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作文教學的困惑及其對策 【內容提要】:作文難教,作文難寫,這是長期困擾著語文教學的大難題。我總結作文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根據新的《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新理念,針對現行中學生的寫作實際,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找到了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作文 困惑 對策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這樣規定寫作標準的: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從事多年語文教學工作,我感覺要學生寫一篇作文,就好像要他們到天上摘星星一般難乎其難,真正把寫作當樂趣的學生只是鳳毛麟角。總結以往的經驗,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要達到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要求,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惑: “困惑”一、寫作內容與現實生活的沖突 作文題材要求廣泛、新穎,學生受生活環境、生活條件以及時間的限制,很難有好素材的積累。 我任教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學校,相對于城市學生而言,農村學生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學校以及家庭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學生的知識容量小;多數學生因為回家后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靜下心來寫作的時間少。寫作訓練時,如果是《難忘的一件事》、《我的-----》一類保留題目,學生的話題往往局限在運動會、老師放學后講題,媽媽、同學……上面,缺乏新意。如果是《走進---》《---的暢想》《來來來,大家一起來》《生活的啟示》這類新穎靈活的題目,學生又會感覺“無米下鍋”, 為了考試不得不生編硬造,出現“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情況。 “困惑”二、寫作內容與教學內容的不統一 中學教材按文體劃分單元,詩歌、散文、童話、寓言、小說、文言文……這些課程的設置與寫作話題之間聯系不大,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作用有限。 初中階段學生寫作訓練主要集中在記敘文上,能力較高的學生在初三時可以進行議論文寫作嘗試。但是從初一開始,教材就是按照文體劃分,六個學期周而復始。也就是說,初一和初二第一學期,教材中僅有各一到兩個記敘文單元與寫作訓練有關;初二第二學期開始,增加一個議論文單元,可以開展并不能推廣訓練的議論文訓練。這樣的課程設置,對于本就資源匱乏,眼界狹小的學生而言,能提供的幫助可謂杯水車薪。 “困惑”三、寫作訓練與應試作文的差距 我們的學生由于寫作能力較低,所以在平時訓練時一般都是規定好話題,以日常生活為基礎,要求學生寫出真情實感。但在應試時,這樣的作文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閱卷老師在批閱過程中一般先關注寫作格式以及選取的素材,而這樣成型的作文,一般都是極其規范的標準文,很難做到在一開篇就打動閱卷老師,如果想獲得高分就十分困難了。 “困惑”四、寫作量與批閱量的矛盾 新課標要求每名學生每學期作文訓練不少于七次,按每篇作文修改一次,每班三十名學生,兩個教學班計算,一個學期老師要批閱八百多篇作文,還不包括期中、期末考試的作文評判,這個工作量是很難完成的。常常一個學期下來,作文的批閱虎頭蛇尾,很難按照預計的目標完成任務,提高作文質量也就成了一席空話。 由此可見寫作面臨的困惑是很多的,要寫好一篇作文實在是難。 然而作文還是要寫,寫作教學也還是要堅持下去。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怨天尤人、唉聲嘆氣是無益于事的,關鍵在于如何帶領學生走出困境,闖出一條好路,走向寫好文章的彼岸。因此,我結合自己十多年來的作文教學以及中考閱卷的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嘗試。 一、培養興趣,在生活中學會觀察、記錄、積累素材 1、堅持寫日記,記下生活的痕跡。 盡管我的學生生活基本處于家庭—學校—家庭這樣的兩點一線,但身邊還是會有一些值得關注的亮點,比如:一節氣氛熱烈的數學課,一場艱苦的達標賽,一個可愛的小動物,一門新學會的手藝……學生在日記中用自己的語言說心里話,并且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鍛煉敏銳的觀察力。法國著名雕塑大師羅丹曾經說過: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2、利用雜感、語絲、札記等短文,捕捉瞬間的靈感。 些學生感情豐富,針對各種事件常常會有一些獨特的見解。對于這樣的學生,我鼓勵他們捕捉瞬間的靈感記錄下來,不必關注篇幅,形式,富有內涵和生活情趣即可。 3、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活動機會豐富生活。 學生的生活單調,我就在班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五子棋比賽、跳繩比賽、投籃比賽、編中國結、古詩文誦讀……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更為他們提供了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記錄生活的機會。 二、在教學中有目的的選取片段做仿寫訓練 日常教學中,我充分開發教材資源,利用現有的材料進行寫作訓練。小說單元,文章結構不適合學生模仿,但生動的環境描寫、人物形象塑造卻可以借鑒到記敘文寫作中。例如模仿《在烈日和暴雨下》進行雨景仿寫“……夏天,雨點嘩啦啦。天上的雨點像篩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鏡的水面,嚇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魚兒。 