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中文系文學論文

              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地位

              本論文在中文系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地位
               從公元196年(漢獻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約近四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北朝,這一時期的文學稱為魏晉南北朝文學,也有稱為中國中古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他的豐富的文學創作實踐和文學理論的積累,為后世文學的更大發展作了必不可少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六朝文學的發展,就不可能有唐代文學的全面繁榮。①
               一、中國文學擺脫了政教觀念的束縛,進入了文學的自覺時代 
               文學的自覺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它貫穿于整個魏晉南北朝,是經過大約三百年才實現的。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志:
               (一)、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
               漢朝人所謂文學指的是學術,特別是儒學,《史記·孝武本紀》:“而上向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 這里所說的文學顯然是指學術。到了南朝,文學有了新的獨立于學術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學,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并立;(宋)范曄《后漢書》單列《文苑列傳》,與《儒林列傳》等并立,都是重要的標志。同時又有文筆之分,《文心雕龍·總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這代表了一般的認識。梁元帝蕭繹《金樓子·立言篇》對文筆之分有進一步的說明:“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渭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至如文者,惟須綺縠紛披,宮徵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蕭繹所說的文筆之別已不限于有韻無韻,而強調了文之抒發感情以情動人的特點,并且更廣泛地注重語言的形式美。他所說的“文”已接近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了。
               (二)、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體裁的體制和風格特點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文體辨析可以上溯至《漢書·藝文志》,至于《東觀漢紀》以及蔡邕的《獨斷》、劉熙的《釋名》等反映了早期的文體辨析的意識。更為明晰而自覺的文體辨析則始自曹丕的《典論·論文》,他將文體分為四科,并指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文賦》進一步將文體分為十類,對每一類的特點也有所論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將詩和賦分成兩類,并指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特點。(西晉)摯虞的《文章流別論》,就現存佚文看來,論及12種文體,對各種文體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變,并舉出一些作品加以討論,比曹丕和陸機又進了一步。(東晉)李充《翰林論》聯系風格來辨析文體,是對文體風格的進一步探討。到了南朝,文體辨析更加深入系統了,(梁)任昉的 《文章緣起》分為84題,雖不免瑣碎,但由此可見文體辨析的細致程度。至于《文心雕龍》和《文選》對文體的區分既系統,對文體的討論也很深入。《文心雕龍》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討論文體,共分33大類。其《序志》說:“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對每種文體都追溯其起源,敘述其演變,說明其名稱的意義,并舉例加以評論。《文選》是按文體編成的一部文學總集,當然對文體有詳細的辨析,這在下文還要講到。如果對文學只有一種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區分,還不能算是對文學有了自覺的認識,所以文體辨析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標志。
               (三)、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
