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源氏物語》的主題思想及其意義
內容摘要:《源氏物語》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創作于11世紀初期的作品,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問世以來,對于作品的思想內涵的探討便眾說紛紜,至今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較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寫戀情的小說。作者通過光源氏的一生,表現了自身人生理想。紫式部企圖將源氏理想化,作為自己政治上的希望和寄托。《源氏物語》通過這些婦女形象,批判了宮廷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并對一夫多妻制度下婦女不幸的命運寄予深切的同情。《源氏物語》在描寫源氏私生活的同時,也描寫了他的宦海沉浮。《源氏物語》貫穿著日本傳統的道德觀念,從而透視出貴族行將沒落的歷史命運。
關鍵詞:源氏物語 主題思想 日本 道德觀念 貴族階級 腐敗衰亡
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的作者是日本平安時代,被喻為“大和民族之魂”的宮廷女官紫式部。她姓藤原,生卒年月不詳,曾嫁與藤原宣孝做小妾,后守寡,依賴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后,進宮做一位皇后的侍讀女官,這篇小說就是她寫給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讀物。 一、《源氏物語》的故事梗概 “物語”是一種獨特的敘事性散文,從神話傳說、故事、童話等發展而成。成熟的物語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古典小說。《源氏物語》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創作于11世紀初期的作品,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全書54回,近百萬字。可分為兩大部分:前44回寫源氏極享榮華,伴隨著感情糾葛的一生。這是作品的中心內容。后10回寫源氏之子薰(實為三公主和柏木大將的私生子)與宇治山莊女子之間錯綜的愛情故事。 《源氏物語》以桐壺帝與更衣的愛情故事拉開了序幕。銅壺帝嬪妃中有一位絕代佳人,人稱桐壺更衣。光源氏是桐壺帝與地位低下的更衣所生的皇子,他從小就才貌雙全,光彩照人,被稱作“光君”。 桐壺更衣因遭到嫉妒而抑郁成疾,在生下兒子光君后不久逝世。為了讓光君在將來的權勢斗爭中免遭磨難,桐壺帝賜姓源氏,降其為臣籍。又為了平衡左右二大臣的勢力,銅壺帝在光源氏12歲時,將比他大4歲的左大臣女兒葵上許配他成婚。母親地位的卑微與早逝,使光源氏從小就在心靈上蒙上了陰影。光源氏出于對亡母的懷念,卻一味親近貌似亡母的繼母藤壺女御。源氏十八歲時,趁藤壺因病出宮的時候,潛藏在房內強行求歡,而藤壺在這一夜里懷上了他的孩子(后來的冷泉帝)。一次偶然的機會,源氏看到藤壺的侄女14周歲的紫上貌似藤壺,便千方百計弄到身邊,奉為愛妻。與此同時,他先后仍與夕顏、空蟬、軒端荻、六條御息所、末摘花、花散里等諸多女性來往。不久,源氏正妻葵上病逝,桐壺帝駕崩,右大臣的勢力又東山再起,源氏也因與隴月夜的男女私情,被流放到須磨。在那里,他又與明石結為夫妻。名為桐壺帝之子實為源氏之后的冷泉帝即位,源氏飛黃騰達。退位的天皇朱雀院將皇女女三宮降嫁與他。他又對死去的戀人夕顏的女兒玉蔓極盡思戀之情。接踵而來的是藤壺因早年與源氏亂論的負罪感而出家,妻子女三宮與柏本私通有孕柏木病死后女三宮出家,愛妻紫上也去世,源民陷于孤獨和悲哀之中,在53歲的春天遁入空門,不久離開了人世。