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
[摘 要]李白是我國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作家,也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使用了大膽夸張、幻想等藝術(shù)手法,語言清新、質(zhì)樸、豪放,并汲取了漢樂府民歌的語言和當時的口語色彩,感情充沛,瞬息萬變,表現(xiàn)方式灑脫靈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完美結(jié)合。本文試圖從四反面來淺論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①詩歌與人生的統(tǒng)一。②浪漫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③浪漫主義的升華。④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色。 [關鍵詞]李白 詩歌 浪漫主義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是中國文學史最杰出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作品大都通過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xiàn)出來,而又包括了豐富的現(xiàn)實主義成分,他的積極浪漫主義是有其深厚的現(xiàn)實主義基礎的,他巧妙地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來表現(xiàn)思想內(nèi)容,反映社會現(xiàn)實。他的詩歌熱情奔放,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流轉(zhuǎn)自然,風格豪邁,個性鮮明,在他筆下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處處顯示出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藝術(shù)特色,給人以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量。 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帝國由盛到衰的開元、天寶的四十多年,這一時代的特點加上他豪放的思想性格和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文章表現(xiàn)出積極浪漫的精神和風格。下面從四方面來談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 一、詩歌與人生的統(tǒng)一 作為浪漫主義詩人的李白始終追思人生的詩意。李白是一個強烈“以天下為一己之私”的人。與李白同時代的其它詩人,根本無法將個人的主體意識擺到李白這樣的高度上。李白是皇室宗親,他能夠擺脫一個窮酸讀書人的孜孜以求的“暮登天子堂”的“田舍郎”夢想,他四十歲在玄宗的下詔相請下應詔入朝。李白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他就是人類性靈得以飛升之翼。李白在二十歲時所做的《大鵬賦》和在臨終前寫的《臨路歌》,以及其它一些詩中始終以大鵬自比,以寄托他那“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以迅征”之志!又因為他以道家的天地人合一為目標和準則,所以他能展開“無往不到的想象之翼”。正是出于這種心態(tài),足以使他把人的本真情感化,追思人生的詩意而不被異化。其他詩人則多獻媚之詞少由衷之意,也缺乏李白那種以主人翁姿態(tài)吟唱出的“天地動、鬼神驚”之語?而李白是時代的主人,他贊美時,自然而且放達,都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喜歡和鐘愛。 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懷有“濟蒼生,安社稷”的宏大抱負,并為理想孜孜以求,鍥而不舍,希望建功立業(yè)。他政治視野開闊,沒有凡夫俗子那種垂涎欲滴的權(quán)利欲,正如大鵬的個性。大唐帝國表面的強大昌盛,鼓舞著李白向往建功立業(yè)的勃勃雄心,政治的危機更激發(fā)了他拯物濟世的強烈愿望。他常在詩歌里借歷史人物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李白甚至幻想過一種相互禮讓、尊敬平等的君臣關系表達了渴望明君的美好愿望。但當這種愿望落空時,他又極力稱贊那些功成身退、不事王侯的清高人物。天寶元年,因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懷著遠大理想和政治抱負來到長安,表面上受到玄宗禮賢下士的優(yōu)待供奉翰林,實際上只把他當作用以粉飾太平的御用文人。翰林沒有實際的官職及政治實權(quán)。他那“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又不肯投靠權(quán)貴,整日縱酒狂歌,遭到當權(quán)的官宦外戚對他的暗中詆毀打擊,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現(xiàn)實形成了尖銳的矛盾。于是寫了不少詩篇表達自己的憤懣和痛苦。如著名的《行路難》之一揭示了詩人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強烈痛苦,雖然茫然,雖然徘徊,但李白并不因失敗而放棄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自信。李白在詩中強烈地揭露黑暗的現(xiàn)實;在很多詩中表示要及早引退:“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這又是多么消沉、頹唐。 在他的詩歌中時而高歌自己的理想,時而悲嘆個人的不幸;時而樂觀,時而頹唐;時而激憤,時而消沉。他的感情就是這樣激蕩著、矛盾著。 一方面他受道家的思想支配,他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他能以詩人敏銳的眼光觀察政治人情世態(tài)以及社會本質(zhì)的東西。在藝術(shù)上,他繼承了屈原以來的優(yōu)秀浪漫主義傳統(tǒng),以“驚風雨、泣鬼神”的筆姿表現(xiàn)出恢弘的志氣和飄逸的風格。在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中的第一首中,有“我志在刪述,絕筆于獲鱗”的詩句,儼然以新一代知識分子領袖自居。 