               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離不開審美的特性。所謂文學的自覺,最重要的或者說最終還是表現在對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上。上面提到過,“詩賦欲麗”的“麗”,“詩緣情而綺靡”的“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瀏亮”,便已經是審美的追求了。 到了南朝,四聲的發現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再加上對用事的對偶的講究,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這對中國文學包括詩歌、駢文、詞和曲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文心雕龍》以大量篇幅論述文學作品的藝術特征,涉及情采、聲律、麗辭、比興、夸飾、練字等許多方面,更是文學自覺的標志。
               二、隨著文學的自覺,對于自身的特點、文學創作、文學批評的一些內在規律的認識更為深刻、豐富了
                 隨著擺脫儒家思想的束縛,文學進入“自覺”的階段,文學作品空前繁榮,深化了對藝術形式自身的認識,加以品評風氣的盛行,促使文學批評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文學批評專論和專著。曹丕《典論·論文》是我國最早的以多種文體和多位作家為評論對象的文學批評專論。陸機《文賦》以駢體文的形式,完整而系統地論述了以構思問題為中心的創作方法與技巧。劉勰《文心雕龍》五十篇,分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四部分,結構嚴謹,論述周詳,其理論性、系統性是古代文學理論專著中空前絕后的。鐘嶸《詩品》是專門評論五言詩源流、發展及代表作家的文學批評名著,鐘嶸一些主要的詩學觀點見之于《詩品序》。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論著中,可以看到一種新的文學思潮,這就是努力將文學從學術中區分出來,進而探尋文學的特點、文學本身的分類、文學創作的規律,以及文學的價值。在漢代,儒家詩都占統治地位,強調詩歌與政治教化的關系,詩歌被視為“經為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詩大序》)的工具。至于詩歌本身的特點和規律并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魏晉以后,詩學擺脫了經學的束縛,整個文學思潮的方向也是脫離儒家所強調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尋找文學自身獨立存在的意義。這時提出了一些嶄新的概念和理論,如風骨、風韻、形象,以及言意關系、形神關系等,并且形成了重意象、重風骨、重氣韻的審美思想。詩歌求言外之意,音樂求弦外之音,繪畫求象外之趣,各類文藝形式之間互相溝通的這種自覺的美學追求,標志著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
               三、玄學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為文學創作帶來新的因素
                  (一)、玄學對文學的滲透
               魏晉時期形成一種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的理論形態就是魏晉玄學。魏晉玄學的形成和老莊思想有明顯的關系,東晉以后又吸取了佛學的成分,步入新的階段。這是一種思辨的哲學,對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維都進行了純哲學的思考。它和兩漢的神學目的論、讖緯宿命論相比,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魏晉玄學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經籍的方法,對于打破漢代繁瑣經學的統治也起了積極的作用。從兩漢經學到魏晉玄學,是中國思想史的一大轉折。然而,魏晉玄學作為一種思辯性的哲學是不宜直接轉化為文學的,一個直接轉化的例子就是占據了東晉詩壇達百年之久的玄言詩。嚴格地說玄言詩不算詩,因為那只是在詩的軀殼中放入玄理而已,沒有詩之所以成為詩的最重要的東西。可是,玄言詩畢竟沉淀了至少一種可貴的東西,那就是理趣。有的玄言詩不止是抽象的說理,而是借助山水風景形成象喻,或者借著參悟山水風景印證老莊的道理,這樣就有了理趣。王羲之等人的蘭亭詩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本是醞釀于一次山水游賞的雅集,證明玄理和山水的融合已是必然趨勢。不過在這些詩里山水的描寫并不多,理之趣也并不濃。此后陶淵明和他的鄰里們的斜川之游,陶本人所留下的《游斜川》詩便是一首頗富理趣的山水詩了。而在陶淵明的其他許多詩中,將玄理融入日常生活,或者說從日常生活中體悟出玄理,已成為他的藝術特色。到了謝靈運手中,玄言的成分縮小為詩的尾巴,山水描寫變成詩的主體,使玄言詩轉向山水詩而獲得新的生命。詩歌雖不宜成為玄理的枯燥注疏,但也需要理解以構成點睛之筆,這理趣被宋代詩人發揮到極致。從文學發展的角度看來,玄言詩自有其不可完全抹殺的歷史地位。
               (二)、佛教對文學的創作產生深刻影響
               中世紀文學史里的一件大事,便是佛教文學的輸入。從佛教文學輸入以后,我們的中世紀文學所經歷的路線,便和前大不相同了。我們于有了許多偉大的翻譯的作品以外,在音韻上,在故事的題材上,在典故成語上,多多少少的都受到佛教文學的影響。②
              想象世界的豐富
