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中文系文學論文

超然物外和物我兩忘的神仙風韻

本論文在中文系文學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超然物外和物我兩忘的神仙風韻
——論陶淵明田園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摘 要]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陶淵明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詩歌創作,是開創“自然平淡”詩風的鼻祖。他用詩歌再現真實的田園生活,真誠樸實的思想;他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親,最終進入物我合一的境界。他的田園詩意境高遠,超凡脫俗,被后人推崇備至。直至今日,有多少人都能吟誦他的千古佳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種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的詩取材于田園,植根于田園,而其實際意義卻遠遠超出田園領域之外,延伸到廣闊的社會人文和封建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這個層面上,我們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淵明田園詩的時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認識、理解它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關鍵詞]陶淵明 田園詩 思想內容 藝術特色

 談到田園詩,就會想起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多么優美的意境,多么怡然的心境!只有心遠塵俗的高人隱士,才能如此悠然自得,物我皆忘!詩的作者陶淵明正是這樣一位心境淡泊的高士。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陶淵明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詩歌創作,是開創“自然平淡”詩風的鼻祖。他用詩歌再現真實的田園生活,真誠樸實的思想;他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親,最終進入物我合一的境界。如果僅從他的田園詩的字面上看,詩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兩忘的超凡脫俗,真有著神仙般的無限風韻。然而生活與事實遠非如此浪漫,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當時的社會是政治黑暗、腐敗,官場險惡,統治階級和底層民眾之間等級森嚴、沖突頻繁,高門貴族生活奢侈糜爛,人民群眾生活困苦不堪。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陶淵明出任了幾年小官之后,終因耐受不住“樊籠”般的官場、不愿與腐敗的官僚們同流合污而回歸田園。正如《歸去來兮辭并序》中所描述的“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返”,他就像一只疲于飛翔的鳥兒終于回到了簡陋而溫馨的巢穴。當時的文壇“玄學”盛行,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綺語浮詞、鋪錦列銹,而陶淵明卻能以清新、質樸的詩作傲然而立,表現出巨大的挑戰精神,最終至真至美的境界和同代人無法企及的高度。陶淵明的田園詩雖取材田園,植根于田園,但其實際意義早已超出田園領域之外,延伸到廣闊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這個層面上,我們才能不僅僅停留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面,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淵明田園詩的時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認識、理解它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一、陶淵明詩的思想內容
 陶淵明是我國文學史上開宗立派的重要詩人。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形式主義風氣盛行之時,詩壇上充斥著談玄悟禪、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綺語浮詞、鋪錦列銹。但陶淵明卻有著豐富、真實的田園農耕生活經歷,和勞動人民有著親密無間的接觸。他描寫真實的而農村生活、抒發勞動人民熱愛生活的感受,他在一個玄學盛行、華美主義支配文壇的時代里,以清新、質樸的詩作傲然而立,表現出巨大的挑戰精神。
 1、高遠的理想與志趣
 陶淵明幾次出仕,看透了官場的險惡、社會的黑暗與他高遠的理想和志趣格格不入,41歲時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最終逃離“樊籠”,辭官歸隱。在勞動期間,他創作了了大量的田園詩,抒發他親近自然、參加勞動的喜悅之情,同時描寫了對黑暗社會和官場的憎惡和對純潔田園生活的熱愛。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詩人把統治階級的上層社會斥為“塵網”,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羈鳥”、“池魚”,把退處田園說成是沖出“樊籠”,表現了他對世俗社會的厭棄以及陶醉自然的人生態度。詩人著重細致描寫了純潔、幽美的理想家園,字里行間流露了作者對大自然由衷的喜愛。在這里,寧靜、美好的田園生活與虛偽、欺詐的貴族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具有動人心神的力量。
 當詩人身在宦途時,總有一種“暫為人所羈”的感覺,心情無法平靜,他會“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但當他遠離了污濁官場,回到田園中來,就感到精神上的自由與安寧。
如《飲酒》第五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寧靜的生活、淡泊的心境正是詩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生活與心境。
 詩人的田園生活雖然是遠離統治階級,卻更接近了下層文人和農民。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心賞文:“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有樸實的農民共話桑麻:“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有鄰里的相與宴飲:“漉我新熟酒,只雞邀近局”,也有天倫之樂,“親戚共一處,子孫還相保”。
 2、勞動生活內容的反映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詩中以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從草木叢生的小徑上荷鋤歸來的勞動者的動人形象,他披著月色、衣襟被露水沾濕,雖然辛勞了一天、地里“草盛苗稀”,但他神情毅然閑適,因為親自農耕的愿望得到了滿足。《懷古田舍》詩說:“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風景和農事活動的描寫中洋溢著一種喜悅之情。由于詩人親自參加了農業勞動,并由衷地喜愛它,勞動,第一次在文人創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頌。他的一些田園詩還表現了只有一個勞動者才可能體會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二首說:“桑麻日已長,我土日以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表現了他對農作物收成的密切關懷。《于西田獲早稻》詩說:“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不僅表現了與剝削階級寄生觀點鮮明對立的依靠勞動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現了不辭辛苦、堅持躬耕的頑強態度。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識,使他的田園詩閃爍著進步的思想光輝。
