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商隱愛情詩的其藝術特色 [摘 要] 詩是唐代的驕傲,作為愛情題材詩在唐代并不寂寥。其中晚唐時期的李商隱就脫穎而出。李商隱愛情詩之所以一枝獨秀與歷史背景和個人條件有關。其藝術特色表現在:一是他最優秀的愛情詩始終籠罩著朦朧意境和悲劇氛圍,很少有亮麗歡快的;二是塑造了執著追求幸福愛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三是通過表面狀貌的意境渲染,舍棄了戀愛事件本身的瑣屑描繪;四是以打破時空或事理邏輯的常規程序來組織材料,以心理程序結構詩篇;五是在含蓄深穩中表現熾熱的感情。 [關鍵詞] 詩唐 愛情詩 藝術特色
以詩歌精妙浩瀚而著稱的唐代,早就享有“詩唐”的盛譽,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占有極其光輝的一筆,可謂登峰造極,后無來者。其詩歌題材之廣泛,思想成就之高絕,藝術造詣之精湛,都堪稱中國古典詩歌的上乘之作,出現了像李白、杜甫這樣的詩歌大家和燦若群星的詩人。 在這繁華熱鬧的詩歌王國里,作為詩歌主要題材之一的愛情題材,其領域應當不會是寂寞冷清的。但它不像其他一些題材的詩歌,在初、盛唐時已臻顛峰。愛情園圃在晚唐才春色滿園,愛情詩也在那時才步入爐火純青之境界,展現它全部的豐姿神韻,令世人嘆為觀止。步入這一境界的既有同溫庭筠號稱“溫李”,也有與杜牧合稱“小李杜”的晚唐杰出詩人——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別號玉溪生。樊南生。約生于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自祖父起遷居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他家原是破落貴族和低級官僚。推本究源他和唐高祖李淵的祖先同是李廣和涼武昭王李高的后代,但畢竟是式微王孫且家道中落貧寒,空虛美名無補于當前寒素。李商隱一生遭遇了許多坎坷,既有童年的艱難困苦,又有幕府生涯的四處飄泊;既有“才命兩相防”的懷才不遇之痛,又有處于牛李虎爭之夾縫“左右不是人”的成般隱忍愁苦。他是帶著感傷情調同晚唐詩人一起為詩國最后抹上了一道“夕陽無限好”(李商隱《登樂游原》)的霞彩。盡管李商隱的思想水平、藝術成就不及李、杜大家,但他那一往情深、憂傷凄艷、細膩精純、蘊藉空靈的愛情詩都是晚唐詩壇別具一格的奇葩,是唐代最優秀的愛情詩人,是中國古代愛情詩的泰斗。 愛情詩在唐代詩壇是并不寂廖的。隨著初唐“四杰”的出現,愛情詩也就出現了。這些愛情詩顯然受了六朝宮體影響,但卻能淘汰色情成分,而以“翩翩意象,老境超然”(王世貞《藝苑卮宮》卷四)取勝。特別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在描寫戀愛生活的同時,對宇宙奧秘進行探索,展開了“神秘而又親切的,如夢境的晤談”,不執著于瑣碎事件而提高到意境的摹狀,通過氣氛的渲染和旋律的變化,揭示愛情的深微感受,這位李商隱愛情詩的意境可能發生影響。盛唐時代,愛情詩不多。到中、晚唐時代,愛情詩才繁榮起來。不但數量增加,而且也出現了元稹、李賀、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等名家。這些新的情詩,比漢魏六朝愛情詩的藝術手法提高了一步。由于藝術上的“轉益多師”以及詩歌的體裁和格律的日益完備,加之城市經濟的發展而形成的風俗畫的絢爛多彩,中、晚唐愛情詩的韻味更繁富了,脈絡更細致了,特別是音節方面,達到高度的和諧、優美。 中、晚唐愛情詩可以分為兩大流派:一派以元稹為起點,一派以李賀為起點。