                佛教傳入以前中國傳統的思想中只有今生此世,既無前世也無來世,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莊子說: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莊子·大宗師》)佛教帶來了三世(前世、今世、來世)的觀念,因果、輪回的觀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觀念。這樣就把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都擴大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人的想象世界也擴大了。人活著不但要考慮今世,還要考慮前世尤其是來世,今世的善惡是因,種下了來世 的幸與不幸是果。用因果報應的觀念解釋人世間的許多現象,遂有了《幽明錄》 (劉義慶)、《冥祥記》(王琰)、《冤魂志》(顏之推)等筆記小說。維摩與觀音的形象在這時建立起來,并對后代的文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也很值得注意。
              故事性的加強
                佛經中記載的大量故事,隨著佛經的翻譯傳入中國,并且流傳到民間,加強了中國文學的故事性。有的故事是直接來自佛經的,在這時的小說里改寫為中國本土的故事,如(梁)吳均《續齊諧記》里所記“鵝籠書生”的故事。有的是印證佛教思想的中國本土產生的故事,如上述《幽明錄》等書中大量的記載。南北朝時期,記載因果報應之類故事的小說大量出現,顯然與佛教有關。唐代的俗講與變文,導致了中國白話小說的產生,則更證明了佛教的深遠影響。
                3、反切的產生和四聲的發現
                關于反切產生的年代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以顏之推所謂漢末說最為可信:“孫叔言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顏氏家訓·音辭》)這正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后的事。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梵語的拼音法啟發人們去分析漢語的聲音結構,分析出漢語的聲母和韻母,于是產生了反切。而反切欲求準確,就自然會發展到對漢字聲調的注意。四聲的發現,據文獻記載,始自南朝宋代的周颙。但北齊李季節在《音韻決疑序》中已經說到:“平上去入,出行閭里,沈約取以和聲之,律呂相和。”則似乎在此前民間已有四聲之辨了。陳寅恪《四聲三問》認為四聲的發現與佛經的轉讀有關,雖然有學者質疑,其細節是否確切尚待進一步考證,但從大的文化背景看來,這兩件事情還是有一定聯系的。
                4、詞匯的擴大
                隨著佛經的大量翻譯,反映佛教概念的詞語,也大量進入漢語,使漢語詞匯豐富起來。其中有的是用原有的漢字翻譯佛教的概念,使之具有了新的意義,如“因緣”、“境界”等。有的是外來語的音譯詞,如“佛陀”、“菩薩”、“沙門”、“菩提”等。
                5、文學觀念的多樣化
                魏晉南北朝本是文學觀念脫離儒家強調的政教中心說,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這與玄學有很大關系,而佛教中關于真與空的觀念,關于心性的觀念,關于境界的觀念,關于象和象外的觀念,以及關于形神的討論, 也豐富了文學觀念。
               四、文學的題材、體裁更豐富
               (一)、五言古詩達到鼎盛
               五言古詩在漢末蓬勃興起,文人的個人抒情之作《古詩十九首》被后人奉為圭臬。此后曹植、王粲、劉楨、阮籍、陸機、左思、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謝朓、庾信,雖然選取的題材不同、風格不同,但走的都是個人抒情的道路,他們的創作也都是個人行為。其中有些政治抒情詩,抒寫政治生活中的憤懣不平,也并不帶有政治教化的目的。至于梁陳宮體詩,雖然出自宮廷文人之手,也只是供宮廷娛樂之用而已。詩人們努力的方向在于詩歌的形式美,即聲律、對偶、用事等語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正是在這種趨勢下,中國的古詩得以完善,新體詩得以形成,并為近體詩的出現做好了各方面的準備。唐詩就是在此基礎上達到了高峰。
               (二)、駢文的興盛,為中國文學增添了一種可以充分發揮語言形式美的文體
               駢文,也稱四六,是一種講求形式美的文體,其特點為句式齊整、兩兩相對,辭藻華麗,音律諧調。這種以偶句為主的規范化、格律化的文體與自由書寫的散文相對獨立而存在,表現出形式、情調和風格上的明顯不同。由于南朝特殊社會背景、文學氛圍和作家隊伍,加之文學意識的更加自覺和文學理論的發展,所以特別講究形式美的駢文和駢賦呈現出畸型繁榮的局面,取散文而代之,成為文壇的主流。
               (三)、抒情小賦發展成為駢賦
                  在駢文大盛之時,辭賦亦日漸駢化。南朝辭賦是我國辭賦一個重要的發展和轉變時期。詠物抒情小賦是這一時期辭賦的主流。辭賦題材的擴展與豐富,詩賦合流趨勢的明顯和抒情化的加強,語言的駢偶化和風格的日漸綺麗,標志著這一時期辭賦的特色和新變。
                  (四)、七言古詩的確立
                  中國七言詩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先秦時荀子的《成相篇》是仿民謠寫成的七言和雜言韻文。西漢時代,《漢書》所載東方朔、劉向等的《七言》以及《樓護歌》、《上郡賦》等也均為七言。東漢時,除了為數不少的七言民謠,文人也開始七言詩創作,張衡的《四愁詩》最為有名。建安時代,曹丕的《燕歌行》二首,為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詩。然從魏以后,七言詩一直為受文人所重視,七言歌謠一直在民間流傳。鮑照大膽突破文人們的傳統偏見,把本為北方牧歌的《行路難》發展改造成以七言為主、間有雜言的七言歌行體。他不但以豐富的內容充實了這種形式,而且變曹丕的《燕歌行》逐句用韻為隔句用韻,為七言詩的發展樹立了樣板,開辟了廣闊的發展道路。自他以后,文人七言詩的創作日益繁盛,使七言詩逐漸獲得了主流詩體地位。
