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中文系文學論文

        淺析“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學的超越”

        本論文在中文系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淺析“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學的超越”
         [摘 要]Internet的發展,網絡成為了人們業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網絡文學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更多人的關注。網絡文學是以網絡為媒介,沒有網絡就不可能產生的在網上流傳的一種新的數字化文學。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因媒介的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特征,和傳統文學相比較,在某些方面對傳統文學有一定的超越。網絡文學特殊的媒介——網絡,它以這種文學形式存在,使其具有傳統文學沒有的特征,自由化、平民化、無功利性、開放互動性的特征。
         [關鍵詞] 網絡文學  傳統文學  網絡文學特征
         都市的喧囂中,我們每日里面對鋼筋混泥土的沉默,久違了藍天,綠草和小鳥的鳴叫,應付完工作和精神的重負,渴望從頭到腳的輕松,就好像盼望陽光與空氣,有了Internet你就可以無憂無慮放飛心情……
         二十世紀末,經濟的飛速發展,Internet在中國得以廣泛普及。以其為土壤的網絡文學也初步呈現出一派興旺發達的景象。“網絡文學”集知識、娛樂于一體,與現代人的觀點、意識更接近,更能反映現代人的心聲,因此深得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青睞,網絡文學也在眾多網絡現象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網絡一進入中國就掀起了一股狂潮,短短的幾年時間,人們就難以離開網絡。人們通過網絡這扇窗口不但可以瀏覽第一時間的信息,而且還能進行遠程的聊天交流,一夜之間,網絡就像詩中寫的“千樹萬樹梨花開”一樣在中國落地開花,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也因它而更加縮短。
         那么什么是網絡文學呢?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網絡文學已經被吵的沸沸揚揚的情況下,關于什么是網絡文學,也就是網絡文學的準確定義問題卻很少被嚴肅深入地探討過。這或許可以看作鄧公“實干”“不爭氣”“白貓黑貓”[鄧公指的是鄧小平]思維方式深入人心的表現,但就網絡文學這個東西來看,我看倒頗有研究一下它的出身以正名分的必要。目前存在的定義似乎有兩種。一種是:描寫網絡生活網絡文化的文學。另一種是:通過網絡發表和流傳的文學。分別來看。前一種是從“內容”來說,把網絡文學界定為“寫網絡的文學”,和諸如軍旅文學校園文學等概念并列;后一種是從“形式”來說,把網絡文學界定為“網絡上的文學”,和譬如民間文學、廁所文學[ “廁所文學”是指運用廁所物品為載體,在廁所這種特定的場合進行創作、傳播和欣賞的特殊文學現象。 ]的范疇對等。實際上 ,這兩種說法都是不正確的。第一種定義太“窄”了,目前網絡文學的現實發展越來越寬泛,已經脫離了早期網絡文學=愛情故事的階級。第二種定義又太“寬”了,這可以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證偽:陳村先生[陳村(男)(1954- )原名楊遺華,上海人,1979年發表處女作小說《兩代人》,步入文壇。1985年加入中國作協,同年調作協上海分會從事專業創作至今。]的作品都在容樹下網站統一整理發布了,網友可以通過網絡閱讀這些作品。那么,難道這些作品就成了網絡文學,陳先生也成了網絡作家不成?顯然,網絡文學不是“寫網絡的文學”,也不等同于“網絡上的文學”。我認為它的準確定義應該是:網人在網絡上發表的供網人閱讀的文學。這個定義包含三層次意思:其一,網絡文學的主體必須是“網人”,即網絡的使用者。其二:網絡文學的傳播渠道(或者說主要的傳播渠道)必須是網絡。其三,從作者的創作動機來說,必須是為網上群眾寫作的。在這三層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三點,即可以認為我是從“動機”這個角度來界定的,舉例說,某人在BBS[ 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縮寫,中文名稱為電子公告板,人們可以把任何想要傳遞和交流的信息放在上面通過網絡廣而告之或昭示天下。]給網友的留言是網絡文學,但他把出版過的書搬到網上來就不是,或者他給報紙寫的約稿同時發在網絡上一份,這也不能算作網絡文學。之所以如此強調“動機”,是因為網絡文學的若干特征都由此而來:篇幅,因為網絡閱讀的習慣,網上文章一般都短小精悍,少有長篇大作;體裁,多雜文、散文,小說和詩歌相對較少,其他文學體裁非常少見;內容,主要是講述生活隨感,愛情故事,時尚話題等;語言,比較活潑隨意,幽默,有一些網絡語言或社區典故等。那么網絡文學對于傳統文學又有什么超越呢?