源氏之子(女三宮與柏木之子薰君愛宇治八宮的長女大君,大君為了使胞妹中君得到幸福,向他推薦了中君,但他卻把中君讓給了在位天皇今上帝的皇子勾官。后來,他在中君處認識了大君的異母妹浮舟,對她窮追不舍;而浮舟同時又被勾官糾纏,為了解脫,浮舟投河自盡,被救后削發為尼。 《源氏物語》問世以來,對于作品的思想內涵的探討便眾說紛紜,至今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較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寫戀情的小說。 二、《源氏物語》貫穿著日本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 《源氏物語》的情節是以“艷情”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源氏“情史”是全書的重點。源氏12歲時,與左大臣之女葵上結婚。葵上雖端莊秀美,但生性冷漠,舉止矜持,無女性的嬌媚纏綿。因此,源氏很少到葵上的家中住宿。他把大量的時問和精力都消耗在對女人的追逐上。從上層貴婦中的繼母藤壺、六條御息所、空蟬、末摘花、紫上、女三宮、朧月夜,到中層婦女中的夕顏、明石,以及宮中女官等等。源氏先是為情欲而受煎熬,為女人的回避而苦惱,繼而為女子的怨恨和嫉妒深感不安,為擔心隱私被發現而惶惶然,更為亂倫的背德行為而受良心的譴責和折磨,最后則為自己的后代重蹈自己的覆轍而感到輪回報應的可怕,人生的可悲和虛幻,終于遁入空門。源氏這種惹草拈花、竊玉偷香的行徑,以及他周圍貴族門尋花間柳的放蕩行為,充分反映了平安時代日本性道德的混亂。 日本平安時代,“好色”只是一種選擇的行為,并不像“色情”那樣將性扭曲、工具化、機械化和非人化。所以說“好色”包含肉體及精神與美的結合,是靈與肉一致的美。日本對性關系的看法是混亂的,性道德也是極其矛盾復雜的。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追溯一下,可窺見日本民族的性格。日本的古代有“歌”的風俗,即每年春秋兩季都有四面八方的男女聚攏來,一起唱歌跳舞。主要是未婚男女,已婚的女子也有參加的。在舉行“對歌”的時候,已婚和未婚的女子都可以任意同自己喜愛的男子交合,實在是臨時的“性解放”。但隨著中國文化的傳入,特別是儒學在日本被尊崇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于是根據儒教的一些規定,對婦女問題也做了法律上的規矩,例如三從、七出等。他們雖然在思想上接受了儒學,但在行為上仍然我行我素。光源氏比起賈寶玉來是顯得過于多情,他愛過的女人一個又一個確實令人眼花繚亂,但,無論是從作者的出發還是書中的表現,光對于他愛過的女人都是有始有終,他飛黃騰達之后,沒有忘記自己愛過的女子,而是為她們建造了春,夏,秋,冬宮,與她們共享富貴榮華。盡管與賈寶玉相比,他的藝術形象稍顯平實,也缺乏棱角,但他的形象依然無比完美。紫式部對源氏驕奢淫逸、浮浪不經的生活,是帶著哀怨同情的筆調寫的。而且還將他寫成一個博愛主義者和有情有義的人。《源氏物語》的中心內容是描寫光源氏與周圍女性的戀情,這部小說始終貫穿著日本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平安時代,男女之間實行的是“訪婚制”。男女相愛后,男方到女方家里,曉行夜宿,并不承擔責任。這種婚姻制度使得當時的私通及始亂終棄的現象無可非議。因而,光源氏的行為在客觀上也并非不可原諒。作者不可能否定源氏,對源氏的思想觀念及所做所為作了形象逼真地描寫并帶有一定的同情心。 三、《源氏物語》通過光源氏的形象,寄托著作者的人生理想, 作者通過光源氏的一生,表現了自身人生理想。紫式部企圖將源氏理想化,作為自己政治上的希望和寄托。因此,作者把源氏塑造成一位理想化貴族。真可謂“俊美無雙,聰明絕世”,從一降生那漂亮的容貌,優美的儀表就被人視為神仙下凡。以后,他那超凡脫俗的琴棋書畫之妙技,再加上他的政治雄略,寬宏大量的氣度,更是令人贊嘆不已。