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世界的靈魂----論沈從文《邊城》 沈從文,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湘西鳳凰縣人。沈從文在他的小說世界里,以恬靜平淡的風格、小品散文的筆調、詩詞曲令的意境,淡如行云流水的語言,構建了一個屬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1]刻畫出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邊城》則是他的"湘西世界"的靈魂。 《邊城》主要講述了湘西“茶峒”這個小山城里所發生的一切是是非非和愛恨情愁。主要講述天佑、儺送、翠翠三個人之間曲折、朦朧的愛情故事。翠翠是個天真、純樸的美麗姑娘,她在風日里長養著,鑄就了一顆善良、沌潔的心靈,她性格乖巧,從不發愁,有著小動物般的機警,也一樣的易受驚嚇,稍有風吹草動,便露出逃避的神態;天佑、儺送兩兄弟,長年跟著父親在風雨中走南闖北,煅就了強健的體魄,養成了勤勞能干、吃苦耐勞等種種備受稱贊的美德;老船夫為人樸直、無私奉獻,無償替行人撐船過渡,他守在小溪邊數十年如一日,也從來不肯輕易接受別人一絲一毫的饋贈;船總順順豪爽大方,無論誰有求于他,他都慷慨解囊,替人解難。作品在開始的時候追敘了翠翠父母親自殺殉情的愛情悲劇,其后以描敘了天佑、儺送與翠翠三人之間的悲情故事:天佑故意溺水身亡,儺送駕船遠下桃源縣不知所蹤,翠翠在小溪邊孤獨地等待自己所愛的人歸來。 語言質樸如水 在《邊城》中無論從作者描寫的景色,還是人物,抑或是文字的本身,邊城中的一切都透露出一種如水的優美和質樸。這種質樸,使存在于這篇文章里的一切都給人一種水般的清亮和干干凈凈的感覺,使人感覺到回歸自然的親切。淡淡的哀傷充溢于作品的字里行間,這樣的悲情故事又使整部《邊城》平空添上了一層朦朦朧朧的憂郁情緒。《邊城》是一部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作者創作時"心里懷著不可說的溫愛",閱讀《邊城》,首先震撼讀者的是沈從文的似乎不經意的、淡如行云流水的語言,他那詩意的筆觸點染下的邊城宛如悠然自得的桃源。小說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表現自然、民風和人性的美,描繪了水邊船上所見到的風物、人情,是一幅詩情濃郁的湘西風情畫,充滿牧歌情調和地方色彩,形成別具一格的抒情鄉土小說。 《邊城》中,作者的取材和語言,都給人以回歸到人的生命之源的意境,與水有著不能分開的關系 。小說中如水一般的抒情筆致,語言柔和清麗,明凈澄澈,自然流暢,平緩深遠,充溢蕩漾水的氣息。《邊城》的環境、風情、人物的對話,以致由語言所創造的翠翠、老船夫、二老、大老無不顯示著這一特色;小說的語言既質樸自然,又浮沉蘊藉,以詩如散文的凝重、情致融入鄉土寫實小說的寫作,產生回歸了鄉土的純和真的美文效果。“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的魚游來游去 可以計數!薄哆叧恰分袑π∠姿⒗洗すぷ鞯亩煽诃h境、氣候、祖孫的心態和話語交流,都富有詩性畫意的散文之美;描寫人的內心活動和人際交流的語言,則回歸了人性的質樸真誠,內蘊豐富,意味深長,對描寫、揭示人物的心靈,和人與人交際的誠信,細膩、深邃、誠樸而又優美,景和情都令人難忘,還有二老對翠翠的戲語,“回頭水里大魚來咬了你”,翠翠念叨著“翠翠被河里鯉魚吃去了!边@樣的異句重復,顯然是作者有意為之,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出它的水鄉風味,通俗、深刻而耐人尋味。沈從文的文學語言有真意、去偽飾、具個性,追求純和美的美文效果。他在生機勃勃的湘西口語基礎上,吸取了書面語、文言語的特長,使他的小說長句精確、曲折而富韌性。在樸素質樸、自然蘊藉的敘述中,注入詩的節奏,實現物我渾一的形象流動。如開頭部分“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到茶峒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焙芟褚皇仔≡,非常具有節奏感和美感,給人的感覺是輕松、愉快、休閑,聽著像一首小夜曲。而后邊寫到“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聽爺爺講述她父親母親的故事,到在夢中聽儺送為她唱小夜曲,寫得非常浪漫,又較為華麗、夸張。 人與自然的高度契合 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特立獨行、別具個性的日益引人注目的小說大師,他終生為之構筑的“湘西世界”以其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底蘊散發出渾厚自然的審美價值。而《邊城》又是所有湘西桃源牧歌中最為淳樸動人的詩篇。