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馮小剛電影中人物的藝術形象 摘要:馮小剛是一個很善于觀察生活的導演,馮小剛的電影展現給我們的都是生活的真實面,人物是電影的核心元素,導演在人物塑造中的“慣性”,往往預制其電影風格的成型,因此,說到馮小剛片中的人物,我們不得不想起一個“小”字,這個字便是對馮小剛所塑造的電影任務的精神概括。
關鍵詞:人物形象 貼近生活 語言幽默 經典對白 小人物 人性化 真實
引言 人物是電影這一有機體中最活躍的元素,是表現主題思想重要的“砝碼”,所有的場景、對白都服務于人物,所有的情節都要通過人物來貫穿——人物的出現、情節、開始發展;人物的離場、故事自然結束,通過人物塑造、對社會生活、文學名著、科技理想等題材的實況再現,便是電影藝術的魅力所在。人物是電影的核心元素,導演在人物塑造中的“慣性”,往往預制其電影風格的成型,因此,說到馮小剛片中的人物,我們不得不想起一個“小”字,這個便是式對馮小剛所塑造的電影任務的精神概括。在他的影片中,我們看不到武功蓋世的豪俠、救國圖存、不畏犧牲的民族英雄、廉潔奉公、公而忘私的人民公仆等高大的“英雄”形象,而是像嚴守一那樣的徘徊在道德與欲望之間的現代社會中的普通一員,夢想成為“大腕”的市井民眾,像司機韓冬一樣為了生活而奔波辛辛苦苦只是為了要回屬于自己的東西毫無大志的平民------ 這些人物都“小”,“小”到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他們或許沒有理想,或許只有夢想、或許正在正與誤之間掙扎------ 無論如何,奔忙于油言柴米醬醋茶的“平民”本性,是無法磨滅的,但是馮小剛的影片絕不是“平民”生活的實錄,題材上生活話,思想表現上仍然有起特有的高度,經典對白,特有的“馮式幽默”,大有想象空間的結局都使得電影在銀幕變黑后,情節仍留在觀眾的腦海中,因為馮小剛的電影留下的不是簡單的笑聲,更重要的是笑聲中蘊藏的思考,令人難忘的情節背景,隱藏的東西。 一人物角色 馮小剛電影中對人物的塑造有別與以往的電影,“小”題大作是其一貫的作風,其正是通過演技精湛的演員、分述的對白、生活化的場景,將這些“小”人物刻畫的有血有肉,而這些所謂的小人物反而更具有觀眾緣,更具有親切感,仿佛這些人物、事件,就發生在自己的周圍。其實也的確就是在我們的周圍,藝術來源于生活,馮小剛的特點之一就是對現實的迅速貼近,他從生活中提煉了很多值得人們注意的東西和人物典型展現在了屏幕上,把平時人們覺得平淡的生活演繹得有滋有味。獨特的馮式幽默通過這些小人物在生活中的思想掙扎、情感遭遇等暴露給我們的也許只是原來生活中真實的荒誕和可笑的情節。 例如馮小剛對《手機》中主人公的定位:片頭一開始,少年的嚴守一用自行車帶著他的“初戀情人”呂桂花到鎮里打電話時,表現的是一個情竇初開的農村少年淳樸得有些憨厚的秉性;而30年后的中年嚴守一,已經變成了一張嘴就瞎話溜話的“油條”。都說文明給人以知識,知識賦予人力量,難道知識和文化真的能夠與道德水平劃等號?這可以說是馮小剛對當今社會提出的一個問題。其實問題的實質不在于嚴守一是干什么的,而是在與他有了知識有了文化有了地位以后都用這些來干了些什么,馮小剛用《手機》探測著人們的道德底線。很多人甚至覺得馮小剛幾乎把男人心思都暴露了出來。表面正直名嘴嚴守一在電視節目中關心民生、鞭笞丑惡,精神導師費墨在各類學術講座中傳道、授業、解惑,然而這些僅僅是他們的表面,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角色的扮演,這些背后則是人性的墮落,他們的知識和威望讓他們贏得了美女,但他們也需要為此付出代價。 電影中常常需要出現一些英雄,我們不能說馮小剛的電影中沒有英雄,只是他塑造的都是些小人物的英雄而已,這也正是馮小剛電影的獨特之處,也許這樣的英雄更讓我們覺得是有血有肉的,因為它更真實,同時也個更符合馮小剛電影的喜劇風格。這些平民英雄平凡而偉大,他們善良為人著想具有士風度,卻又喜歡耍小聰明莽撞粗心;他們誠實首信卻又愛貪小便宜;會為別人抱不平卻又膽小怕事。他們那些無傷大雅的小缺點并不影響觀眾對他們的喜愛,反而跟讓人覺得這是個生活中的真實人物,更容易得到認同。例如《沒完沒了》中的司機韓冬,他的所謂綁架只是為了要回本來就該屬于自己的錢,卻從來沒想過傷害任何人,其實他也只是個膽小怕事的普通人而已。