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劉蘭芝的愛情悲劇根源 有漢一代,辭賦盛行,詩壇一度冷落。及至“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樂府民歌出現(xiàn),使文壇為之一新,大放異彩。它以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嶄新的形式,為我國古代詩歌增添了光彩,并成為漢代文學(xué)的突出成就,它是漢末廣大人民生活的一面鏡子。其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此詩最早見于南朝詩人徐陵所編的《玉臺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后人常以詩的篇首句“孔雀東南飛”作為篇名)。這首代表漢樂府民歌藝術(shù)高峰的長篇敘事詩,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廣泛傳誦,交口贊頌,被譽之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長篇敘事詩的“雙璧”之一,不少學(xué)者專家的許多文章的觀點,以現(xiàn)實性、社會性、歷史性為原則,切中肯綮,為后代學(xué)習(xí)研究者所認同,皆已形成共識。每次讀《孔雀東南飛》,常讀常新,常新常想:劉蘭芝那么知書識禮,聰明美麗,勤勞能干,溫順賢慧,簡直是一個至純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與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為什么不喜歡這樣的兒媳,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劉蘭芝做個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稱職,而縣令和太守為什么還會派媒人替兒子去向劉蘭芝求婚?同時,蘭芝仲卿他們以自殺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禮教進行有力抗?fàn)幰院螅瑑杉視蠛显釂幔窟@一系列困惑,讓我更為執(zhí)著地深思造成劉蘭芝、焦仲卿婚姻愛情悲劇的根源。 對于這些問題,有人認為,由于劉蘭芝嫁到焦家后沒有生育,使焦家面臨絕嗣的危險。因為在宗法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最講究的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婦女婚后不育,就理所當(dāng)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惡厭棄,因而劉蘭芝終被休棄勢所難免。[其中“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出自于《孟子·離婁上》]然而,我思考再三,總感這一理由難以服眾。其一,劉蘭芝十七歲嫁到焦家(“十七為君婦”),和焦仲卿僅僅生活了兩三年(“共事二三年”),這時她的年齡充其量二十來歲,據(jù)此就武斷的認為她今后不會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現(xiàn)象司空見慣,這應(yīng)該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備的生活常識。如果劉蘭芝當(dāng)時真的被斷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這樣門第尋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慮“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嚴重后果而斷然休棄,難道聲名顯赫的堂堂縣令、太守家會不考慮“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嚴重后果而鄭重聘娶?這顯然更是不合情理。 也有論者認為劉蘭芝被休棄的原因是詩中焦母所說的“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出自《孔雀東南飛》]。然而,縱觀劉蘭芝在焦家的表現(xiàn),不僅找不到劉蘭芝“無禮節(jié)”、“自專由”的依據(jù),恰恰相反,劉蘭芝“有禮節(jié)”、“不專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當(dāng)劉蘭芝看出“大人故嫌遲”,自知“徒留無所施”,順從母意,主動向焦仲卿提出“及時相遣歸”;臨走前,“雞鳴”、“起嚴妝”,“上堂拜阿母”,“卻與小姑別”。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有禮有節(jié)。另外,劉蘭芝被遣前夕與焦仲卿生離死別時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fù)來還?”驗之于全詩對劉蘭芝的描寫,也始終看不出劉蘭芝有什么“無禮節(jié)”“自專由”的越軌行為。我們透過詩歌的字里行間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劉蘭芝知書達禮、溫順賢慧的美好品德,讓人感到劉蘭芝的臨行表白句句是真,毫無虛言。