書中寫道,“這小皇子長得眉清目秀,俊美可愛,就是那些粗魯冷酷的武夫或者仇人即使是赳赳武夫或仇人,見了他也會情不自禁的眉開眼笑”,“至于學問,自不待言,尤其精通音樂,撫琴吹笛,在宮中備受贊譽。小皇子多才多藝,倘若一一列舉出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而且他從小就“相貌清秀、風儀清秀、備感可親”,后宮的妃嬪都喜歡和他一起游玩。 在第七回的《紅葉賀》中,光源氏獨舞《青海波》的那一段描寫,更是將他的美艷發揮到了極致,使人在看完整部作品之后,還依然能回想起他在高高的紅葉蔭下翩翩起舞的身姿和風度——“四十名樂人在高大的紅葉樹下圍成圓形,笛聲嘹亮,響遏行云;松濤陣陣,激蕩回響;如山風飆落,龍吟虎嘯。樹木為之動容,紅葉綠葉,紛紛飄落,彩云亂飛。源氏公子翩翩起舞《青海波》,容貌舞姿相應交輝。美艷至極,令人震撼。插在頭上的紅葉裝飾仿佛羞愧于源氏公子燁燁生輝的芳容,盡行散落,左大將見狀,連忙摘取院中的菊花插在他的頭上。此時天色微暮,天空仿佛也為這絕世美景所感動,灑落些雨絲風片。源氏公子的優美舞姿映襯著頭上菊花的顏色,五彩繽紛,變化無窮。他極盡舞蹈之妙,嬌若游龍,輕若驚鴻,神乎其技。舞畢退下,又披裝重返,起舞終章之時,其龍飛鳳舞之姿,竟讓旁觀者驚駭膽寒,似覺并非人間所有。” 在情場上和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是個心地善良、精神世界豐富、對婦女有情有義、有始有終、多情善感的貴族公子和廣大無邊的博愛主義者。在政治上與官場上,一方面是個有濟世救國才能,不太重名利和權勢,能體察下情,關心民間疾苦的政治家。源氏秉性仁慈,弘徽殿太后對源氏的母親百般刁難,把源氏流放須磨,是源氏的政敵。但源氏對她以德報怨。當弘徽殿太后時運不濟時,源氏對她仍是處處關照,表示好意,以至于皇太后本人都覺得不好意思。源氏身居高位,然而絕不盛氣凌人。“他對世間一般人都懷著善良厚意,普施恩惠”。 在你死我活的宮廷斗爭中,光源氏不重名位與權勢,自動貶謫窮鄉僻壤,表現出寬容忍讓、與人為善的態度。源氏與一般官吏不同,他并不是一個愛名尚利之人。在他任內大臣時,“本應兼任攝政,并立即執行”,但源氏再三推辭說:“我不能勝任如此繁重之職務”,把攝政之位讓給“已經告老致仕”的前左大臣。冷泉帝知道自己與源氏是父子關系以后,“考慮援引歷代舊例,以源氏內大臣人品高尚為由,讓位給他”,源氏堅決不肯接受。還有一次,皇上要源氏擔任權力極大的太政大臣職務,他亦予以回絕。重得勢時,光源氏又不計前嫌,并違背真正心愿,接受朱雀帝的請求,娶女三宮為妻。由此可見,源氏是個秉性仁慈的君子,并不是沽名釣譽、權欲薰心的小人。 四、《源氏物語》揭露了貴族公子的腐化墮落,反映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 《源氏物語》通過這些婦女形象,批判了宮廷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并對一夫多妻制度下婦女不幸的命運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夫多妻制度下的婦女是男性貴族玩弄的對象,是雙方家庭謀求政治經濟利益的工具,或變為替丈夫生兒育女的工具,或充當男子發泄情欲的工具,是男尊女卑觀念的受害者與犧牲品。藤壺雖是皇族出身又是后妃,與光源氏發生亂倫關系后,靈魂深處欲愛不能,欲罷不忍的矛盾心理和苦惱,一生過得并不愉快,終出家為尼。葵紫姬是作者塑造的理想婦女的典型,為光源氏正妻,是作者著意刻畫的理想淑女形象,她氣質優雅,藝壓群芳,性格婉約,通情達理,深得源氏鐘愛,被公認為最幸福的女人。在六條院中雖為人上人,卻不得不忍受丈夫日暮而出,日出而歸的心靈暗傷,另一面卻又無緣出口,不得不強顏歡笑的悲苦;源氏極愛紫姬但又無法撫慰其痛苦的不安與苦惱,因源氏用情不專而引起的嫉妒,所以正值盛年,日漸衰弱,香消玉殞,后因長期郁郁寡歡而染病身亡。空蟬出身中等貴族,為一老地方官妻,雖內心也愛慕源氏,但對光源氏的強求始終采取抗拒態度,后來削發為尼。因相貌丑陋遭光源氏玩弄又受譏諷,生活更加凄苦。