元稹一派,吸取了南朝情歌明朗平易的特色,但充斥了庸俗的愛情觀點,如“努力少年好求官,好花須是少年看”(《看花》)。甚至有大段的猥褻文字,如《會真詩》中的所謂“轉面流花雪,登床抱綺叢”等等。中、晚唐的愛情詩絕大多數是淺切的,因而也都接近這一派。李賀一派,除了學習南北朝情歌,更汲取了《楚辭》的表現技巧。他的“時花美女”形象,是在“云煙綿聯”境界中出現的。他著意描寫的是“時花美女”之神,以及詩人在愁紅慘綠中的興寄。李商隱的愛情詩顯然屬于后者。然而由于格調過高,從李賀到李商隱這一派愛情詩,在中、晚唐卻比較寂寞。要在義山同輩和后人中,找出力鑄綿邈之詞,而發為滄海之光和藍田煙靄的精華之境的,似乎不多,有些曲高和寡。 為何李商隱能在唐代愛情詩壇脫穎而出,一枝獨秀?這除了前輩們的厚重積淀外,還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條件有關。在歷史背景方面,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時期,晚唐雖趨衰敗,與前朝相比,城市經濟仍然繁榮富裕,為愛情詩的繁榮提供了有利的歷史條件。在社會風尚方面,唐代盛行士女游觀習俗,社會存在富貴之家在新進士中選婿的風尚。他們不拘禮法,在男女愛情問題上待有相當激進的,鄙薄封建宗法制度的觀點(李商隱就曾受令狐楚,令狐淘父子賞識提攜而中進士,并被王茂選作東床,對男女愛情持有激進態度)。而唐代男女間的社交活動所受的名教桎梏較少,且道教思潮和女通士同文人的交游也一時成風。(李商隱也曾和女通士宋華陽和商人女兒柳枝有深交)。這些對于當時文人學士愛情詩的創作,一方面開拓了詩歌的生活題材,另一方面也促使作者創作思想趨于通脫,解放了思想禁錮。這是李商隱愛情詩的歷史土壤,孕育它的溫床。至于李商隱個人,他勤奮刻苦,認真學習和繼承了前人的許多藝術技巧,包括屈原藝術寶庫中象征手法的運用,浪漫主義氣氛的渲染技巧,曲折變化的章法和反復縈回的自我抒情技巧;在色彩瑰麗上也受了徐陵、庾信的影響,由此而形成他的“百寶流蘇,千絲鐵網”(敖陶孫(《詩評》))的風格——色彩的渲染講究絢麗,詞藻的對偶務求均衡。特別是受了徐陵和早期庾信側重描寫麗人思婦的影響而寫了解較多的愛情詩。他還受了李賀的詞采風格的冷麗幽凄的影響,并且還努力學習了杜甫熔詞煉句的諸多技巧。“前輩飛騰入,余波綺麗為”(杜甫《偶題》),通過吸收前人的精華,李商隱詩的藝術技巧、技法日漸臻于成熟,別具風采,最后脫穎而出。李商隱又因其天涯淪落的遭遇,世界觀中有一定的悲觀思想和頹廢情緒,同時更由于生活視野比較狹隘,有囿于個人沉浮得失,在襟抱和器識的高度略有不足,在學習屈原和杜甫時,往往較多地注重他們的藝術技巧,而思想境界精髓的承傳則較少。故憂國憂民的政治詩遠遜前人,難及“詩仙”的雄奇奔放,也難及“詩史”的沉郁頓挫,卻恰恰磨煉出他愛情詩的這顆明珠,促使他把自身失意沉淪的身世遭遇融入對現實生活中青年男女失意的愛情深切的體驗中,創造出了李商隱愛情詩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巧! 李商隱的愛情詩究竟有哪些藝術特色而冠絕詩壇呢?下面就具體分述一下。 李商隱愛情詩的技巧,是同詩歌的朦朧意境和悲劇氣氛相適應的。李商隱是一位苦于愛情的折磨而又鍥而不舍、執著于追求愛情幸福的多情文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即是這種追求的自白,結果卻遇到重重間隔。想追求美好的愛情,也是“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逢山一萬重”。在他詩中,表現間隔之隔的句子不勝枚舉。諸如“相思迢遞隔重城”,“來時西館阻佳期,去后漳河障夢思”、“紅樓隔雨想望冷”等等。至于字面上有些雖無“阻”“隔”,意蘊上卻有阻隔之感的就更多,可謂無“隔”不成詩。