可見,焦母的“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不過是焦母掩蓋自己休媳真意的蠻橫借口,根本不是劉蘭芝被休棄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兒媳是由于“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的這一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那么,劉蘭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棄呢?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看待任何一個社會問題,都不能脫離一定的歷史背景。《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fā)生在東漢末年(“漢末建安中”),那么,我們就只能從漢代社會中去找尋劉蘭芝無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學(xué)者董仲舒的建議下,漢武帝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治國方略。由于社會現(xiàn)實的實際需要和統(tǒng)治階級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獨尊地位。當(dāng)時儒家學(xué)說成了規(guī)范人們思想行為和處理日常事物的唯一準(zhǔn)繩和依據(jù),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響到家庭、婚姻關(guān)系的各個方面,而當(dāng)時在“休妻”這件事上最權(quán)威的“法律依據(jù)”莫過于儒家學(xué)說中的“七出”之律,婦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條,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棄。在漢代,作為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據(jù)什么把劉蘭芝趕回娘家的呢?現(xiàn)在我們來探討劉蘭芝當(dāng)時橫遭休棄的原因,只能從當(dāng)時被奉為圭臬的“七出”中去尋找根據(jù)。 “七出”在儒家學(xué)說中又叫做“七去”“七棄”,這是在那個婦女沒有任何地位和尊嚴的男權(quán)社會中丈夫遺棄妻子的七種借口,也是為維護夫權(quán)而強加在婦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閱《儀禮·喪服》,里面記載“七出”的內(nèi)容為;一、無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妒忌,七、惡疾。當(dāng)時社會的婦女,只要犯有這其中的任何一條,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棄。 對照劉蘭芝在焦家的表現(xiàn),劉蘭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條呢?如前所述,第一條“無子”顯然不能成立。由詩中描寫的“守節(jié)情不移”“女行無偏斜”等句可知,劉蘭芝的品行貞潔賢惠,循規(guī)蹈矩,無可挑剔。第二條“淫逸”,第五條“盜竊”恐怕也不能成立。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歲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門辛”,甚至在因失愛于婆婆,蒙屈受怨,無端遭遣時,臨行還再三叮嚀小姑“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這說明她是一個知書達禮,勤勞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條“口舌”,第六條“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條“惡疾”,卒讀全詩,始終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惡疾”的蛛絲馬跡,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劉蘭芝也許是犯了“不事舅姑”的大過。 也許會有人說,至純至孝的劉蘭芝,怎么會“不事舅姑”呢?我們認為,探討任何一個社會問題,都要把問題放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nèi)加以分析。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是非標(biāo)準(zhǔn),在劉蘭芝生活的男權(quán)社會里,衡量一個女子是否合乎“婦道”,是和我們今天的標(biāo)準(zhǔn)大不相同的,當(dāng)時衡量“婦道”的是非標(biāo)準(zhǔn)是以儒家學(xué)說中的封建禮教為繩墨的。婦女須“成婦禮,明婦順”,“婦順者,須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當(dāng)于夫”。[出自《禮記·昏義》]也就是說,作為女子,與丈夫的親密程度不可超過與舅姑(即“公婆”)的親密程度,否則即為“不事舅姑”。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出自《禮記·內(nèi)則》]也就是說,兒子過于喜歡妻子,引起父母不高興的,可以休棄。 縱覽全詩,我們不難看出,焦仲卿和劉蘭芝是一對十分恩愛的美滿夫妻。