            
         一、自由化寫作
         自由化。網絡文學打破了文學傳統的評價觀念。傳統媒體文學有編輯拿著尺度衡量來衡量作品的價值;網絡文學則不理會任何專家編輯的尺度,在創作和發表上呈現出相當大的自由。主要體現為:
         (1)創作的自由。對于大多數網蟲來說,青春如火的熱情如能變成一張張鉛字在同齡人中傳閱,那種自豪與滿足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而現在有了多媒體和任意馳騁的Internet,給人們創造了全新的自娛自樂、自我創造的文學載體,人們不必被題材的忌諱捆住手腳,也不必為暢銷而迎合市場,現在網絡寫作者大多年輕,百分之百居住在城市,以業余的心態寫作,多少有些自閉、自戀或憤世嫉俗。網絡作者真正出自中文科班的很少,大多數是最早接觸網絡的計算機、理工科專業人員,如網絡作家痞子蔡是工科研究生,刑育森是工科博士,安妮寶貝學的是經濟學,因此在寫作上,他們很少帶有傳統文學的寫作框框。這使他們的作品在文本風格上,有著很強烈的個性色彩和個性魅力,更適合大眾讀者的品味。
         (2)發表的自由。網絡寫手之所以能夠自由地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表的自由。傳統文學是以紙作為寫作成品的文本。隨著電腦的普及,寫作成品的載體由紙遷移到計算機存儲器上,有了網絡上的文字,也就是以超文本為主要形式。超文本本質上是互相連接的數據,它采用一種非線性的網狀結構組織塊狀信息,沒有固定的順序,也不要求人們必須按照某種順序從事閱讀。任何人上網后都可以找到發布自己文學作品的空間,網絡完全能夠暢通無阻地傳送文本。也就是說,任何人可以自由上網發表自己的作品,可以讓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看到。網絡給了創作者發表的無限的特權,在網絡上發表文章沒有規范,沒有分類原則,寫好后只要貼上去,不必考慮我到底寫的是什么東西,真正做到了網絡面前人人平等。
         現在對于網絡自由化寫作的利弊,看法也不一。一種以王朔和張抗抗為代表,認為這將給文學帶來極大的生氣:“這之后一切將變。”“網絡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表達自我的機會,使每一個才子都不會被埋沒,今后的偉大作家就將出在這其中。”[ 《這之后一切將變》王朔評第一屆網文大賽。
        網址:http://www.txtplus.com/mcblog/index.php?job=art&articleid=a_20050528_224134] 張抗抗說:“網絡文學忠實地反映了目前寫作者的多種風格,開辟出包容性、多元的結構,有很大的自由度。作者寫作時,表達一種傾訴的欲望,是非功利性的。我感到很高興。文學本來就應該是心靈的流露。寫作者只是追求個人價值感的認同,忠實于自己的內心。是不是可以這么說,網絡文學排除了文壇名利的誘惑。”[喬木《由網絡文學評獎引發的文化思考》中引用張抗抗的原話。
        網址:http://www.zhcchina.com/asp/Article.asp?ArticleId=181
        ]另一種則認為“自由表達自我”正是目前網絡文學水平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個人化寫作和游戲心態,是對文學最有害的因素。它一方面創造出大量的文字垃圾和廁所文學;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網絡文學的題材狹窄,作者生活體驗比較單一,一兩篇還可以,寫多了就有自我重復之感。像安妮寶貝的作品,剛開始看悅目提神,看多了就沒有多少新意了。寫作不是一場沒有節制的游戲,文學也不僅僅是為了自我滿足,否則就永遠不會有什么偉大的作家。一個作家能否成就偉大,與他是用筆還是用鍵盤來寫作,用書籍還是借網絡來傳播毫無關系,肯定有關系的是他是否抱定了寫作的信念,是否把寫作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事業來承擔。從現有的作品看,大多數的“網絡作家”都還只是把寫作看作筆墨游戲,或當成精神自慰,真正立志寫作的人也許不是沒有,但實在是太少了。
