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中文系文學論文

              論《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塑造

              本論文在中文系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論《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塑造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明朝中后期馮夢龍編纂的一部小說集。它真實地反映了明  社會風貌和日常生活,其中出現了一批描寫商業活動的作品。《三言》共收錄白話短篇小說120篇,寫到商人或以商人為主人公的小說有50多篇,約占全書的1/2。這些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商人形象,表現出晚明時期商人的活動與思想,具有較強的認識價值。考察《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我們會發現《三言》中商人種類繁多,大多具有傳統美德,多為中小商人,作品在商人形象塑造上具有自己的特點,本文擬對《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塑造的特點進行分析。
                  一、肯定商人逐利的合理性,注重商業操作的敘寫。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古代不少名人都提出過抑商的思想,如荀子提出“務本禁末”。兩漢時期的賈誼、晁錯就有貴粟抑商之論。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重本抑末”的思想觀念一直占支配地位。重農抑商也是封建統治者長期奉行的一項基本政策。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迅速發展,農業人口相應減少,而外出經商的人卻越來越多。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寫道:“昔日逐之人尚少,今去農而改業者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無游手之人,今去農而游手趨食者又十分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而言之,已去六七分去農矣。”商品經濟的繁榮,也隨之導致人們在思想上的變化。舊的四民秩序逐漸崩潰,士農工商在升降中重新排座次。許多的思想家開始意識到商業的重要性,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萬歷首輔張居正倡導“厚農而資商,厚商而利農”的農商互惠的思想。趙南星進一步提出了“士農工商,生人之本業”的農商皆本的主張,把它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明后期還有士不如商的說法。崇幀本《二刻拍案驚奇》中就曰:“徽州風俗以商賈為第一等專業,科舉反在次著。”《三言》中就有反映這種轉變的作品。《張孝基陳留認舅》(《喻世明言》卷十七)中,老尚書除了讓長子讀書,以下四子農工商賈備執一藝。眾人不解,他解釋說:“世人盡道讀書好,只想讀書讀不了,讀書發個個望公卿,幾人能向金階跑?郎不郎時秀不秀,農工商賈雖然賤,各個營生不辭倦。從來勞苦皆習成,習老成苦筋力健。”他認為從事商賈不比讀書差,只要吃苦耐勞。
               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商業貿易的日益繁榮,商業發達的地區棄儒經商遂成風氣,如徽州“人庶仰賈而食,即閥閱之家,不憚為賈”,蘇州“縉紳士大夫多以貨殖為急”;江西省的新風俗是“少壯多不務穡事,出營四方”;福建省形成了“什伍游食于外”的局面;至于廣東人,則是“多務賈與時逐,北走豫章、吳、浙;西北走長沙、漢口;南走澳門”。因而“世間所敬者財也。我若有財,則科舉如反掌耳”。在明朝中后期,“輕商”、“賤商”的觀念已逐步被“重商”的觀念所取代。