同是貴族出身的明石姬被父逼嫁,雖后來女兒做了皇后,但她的婚姻生活也是充滿辛酸的。 藤壺、葵紫姬、空蟬、末摘花、明石姬等出身于不同貴族階層,雖身份不同、性格有別、遭遇各異,卻人人都有一段悲慘經歷,個個懷著滿腹的辛酸,真正的愛情和幸福是與她們無緣的。物哀的審美意向,主要來自“人生無常”、“四大皆空”等佛學觀,在作者看來人生不過是欲海橫流,欲海也便是苦海,擺脫欲海的最佳途徑,就是皈依佛門。 五、《源氏物語》暴露了宮廷貴族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反映了王朝貴族衰亡的歷史 《源氏物語》在描寫源氏私生活的同時,也描寫了他的宦海沉浮。光源氏從出生伊始就已經陷入了宮廷權力傾軋的漩渦,雖有曠世的學問與驚人美貌,深得父皇的鐘愛,卻因為出身低微,不能繼承父位。桐壺帝在位期間,源氏歷任近衛中將、宰相、右近衛府的長官右大將,可謂是春風得意,政治生涯一路順暢。但當桐壺帝駕崩后,源氏的政治生涯由明轉暗,所有的一切在那時變了樣。藤壺皇后搬回了三條宮,朱雀帝登基,右大臣一派得勢,弘徽殿皇太后新帳、舊帳一起算,處處為難源氏,源氏的處境十分尷尬。由于他與政敵弘徽殿女御的妹妹朧月夜的關系暴露,弘徽殿便趁機打擊源氏,于是,他退隱到依山傍海,人煙稀少的須磨。因桐壺帝在天之靈的庇佑,屢次托夢給當時的天皇朱雀帝,且夢境中的讖語與現實中的天災人禍相吻合,光源氏這才終于有機會得以重獲新生。他在須磨沒有呆多久就應朱雀帝相召,返京回朝,官復原職,還升為員外的權大納言。朱雀帝讓位于冷泉帝,冷泉帝繼位后,源氏又開始飛黃騰達,升為太政大臣,40歲升為準太上天皇,獨攬朝綱。從一個受人排擠任人擺布的皇子,逐漸發展到后來爭權奪利的朝廷重臣,光源氏走過了一條艱辛之路。但晚年,源氏與左大臣之子產生摩擦,擔心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受到影響,再加上家庭的不幸,深感悲哀。回首住事,猶如虛幻,宦海滄桑,人生無常,在萬念俱滅后,遁入空門。《源氏物語》把貴族內部的明爭暗斗,爾虞我詐,自私自利之內幕描繪得淋漓盡致。源氏宦途上的三起三落,使人們深感宮廷貴族內部斗爭之激烈。小說生動描繪深刻暴露了宮廷貴族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反映了統治階級內部的尖銳矛盾,透視了貴族們空虛的靈魂和丑惡的內心,在客觀上展示了貴族行將沒落和衰敗的歷史。 源氏生為皇子卻不得不降為臣籍,空有濟世之才卻無心仕途,酷愛紫姬卻不斷沾花拈草,一世風流卻落得剃度為僧的結局。《源氏物語》浸潤著濃厚的佛教色彩,但它并不是一部宣傳宗教教義的宗教性文學作品,它展示了平安王朝的宮廷豪華奢侈、腐朽淫亂的生活,反映了貴族階級人與人之間爭權奪勢、互相傾軋,從客觀上預示了舊貴族階級必然崩潰、滅亡的趨勢。總之,《源氏物語》較深廣地反映了當時日本貴族社會的狀況,展現貴族階級腐敗衰亡的歷史。
參考文獻: 1、[日]井上清著、周錫卿譯:《日本婦女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8年版 2、姚鵬等主編:《東方思想寶庫》,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版 3、[日]紫式部著、豐子愷譯:《源氏物語》,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 4、(日本)紫式部著,鄭民欽譯:《源氏物語》,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5、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東方研究》編輯部編:《東方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6、(日本)中西進著,馬興國、孫浩澤:《源氏物語與白樂天》,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試論《源氏物