它“擺脫了早年創作中有時不免流人荒誕不經的那種獵奇傾向,使讀者認為這些小說既有令人沉醉的詩情畫意,更具引人人勝的故事情節.. ,反映湘西一帶風土人情中著力描繪人情美,刻畫勞動人民內在的心靈美,歌頌人性向善發展的一面”,[2] 他的作品雖然很少描寫驚心動魄的社會巨變和激烈復雜的矛盾沖突,但卻因風格的深遠自然、清靈純樸、和諧雋永而編織出一幅“鄉村中國”的美的圖畫。“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崩@城流過的小溪,那一叢叢翠綠的竹篁,那溪面若隱若現的薄煙,那過節的如滿天花雨的大煙火與耍獅子,那人物的率真純樸和粗獷,那愛情故事的纏綿、哀惋,在沈從文的妙筆點染下,共同組成了幅栩栩如生的民俗風圖。 老子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就是返樸歸真,即回歸于自然、融合于自然,這便是老子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沈從文正是本著這種古老的文化情緒走向文學創作的殿堂,他自稱“鄉下人”,出生于湘西黔北、川東交界的山區鳳凰縣,是苗族、土家族、漢族雜處的地方;他的血管里流著苗族“健康的血液”。他憑著愛和同情去看自己的鄉土、親人、士兵、農婦、水手、和勤勞的少女。他迷戀故鄉的河流山川、湘西鄉人淳樸率真的善美人性。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對湘西的描寫幾乎是田園牧歌式的,體現了生命與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沈從文的小說,觸目皆是湘西的山光水色、花草樹木,美麗的大自然造就了這里的恬靜、和諧民風與古樸、淳厚的民情。凡讀過沈從文作品的人無不被他那情致纏綿的鄉土之愛所陶醉,使這里的蕓蕓眾生可愛又可憫。《邊城》中傍山依水的“茶峒”小山城里,人與自然息息相通,老船夫、翠翠與黃狗、渡船相依為命。主人公翠翠是生于這個青山綠水懷抱中的“孤雛”,“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曬得黑黑的,……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和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的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贝浯涫巧驈奈目坍嫷囊粋純善少女的典型,是自然化的人的代表。另一方面,茶峒小鎮善良誠摯的平民百姓及古樸原始的人性描寫,構成了一個令人神往的人間佳境,這里的人沒有狡詐與欺瞞,沒有敵意,表現出平等互愛的人倫關系及重信守約的人際關系。天保、儺送兩兄弟都愛上了翠翠,按風習應有一場情敵間的決斗,但仍然以情誼為重妥善處理;老船夫管理渡船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從不謀利;吊腳樓上的婦人也是在盡一個女應盡的義務;小有家業的船總順順也從不飛揚跋扈,而且慷慨灑脫,又能濟人之急;老船夫死后,與翠翠毫無血緣關系的馬夫楊馬兵毅然搬到渡口和翠翠一起生活;翠翠在儺送出走及爺爺死后,仍孤寂地守在渡口等待情人的歸來!髌分兴茉斓娜宋镄蜗鬅o一不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契合,清馨古樸的湘西山水孕育了淳厚善良的邊地子民,自然美造就出作家理想化的人性美,這種“物我”間的和諧之愛陶冶了人的情操和靈魂,使生命在自然的神往中走向無限的自由,在這里沈從文所要表現的“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可以說《邊城》是一幅理想社會的風情畫,一首贊美人性回歸自然的抒情詩。它“寄托著作者對人生的理想選擇,是作者理想世界的象征”。 [3 ] 《邊城》這篇具有牧歌情調的小說,描寫的茶峒小鎮是一個世外桃源,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這里靜謐安寧、古風淳樸、景色秀美、民性和善,人與人之間,無論軍民、貧富,都互相扶助、互相揖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生活猶如一首田園牧歌。《邊城》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完美而自足的世界,生、死、聚、散都是自然的、不經意的、由命運安排的,在一首清澈、美麗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園牧歌中,表現出一種優美、自然而又不違悖人性的人生形式,以美麗凄婉的悲劇為人類的愛做了恰如其分的說明。《邊城》是一部奇異動人的作品,具有濃重的湘西人生活氣息,一整部作品可以看作是湘西人日常生活的縮影,那里的一山一水,那繞城流過的小溪,那一叢叢翠綠的竹篁,那溪面若隱若現的薄煙,那過節的如滿天花雨的大煙火與耍獅子,那人物的率真純樸和粗獷,那愛情故事的纏綿、哀惋,在沈從文的妙筆點染下,共同組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民俗風情圖。 