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學語言的藝術
[摘 要]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教育振興是中國振興的重要標志。我們的國家能否持續(xù)繁榮下去,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和動力在哪里,關鍵在人才,根本在教育”。教師是教育行業(yè)的工程師,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整個教育行業(yè)的興衰,教學語言是教師傳播知識,進行思想教育和師生情感交流的工具,教學語言的藝術成為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關系到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較為全面闡述教學語言的藝術的概念及它的其它特點。 [關鍵詞]教育 教學語言 藝術
教育語言的藝術是指在一種人類特有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組成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中,教育者用來與受教育者表達意思、交流思想工具的創(chuàng)造性方式、方法。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教育的形式越來越趨于多樣化,廣義上教育語言早已超脫了傳統(tǒng)教學理念概念的范疇。語言不光指講話,只要是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都可以看成是語言。平時在大街上看到的一些公益廣告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看成是教育語言藝術的某種表現(xiàn)形式;一個特級教師教學過程刻錄成一張光盤,可以隨意拿到一個學校里面給學生進行教學;有了網(wǎng)絡媒體這個平臺,世界變得不再遙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社會更趨于和諧,遠在北師大的教授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隨時隨地對我們學生進行網(wǎng)絡遠程教育教學,他與我都不需要走進傳統(tǒng)物理概念的課室,但卻能讓我們原本已經(jīng)被大學拋棄的孤兒可以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切身體會到教授們的辛勤勞動。 而我們通常講的教學語言的藝術是指狹義教育語言的藝術,指教師在學校里的常規(guī)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時使用語言的方式、方法。 教學語言的藝術反映了教師如何使用教學語言使得學生在最大限度接受知識最佳方案的一種特有的客觀規(guī)律,教學語言使用是否科學,會直接影響到教師教學的質量。教學語言藝術的客觀規(guī)律存在不依賴于某個優(yōu)秀教師和某班學生,也不依賴于某種具體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也好,網(wǎng)絡教育也好都有其自身的教學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的客觀存在說明教學語言的藝術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的根本。當一棟棟現(xiàn)代大樓拔地而起,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正是祖國實行改革開放后科學技術給我們社會帶來的豐盛碩果,而教育在這場社會變革的發(fā)揮的作用卻是不可估量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作為人類的工程師責任艱巨。教師掌握教學語言的藝術是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關鍵,也是作為評價教師績效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學語言藝術呢? 一、教學語言的準確規(guī)范性、嚴謹精煉性 2001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中明確要求學校教學要使用普通話,教師隊伍應是推廣應用普通話的主力軍。比如上語文課,教師應該把課本上發(fā)音容易出錯的地方加以強調,課文師范朗讀時應避開方言土語中的不規(guī)范語言,盡量做到標準化,要吐字清晰,語言流暢。 現(xiàn)在電腦、網(wǎng)絡比較普及,教師應當避免網(wǎng)絡上不規(guī)范的詞語進入的我們的教學語言。如某次上課時老師講習題學生很難聽明白,于是老師很生氣地罵:“你們這群學生真‘菜鳥’,講了這么多遍還不清楚!”上述教師的教法合理性暫且不提,單是他們的教學語言用詞就極為不規(guī)范! 在課堂上授課時,教師要確保教學的語言敘述內容準確。如“圓周率π的值是3.14159265”要講成“圓周率π的近似值是3.14159265”;“韓國的首都是漢城”要講成“韓國的首都是首爾”;“科索沃國”要講成“科索沃地區(qū)”;“今年三月份臺灣國民黨贏得臺灣大選”要講成“今年三月份中國國民黨贏得臺灣大選”。 教師給學生講課室,注意不要犯語法錯誤。如某節(jié)數(shù)學課同學正在講話,于是這名老師用三角板狠狠敲敲黑板說:“說話不許出聲音,請同學們的眼睛都集中到黑板上來!”這名教師的話明顯有語法錯誤,既然說話怎么會沒有聲音?同學們的眼睛怎么能到黑板上來?她應該講“同學們不許說話,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來!” 和學生交流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否則學生會誤解。如某班主任班會總結:“……上周很多同學們都沒有按學校里的規(guī)定穿校服,有的同學不穿衣服,有的同學不穿褲子,有的就干脆衣服褲子都不穿……”。結果班上很多同學在下面捂著嘴巴偷笑。這個班主任本是想要求學生上學時穿校服,可是由于自己的表達問題,卻讓學生鉆空子想歪了。 課堂上的40分鐘非常寶貴,教師應該力爭語言簡明扼要,意盡言止,避免羅嗦。如某位老師講:“今天我把同學們叫到多媒體教室里上公開課,同學們看下,這個多媒體教室很新的,希望同學們不要在桌上亂寫亂畫呀!今天來了很多領導和老師聽課,同學們不要太緊張,回答問題要像平時積極主動,回答時也別緊張,答錯了沒關系,老師認為你們的態(tài)度往往是最重要的……”這名教師一上課講了一大堆,但全是與學生學習無關的廢話。 