 3、田園困苦狀態的描寫
 田園生活就應該實浪漫、怡然的嗎?并非時時充滿“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意趣。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有一些詩作真實地描寫了陶淵明田園生活的貧困狀態。
 《歸園田居》第四首說:“徘徊丘壟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途。” 《示龐主簿鄧治中》說:“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炎火屢焚如, 螟蜮恣中田;風雨縱橫至, 收斂不盈廛。夏日長抱饑, 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 及晨愿烏遷。”《有會而作》說:“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歲暮和張常侍》說:“民生鮮長在,矧伊愁苦纏。屢闕清酤至,無以樂當年。窮通靡攸慮,憔悴由化遷。” 《乞食》說: “饑來驅我去, 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叩門拙言辭。”這些詩雖然大多數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每逢天災不免屢受饑寒的境遇,但是當時在戰亂和災害中痛苦掙扎的農民生活情景也可見一斑了。
 綜上所述,陶淵明的田園詩,是詩人農村生活的真實反映。不過,這是通過詩人思想的三棱鏡透視出來的農村生活,是詩人藝術心靈的外化。陶淵明不是單純地通過直接描寫農民日常的痛苦生活,來鞭撻現實社會的不合理,而是通過描繪與黑暗現實相對立的幽美的田園景象來否定和批判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也就是說,他不是主要通過描寫現實中的丑來批判丑,而是通過描寫理想中的美來否定現實中的丑的。詩人的這種獨特的把握現實方式,是由他個人特定的社會思想所決定的。
 二、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陶淵明的詩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這是和他的詩歌內容以及表現上的特點分不開的。他的詩的主要內容是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的書寫出來,仿佛“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絲一毫斧鑿之痕。
 自然,日常生活的詩化,不僅是陶淵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園詩的總體藝術特色。他作詩不存祈譽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觸就訴諸筆墨,既無矯情也不矯飾。他說:“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⑴又說:“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 ⑵由此可見他的創作態度。陶詩的聲吻和節奏,舒緩而沉穩,給人以藹如之感。他的田園詩多用內省式的話語,坦誠地記錄了他內心細微的波瀾,沒有奪人的氣勢,沒有雄辯的力量,也沒有軒昂的氣象,卻如春雨一樣慢慢地滲透到讀者的心中。他的田園詩不追求強烈的刺激,沒有濃重的色彩,沒有曲折的結構,純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體驗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寫出來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黃徹所說:“淵明所以不可及者,蓋無心于非譽、巧拙之間也”。
 陶淵明的詩歌雖然平淡,卻不淺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詩歌語言雖然只是極普通的“田家語”,卻是經過高度藝術提煉的。而在這十分精粹的語言中又都含有豐富的形象,這些形象無論是自然風光,或是社會生活,都有著深厚的現實生活基礎。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這是寫詩人的生活環境。“貯”字雖只是一個平常的字眼,但用到這里卻很形象很新鮮,中夏清幽涼爽的林蔭好象是可以貯存、可以掬取的一甕清泉。“有風自南,翼彼新苗”,一個普通的“翼”字,同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風溫存著禾苗欣欣向榮的景象,生意盎然。
 1、情、景、事、理的渾然交融
 陶淵明自掛冠歸隱后,躬耕隴畝,對與農村生活和鄉村景色有深刻的體會,所以他詩中的村景寫得生動而傳神,好比意境深邃氣韻生動的優美圖畫。但他描寫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敘事也不追求情節的曲折,而是透過人人可見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達高于世人之情,寫出人所未必能夠悟出之理。陶詩重在寫心,寫那種與景物融而為一的、對人生了悟明徹的心境。他無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與不似,只是寫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詩發乎事,源乎景,緣乎情,而以理為統攝。在南風下張開翅膀的新苗,伴隨他鋤草歸來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煙,不嫌他門庭荒蕪重返舊巢的春燕,在中夏貯滿了清陰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壺中的濁酒,以及在他筆下常常出現的青松、秋菊、孤云、飛鳥,都已不是尋常的事物,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體現了詩人感情與個性,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請看飲酒之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前四句講了“心”與“地”也就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環境之間的關系,只要 “心遠”,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會受塵俗喧囂的干擾。“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偶一舉首,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仿佛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那日夕的山氣、歸還的飛鳥,在自己心里構成一片美妙的風景,其中蘊藏著人生的真諦。這種心與境的瞬間感應,以及通向無限的愉悅,是不可用語言來描述的。正如《古學千金譜》所說:“籬有菊則采之,采過則已,吾心無菊。忽悠然而見南山,日夕而見山氣之佳,以悅鳥性,與之往還。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一片化機,天真自具。既無名象,不落言詮,其誰辨之。“