另一方面李白在脫離現(xiàn)實的“以天下為一已之私”的想象之翼翱翔時,遠離了社會的價值判斷,造成其人生悲喜劇,但同時又給他浪漫主義詩作注入超越時代的魅力。與一般詩人相比,太白詩幾乎是用孤傲的自我串連起來的。這種空前和孤傲包涵著世人對他的無法理解和他無法去理解世人的“雙重苦惱”。但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對生命的極大熱愛又使他不肯屈服。李白雖然不被人理解,使他苦惱,但他絕不會輕易放棄。他能把不被世人理解的悲憤,體現(xiàn)在不入流俗的的氣魄和狂歌的坦蕩上。把極度的痛苦表現(xiàn)為極度的超脫各非凡的氣勢上。李白這種精神境界的超越性幾乎是唐代乃至后代詩人無法比擬的。這種超越性使他的詩的力度空前,也使人的生命力及個性得到淋漓盡致展現(xiàn)。 二、蔑視權(quán)貴、狂放不羈、追求個人自由---浪漫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 李白的浪漫主義表現(xiàn)為一種反對權(quán)貴、輕視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他的詩歌集中體現(xiàn)在對腐朽的上層貴族勢力的蔑視、抨擊和反抗。李白常說自己是“野人”、“布衣”,像屈原那樣痛恨那些“黨人”:“殷后亂天紀,楚懷亦已昏。夷羊滿中野,錄施滿高門。”(《古風》第五十一)。又如他在《雪讒詩》里,痛斥了恃寵弄權(quán)的楊貴妃。 李白意識到自己與那班皇親國戚豪門勢族是具有不同身份的兩類人。他“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由!保ā端蜔熥釉蓦[仙城王序》)李白在詩里對于權(quán)貴及他們的榮華富貴投以強烈的蔑視,表現(xiàn)出一種傲岸不屈的性格,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边@種輕視富貴的傲岸性格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沒有誰能與李白相比的。 作為一個天才詩人,他還兼有游俠、刺客、隱士、策士、酒徒等方面的氣質(zhì)。傳說他曾經(jīng)為抱打不平而“手刃數(shù)人”,以后又受到那些無名游俠的感染,寫了不少歌頌游俠的詩,如著名的《俠客行》,詩中可以看出:不論是俠義行動如“十步殺一人”“救趙揮金槌”,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慷慨無私的精神,都與李白不愿屈己于人的性格,拯物救世的政治理想以及功成身退的高尚品德有著相當密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李白能成功地把儒家、道家、游俠三者結(jié)合在一起。體現(xiàn)出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 李白大半生過著浪游生活,寫下了許多游歷名山大川的詩篇,他那種酷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特個性在山水詩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現(xiàn)。如那些膾炙人口的名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边@一瀉千里,咆哮憤怒的江河,奇險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巒,都曲折地代表了李白沖破束縛、追求自由的熱情和決心。 李白喜愛的山水往往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動態(tài)的;不是優(yōu)美的,而是雄偉的;不是寧靜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絕頂?shù)拇笊健⑻焱怙w來的瀑布。這些雄偉奇險的山川,特別契合他那狂放不羈的叛逆性格,他好像要登涉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靈相往來。他的杰作《夢游天姥吟留別》就是這方面的杰出代表。特別是其中對夢境的描寫特別令人目眩神迷: 從嫻靜幽美的湖月到奇麗壯觀的海日,從曲折迷離的千巖萬轉(zhuǎn)的道路到令人驚恐戰(zhàn)栗的深林層巔,境界愈轉(zhuǎn)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夢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色彩繽紛的神話世界,詩人盡情馳騁于浪漫想像的空間,展示了一幅現(xiàn)實的景象,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的朦朧離奇的奇山異景圖。令人留戀忘返。詩人苦悶的靈魂在夢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抒放,難怪他夢醒后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三、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浪漫主義的升華。 李白目睹和經(jīng)歷了唐帝國的繁榮、危機、戰(zhàn)亂,他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本質(zhì)決定著他是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忘現(xiàn)實的偉大詩人。李白非常關心國家的強大統(tǒng)一,像盛唐邊塞詩人一樣,熱情謳歌保衛(wèi)祖國邊疆的戍邊衛(wèi)士。《塞下曲》其一寫道:“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眼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北憩F(xiàn)了邊防將士不畏艱苦,勇敢殺敵的英雄氣概,歌頌了他們忠勇為國的高尚品質(zhì),實際上也是詩人渴望以身許國政治豪情的反映!度虑返诹鶎懙溃骸胺榛饎由衬B照甘泉云。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橫行負勇氣,一戰(zhàn)靜妖氛!痹娭忻鑼懥艘晃挥赂疑茟(zhàn)的將軍,終能得到重新任用的機會,為國家消除邊患,最后兩句不但鼓舞了前方將士的士氣,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奮發(fā)向上的積極精神。 安史之亂后,遠在江南的他卻寫了一系列充滿愛國激情的詩,在詩中表現(xiàn)出焦急與憂慮。