二、教學語言的情感性、激勵性 教學語言的情感性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講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師在學校里,無論是上課傳授知識,還是平時對待學生,語言中都應富有情感,帶有關愛、平等和鼓勵性言語和學生交流,使學生能強烈體會到教師的親切感。對待差生,教師應該努力去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充分表揚;對待好生教師也不能一味偏愛,即使他們犯錯,也要用委婉的言語指出其不足。 記得某年我班有個女同學特別膽小,平時也很少和同學玩,每次我提問的時候的她一定是不會舉手,即使我叫她回答問題,她的聲音也是很小,甚至有時在班上會莫名其妙哭,通過我?guī)状渭以L了解到她的父母離異,她平時一直都是和她的奶奶一起過日子。對待這樣不幸的學生,我感覺應該要多給她愛心。我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她有兩個優(yōu)點,就是每天上學時都來的比較早和作業(yè)做的比較認真,于是我每個星期總會在班上表揚她一兩次,漸漸的她性格開朗了很多,有時遇見我也會笑一笑,回答問題也主動多了。 有次課間,班上某個小同學摔倒在地上,然后就哭著到辦公室里來找我,我看著他樣還真是又心疼又好笑,我趕緊拍拍他身上的灰塵,摸摸他的手說:“還疼嗎?都是男子漢了!要勇敢呀!男子漢是不能哭的!上次某某女同學摔交了,都沒哭!以后玩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點……” 我們班上有個姓趙的小學生,什么都挺不錯成績好、體育好、勞動積極,可我就是感覺他的妒忌心理挺強,比如我上課表揚某個同學沒表揚他,他表情就極不自然,下課后也就不太搭理那個受表揚的同學,于是我找了個空閑時間把趙學生單獨叫到辦公室里來,通過講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孫臏和龐涓同學之間的故事,教育他應該珍惜同學之間的感情,同學之間一定要互相幫助。 三、教學語言的幽默性 教學語言的幽默性是指把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的語言引進課堂教學。教師的幽默在教師和學生溝通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的運用幽默能使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使枯燥的說教變得生動有趣,并能融洽師生感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利用幽默的語言批評學生,學生會更容易接受。 某次夏天下午,涼風爽爽,正好有我的語文課,我擔心同學們上課打瞌睡,于是講課前我事先對全班同學們說:“同學們都留意了,看看上課那個睡著流口水的同學就通知語文老師呀!”同學們一聽,抹抹嘴巴,坐的端端正正的,各個都生怕自己睡著了! 某次我上課時發(fā)現(xiàn)了某個同學在偷偷的聽MP3,我當時沒有立即把他指出來,而是說:“現(xiàn)在某些同學覺得老師講課講的很好,正在用MP3溫習老師以前的講課呢?”同學們一聽都“唰”的轉向那個聽MP3的同學,這個同學趕緊把他的MP3收了起來,以后他也沒再犯過同類錯誤了。 記得某次我檢查作業(yè),某個同學沒做,我問他:“你是不是怕做完了作業(yè),你的兒子沒有作業(yè)做呢?” 比如一名數(shù)學老師在講方程轉換時,這名數(shù)學老師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仔細看到這,看看數(shù)學老師怎樣七十二變!”同學們一聽,這個老師真有趣,聽課也就認真多了。 四、教學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語言的生動性是指教學語言的直觀性和啟發(fā)性。生動的教學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熱情。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就要注意控制語言的節(jié)奏、聲調的升降以及避免傳授內容的枯燥等等。 如數(shù)學課里面介紹圓周率,由于圓周率的概念是很枯燥無味,學生可能不喜歡聽,但是在講圓周率的概念前可以布置一道題目,那就是叫同學們用圓規(guī)在紙上畫個標準的圓,然后叫每個學生自己把周長除以直徑的結果算出,同學們的就算結果肯定會各式各樣,有3.5、3.0、3.8等等很多,但這些值會比較接近,這個時候再告訴同學們這個值就是圓周率,接著講述我國古代偉大數(shù)學家祖沖之的故事,如他對知識的嚴謹性,最后再講述圓周率其它的知識。這樣這堂課就比較生動形象,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又傳授了知識。 如給學生介紹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故事,里面有必要提到相對論時空概念,但是學生不可能聽的懂,但老師可以這樣講:“同學們看過《西游記》嗎?記不記得孫悟空在大鬧天宮時有個猴子對孫悟空說過‘天上過一天,就等于地上過一年’呀?……(稍微停頓下,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可是二十世紀卻有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卻證明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還真有可能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不知同學們想不想聽他的故事呀?” 這樣問,就把一個極為抽象的相對論簡單化了,且同學們都是很喜歡《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角色,所以他們肯定興趣一下子就提了起來。 如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司馬光砸缸》這堂課中的情景,首先介紹那群小孩子捉迷藏過程,教師可以發(fā)揮想象那群小孩子玩的是多么的開心。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還小,但他們一般都有捉迷藏的經(jīng)歷,這樣這篇課文就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提高了。然后講到“只聽撲通一聲,一個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腳下一滑,掉進了旁邊一個盛滿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沒了頭頂。”