 《擬挽歌辭》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渾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峣。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值,托體同山阿。”
這首詩先寫親友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楊”烘托出悲涼的氣氛。然后說人皆有死,誰也不能避免,而一個人的死去對活著的人來說并無太大的影響,不必過于執著。最后兩句以理語作結,統攝了全詩。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這個困惑被陶淵明勘破了。
陶淵明詩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學說教,而是在生活中親自體驗到的,其中包涵著生活的情趣。他的田園詩表現了他對宇宙、歷史和人生的認識,是探求其奧秘和意義的結晶,而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樣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語言表現的,取得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如:“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雜詩》其一)“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雜詩》其二)“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飲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歸園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煙。”(《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飲酒》其八)這些詩句言淺意深,富有啟示性。清人潘德輿說陶淵明“任舉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養一齋詩話》),是中肯之論。
 2、平淡中見警策,樸實中見綺麗
前人往往用“平淡樸素”概括陶淵明的田園詩的風格,然而他的田園詩不僅僅是平淡,它的好處是在平淡中見警策;它不僅僅是樸素,而且是在樸素中見綺麗。他的田園詩所描寫的對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雞犬、豆苗、桑麻、窮巷、荊扉,而且一切如實說來,沒有什么奇特之處。然而一經詩人筆觸,往往出現警策。陶詩很少用華麗的辭藻、夸張的手法,只是白描,樸樸素素。如:“種豆南山下”,“今日天氣佳”,“青松在東園”,“秋菊有佳色”,“悲風愛靜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話。然而,平淡之中可見綺麗。又如《擬古》其三: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從橫舒。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
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如何?
 春天來了,燕子雙雙回到自己的草廬。一年來自己的門庭日見荒蕪,但仍然堅持著貧窮的隱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態度,一再勸說出仕。可是燕子卻翩翩而來,絲毫也不嫌棄它們的舊巢以及自己這個貧士。似乎燕子在問詩人:我的心是堅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樣堅定嗎?這首詩好像一個美麗的童話,淺顯平淡卻有奇趣。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讀山海經》其一)“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兩個“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尋味。又如:“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歸園田居》其五)一條山澗、一只雞、一根荊薪,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經詩人點化便有了生活情趣,顯示出他對鄰人的親切,以及農村淳樸的風俗。“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平淡的十個字便寫出了雪的輕柔之美。關于陶詩的這個特點,蘇軾概括為:“質而實綺,矍而實腴”,十分精辟。
 他的田園詩的語言不是未經錘煉的,只是不露痕跡,顯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問所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例如:“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雜詩》其二)“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擲”字、“貯”字,這三個動詞都是常見的,看似平淡但很精彩,不可更改。
 陶淵明的田園詩,在人讀來初覺平淡,再詠則有“平中蘊奇、枯木茂秀”之感,詩人對于語言文字的提煉運用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他把自己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融入到詩作之中,使人讀之仿佛身臨其境,在自然恬靜的田園中漫步一樣,給人無窮的遐想,正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如《飲酒》之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鄉村生活的寫照,透過文字我們看到“面山結廬、抱膝吟歌、采菊觀日、笑傲風月”的隱者形象。靜謐的山林與倦飛的鳥兒與詩人問答,這時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語言所能描述的。詩人不愿與世俗同流,極力向往自然和田園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現一斑。同時也可以看出詩人對于事物的表現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是非同尋常的,寥寥數字對生活的態度、對自然的熱愛、對事物的描寫、對世事的鄙視,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的田園詩創立了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被歷代詩人推崇備至,甚至被看成是“為詩之根本準則”。但筆者覺得陶淵明的每一首田園詩都是他唱響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諷世,或指桑罵槐……其實都是他發出的血淚呻吟,雖然那血沒有流在竹簡和紙上,但是他的血和淚都是在心里流淌,流出的是苦和悲,是徘徊和憂郁,是一代人無聲的抗爭,是一曲蒼涼的悲憤之歌,是他恨世厭俗的鐵骨錚鳴。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詩情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鄧安生:《陶淵明年譜》,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朱自清:《陶詩的深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古代文學作品鑒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


上一篇:解讀《廢都》 下一篇:論《紅樓夢》中賈寶玉角色的定位
Tags:超然物外 神仙 風韻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