                  人們對商人的重新認識,必然導致人們對商人逐利的重新認識。人們認為大丈夫以經商治生為急務,經商治生的目的是為了“贍養家口”,是為了“安生立命”,從而肯定了逐利的合理性。蔣興哥經商前對王三巧說,坐吃山空要成家立業。楊八老也要出去販貨贍養家口。這些商人不諱言個人的打算,對經商無一點自我解嘲與貶抑,更沒有流露出“以利存心”的戒懼不安,而對不能治生令家事消乏還有一種愧疚之心。經商是他們的立身之本,是他們的謀生之道,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表現出“好貨利”的合理性與社會價值。
                  作家肯定商業逐利的合理性,因此注重商業操作的敘寫。《賣油郎獨占花魁》(《醒事恒言》卷三)中的秦重因邢伙計挑撥被朱十老趕出家門后,他就在思考“做什么生意好?”,就注意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左思有量,只有油行買賣是熟間,這些油坊多曾與他相識熟,還去挑賣油擔子,是個穩足的道路”;他為人忠厚,生意作得很有人情味.深得顧客喜愛:“秦重得了這些便宜,自己轉賣珥人,也放些寬,所以他的油比別人分外容易出脫”;他講究經濟效益,巧作廣告宣傳:“把盛油的桶兒一面大大寫個秦字,一面寫汴梁二字,將油桶做個標記,使人一覽而知。從此臨安市上,曉得他本姓,都呼他秦賣油”;作為一個生意人,注意捕捉社會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它們與自己生意的聯系,善于尋找目標顧客:“秦重聞知昭慶寺僧人,要起個九晝夜功德,用油必多。遂挑了油擔來寺中賣油”;他善于分析人們的需要,從中尋找自己的小生意機會:“今日寺中雖然不做功德,難道尋常不用油的?我且挑擔去問他。若板得各房頭做個主顧,只消走錢塘門這一路,那一擔油盡勾出脫了”;為了把自己的生意做長久,他注意發展長期的穩定顧客,在昭慶寺,“秦重與各房約定,也是間一日便送油來用”:秦重的生意擴大后,需要幫手,他善待伙計,以贏得伙計在生意上的幫助和支持:“你豈夫妻兩口,只住在我身邊,只當個鄉親相處”。賣油的小小生意,秦重做起來還是頗有章法的。
                  施復在拾得六兩銀子后,就尋思著如何用這些錢去擴大生產。“有了這  銀子,再添上一張機,一月出得多少綢,有許多利息。這項銀子,譬如沒得,再不要動他積上一年,共該若干。到來年又添上一張,一年又有多少利息。算到十年之外,便有千金之富。”(《醒事恒言·施潤澤灘闋遇友》)
               《醒事恒者·徐老仆義憤成家》中的徐阿寄經商有自己的特色,一是注重市場調查與分析。第一次出門經商,他說:“大兒經商,本錢多便大做,本錢少便小做。須到外邊去,看臨期著便,見景生情,只揀有利息的就做,不是在家論的定的。”二是不墨守成規,有創新精神。他第一次販漆,從家鄉附近的慶云山進貨,認為“杭州離此不遠,定賣不起價錢”,“遂雇船直到蘇州”,“足足賺對合有余”。第二次販漆,改在杭州銷貨,因為他了解到“原來販漆的,都道杭州路近價賤,俱往遠處去了,杭州時常短缺。常言道:貨無大小,缺者便貴。”第三次販漆,“阿寄此番不在蘇杭發賣,徑到興化地方,利息比這兩處又好。”三是險中求穩,農商結合,相得益彰。他從十二兩銀子本錢做起,幾趟販漆販米的生意做下來,便“長有二千余金”,這時他決定“不如回去,商議置買些田產,做了根本,將余下的再出來運弄。”他們雖然做生意的資本因此會減少一些,但心里更踏實,做起生意來就更放得開些了:“再說阿寄將家中整頓停當,依舊又出去經營。這番不專于販漆,但聞有利息便做,家中收下米谷,又將來騰那。”
                  他們在商業運作上有共同的特點,注重分析市場與自身情況相結合,善于與買家和顧客拉好關系,注重穩妥,心中有著詳細的打算。此外,他們注重積累,不習慣于坐吃山空,明確提出要出外經營,楊八老、蔣興哥就是如此。
                  二、關注中小商人,同情商人經營的辛苦