通過景物描寫進一步襯出了人的美、人性的閃光 再一大的方面是作品通過景物描寫進一步襯出了人的美、人性的閃光。《邊城》開篇便將讀者引領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風光中。邊城依山傍水,遠離塵囂,和平安詳,如世外之境。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黃狗居住在一條小溪邊,“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這座小小的山城,鳥語花香,青山翠竹;古樸的吊腳樓,聳立的小白塔,一脈清流相伴隨……花自開來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節循環不息。 景物是小說重要內容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人物活動的一個特定環境,是人物心靈的外化,是人物的一部分。現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對景物描寫有深刻的認識,他說“景即人”。沈從文的作品也十分著重景物的描寫,且擅長景物的描寫,他曾自信的說:“我平常最會想象好景致且會描寫好景致!盵4]作家在《邊城》中極力狀寫湘西的自然景物有著多方面的作用。1)借描寫景美襯托人美。“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變成一片黑,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這段極力渲染的景物描寫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月下少女”的美麗圖景,更襯托出了女主人公的美。2)借景物描寫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疤煲芽旌,別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鵑叫不息……空氣中有混土氣味,有草木氣味還有各種蟲類氣味,翠翠看著天上的紅云,聽著渡口飄來鄉生意人懂得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許薄薄的的凄涼”!按浯渥谙厼槟荷\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過渡的人……就忽然想哭起來”。“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的白霧,這時對溪若有人唱歌,隔溪應和,實在太美麗了……她似乎為了等著這樣的歌聲,沉默了許久!边@幾組景物描寫每一段都是一幅很美的圖畫。黃昏、溪流、暮靄、夜月,好似濃墨勾勒、渲染的水墨風景畫。都通過寫景細膩的展示了人物內心世界:有黃昏時淡淡的的凄涼,暮色中的孤寂、感傷及月色里的懷想與期待……不同的景致襯托出了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3)借景物描寫渲染氣氛。高崖上、月光下、竹篁里,草叢中珍藏著多少美好、純真的夢,印記了多少刻骨銘心的記憶,演繹了多少如夢似幻的故事。沉醉在一幅幅美妙圖景中,品味與自然一樣博大的詩意。著也仿佛鏡花水月般朦朧,花前月下般的情深意濃。讓我們從一個充滿物質世界走到一個世外桃源,體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那中物質與人際、精神達到和諧同一的美好狀態。 作者以對景物的描寫來表達人的感情之美,并將人的精神注入自然景物中,以達到人物一體的境界。環境描寫不但向讀者展現了湘西質樸的民風和恬靜的生活唱響了“人性美”的贊歌。更重要的是它充當了人物生活的背景,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活動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如夢似幻的景物刻畫更使小說洋溢著種種神秘色彩和爛漫氣息,構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意境。
參考文獻: [1] 沈從文: 《沈從文選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5卷.[2] 王保生: 《沈從文評傳重慶》,重慶出版社,1995年版. [3] 袁俊華: 《沈從文湘西文化的困惑與失落》,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版. [4] 沈從文:《湘行集•濫泊子灣》.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