         當然,正是網絡的這種絕對的自由,使眾多有表達欲望的人終究耐不住寂寞,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他可以肆意想象而無須負半點責任。這不僅因為作品,還因作者本身也隱身于網絡背后,而不以真實面目視人,讀者如用現實生活中的體驗來理解網上作品與人物就難免產生錯覺。這種絕對的自由也導致了網上作品質量的好壞,閱讀者如果沒有較高的分析鑒別能力,就會受到消極的影響。
         目前,一些網絡站點的斑竹們異想天開,設置了編輯,具有審稿權,也許想法是好的,但我想多了一個掌握權力的人會嚴重阻礙網絡文學的發展(至少現在來講是這樣),真正的網絡文學不應該有這樣的一個人來掌握。我想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網絡文學的發展,這些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小的。
         
         二、創作的平民化和無功名性
         平民化。網絡寫作為了適應網絡閱讀的需要,在創作方式上異于傳統紙質文學的是口語化。網絡文學開始之初,人們還不很習慣在網絡這個媒體上面去活躍。剛開始的BBS是一個布告性的東西,當人跟人的互動開始密切之后,形成的網絡小說的樣子就比較特別,最明顯的就是對白的增多,也就是說在一篇小說里對白占的比例是非常非常的高。一個人在網絡上,他會非常習慣的用文字來代替語言的溝通。比如說我們在網絡上碰面,我們會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語去跟你說所要表達的意思,這樣訓練久了以后,他再寫任何東西的時候,他的口語化就會表現得非常的明顯。那口語化的話,當它在網絡上大家閱讀是比較習慣的,等印成書本的時候,就會跟所謂的傳統文學形成一個比較大的差異,這里面的文學都會比較新,因為網絡上的年輕人居多,他們常會用比較特殊的方式去表達一個很奇怪的意思。大量口語的形成,導致于作品的情節交待,在節奏上還不是一個像傳統文學那樣“細火慢燉”的過程。這一代的年輕人,成長背景有一個所謂的電子因素,他們是在電視機旁或者說是在網絡時代里面成長的一代,所以說他的用語,他寫文章的速度,他的節奏會非常地快,這種小說也容易在網絡上成熟,因為在網絡上閱讀文學作品是很吃力的,在屏幕上閱讀跟在紙上閱讀絕對不會是一樣的,所以網絡上的作者,通常也兼作一個編輯,在網絡上,他必須要將他的文章作適當的排版,讓讀者能夠做舒服的閱讀,如果說像傳統文學的寫作方式的話,第一段空兩格,然后霹靂啪啦,整個上面都是字的話,對網絡上的讀者而言,她在閱讀上面會很吃力的。作品的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是訴諸于讀者的,如果讀者沒有辦法去看你的東西,沒有辦法進入你的東西的話,他就沒有辦法跟作者之間有一個適度的交流,也缺乏了親切感,所以很多網絡作家在編排上,在排版上有他個人的一整套的方式,有的是寫一行空一行,有的則是所謂文章沒有段落,所有文章都是左邊切題,然后在幾個段落之間空兩行,因此它很貼近讀者的心感覺很平民化了。
         網絡寫作不太講究文學樣式的革新。正如張抗抗所說:“在進入評獎閱讀之前,曾作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打算去迎候并接受網上任何稀奇古怪的另類文學樣式。讀完最后一篇稿時,似乎是有些小小的失望——準備了網上寫作的恣意妄為,多數文本卻是謹慎和規范的;準備了網上寫作的網絡文化特質,事實卻是大海和江河淹沒了漁網;準備了網上寫作的極端個人化情感世界,許多文本仍然傾注著對于現實生活的關注和社會關懷;準備了網絡世界特定的現代或后現代話語體系,而進入視線的敘述語言卻是古典與現代,虛擬與實在雜糅混合、兼收并蓄的。被初評挑選出來的30篇作品,糾正了我在此之前對于網絡文學或是網絡寫作特質的某些預設,它們比我想象的要顯得溫和與理性。即便是一些‘離經叛道’的實驗性文本,同純文學刊物上已發表的許多‘前衛’作品相比,并沒有‘質’的區別。若是打印成紙稿,‘網上’的和‘網下’的,恐怕一時難以辨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網絡對閱讀速度的要求。由于上網以時間計費,晦澀難懂的文本和深奧乖僻的道理以及古怪乖張的現代主義文學樣式都無法在短期內造成一種閱讀的快感。因此,網絡文學呈現出快餐文化的特點。作者往往以傳統的寫作手法裝載動蕩的現代生活,以諧趣幽默、充滿個性、明白如話的語言,以明快的節奏和一目了然的結構來建構作品。