               (五)、南北朝樂府民歌是我國詩歌的一個新發展
               南北朝樂府民歌是我國詩歌史上的一個嶄新的成果,不但形象地反映了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和人們的精神風貌,而且在藝術上也創造出新的形式和風格。
               南朝樂府民歌今存約500首,大部分保存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里。其中吳歌326首,西曲歌142首,神弦歌18首。此外,在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中,也保存有少量南朝民歌。吳歌產生的地點在長江下游,以當時的首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為中心,以東晉和劉宋作品居多。西曲歌產生在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的城市,以江陵為中心,以宋、齊、梁、陳的作品居多。內容比較狹窄,絕大多數是情歌。南朝樂府民歌內容雖然單調,但由于其多角度、多側面反映了愛情生活,并且所寫之情極其真實,多如流自肺腑,頗具感人力量。它一改漢樂府民歌多長篇,多敘事的特,點,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而以抒情為主。每首詩集中寫一點不拖拉繁縟,既明快,又含蓄。詩中長于委婉細膩的筆法,尤善描寫心理活動,將主人公霎那間的感情片斷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語言運用上,它不僅有傳統民歌語言明白曉暢,清新自然,多用比興、象征手法等特點,而且充分利用漢語諧音的特點,大量采用隱語雙關的修辭手法。南朝樂府民歌對后世愛情詩影響深遠。其短小的體制,既為齊梁新體小詩之典范,尤為唐人五絕之濫觴。南朝樂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長篇抒情詩《西洲曲》。
               北朝樂府民歌約60余首。大部分在《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的《梁鼓角橫吹曲》中,此外在《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中也有一小部分。“橫吹曲”原是馬上演奏的一種軍樂,因演奏的樂曲有鼓有號角,所以叫“鼓角橫吹曲”。北朝民歌多半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隨著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陸續傳到南方,齊、梁以后也常用于宮中娛樂,并由梁代的樂府機關保留下來,所以叫“梁鼓角橫吹曲”。北朝民歌數量雖然不多,但內容卻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的表現北方的景色和風俗,最富于地方色彩;有的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戰爭;有的反映羈旅行役和流亡生活;還有不少反映愛情和婚姻的作品。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是《木蘭詩》。
               (六)小說這一文體也有了一定基礎與規模,出現了志人、志怪兩大類
               受上古神話傳說、先秦諸子設譬取喻的寓言故事及先秦兩漢史傳文學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開始發展并空前繁榮,出現了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兩大類。志怪小說以記載神仙方術、鬼巫妖怪、殊方異物、佛法靈異等故事為主,代表作是干寶的《搜神記》;志人小說,也稱軼事小說,以記載人物的軼聞瑣事、言談風神為主,代表作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在《搜神記》等志怪小說中出現了一些結構較完整,描寫較細致生動,粗具短篇小說規模的作品,對唐傳奇及《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后世小說有一定的影響。《世說新語》描寫“魏晉風度”,反映士族階層的生活面貌,客觀上暴露了豪門貴族的腐朽和虛偽,贊揚了反抗禮法的精神;善于用細小的富有特征性的情節,通過簡潔含蓄、精練傳神的語言,刻劃社會風貌和人物的內心世界。《世說新語》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以后小品文的典范,其中一些故事成了文學作品的素材或引用的典故。


              參考文獻:
              ①、李道英:《中國文學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21頁。
              ②、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89頁。


              上一篇:精忠愛國、感時憂民——淺析陸游.. 下一篇:試論人的"內在美"與&qu..
              Tags:魏晉 南北朝 文學 地位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