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摘要】講究課堂提問藝術,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堂提問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藝術,并且是教學中用得最多的而又很難用精、很難用巧的藝術。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課堂提問,掌握課堂提問藝術,是提高課堂效率促進課堂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不僅應當注意課堂提問的技巧,而且還應掌握靈活多樣的提問方式。
【關鍵詞】設置提問 技巧 藝術 提問方法
眾所周知,設置問題和進行提問,是語文教師公認的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的延伸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但也正是在一般的課堂教學中,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大量的“問”。過多、過細、過淺、過濫的提問使教學過程平淡無味,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課堂上、在教學中被提問肢解著,提問與答問代替了分析。課堂提問常常缺乏啟發性,有的提問純屬信口說出,缺乏設計;有的問題本身矛盾,脫離學生現有的知識和經驗。而提問的目標不明確,盲目性、隨意性較大,課堂環節松懈,學生懶洋洋無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較差。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提問得法,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提問不當,不僅對教學無益,而且會堵塞學生思路,窒息課堂氣氛?梢姡Z文課堂的提問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藝術。 一、設計課堂提問時須三思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精彩的提問是誘發學生思維的發動機,能開啟學生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優化課堂教學。① 思考一:課程意識② 提問要有課程意識。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的問題時,要從語文課程的特定目的和功能出發,注意對所提問題的課程意義和價值進行思考,語文課堂提問有“課程意識”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對“提問什么”以及“為什么提問這些”的課程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上!疤釂柺裁础币簿褪恰斑x擇什么問題”,即確定問題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從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來看,“為什么提問這些”有這樣幾個方面的依據和標準:(1)從能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檢驗問題的綜合性;(2)從是否符合語文教育的基本特點思考問題的適切性;(3)從是否適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考慮問題的探究性;(4)從是否有利于建設開放、動態的語文課程審視問題的開放性。② 思考二:教學價值② 提問要有教學價值。語文課堂中的提問要富含教學意義,從實質上說,語文課堂提問要有教學價值,就是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將蘊涵在教材、參考資料等原生性材料中的教學因素挖掘出來,致力于培養學生理解、分析、處理和運用語文材料的能力,使提問實現語文課程的培養目標和育人功能②。要想充分實現課堂提問的教學價值,除了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重點,引導和鼓勵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發表積極的、有意義的見解和看法。如在教學《強項令》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董宣未經審判,格殺湖陽公主家奴,你對此有什么看法?這個問題的提出,立即引起學生的注意,有的認為董宣未做得對,因為在古代,審判、執行均有縣令施行;有的認為他做得不對,太不給湖陽公主面子了,兩方學生都在找依據,爭得不亦樂乎。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態度親切,發揚民主作風,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對所提問題的答案作出強求一律的規定,那種硬要學生按照教師預設的答案、標準進行回答的態度和做法是不可取的! ∷伎既呵榫骋饬x② 提問要有情境意義。語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教學中的各種具體情況,預估教學中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盡量使提問貼近學生和教學的實際,適應具體的教學情境。如教到《石壕吏》時,一般認為:石壕吏“吏呼一何怒”表現的是小吏的兇惡殘暴,如狼似虎。這時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情景,進行換位思考:站在一個下層軍官的立場,設想他為何怒。學生此時會聯想到:一個下層小軍官,迫于上司的命令而挖空心思“夜捉人”,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他家里也許還有妻兒老母,他自己的性命也可能朝不保夕。教師如果能夠抓住機會,恰當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轉入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就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課堂提問要講究技巧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睂W生讀書,往往一讀而過,不留“痕跡”,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讀書不會生疑則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因而他們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真諦,體會不到文章的“妙處”,“長進”也就不大。③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來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并達到預期目的,是評價一名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和提問技巧與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有著尤為密切的關系!安粦嵅粏,不悱不發”,富有藝術性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啟迪學生自己領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提問,更要善于提問。ㄒ唬 提問要富有啟發性,.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④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題不應是隨意而問,而應該經過精心設計研究。不經過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就不必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研究價值,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以訓練學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如教《與我所欲也》一文,理解作者運用假設推理來論證“舍生取義”的觀點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問題:⑴如果人們只是欲生惡死,那么為達求生避患的目的會怎樣做?