他們已經(jīng):“共事二三年”,但兩人猶覺得“始爾未為久”。一個說“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一個說“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出自《孔雀東南飛》]。即或是遭受焦母無端迫害,行將分手之時,他們還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出自《孔雀東南飛》]可見,他們愛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純真,多么癡迷,多么堅貞!甚至最后為了忠貞不二的愛情而“舉身赴清池”、“自掛東南枝”[出自《詩經(jīng)》]。無論是富貴不淫的劉蘭芝還是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們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顯地傾斜于自己所鐘愛的戀人,而不是自己的母親。他們誰都不能割舍自己對戀人的那種特殊的癡愛而移情于母親。作為封建社會里一個充滿禮教思想的蠻橫專制、濫施淫威的婆婆,自兒媳蘭芝過門后,一心想使她成為自己任意擺布的馴服工具。兒媳的一舉一動必須受家長支配。她看到與自己相依為命的獨子婚后把愛更多地獻給自己的妻子,心中當(dāng)然不是滋味,當(dāng)然未免會產(chǎn)生一種失落感,當(dāng)然會把這一切歸咎于兒媳對兒子的殷勤承歡和狐媚吸引,甚至?xí)J為是兒媳婦把兒子從自己身邊生生搶走了。于是自然而然會遷恨于兒媳婦,自然而然會覺得“失恩義”,自然而然會覺得“大不悅”。而因兒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悅的,封建禮教明文規(guī)定著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懷忿”的焦母自然就要憑借這一條將蘭芝驅(qū)遣回家。這,就是剛強不阿的劉蘭芝失寵于婆婆橫遭休棄的真正原因。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劉蘭芝感到被遣的命運勢所難免,盡管她“奉事循公姥”,“晝夜勤作息”,也難逃“被遣”的厄運。也只能“自遣”了。 在禮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時代,因年輕夫妻過分恩愛而使父母不悅造成的婚姻悲劇又何止劉蘭芝、焦仲卿兩人?宋朝大詩人陸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據(jù)記載:“陸務(wù)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于其母夫人為姑侄,伉儷相得,而弗獲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絕之,則為別館,時時往焉。姑知而掩之,雖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隱,竟絕之,亦人倫之變也。”[出自周密的《齊東野語》]陸游與其表妹唐婉的愛情悲劇跟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悲劇何其相似?兒子“甚宜其妻”,夫妻倆人“伉儷相得”竟成為沉浸于愛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橫遭迫害,勞燕分飛,生離死別,各分東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在現(xiàn)在看來是何等的荒謬和不可思議,而在那個時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禮義! 劉蘭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來,足見蘭芝的品貌不同尋常。但如前所述,劉蘭芝做個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稱職,而縣令和太守為何還會派媒人替兒子去向劉蘭芝求婚呢?在劉蘭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擇偶配婚已十分講究門第、容貌、才華、年齡和婚史等。縣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條件這么好,為何不向“窈窕艷城郭”的賢女秦羅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劉蘭芝?如果說縣令和太守是仰慕劉蘭芝的聰明美麗、多才多藝和很有教養(yǎng),那么他們對劉蘭芝嫁給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該不會一無所知吧!如果我們從反常的心理解釋反常的行動,一切就顯得萬分合乎情理:縣令和太守替兒子求婚是假,為己納妾是真!在封建時代,對于一個被休待嫁的劉家女來說,等待她的將是一條布滿陷阱、灑滿血淚的路。 劉蘭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長制度的壓迫,殉情以后,會“兩家求合葬”嗎?回答應(yīng)當(dāng)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長和封建禮教的代表。在他們看來,劉蘭芝蔑視封建禮教,反抗兄長之命,新婚之夜“舉身赴清池”,讓太守一家枉花無數(shù)錢財,空歡喜一場,可謂叛經(jīng)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飽讀詩書,任職臺閣,得知劉蘭芝自殺,也竟然丟官拋母,“自掛東南枝”,實屬不忠不孝,當(dāng)懲不貸。