         無功利性。對于文學的意義總是在審美和功利之間徘徊,在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作家的創作往往更注重功利性,為實現成名的夢想并得到更多的稿酬,他們不惜違背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的寫作只能是一種作家的寫作,而不是為表達而寫作的,因此也就難免會有損于審美價值的體現。文學是無功利與功利的矛盾統一。這是審美本體對文學最直接的影響結果。所謂無功利,是指在文學世界中,無論作者還是讀者,都無法達成實際目的,或者說無法在文學中獲得實際的東西,譬如事物的有用性,經濟、政治甚至情感的物化結果,有誰能夠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一枚金幣、一個官位或者一個真實的愛人呢?這是一個縹緲虛幻的心靈世界,是無限美好的水中月鏡中花。你只有用心靈、用想象才能獲得那種超越世俗的情感與精神收獲。在世俗的心態里,無論作家還是讀者,都將離這個世界更加遙遠,甚至與它毫無關系。但是文學又是功利的,這不僅體現在它往往以深層的哲理切合真(規律性)和善(目的性),有潛在的真理和倫理目的,從而讓人有所思有所想并最終依據自己的好惡有所發現有所獲得,還體現在它總能以各種曲折方式影響人生乃至社會,在特殊時期發揮著某種非常有力的具體作用,譬如文學作為戰斗的號角和“武器”出現,中國古代用之載道明理勸善懲惡,就是一種證明。可見,非功利與功利,在文學中總是辨證地統一在一起的,它們之間,有一個隱與顯、直接與間接的構成關系。[董學文 張永剛.《文學原理 》]傳統文學是有償文學。傳播媒介支付給作者一定的報酬。這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作者,使作者對情節的處理和情感的表達帶有或多或少的商業氣息。網絡文學去除了這方面的負面影響。創作者是在不帶任何功利性思想理念下完成作品的,創作的動機是非物欲的、純潔的。通常我們在傳統文學中看見的大多數都是被修飾,被打磨,被商業化的文學。而網絡文學中卻大多是對真實感受的描述。網文的語句真實,懇切,沒有虛偽和虛構。網文創作者阿蜜曾說:“我覺得文章真誠直率些好,網絡本身只能靠文字來溝通人與人的心靈,如果連文學都是虛假的,這還有什么意思呢?”從某種意義上講,網絡文學的創作表達了文學創作的原始涵義。網絡上網絡文學創作的創作,表達了一種傾訴的愿望,是非功利性的。網絡上的創作群體,他們大都不是職業的作家,而是這一快節奏轉型過程中的一批年輕人,他們接受快,頭腦靈敏,充滿活力,他們的作品更注重與人心靈的交流,因而他們的創作異常輕松。我想文學本身就應該是心靈的流露,寫作者追求個人價值的認同,忠實于自己的內心,真情實感的表達更為直接、真切,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像安妮寶貝,她在網上創作已有很長時間了,創作的量也非常的大,而且也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但她的作品一直在網絡上流傳,她是憑著對網絡文學的滿腔熱忱一如既往地噴發著自己的情感,可以說,網絡排除了文壇名利的誘惑。
         三、 寫作的開放互動性
         開放互動性。網絡為人與人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進入聊天室,發送E-mail,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交流就發生在你的身邊,那種感覺是非常奇妙的。在網絡上,網絡寫手們常常是寫到哪里貼到哪里,與讀者的交流也象是聊天一樣直接、頻繁。網絡上因為各種類型的人很多,人跟人之間的互相影響很大,在網絡上寫作的人也很難不被讀者影響,即使他相信自己是不被影響的,但是他起碼已經在仔細創作的過程中聽到讀者的聲音,這在傳統的寫作方式是不可能的。