⑵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⑶如果事實與假設不符,請舉出幾位歷史人物來證明。經過思考和討論,學生爭相發言。不僅正確回答了問題,而且還舉出了文天祥、譚嗣同、劉胡蘭等人的事跡加以證明。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積極思維,又培養了其理解力和想象力。④ (二) 提問要有連續性 ⑤ 一節課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往往不是一兩個問題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連續發問,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這樣,前一個問題就是后一個問題的前提,后一個問題就是前一個問題的繼續,每一個問題都是訓練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層階梯,從而形成鏈式思考,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如教《談骨氣》一課,可以設計這樣的連續性問題:⑴什么是骨氣?怎樣才算真有骨氣?為什么說中國人是有骨氣的?⑵作者運用了那些論據來論證中心論點?這些論據有什么共同點?⑶在今天,怎樣做才算真有骨氣?請舉事例說明。通過這些連續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課文內容,也培養了良好的思維品質。⑤ 。ㄈ┨釂柤纫姓w性,又要有明確性、針對性 1、整體性 語文教學是一個大的體系,在這個大的系統中又有無數的分支。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一篇文章為基本單位,在設計問題時,要有一個統籌全局的思想,再零散的問題,再細小的問題最終都得圍繞單元主旨或文章主題這個中心。教師如果沒有一個統籌全局的設問思想的話,學生學到的東西就是零散的,對于他們來說是無法自己來整理出整體的知識體系來的。 2、明確性 在教學中,教師沒有目的性的問題會使學生的思維產成混亂的心理狀態。因此提出問題的出發點以及內容要明確,要問得準。同時教師提問時措詞要確切,語言要簡潔,表述上不能讓學生產生歧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快速的,直接的進入到問題的思考上來。 3、針對性 有的教師在教學時總喜歡考慮如何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千方百計地設計問題讓學生思維多轉幾個灣。但往往也正是這“多轉幾個灣”的問題,只注重了少部分對語文有濃厚興趣的學生的思維,而還有絕大部分的學生可能因思維跟不上而對語文失去興趣。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要針對絕大部分學生的思維來設計問題。 (四)對待學生的回答要語言親切,富有情感 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載體,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特別是對差生的回答,更應該注意做到這一點,以此來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應細心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表揚,使他們感到自己的進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即使回答錯了,也要用委婉的話語指出其不足。切忌對學生錯誤的回答過多的批評、指責,甚至諷刺、挖苦,那么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由厭惡語文老師到厭惡語文學科,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失敗。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亞非常注意這一點,有時他一眼就看出學生的錯誤,但卻還是喜歡以溫和的態度、親切的語調、慈祥的目光和學生一一找出問題錯之所在之處,學生回答問題時,喜歡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別人差”、“你也許課前忘了復習,若課前你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夠回答的”等等,⑥這樣做到了多鼓勵,少職責:多進行正面指導,少板起面孔訓人,讓學生在學習上有信心,有奔頭,有積極性,使他們能“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提問方法 語文課堂提問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語言的有效武器,又是教師開啟學生思維的鎖鑰和調節課堂氣氛的杠杠。問什么,必須依據語文自身的規律,語文教學的規律,講究的是科學;怎樣問,自然應該服從于此,但更多的則必須講究藝術。辯證提問便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藝術化的具體形式,它使提問這一教學手段本身充滿了情趣和藝術魅力,并使提問的效能發揮到極至。⑦ (一)深入淺出 課堂教學中,有時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深奧,或范圍太廣,作答時難度過大,就有必要將它轉化為一系列小題、淺題,以平緩坡度,化難為易。相反,有些問題看似淺顯,學生不假思索便可作答,這時宜步步追問,展示并突出矛盾,使學生透過現象,準確把握、深入領悟語言的底蘊,以培養其思維的深刻性。 (二)直曲兼用 直問,開門見山,一語中的,是提問中最常用的方式。曲問,問在此而意在彼。即以“曲徑通幽”的方式提出,尋求學生興趣與課堂深度的契合點,抓住學生最感興趣而又同文章重點難點有著緊密聯系的問題,使問題提得巧,問得新,就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使課堂充滿挑戰性和趣味性。 (三)角色互換 在提問與答問這一過程中,提問為主,答問為客。學生既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就不應是提問的壟斷者,學生也不應僅僅是被動的答問者。特級教師王菘舟以為: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主動解疑,以一種開放的胸襟,包容點化他們的疑問和創見,即尊重學生的真實學情,又不忘教師的引導責任。”故,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問,使主人與客人的位置不斷互相轉換。其次,學生施問,教師一般正面答問,但是,如果一味如此,容易養成學生的思維惰性和定勢。有時反客為主,欲答還問,順著學生的思路,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思辨中求得正確的理解,則比直接灌輸答案更有價值 正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言,課堂提問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需要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尤其要注重提問的實效,其中的關鍵在于,提問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認知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⑧這樣的實效提問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極大的幫助。當然,就語文課堂教學而言,藝術化的提問只是提高課堂效率,拓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語文教師,要把藝術化的提問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多管齊下,靈活運用,方可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最終目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