從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場來看,“兩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無情,而焦母蠻橫頑固,獨斷專行。當(dāng)初,太守派媒人來求婚,劉蘭芝不忘“府吏見丁寧”,一心只盼破鏡能重圓,可阿兄對妹妹的事情卻無絲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訓(xùn)斥蘭芝“后嫁得郎君”,“足以榮汝身”,“作計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毀了兒子的幸福,面對兒子殉情的拜別,仍是一副鐵石心腸,絲毫不肯回心轉(zhuǎn)意,收回成命。從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來看,“兩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貴不淫的劉蘭芝一“舉身”,不僅毀了阿兄的高攀夢,還丟盡了阿兄的臉面;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掛”,不僅使焦母日后無靠,還使焦家香火斷絕。巨大的打擊無疑會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瀾,然而,除了絕望、痛苦、惱怒和怨恨以外,還會有些什么?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從焦母和阿兄的內(nèi)心感情來看,“兩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筆者認為,劉蘭芝夫婦死后的情況,完全出于詩人的想象與幻想。“兩家求合葬”和“魂化雙飛鳥”都是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詩人借此表達了人們對劉蘭芝夫婦不幸遭遇的同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封建禮教的抗議和嘲弄。機械地把“兩家求合葬”理解成為寫實的手法來看待“合葬”,不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這兩個人物形象,也將大大削弱全詩“揭露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題。 作為悲劇主人公劉蘭芝的美好靈魂 的重要因素和她悲劇性格的重要特征有二:其一是她自尊自重,要竭力維護在封建家長專制下自身人格的尊嚴。當(dāng)時婦女從社會到家庭都處于屈辱的地位,這也是大部分女性任命、屈從的理由,但蘭芝不任命,她要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并為此作出了努力,甚至付出了代價。 面對焦母的逼迫,她寧可忍受恩愛夫妻分離的痛苦,也要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主動請歸,并顯得極有志氣,從容鎮(zhèn)定,滴淚不流。在仲卿面前、也沒有哀求仲卿去向焦母求情以容納自己。回娘家后,阿兄逼嫁時的所言,雖然也包含著兄長對妹妹前景的憂慮關(guān)懷,但蘭芝早 就看透阿兄的本質(zhì),其實貪財是真、關(guān)懷是假,無異于是把她當(dāng)物品買賣。又考慮到與仲卿“渠會永無緣”,為了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蘭芝不認命,不愿屈辱地住在阿兄家,便違心答應(yīng)以贏得機會和時間。其二是忠于愛情、并愿能按照會己的意志行事,下愿屈從。她主動請歸 ,不是因為她對愛情不忠,而是由于不得已。她回娘家后,念念不忘仲卿的“情義”,一再抗婚。阿兄逼婚時,她答應(yīng)嫁給“郎君”是以退為進,一則因為她與仲卿復(fù)合完全絕望了,再則因為她要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愿住在阿兄家受冷遇,一句話,是因為忠于愛情。 是因為環(huán)境逼迫她無路可走了,她才違心答應(yīng)的。蘭芝的這種既要維護自己人格的尊嚴,在婚姻愛情上又要按自己意志行事,不愿屈從的想法是對的,這種要求是合理的,這種追求是高尚的。但當(dāng)時封建宗法邪惡勢力異常強大,它只允許人們順從、遵守,不允許人們?nèi)涡裕?nbsp; 反抗,所以它一旦發(fā)現(xiàn)這一任性的活躍的小丫頭竟然膽大包天,敢在它頭上動武,就威性大發(fā)、勃然大怒,一掌把這稚嫩的嬌媚的嬰兒緊緊地、死死地掐死扼殺在搖籃里,直至粉碎。所以這就決定了蘭芝的抗?fàn)幍谋厝皇。瑳Q定了她的悲劇的不可避免,最終成為封建禮教的 被摧殘被毀滅的犧牲者。但蘭芝的維護人格尊嚴和爭取婚姻自主、生活幸福的可貴行為與頑強精神,是當(dāng)時黑暗王國里的一顆璀璨明星,永不隕落,永放光芒。 長詩結(jié)尾部分寫到蘭芝夫婦死后合葬,精魂化而為鳥,這是詩人對他們奮力抗?fàn)幍恼x性的肯定和歌頌,也是對繼續(xù)抗?fàn)幍暮笫琅涯嬲叩墓奈韬图睢?v觀全詩,讓人有一股激情,一種沖勁,它鼓舞人們化悲痛為力量,用悲劇的美,悲劇的力量去喚起抗?fàn)帲瑔酒鸪绺摺?喚起警醒,喚起希望,去鼓舞人們勇往直前地沖破一切藩籬枷鎖,迎接新的曙光,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這是悲劇創(chuàng)作的最終的斗爭。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也是悲劇創(chuàng)作的最終目的。