傳統寫作方式除了自己征求朋友,通常是作品完成后你才會聽到所謂的讀者的聲音,但在網絡上,他一面寫一面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這中間可能有好有壞,這個作者也可能堅持不聽,但是他可能已經進入了你的心里面,所以他可能會在某些情節的安排上,或者在某些句子上,或某些想法上,都會產生一個比較根本的差異。這種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很強的互動性是傳統文學所無法比擬的。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一部網絡小說,他曾談到該小說的創作“其實我一直很想放棄完成這篇故事的念頭,也幾乎快成功。所以我想我應該感謝寄信鼓勵我的網友們。”因此我們也可以想象讀者的意見和聲音對作者的影響了。
         網絡文學需要傳統文學,因為最初的網絡文學是下載和連接傳統文學作品,網絡作家進去以后,他也需要補充自己,也需要充實自己,網絡文學總不能憑空來起頭吧。搞創作的人以前看慣了傳統文學,現在一下了說要摒棄它,甚至用新文學取代他,不可能的,他們應該是兼容并存的關系,網絡文學充分的發揮了網絡的特點,這些特點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傳統文學,豐富了傳統文學的表現形式。但若以傳統文學的標準來評價,只會阻礙他的發展。白燁在網絡會議上曾說:“網絡文學是一種存在,是網民自己的文字,是通過新創作傳播方式出現的,但還在發展中,要結合具體情況另立新的標準。”[白燁.網絡文學上的發言.江南時報.2000(10)
         
        ]它就像是一個在田野里打著赤腳跑的孩子一樣,只要他有活力,只要他繼續向前奔跑,我們就不要太過于苛刻他跑步的姿勢,或者是要求他一定要穿上鞋了,我想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態度。網絡文學的發展有賴于網絡的發展。一位西方思想家曾說:“19世紀是火車和鐵路的時代,20世紀是汽車與高速公路的時代,21世紀就將是電腦同網絡的時代。”毫無疑問,人類在紀元第三個千年里,將迎來親手創造的網絡社會,擁抱孕育蓬勃生機的網絡文明。網絡時代就像一位絕色美人,免不了讓我們痛楚,但禁不住要心馳神往。從理想的角度展望,網絡將徹底打破地域、年齡、經濟能力等對文化消費的禁錮,使未來社會展現成一個和諧統一的文化圈,人類社會將最終進入平等開放,共享民主的時代,知識不再壟斷在貴族和文化精英手里,而是通過網絡輻射到每一個家庭,任何一個需要的人那里,既有精深的煌煌巨著,也有膾炙人口的娛樂玩品,隨心所欲的選擇,自由自在的參予,徹底抹平大眾與精英之間的鴻溝。我想在這樣的一個文化背景下的網絡文學也會有一個明亮的前景。
         參考書目:
         [1]董學文 張永剛.《文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
         [2]蔡智恒.《第一次親密接觸》 [M] .知識出版社.1999
         [3]白燁.網絡文學上的發言 [N].江南時報.2000(10)
         [4]王朔:《這之后一切將變》,首屆網絡文學獎叢書(花城出版社2000年)
         [5]張抗抗《網絡文學雜感》,2000年3月1日《中華讀書報》3版


        上一篇:身為下賤 心比天高——《紅樓夢》.. 下一篇:淺議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
        Tags:淺析 網絡文學 傳統 文學 超越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 <kbd id="yqk20"></kbd>
        <kbd id="yqk20"><center id="yqk20"></center></kbd>
      • <th id="yqk20"></th>
        <kbd id="yqk20"></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