                  《三言》中的商人不是那些煊赫一時,極具傳奇色彩的大商人,而是處于社會中下層的商人。他們不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子貢和范蠡一樣開創商業,名留史冊,也不像清代的胡雪巖那樣紅極一時,他們至多受到鄉鄰或顧客的稱頌而已。我們可以從多方而得知他們多是中小商人。首先,他們與政治、上流社會無多大聯系,大多出生貧寒。劉方劉奇是孤苦無依之人,多虧劉德好心收他們為義子。徐阿寄是徐家的奴仆,施復和丘乙大不過是他們鎮上同行業的眾多商入之一。蔣興哥、黃善聰和范巨卿都是繼承父親的小本生意。其次,他們做生意的原始資本并不豐厚。徐阿寄剛開始時只有十二兩銀子,秦重被朱十老趕出家時,身上只有三兩銀子,施復據推測也只有十多兩銀子而已。陳商算是眾人中較有錢的,也只能“湊二三千金”。第三。從他們對妻子的言語中,我們可知他們并不十分富有。蔣興哥在擔閣三年后,“揀了個上吉的日期,五日前對渾家說知道:‘常言坐吃山空’,我們夫妻兩口,也要成家立業;終不然拋了這衣食道路。”可見,蔣興哥并沒有巨資,他在為夫妻二人以后的生活掙錢。楊八老也對妻子說:“我年近三旬,讀書不就,家事日漸消乏。祖上原在閩、廣為商,我欲湊些資小,買辦貨物,往漳州商販圖幾分利息,以為贍家之資。”同蔣興哥一樣,楊八老也要考慮到養家糊口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三言》中出現了女性商人。在古代,女子都是守在家中,不在外面拋頭露面。《三言》中出現了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女扮男裝的女商人。黃善聰女扮男裝隨父外出經商,其父在異鄉染病逝世,獨自葬了父親。她并沒有因此而彷徨無助,反而能聰明的與李英合伙做生意,把生意經營的紅紅火火(《喻世明畝·令秀卿義結黃貞女》)。劉方“因母喪,隨父還鄉,想途中不便,故為男裝。后因父歿,尚埋淺土,未得與母同葬,妾故不敢改行,欲求一安身之地,以厝先靈”。在這種不得已的情況下,她被劉德收為義子。她能“日夜辛勤,幫家過活,侍奉劉公犬婦,極其盡禮孝敬”,與劉方開了間布店。一二年間,掙下一個老大的家業(《醒世恒言·劉小官雌雄兄弟》)。女子雖被認為不如男,一旦經營起來,也能干的有聲有色。
               同時,作家還肯定商人經營的辛苦。在某些作品中,商人天天吃著山珍海味,穿著錦衣華服,坐著高頭大馬,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如此,《三言》就寫了許多過著艱辛生活的商人。秦重每天要早起挑著油擔在坊間巷里穿梭,不知要走多少的路。外出經商的商人不僅要在外奔波,還要擔心自己的身體和貨物的安全。如黃善聰的父親和徽州陳商兩人在外經商時染病,最后病死異鄉,尤其是陳商死時沒有任何親人在場。社會混亂時,商人還要擔心碰上強盜,人財兩空。陳商就碰到過強盜打劫,更有慘者如楊八老。他外出經商碰到倭寇。被他們所擄,在日本國整整過了十九年的奴隸生活,與親人音信全無。《楊八老越國奇逢》(《喻世明言》卷十八)那首濤把為商的辛苦說得淋漓盡致:
               人生最苦為行商,拋妻棄子離家鄉;
               餐風露宿多勞役,披星戴月時奔忙;’
               水路風波殊未穩,陸程雞犬驚安寢;
               平生豪氣頓消磨,歌不發聲酒木飲;
               少些利薄多資累。遠非懷璧將為罪;
               偶然小恙臥床幃,鄉關萬里誰書寄;
               一年三載不會程,夢魂顛倒妻孥驚·
                  此詩把為商的辛苦說得淋漓盡致。商人中的行商比坐賈更辛苦,為了逐利,拋女棄子,背井離鄉。既要受辛勞之苦,又受饑餓寒凍之侵。若遇病恙,更是孤苦無依,而途中險惡,難以盡說。因此不僅商人擔心受怕,連妻兒子女都是惶惶狀態。作家馮夢龍借這首詩表達了對逐利商人的同情。
                  三、塑造商人形象注重其美德
                  由于我國古代采取重農抑商的政策。人們對商人普遍存在著鄙視的態度,因而以前多數文人作品中的商人都是簿情寡義,奸詐狡猾之輩。馮夢龍卻打破歷來文人對商人的否定寫法,在文學殿堂里為他們樹碑立傳。