這個普通人為了生存勞頓和奔波著,為了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姐姐終于鼓起勇氣討回欠款,最終卻和那位新加坡回來的小姐相愛了,這也歌頌了人性的溫暖和頑強而沉默的生存意志。即使是《手機》中的嚴守一,也仍然是一個有毛病的好人,夠朋友,事業有成,孝敬老人,家庭幸福,就是喜歡在外邊偷葷。憑著機智聰明屢屢化險為夷,可最后還是陰錯陽差的露出了破綻。影片的主題是嚴肅的,在馮小剛的掂對之下卻好玩得人來不及思考。 馮小剛把那些努力向上爬的心態、對生活的向往、愛做夢、安于現狀漠視社會或執著信仰等不同小人物的心態都刻畫了出來。馮小剛的電影發人深思不只是他為每個人都安排了一個合適直接或是間接令人遐想的結局,更是對生活的拔高,體現了小人物心態的真與善,以及在現實社會的浪潮忽隱忽現,卻自強不息的本色性格。 馮小剛電影的風格都是喜劇性的,而這喜劇的基本核心都是小人物在轉型時代中的夸張而滑稽的掙扎、錯位以及不期而遇的一點溫情,又或通過一個個小人物來暴露社會的種種失衡和病態。幾乎已經成為馮小剛電影中小人物形象符號的葛優的確有點像當年卓別林在電影中所扮演的那些小人物。除此之外馮小剛對演員的再塑造也不得不讓人佩服,他不是一味的亂打明星牌,他除了讓我們看到了演員不一樣的一面以外,也讓演員自己感覺到了提升。 二人物對白 一部電影是否感人、引起觀眾共鳴,很大程度上要通過劇中人物來表現,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又要通過人物的語言來體現的。馮小剛的電影更是如此。馮導的電影注重情節,而這些情節則是由多精彩對白所組成,還有劇中人物的性格也是通過對白來渲染的。馮式妙語甚至成了馮小剛電影的招牌菜,影片中的許多經典對白也成為了一種語言潮流。馮小剛的喜劇電影是一種建立在東方語言文化基礎上的帶有冷幽默的電影,讓人笑過后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思。片中的連珠妙語和場景人物都配合得很好,營造了一種易于使人接受的氛圍。因此馮小剛幾乎每部電影都有讓觀眾印象深刻的經典對白,甚至很多人都能流利的背出來。人們就像仿效《大話西游》中的“曾經有一段真摯的感情放在我前面,我沒有好好珍惜------”一樣的套用這些經典對白!皩徝榔凇背蔀榛橥馇樽詈线m的借口,“做人要厚道”成為大家揭示隱私心照不宣的口頭禪,“麻煩”這個詞的意思就更多了。 劇本的臺詞一向是馮小剛電影的臺柱,如果沒有了那些一本正經的幽默和調侃,估計他的電影要失去一半的觀眾: 《甲方乙方》 地主家也沒余糧啊。 打死我也不說!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沒有房子的婚姻則更不幸福。 《不見不散》 啊,我又看見了,這是愛情的力量!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鼻孔迎接光明。 《沒完沒了》 ——偉哥,想吐嗎?——想,可我舍不得。十三,路易的,8000塊錢一瓶,我舍不得吐。 《一聲嘆息》 年輕的時候有賊心沒賊膽,等到老了賊心賊膽都有了,賊又沒了。 這是兩種感情,晚上睡覺,我摸著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樣,沒有感覺,可是要把你的手鋸掉也跟鋸我的手一樣疼。你們娘兒倆是我的親人,她是我的愛人,兩邊一樣重,誰也代替不了誰。 《大腕》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么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手機》 做人要厚道。 二十多年都睡在一張床上,的確有些審美疲勞。(四川語調) 《天下無賊》 有組織,無紀律。 二十一世紀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我欲將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黎叔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我最煩你們丫這幫打劫的,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 這些看似風趣幽默卻反映現實發人深思的對白都精確的體現了劇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更表現了這個人物的思想,在將人物的表演推向高潮的同時,成為觀眾銘記一部電影的標識,馮小剛的電影之所以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也是劇中角色的經典對白,這幾乎已經成了馮小剛電影的一慣風格。