時要生動形象,同學們聽到了一下子很緊張,會急切的想知道后面的情況,接著又很形象地講“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只有司馬光一個人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通過這堂生動形象的課,一方面教育學生們在上學放學路上、出去玩等情況時刻要注意自己得人身安全,另外一方面又教育學生們在遇到危險或其他緊急情況要向司馬光學習,沉著、冷靜,動腦筋,想出解決危機的好辦法。 如在講《憫農》 (唐-李紳)這首古詩是,首先要生講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可以生動形象的介紹夏天的中午很熱,一般同學們都不會出去,而是在家里休息,可是這個時候農民伯伯仍然在田里辛勤的勞動,他們的汗水都滴到土里去了的情景。然后講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再生動形象的講述現(xiàn)在個別小朋友在家里吃飯時很挑食,且隨便剩菜剩飯,不知道碗里的飯菜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得來得。最后可以讓同學們舉手談談自己的看法,自己在吃飯的時候該怎樣做? 五、教學語言的優(yōu)美性 教師采用優(yōu)美的語言教學,能使學生沉醉于寧靜溫馨、怡情悅性的境界之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還可以使得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更融洽和睦、情真意厚。 比如教師范讀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文《小小的船》中的語句“藍藍的天空,閃閃的星星,彎彎的月亮,多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呀!”就要讀的慢,優(yōu)美的范讀語言如外婆在講故事、如夜晚中的搖籃曲、如一幅美妙的畫卷……學生們一邊看著書本的圖畫,一邊在靜靜地聽著、想著:夜晚的天空、星星和月亮是多么的漂亮呀! 又如在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課文《清澈的湖水》里,教師甚至可以配備美妙得音樂用優(yōu)美得語言朗讀:“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輕輕行駛,船頭兩側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著一條長長的波紋……那邊的山石象一只正在起跳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開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得山戀。”這樣同學們在音樂和老師優(yōu)美教學語言的熏陶下,好像已經(jīng)和課文中的主人公小潔一樣融入了美妙的畫卷之中。山石的奇特,湖水的平靜,小魚的活潑等等情景深深的映在學生的腦海里,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六、教學語言的體態(tài)性 教學語言的體態(tài)性,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講的“身體語言”、“為人師表”。指教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影響。它包含的含義范圍很廣,教師在學生的一舉一動像微笑、手勢、表情、著裝、發(fā)型等等都屬于教學語言的體態(tài)。 比如我們每次上課的時候走進課室要面帶微笑,步伐要有節(jié)奏感,這樣學生上課心情很好且對這位教師很有好感;我們在講臺上的目光要注視全體同學,這樣不至于讓某個學生感到老師奚落了他們,各個學生都感覺到老師對他們很關心,全班同學上課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老師上課是要突出強調某個知識點時,可以先通過自己的動作把同學們吸引住,然后再講授重點內容;老師在給學生做課文示范朗讀時,拿著課本讀的樣子一定要很認真,這樣學生也會被老師認真的態(tài)度所熏陶;老師提問時,要很有禮帽的用手指著某位同學說“請你來回答這個問題!”。當然這樣的例子很多,每個教師都可以總結出很多很多。 教師的衣著也是十分重要的,往往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種無形的作用,教師走進課室前一定要先檢查自己的著裝,像衣領弄好沒有,扣子是不是扣錯了等等。某次在學校,我感覺那天很多同學主動給我親切打招呼,后來回到辦公室,我的語文課代表交作業(yè)時悄悄的告訴我:“夏老師,今天我們班的同學都很開心!您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同學們都感覺您今天穿的很漂亮!” 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給學生做好一個好的表率。2004年我去鄉(xiāng)村走訪親戚,由于當時正值寒冬臘月,我在親戚家起床較晚,這時親戚的一個鄰居過來借東西,看見我還在睡覺,很吃驚的樣子問:“老師也睡懶覺呀”。看!連社會上都很多人用這樣的眼光看我們,何況我們的學生呢?可以想象我們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是多么的崇高與神圣!所以我們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在學生面前行為。比如我們教育學生不要把零食帶到學校里,首先自己不能在辦公室吃東西;我們教育學生不能化妝、戴首飾,首先自己就要注意儀表;教育學生愛衛(wèi)生,自己首先就不能很邋遢。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教育好學生。 關于教學語言的藝術理解,我個人認為老師們一定不能做“口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關鍵是怎樣在實踐中教好學生。曾有朋友告誡我“無論是在哪里!凡事和人打交道,往往是最難的事!”。教書育人正是如此,但我堅信即使是最難的事情,只要大家去努力,“鐵棒也能磨成針”!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如發(fā)現(xiàn)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ǎng)(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wǎng)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yè)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yè)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