                  首先,《三言》中的商人多追求愛情,注重夫妻之情。在封建專制社會,商人是貶抑的對象。在文學作品中,商人歷來被定位于“重利輕別離”的角色。為了追求利潤他們不惜拋家棄婦。《三言》中的商人則不然。《賣油郎獨占花魁》中的秦重是一個勇于追求愛情的人。他在齊衙內花園門口偶遇花魁王美娘.對其心生愛意,朝思暮想。為了能親近仆人,秦重不惜花費積攥一年的銀子。后來當花魁娘子故意以輕視傲慢的態度冷落他時,他并為為自己已經付出的銀子去強行行使一個嫖客的“合法”權利,因為她是自己心愛之人而細致周到,徹夜不眠地照顧醉酒的美娘。經過一些波折后,秦重對她的真情打動了美娘,最終贏得美人為妻。《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喻世明言》卷一)看重夫妻之情的蔣興哥與王三巧新婚之時,“男歡女愛,比別個夫妻更勝十分”,兩人“朝暮為樂”,日子過得飛快。蔣興哥外出經商,王三巧卻與陳商有染。他回家后,并沒有將妻子痛打一頓,而是責怪自己“只為貪著蠅頭微利,撇他年少守寡.弄之這場丑來”不得已修妻。三巧改嫁吳進士,“興哥顧了人夫,將樓上十六個箱籠,原封不動,連鑰匙送到吳進士船上,交割與三巧兒,當個陪嫁”。正是因為他重情,所以在合浦遇難時,三巧兒才會向吳知縣求情。他兩人不重真情,怎會有贏得美人心,夫妻團圓的好結局。
                  其次,《三言》中的商人在金錢面前大多能保持清醒,拾金不昧。《呂大郎還金完骨肉》(《警世通言》卷五)呂玉丟了兒子,便長期在外販布,尋訪兒子下落。一次,在陳留拾得二百兩銀子,他想道:“這不意之財,雖則取之無礙,倘或失主追尋不見,好大一場氣悶。古人見金不取,拾帶重還。我近三旬,尚無子嗣,要這橫財何用”,行數百里外,在客店遇到失主陳朝奉,將銀子如數還給陳氏。陳氏聽說呂玉丟了兒子,愿將自己買得一個小廝給呂玉作養子,哪知這小廝正是呂玉的親生兒子。呂玉因其善行,得以骨肉相聚。施復也拾得銀子。雖然他急需銀子擴大生產。但他顧念他人怕失銀子而喪了性命,在原地等了半日,將銀子還給失主。六年后,施復外出買桑葉,泊船灘闕,到村里借火,巧遇當年失主朱恩,留他食宿,送他桑葉。
                  再次,《三言》中的商人大多誠實、重信義。或許是因為商人追求利潤的緣故,加上人們對商人的鄙視,大多數商人都被描寫成不義之輩。事實上,許多商人亦是重信義之輩。《劉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劉德父子就是如此。劉德是個丌酒店的小商人,他平素好善,極肯接濟人,買賣公道。后來,劉方劉奇“起一個布店,四方過往客商,見二位少年志誠,物價公道,傳播開去,慕名來買賣者。擠擠不開”。秦重因做生意不短斤少兩,招徠了許多固定的主顧。這些商人因為他們的誠實守信,贏的了生意上的成功。《三言》中更有一些商人甘為信義而死,如范巨卿。范巨卿與張勛兩人相約重陽之日相見。范巨卿“為商賈用心,失忘了日期。今蚤方醒,相見其所約,遂自刎而死。”(《喻世明言·范巨卿雞黍生死之交》)徐阿寄見徐家兩兄弟欺負徐家孤兒寡母,便義氣地挑起了照顧的責任。
                  第四,《三言》中的商人多是知恩圖報的君子。郭仲翔被蠻人所擄,修書求吳保安幫忙。吳保安對其妻曰:“今彼在死聲之際,以性命托我,我何忍負之?不得郭回,誓不獨生”,“撇了妻兒,欲外出為商”。整整在外過了十個年頭,兒子由襁褓嬰兒,以長到了十一歲。(《喻世明言·吳保安棄家贖友》)雖然郭仲翔對他有恩在先,但能為朋友棄家十年而不歸實屬不易。賈昌因“這螻蟻之命,都由老相公所賜”,在石知縣死后,收留了其女月香,待她如上賓。他發現老婆對月香主仆二人不好時,怒斥其妻。賈昌因此一年多不外出經營。最后,他因其妻賣石小姐而修妻(《酬世恒言·兩縣令義婚孤女》)。他們報恩并不是幾句言語,也不是幾兩銀子,是真正地為朋友鞠躬盡瘁。
                  此外,《三言》中的商人多仗義疏財,濟人之困。劉德見劉方劉奇兩人父母雙亡,孤苦無依,好心收留兩人,王公收留了落魄的窮馬周,并為其指路。
                  最后,贊美商人自尊、自強自立的思想。歷來,他們被鄙視,被認為無自婚,依附權辨。《三言》極力描寫商人自尊、自立自強的一面。阿寄是徐家的奴仆。在三兄弟分家的過程中,被當作累贅分到孤兒寡母家。他要“爭一口氣”,“不被人恥笑”,為了自己的人格尊嚴,同時也為了就孤兒寡母一家于窮困之中。他不甘老邁,晚年經商“待老奴出去做寫生意,一年幾轉,其利豈不勝牛馬數倍?”“營運數年,怕掙不起個事業。”商人背井離鄉,闖蕩江湖,無依無傍,這種生活培養了商人的獨立自主的品格。黃善聰就是其中一例。她母親在她很小時就去世了,家中唯一的姐姐也嫁出去了。她女扮男裝隨父親黃公“以販線香為業”。黃公客死他鄉,她一個女孩子在他鄉遭此變故,沒有驚慌,也沒有去哀求別人,獨自一人料理父親的喪事。此后,她并沒有投靠出了嫁的姐姐,而是繼承了父親的生意,選擇了一個可靠的生意伙伴合作,自己養活自己,把生意經營的紅紅火火。