三人物塑造人性化 馮小剛的作品,在大段調侃搞笑之后總會帶上一個溫情的尾巴,顯示了導演的一種主觀愿望和真情呼喚。《甲方乙方》訴說老百姓生活中不屈的夢想和逃避的權利,馮導愿意給他們九十分鐘的夢境討還一份寧靜的舒爽!恫灰姴簧ⅰ犯櫼粚此茻o緣的異鄉人倒霉的相遇卻宿命地結合的愛情蹤跡,描繪愛情的含蓄和尋覓的苦楚,輕松調侃的最后卻不忘驚心動魄一回——愛情經不起考驗怎么深刻?《沒完沒了》關注普通人生存的勞頓和奔波的執著,歌頌人性的溫暖和頑強而沉沒的生存意志。仍然不忘讓一個纖纖臺灣小姐愛上大陸的普通司機,共同照料不說不動的植物人姐姐。馮小剛的電影看起來似乎充滿了意外,其實也有他的一個套路:描述小人物的平凡歷程,或使小人物圓夢。他的最大特點是和觀眾的心態貼近,并且有很多逆向思維和駁論在里面,好看且好玩。這樣的設計除了通俗外更體現了一種人性化在里面。這一點在《天下無賊》里面應該是體現得最突出的: 賊婆王麗是片中的靈魂人物,她的觀點和目標帶動著全片的進程。這是個在女性情感上即現代又傳統的人物,她從一開始的古靈精怪,玩世不恭的賊狐貍到后來變成一個渾身散發著圣潔光芒和母性光輝的好人。在她懷孕決定金盆洗手的時候遇上了單純的傻根,決定暗中保護他。賊公王薄本是屬于商業片中傳統的主人公形象,能力超凡到最終歸于正義,但馮小剛在塑造這個人物是給了他性格的層次感,表現了他選擇的過程。我們在片中不止一次的看到劉德華所扮演的王薄有這樣的話“我就是孤魂野鬼,我就是狼,誰跟我搶食,我就和誰拼命”。這樣就把一個高高在上的大盜邊成了一個平凡的近乎可悲的小人物了。這是馮小剛有意識的要降低他們自己的身價。使他們成為一個普通的人物形象。王薄棄惡從善雖然負出了生命,但精神上得到了回歸,這樣的設計讓觀眾觸動很大,但是比較人性化的地方是后來他的兒子又要出世了,這又使人不至于太絕望,畢竟生活不是絕對完美的。黎叔是影片中一個矛盾的集合體,他的矛盾是多方面的,除了了體現了“天下無賊”的一種矛盾狀態外,還有他復雜矛盾的人格特點,充滿智慧魅力卻又心狠手辣,同時也跟王麗王薄構成了一對矛盾,讓他們做好事也要面對困難。而其實這樣的黎叔也有他的煩惱,也有他的煩心事,其實這就跟前面我們說的的讓王麗王薄回歸平凡的人性化處理方式是一致的。我們來看看片中的關鍵人物傻根,他是來自農村,被大家撫養長大的孤兒,靠修廟為生,他生活的環境很淳樸,這使得他相信“天下無賊”。他才是劇中的導火索,他的“天下無賊”的可笑想法放在銀幕上成了“出淤泥而不染”他似乎占去了多數的劇中多數的善良,讓王麗忍不住的去守護他,不希望他面對這個世界的真實面。而最后守護的代價是付出,王薄從開場的把寶馬開出去還要對門衛進行階級教育的囂張態度到后來一命贖罪,讓人看到他的良心未泯。觀眾甚至可以感覺到在他犧牲的那一刻也凈化了心靈,那里成為了影片中一個感人的閃光點。他的犧牲為傻根圓了一個天下無賊的夢。 整部影片對這些大賊的塑造都跟我們看到的以往影片感覺不一樣,我們也許可以用“平凡的賊”來形容他們,無論是王歷、王薄還是黎叔,都具有普通人一樣的情感,一樣的思想掙扎,一樣的脾氣,一樣的煩惱,一樣是個普通人。馮小剛刻意降低了他們的身價,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更生活化也更有親切感,更貼近了現實生活中。 馮小剛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被演繹得既平凡又真實,這讓我們不禁想到了馮小剛電影關注平民關心小人物生存狀態的特點,其實藝術最終回歸都是平凡的生活,這種“平民化”的風格縮短了觀眾與劇中人物的距離,升華了觀眾的心靈體驗。在馮小剛的電影中,他能夠把一些嚴肅和沉重的問題通過一種喜劇的效果玩笑化、游戲話,讓觀眾感受到他影片中人物內心世界特別溫情的一面,享受到一種日常生活中頗具中國品位的人生體悟與藝術雅趣。從而達到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雅俗共賞”。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