雨越下越大,往遠處看去,好象一塊灰幕遮住了視線,灰蒙蒙一片,樹啊,房子啊,什么也看不見了……”;模仿《變色龍》進行了人物對話仿寫“……哎,你擠什么擠,沒長眼睛啊?年輕輕的,怎么不說人話?哎,你擠著我了,你!來勁了,是嗎!算了,算了,年輕人別火氣那么大,都少說兩句吧!……”模仿《故鄉》進行外貌描寫仿寫“……田梓熙是一個機靈、淘氣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臉上,長著一對調皮的大眼睛,眼簾忽閃忽閃的,那兩顆像黑寶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轉,鬼點子就來了。在他白嫩嫩的臉上,不論是那鼓鼓的腮幫,還是那肉肉的嘴唇,都使你感到滑稽可笑……”。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仿寫全文可能會變成流水賬,那就教學生如何進行議論和抒情。例如模仿《白楊禮贊》的開頭、結尾,在作文《---贊》中,學生這樣開頭、結尾“小草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小草……讓那些看不起大眾,蔑視大眾,膚淺的庸俗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牡丹,去鄙視這極其常見,極易生長的小草吧,但是我要高聲贊美這普通而又偉大的小草!”模仿《聽潮》的修辭、過渡,完成作文《校園的清晨》“……春天的清晨,太陽公公用它那溫暖輕柔的手臂,把大地從夢中喚醒,金色的光輝鋪滿校園。小鳥在長出新枝嫩葉的樹上唱著婉轉悠揚的歌,和煦的風輕撫著我的臉,迎春花揮舞著嬌俏的花枝……”。名篇佳作的仿寫訓練可以讓學生的作文開始就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上。 三、在寫作訓練中進行優秀應試作文格式訓練 參加中考閱卷后,我對作文形式的重要性深有體會。一篇作文在千百篇文章中,如何能迅速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力,脫穎而出的關鍵就是形式新穎。因此在平時找范文時,我特別注意收集一些有特點的優秀作文,換成學生熟悉的素材,教給他們套用格式進行寫作訓練。例如在寫《成功的體驗》這篇作文中加上題記——種子,如果害怕埋沒,那它永遠不能發芽;鮮花,如果害怕凋謝,那它永遠不能綻放;我們,如果害怕失敗,那永遠不會成功;在寫《我有一個這樣的媽媽》的作文時,用小標題的形式安排結構——媽媽之嘮叨篇、媽媽之吝嗇篇、媽媽之勤勞篇、媽媽之孝順篇;在《---我想對你說》用書信格式展開文章……開始,學生的作文會生硬、呆板,但訓練多了,就會寫出感覺,技巧越來越嫻熟。應該說,這樣的訓練,會讓學生的作文牢牢抓住閱卷老師那顆疲憊而又麻木的心,成功獲得高分。 四、寫作前創設情境 學生提到作文,都會有畏難情緒,即使有好素材的積累,也未必能夠馬上想到,寫出。解決這個難題,可以在寫作前創設作文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1、用自身的經歷創設情境。學生一般都對老師的事情有強烈的好奇心,寫作前先舉一個自己的事例吸引學生,讓他們產生共鳴,再讓他們談自己的經歷就“貨源充足”了。例如寫《---的苦惱》時,我先談了提高學困生成績的苦惱,結果引得學生也大倒苦水。有的說自己“太胖了”,有的嫌媽媽太“嘮叨”,有的說沒有好朋友……這次的作文寫完后,各種素材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2、用活動創設情境。《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創造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平時經常組織一些活動,在日記中記下活動細節、體會,作文前翻看、交流,有再次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今年2月下了一場大雪,中午我帶領學生在操場上打雪仗,當天同學們都在日記中描述了中午活動的場面。其后,在寫作文《校園趣事》的時候,正是日記中“痛,并快樂著”,“有敵人,沒仇恨”……這樣的語句,讓同學們再次回憶起那有趣的一幕,并生動地再現于作文之中。 五、采取多種作文批改方式 1、問題較集中的本上批改 在學生作文中,錯別字和病句的問題比較普遍。這類問題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決,因此在批改作文時只要清楚地標注出來就可以了。常見的問題“我在也不…”“通過這件事,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2、問題較大的面批 有些學生的作文或立意不清楚,或結構不合理,或選才不恰當,這樣的問題僅用幾句評語是說不清楚的。這時,就要給學生當面指出問題所在,并提出具體修改意見。 3、問題較典型的同學自批 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會出現觀察角度單一,描寫方法單調的問題,但在讀別人作文時又會對這類問題十分敏感。遇到這種情況,就可以安排同學之間互評作文,找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加以改正。例如描寫心情“我特別著急,急得不得了”,同學很容易找出問題所在,文中沒有具體寫出怎么急。 4、優秀作文集體討論批改 作文教學是一個集體活動,作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彼此交流經驗,還可以相互借鑒。每次遇到好作文,我都會拿出來大家一起評議,相互借鑒,學習身邊的優秀作文比閱讀作文選更有價值,也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作文亦是如此。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學生學習的課堂,無論教師還是家長都要重視學生的生活、思想、認識、情感以及知識實際,讓學生盡可能地親近生活,應該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靈感,盡可能少受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強化他們的寫作主體意識,促進主動積極的發展。一旦封閉的“要我作文”向開放的“我要作文”轉變,學生的寫作素質就會提高,寫作興趣就能得到調動,筆下文章就會變得有生機勃勃,情趣盎然。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