《孔雀東南飛》這首長篇敘事詩就是對這一點作了完美的注釋。人非木石,熟能無情,劉蘭芝、焦仲卿執(zhí)著純真的愛情雖為封建禮教所不容,卻為世俗人情所贊賞。千百年來,人們同情、贊美這對青年戀人忠貞不渝的愛情,更欣賞欽佩他們?yōu)樽非髳矍楹妥杂啥M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雖是悲劇,卻極富正義色彩。這一愛情悲劇,是當(dāng)時社會的反映和寫照,是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zhì)的控訴。學(xué)習(xí)欣賞這首凄美的愛情詩,我們認識到了古代社會的罪惡,看到了中國婦女為了爭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劉焦的自盡,是失敗,也是勝利。這種方式的抗?fàn)帲m說消極,但畢竟是黑暗當(dāng)中的一線光明,給后人以積極的啟迪,更應(yīng)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婦女的權(quán)利和地位。 總之,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孔雀東南飛》,時間的浪潮沒有沖刷掉它的色彩,歷史的灰塵沒有封蓋住它的光澤,這和它極高的美學(xué)成就是分不開的。它在中國古典悲劇史占據(jù)著—個特殊的地位,它的出現(xiàn)標(biāo)志著我國古代敘事詩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為我國悲劇美學(xué)藝術(shù)奠定了基礎(chǔ),它在我國古典文學(xué)的寶庫中永遠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劇美是個性價值完整成熟的最高境界,達到了真實美、形象美、人格美、語言美、悲劇美的最佳組合。 人非木石,熟能無情,劉蘭芝、焦仲卿執(zhí)著純真的愛情雖為封建禮教所不容,卻為世俗人情所贊賞。千百年來,人們同情、贊美這對青年戀人忠貞不渝的愛情,更欣賞欽佩他們?yōu)樽非髳矍楹妥杂啥M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雖是悲劇,卻極富正義色彩。這一愛情悲劇,是當(dāng)時社會的反映和寫照,是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zhì)的控訴。學(xué)習(xí)欣賞這首凄美的愛情詩,我們認識到了古代社會的罪惡,看到了中國婦女為了爭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劉焦的自盡,是失敗,也是勝利。這種方式的抗?fàn)帲m說消極,但畢竟是黑暗當(dāng)中的一線光明,給后人以積極的啟迪,更應(yīng)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婦女的權(quán)利和地位。 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現(xiàn)實主義詩歌發(fā)展中的一座高峰,劉、焦兩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劇極具典型意義,他們的死,歷來受到人們的同情和贊頌.但故事當(dāng)中的"遣歸"、"求婚"、"合葬"這幾個至關(guān)重要的情節(jié)似充滿著矛盾,只有深思造成劉蘭芝、焦仲卿婚姻愛情悲劇的根源,才能理性地認識矛盾的必然性,從而再現(xiàn)劉蘭芝剛強不阿,理性抗?fàn)幍恼x形象。 參考資料:1、《詩經(jīng)選》,余冠英著,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6年出版。2、《詩經(jīng)新注全譯》(增訂本),唐莫堯著,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4年出版。3、《詩經(jīng)今澤今注》,楊任之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4、《詩經(jīng)楚辭選》,喬力主編,太白文藝出版社,2004年出版。5、《漢樂府研究》,張永鑫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6、《樂府民歌百首》,張小平譯注,安徽文藝出版社,2004年出版。7、《中國古代文化史》,陰法魯、許樹安主編,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出版。8、《古典文學(xué)研究叢稿》,王達津著,巴蜀書社,1987年出版。9、《中國古代文學(xué)簡史》,郭預(yù)衡主編,北京師范學(xué)際出版社,1992年出版。10、《歷代名篇賞析集成》,袁行霈主編,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88年出版。 11、《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徐中玉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12、《文學(xué)概論》,安徽人民出版社。 13、《〈孔雀東南飛〉悲劇根源新探》,載《語文學(xué)與研究》1998年第4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xué)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