他的無題詩、愛情詩,主要就是寫阻隔中的相思與執著追求的。正所謂“不平則鳴”。所以他要刻意創造出彷徨求索、堅貞前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現自己的苦悶,因他對愛情感受的朦朧惝恍,所以特別需要用移情入景的方法來烘托情調;又因他對愛情感受纖細脆弱的真實體驗,所以經常展開逶迤婉轉的脈絡,表達出一種疑真似夢,啼笑皆非的況味。因而他用詞常于含蓄中富有強烈的感情,兼綺麗和深沉的風格。 首先,李商隱最優秀的愛情詩始終籠罩著朦朧意境和悲劇氛圍,很少有亮麗歡快的。其愛情詩意蘊深細婉曲,托境較深,含蓄較富,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其實不單只情思之苦,蓬山遠阻之恨和身世沉淪之感互相交織,“綺靡”境界中自然也難免有“怨刺”的寄托,而一首《綿瑟》更是讓后人爭論不休。它們所包含的不單純是愛情方面的內容,更能引起讀者多方面的聯想與共鳴,像他自己所言:“楚雨有情皆有托”(《樟州罷吟》)這就開辟了朦朧詩美的新天地。他所描寫的愛情,都是悲劇性的愛情,它們不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過去的時代對人性的壓迫和摧殘,也成為人類崇高美好的情感的悲歌和頌歌,具有普遍長久的藝術魅力。“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身無采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等等。這是一種為外力所阻隔而無法實現的愛懷,但又是一種寧愿為此承擔一切痛苦和犧牲的愛情。這些感傷凄惻而又深情綿邈的詩句,是李商隱愛情詩的最強音。它所特有的濃厚的悲劇情調,包蘊著深刻的社會和人生的內涵。這種情調,與詩人在現實壓迫下理想抱負不得實現而又執著不舍的厄塞牢愁有某種相通或相似之處。因此,詩人的社會政治感就在某些愛情詩歌中找到了寄托,即“楚雨含情皆有托”。但即使如此,它們也首先是愛情詩,是靠愛情主人公那纏綿悱惻,固結不解之情來打動人心的。 其次塑造了執著追求幸福愛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人物形象在抒情詩中原來主要是詩人典型感情的凝聚,不象小說中人物以表現一系列的行動為主,而是以表現委曲縝密的感情見長。李商隱的愛情詩除具備這一基本因素外,更善于把握對自己理想對象的不懈追求,從而顯示詩人的執著態度。他所描寫的輩劇性的愛情,在與客觀現實環境的沖突中,在戀愛者之間的感情糾葛中,抒情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忠貞品質,執著意志和纏綿情思得到極為動人的表現,具有深婉的藝術魅力。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在這首詩中,只感其神不見其形的抒情主人公有著割不斷的思念,無法舍棄的追求,百折不撓的意志,在絕望中燃燒不息的希望之火,使該詩成為著名的愛情絕唱。詩中的戀人是何等的深情堅貞,又是何等的富有悲壯的犧牲精神!真是“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詩人通過細微曲折的感受,表達抒情主人公(實際富含詩人自己)對愛情的癡迷。《銀河吹笙》: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夢他年斷,對樹羈雌昨夜驚。月榭故香因雨發,風簾殘燭隔霜清。不須浪作緱山意,湘瑟秦簫自有情。 詩篇從當時所見所聞所感受的物象寫起,引出對往日歡情的追乙和昨夜鳥啼的持念,再跳躍到遠隔異鄉的故園花開的想象,又折回眼前風簾殘燭的實景,最后從有關神仙傳說激起的天外遐想,落腳到埋葬自己衷懷的一片深情。