后來他被捕入獄流放夜郎,他的愛國之心絲毫沒有減弱。他在《贈張相稿》中說:“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痹凇督(jīng)亂離后天恩流放夜郎》這首長詩中說:“桀犬尚吠堯,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倍劇独钐敬笈e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這首詩,更說明他的愛國之心至老不衰。 李白還在寫人民生活的詩篇中,處處流露出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如《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致。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 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食!钡谌、四句的“苦”和“寒”二字,凝結(jié)著農(nóng)民無限的辛酸,訴說了他們勞動的艱辛和生活的貧苦,雖然女主人盛情待客,但用來款待客人的只有 胡飯,此情此景,使空有滿腔熱情、遠大抱負的李白產(chǎn)生了對荀媼的感激慚愧之情。 四、獨特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點 李白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他調(diào)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藝術(shù)形象極具個性化和主觀色彩 李白的詩富于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比如,他入京求官時,就宣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想念長安時,思到:“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保ā督疣l(xiāng)送韋八之西京》);在政治上失意了,他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李白的主觀感情色彩,往往也表現(xiàn)在敘事或?qū)懢暗脑娖校屓烁械接性娙说男蜗蠡钤谄渲。他的《蜀道難》是他最富于浪漫主義奇情壯采的山水詩。又如《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中的“月”“花”“影”仿佛都有了人性,成了能聽作者吐露發(fā)泄苦悶的伙伴。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美妙、溫馨的圖畫。這樣的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 極度的夸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 李白常常在詩中用大膽的夸張和驚人的幻想來表達自己奔放不羈、一瀉千里的感情。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借以高度夸張的比喻,贊嘆飛瀑從高處騰空而下的恢宏壯觀的景象,展現(xiàn)出自己開闊的胸襟和氣概。又如《廬山謠》寫他在廬山頂上遙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蓖耆珨[脫了真實空間的拘束,以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突出了河川的壯麗,展示了詩人壯闊的胸懷,讀后使人產(chǎn)生一種要與天地融為一體的豪情。再如《北風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薄包S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載!睕]有“黃河可塞”這樣夸張的比喻,我們也就想象不到陣亡將士的妻子那種深刻絕望的悲哀。正由于李白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在詩中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采、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的原因所在。 3、、“清新”、“雋永”、“豪放”的語言風格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放夜郎》),這是李白對自己詩歌最生動的形容和概括。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边@兩首詩的普通的景物普通的比喻顯示了李白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的深厚友情,語意極其真摯自然。 其中,《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李白最杰出的代表作。詩人以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盡情地無拘無束地舒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了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讓苦悶、郁悒的心靈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更把詩人的一身傲骨展露無遺。 綜上所述,李白的詩歌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的又一高峰。他的詩歌繼承了前代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性格,反映了盛唐時代樂觀向上的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不滿封建秩序的潛在力量。詩人擴大了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領域,豐富了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結(jié)合,在李白的詩中,理想主義、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表現(xiàn)和進一步發(fā)展,并達到高度成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