                  較之以往的作品,《三言》對商人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作品雖然寫到一些商人,但并非主要人物,且在作者筆下,十商九奸,大多數是見利忘義之徒,不齒于人的反面角色。如《水滸》里的極不顯眼的鄭屠、蔣門神是欺負弱小稱霸鄉梓的惡徒。《金瓶梅》是第一部為商人立傳的長篇小說,但作者卻從家庭方面的荒淫縱欲,揮金如土土,暴殄天物和官場公務方面的送往迎來,逢迎巴結,奪人財帛來寫其奸。而《三言》中,作者對大多數商人都是褒揚的。他肯定了秦重追求真愛,蔣興哥的重情;贊美了吳保安、賈禺的知恩圖報,為朋友盡心盡力的精神,頌揚了呂玉、施復拾金不昧的精神。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三言》之所以在商業題材上取得很大成功,就在于明末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作家提供了商人的原型。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從事商業的人數的增多,促進了商人階層的形成。隨之而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陰民”說崩潰,重商觀念的形成令更多的人關注商人,關注商業活動。同時,作家觀念的改變使《三言》對待商人的態度發生變化。馮夢龍出生與蘇州府長洲縣。當時的蘇州是一個作坊林立的絲織業中心,又是店鋪林立的中心,商業活動頻繁,商品經濟發展。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馮夢龍與商人多有接觸并親身參與一些商業活動,深諳商業活動,這無疑對馮夢龍創作《三言》提供了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在強大的利益驅使和引誘下,超穩定的傳統的倫理心理結構也會在利益面前倒塌。商業社會要走向正規,需要健全的法制,需要形成一種適宜經濟體制運行的文化環境。在晚明商業經濟社會,封建等級被突破,尊卑秩序混亂,偽劣商品泛濫,欲海橫流,騙局盛行。馮夢龍在這樣一種新舊兩種觀念轉型時期,看到商業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痛心疾首于商業經濟帶來的傷風敗俗、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的現象和行為,深感到在缺乏商業道德規范的情況下,商業經濟對社會的惡劣影響可能超過商業經濟的正面影響。但他只能從感性出發,張揚一些勤奮經商,誠實經營的經商之人,歌頌他們的美德。因此,作家在肯定商人逐利的合理性,注重商業操作的敘寫的同時,特別對商人身上的自尊、自立、自強及其他的一些傳統美德加以贊揚,對新興的商人階層進行道德規范,從而達到功懲教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夢龍:《三言》,岳麓書社,1989年5月,第一版
              2、吳  慧:《中國古代商業》,商務印書館,1998年,第一版
              3、陳大康:《明代商賈與世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
              4、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上海國際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上一篇:論郁達夫小說零余者的文化內涵 下一篇:論《西廂記》的語言特色
              Tags:《三言》 商人 形象塑造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