語》的主題思想及其意義(寫作提綱) [摘要]:《源氏物語》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創作于11世紀初期的作品,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問世以來,對于作品的思想內涵的探討便眾說紛紜,至今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較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寫戀情的小說。作者通過光源氏的一生,表現了自身人生理想。紫式部企圖將源氏理想化,作為自己政治上的希望和寄托。《源氏物語》通過這些婦女形象,批判了宮廷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并對一夫多妻制度下婦女不幸的命運寄予深切的同情。《源氏物語》在描寫源氏私生活的同時,也描寫了他的宦海沉浮。《源氏物語》貫穿著日本傳統的道德觀念,從而透視出貴族行將沒落的歷史命運。 [關鍵詞]:源氏物語 主題思想 日本 道德觀念 貴族階級 腐敗衰亡
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的作者是日本平安時代,被喻為“大和民族之魂”的宮廷女官紫式部。 一、《源氏物語》的故事梗概 《源氏物語》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創作于11世紀初期的作品,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全書54回,近百萬字。可分為兩大部分:前44回寫源氏極享榮華,伴隨著感情糾葛的一生。這是作品的中心內容。后10回寫源氏之子薰(實為三公主和柏木大將的私生子)與宇治山莊女子之間錯綜的愛情故事。 《源氏物語》問世以來,對于作品的思想內涵的探討便眾說紛紜,至今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較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寫戀情的小說。 二、《源氏物語》貫穿著日本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 《源氏物語》的情節是以“艷情”作為主要內容,其中源氏“情史”是全書的重點。源氏這種惹草拈花、竊玉偷香的行徑,以及他周圍貴族門尋花間柳的放蕩行為,充分反映了平安時代日本性道德的混亂。 作者不可能否定源氏,對源氏的思想觀念及所做所為作了形象逼真地描寫并帶有一定的同情心。 三、《源氏物語》通過光源氏的形象,寄托著作者的人生理想, 作者通過光源氏的一生,表現了自身人生理想。紫式部企圖將源氏理想化,作為自己政治上的希望和寄托。 四、《源氏物語》揭露了貴族公子的腐化墮落,反映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 《源氏物語》通過這些婦女形象,批判了宮廷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并對一夫多妻制度下婦女不幸的命運寄予深切的同情。 五、《源氏物語》暴露了宮廷貴族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反映了王朝貴族衰亡的歷史 《源氏物語》在描寫源氏私生活的同時,也描寫了他的宦海沉浮。小說生動描繪深刻暴露了宮廷貴族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反映了統治階級內部的尖銳矛盾,透視了貴族們空虛的靈魂和丑惡的內心,在客觀上展示了貴族行將沒落和衰敗的歷史。 總之,《源氏物語》較深廣地反映了當時日本貴族社會的狀況,展現貴族階級腐敗衰亡的歷史。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