跨越時空,虛實揉合,遠近相疊,各個意象間也不再有外在聯系;貫串始終的只有一股潛流,它瞬息萬變,撲朔迷離。李商隱就經常通過這樣感受的微妙,展現人物的如癡如醉之情。這正是李商隱詩歌最叫人驚異的地方。這種彷徨求索的愛情追求者形象的塑造是從《楚辭》中學習的,汲取其描繪“上下求索”的技巧和浪漫主義手法(當然二者的思想感情不盡相同)。 再次,透過表面狀貌的意境渲染,舍棄了戀愛事件本身的瑣屑描繪,也是李商隱愛情詩的重要特色。打開《玉臺新詠》,我們會發現有不少艷體詩,描寫女人眉眼、舞姿、醉態等等。自中唐無稹以來,所謂艷體詩的寫法也都是原原本本地描途一件“艷遇”。即使如溫庭筠這樣的能手,大多也只描寫“抱月飄煙一尺腰”和“吳宮女兒腰似束”的形體曼妙。等而下之的李群玉,就只能寫出“二寸橫波回慢水,一雙纖手語香弦”了。和這些人不同,李商隱無意執貌以求。他最感興趣的是緣情布景和借景言情。他的著名的一些《無題》七律,肖像描寫很少,略去別人津津樂道的眉眼刻畫。而以抒情為主體,著力抒寫主人公的主觀感覺,心理活動,表現她(他)們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而這種主觀感覺和心理活動溶于場景中,了無痕跡,卻又情意濃郁。“碧城十二曲闌干,犀辟塵埃玉辟寒”,這樣綺麗的背景一鋪墊,象征高潔的白鶴和象征祥瑞的鸞鳥又往來其間,此中人物的光彩與噥粹,似乎已不難想象。即使他描寫肖像,也是深匯于感受之中,如“對景聞聲已可憐”(《碧城》)的避開正面摹狀,“已聞佩響知腰細,更辨弦聲覺指纖”(《楚宮》)的托為想象,不作目擊之詞。詩人由于受了《楚辭》景響,慣于把事實的敘述,苦悶的抒發和愛情的幻想交織起來,因而事件的描敘便比其他詩人的愛情詩的描敘更富于象征,也更富于跳躍性。如《無題》: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曾是寂廖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斑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得好風? 這里寫女主人公與戀人一次偶然相逢,轉眼人車俱遠。獨自歸來,在寂寞的長夜中,面對孤燈,默默地縫制羅帳,卻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加,但又心中不甘,深情地期待著再次的會合。由見而別,到別后,再到來日,每隔兩句變換一個情境,自來自去,無跡可尋。在他的詩中,略去了庸俗繁瑣的愛情場面,勾勒了一個“余味曲包”的總的輪廓,而這輪廓整體,又是借助象征手法創造的。“金燼暗”、“石榴紅”仿佛是不經意地點染景物,卻富含了豐富的感情內涵。把象征暗示手法運用得這樣自然精妙,不露痕跡,這正是藝術上爐火純青境界的標志。正面抒寫的往往不多,著意渲染的只是有助于抒發某種感情的特殊氣氛。總觀李商隱的愛情詩,就可以看到這一系列映襯鋪墊的手法。華年的不再和綺夢的成塵,托為綿瑟的哀音;悼亡的情懷和羈棲的寒峭,融注到銀河吹笙、風卷殘燭的惝恍境界。戀人的負約而走所引起的惆悵,借助嫦娥神話來點染;戀人的容光絕艷和居處難窺,通過天尊樓閣中縹紗高遠的境界而表現。這些色調都很綺麗,缺點也有,即因氣氛過于感傷,愁紅慘綠中透露消沉,不太健康,尤其是某些“獺祭魚”式的堆砌。 第四,以打破時空或事理邏輯的常規程序來組織材料,以逶迤婉轉的心理流程來結構詩篇,是李商隱愛情詩技巧的又一特色,這非常適合迷離惝恍的內容。李商隱為了更真切地、細微曲折地來表現主人公的主觀感覺、心理變化,表現他(她)們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以抒情為主體,打破常規,遵循人的直覺心理活動線索對時空作錯綜的反映;實境與虛境淆雜,意象間的綴合略去表面的過渡聯系;加強詩句之間的跳躍性,并借助比喻、象征、聯想等多種手法來加強詩的暗示性。