更具體,更切合實際,因為她曾將她的思想付諸行動,她臨死前曾吶喊:[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華夏出版社,1998年,第646頁 參考文獻: 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年,第192—193頁。 2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年,第206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