如《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宮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首聯明寫思憶昨夜,實際上暗含由今霄到昨夜的情景聯想與對比;頷聯似應續寫昨夜,卻突然回到今夕相隔的現境;頸聯又轉為對戀人處境的想象,尾聯再回到自身,將愛情間隔的悵惘與身世飄蓬的慨嘆融合起來,不但擴大了詩的內涵,而且深化了詩的意蘊。用今天的文學術語來概括,它不愧是一篇“意識流”佳作。這種構思有時是筆筆轉折,層層深入、螺旋而進。如《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活巴山夜雨時。 表達對遠方妻子的懷念,卻從擬想對方的詢問起筆,先停頓,后轉折,跌宕有致。接下去卻是已躍然于紙上“巴山夜雨”眼前的景物意象,借此生發開去,馳騁想象,另僻奇境,表達了重逢話舊的熱望。四句詩,明白如話,卻是多么的曲折深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構思之奇,叫人拍案!有時這種構思是用角度頻移的方法來寫某一種情緒或想象,如《房中曲》由失母之兒寫到亡母是一個角度,由自己看到驕兒和故物而回憶亡妻,是另一角度。各層之間由于豐富的聯想而勾串起來,前層引導后層,后層策應前層。這對愛情受挫而觸目傷懷的摹狀很有益,固之常用于悼亡詩中。還有一種方法,是發揮想象,翻出新意,奇峰突起,這對“想象感池日欲光”的詩人,描繪困于重重黑暗中不斷迸射的心靈火花是十分吻合的。《正月崇讓宅》由睹物思人,寫到“背燈獨共余香語”,還可以設想。結尾卻寫到好象見到亡妻復活,意歌起《起夜來》古歌來了。當然,由于過分婉轉繁復而導致脈絡不清。是李商隱的不足之處。 最后,通過精煉奇警的詞語在含蓄深穩中表面熾熱的感情,也是李商隱愛情詩的顯著特征。他最擅長用顯露幽阻的動詞,描狀蓬山遠隔之境和癡意的迷離之情。如“鈿轅開道入,金管隔鄰調”(《碧瓦》)、“金蟾嚙鎖燒香人,玉虎牽絲汲井回”(《無題》,“蝙蝠簾旌絡展轉,鼠翻窗網小驚猜”(《正月崇讓宅》)。即使無生命的景物,也都障礙重重:“柳暗將翻巷,荷欹正抱嬌”(《碧瓦》)。他更善于將副詞和動詞巧妙地結合,加強疏狀的作用,表達他對愛情的深刻悵惘和百折不回的追求。“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莫共”是自戒,但仍有不甘于不共爭發的癡心。“直道相思了無益,未若悵惘是清狂”(《無題》)在近乎幻滅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銘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無題》)前“已”后“更”,深化了詩境,充分地表達了“遠阻”的感傷,讀時有郁勃之氣。 當然,在李商隱纏綿哀婉的愛情詩作中,有時流露出消極低沉的情調,同時,他的過分追求辭藻也不免窒息內容,過分曲折深婉導致晦澀難懂,或許還不止這些。 然而要言之,在李杜詩歌雄視百代,中唐諸農民是彩紛呈的情況下,從中、晚唐愛情詩總的藝術水平看來,李商隱無疑是站在高峰。他的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復雜的心理描繪,以及通過背景氣氛的渲染和用象征手法抒發情懷的藝術本領,都可以作為今天的借鑒,為古典詩歌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貢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