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羊脂球》看莫泊桑的現實主義
[內容摘要]:泊桑一貫保持嚴謹的現實主義寫實手法》。《羊脂球》是一篇以戰爭這個真實事件為素材的小說,最能體現莫泊桑的現實主義特色。他的小說創造矛頭指向當時法國糜爛資產階層的生活深刻的揭示資產階層的卑劣,虛偽和惡毒,同時,他對那些下層社會的被侮辱,被壓迫,被損害者充滿了同情和憐憫。“莫泊桑的作品注重真實,他冷靜,理智,不摻雜他私人情感的在他小說里“把生活準確形象描敘給我們“他的小說絲毫沒有要讀者被動的去接受他的思想或是感悟的意圖,他更多的是用真實來引導你去思考和理解他闡述的事件后隱藏的事實真相和蘊含的意義。《羊脂球》的最大成功在于真實的再現現實中的真實人生。 [關鍵詞]:泊桑 《羊脂球》 普法戰爭 揭露鞭撻 隱藏藝術 現實主義 一八五零年八月五日,莫泊桑出生于迪埃普的米羅梅斯尼爾古堡,他的父親剛獲得貴族稱號,母盧昂一家紗廠主的女兒。后來,他的父親因生活浪蕩而導致家道敗落。一八五六年,父母分居,莫泊桑跟隨母親到鄉下埃特爾的維爾吉別墅居住,過著“離群小馬“的生活。一八六三年他進入伊弗托的教舍學校讀書。 一八六八年他進入盧昂中學,與路易·布耶通信,布耶鼓勵他寫詩。一八七0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分配到盧昂第二師的后勤處,親生經歷了法軍的慘敗,目睹了侵略者的殘暴。一八七二年他進入海軍部艦隊裝備隊,十月在巴黎法律系注冊。一八七八年,他轉至國民教育部工作。在這期間,他進行詩歌和戲劇創作,一八七五年發表短篇《剝皮的手》,一八七九年上演了獨幕喜劇《往日的故事》。 一八七一年至一八八0年,是莫泊桑的創造準備階段。對他來說,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師從福樓拜。福樓拜師他舅舅和母親的朋友。這位名作家將現實主義的創造原則深印在他的腦海里:必須仔細觀察生活,從中找到別人沒有發掘過的東西;反對在作品中現身說法,要保持客觀;揭露和鞭撻資產階級偏見。福樓拜還引導他,才能只不過是長期勤奮的工作而已。 一八八0年,莫泊桑以一篇堪稱驚世杰作的短篇小說《羊脂球》在大師輩出的19世紀中后期的法國文壇上聲譽鵲起,一躍而奠定他在法國乃至世界文壇上的地位。一八八0年四月,以左拉為首的6位自然主義作家,以普法戰爭為背景,描寫戰爭時期動蕩的法國社會,結集出版《梅塘之夜》,《羊脂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福樓拜稱這為杰作。小說一出版,立即在法國引起轟動。十年間,他創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刻同情。 一八九二年初他神經失常,自殺未遂,此后一直未恢復清醒,十八個月后去世。 莫泊桑的小說創作態度,正如他在《皮埃爾和讓》序言——《論小說》里提到的一樣,“作為現實主義者,如果他是一個藝術家,那么他孜孜以求的將不會是給我們看一張平淡無奇的生活照片,而且要給我們看一幅比現實更加充實,更加動人,更加能使人信服的圖像。” 莫泊桑正視現實,尊重歷史,對于法國政府的軟弱,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如果我是當局,就像所以那些對如何拯救法國抱有種種想法的人一樣,我知道該怎么做。我會把所有的殖民地:塞內加爾,加蓬,突尼斯,圭亞那,瓜物羅普,交趾支那,剛果,東京灣和其他地方,裝進一只手提箱中,而且我會找到俾斯麥先生。我將對他說:先生,您在尋找殖民地,這里有一批存貨,有一大堆,有一整套。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居民有阿拉伯人,黑人,印第安人,中國人,安南人等等。我要求以每一塊殖民地換一公里阿爾薩斯和一公里洛林的土地,如果德國首相同意,我就做了一筆好買賣。”莫泊桑用巧妙的諷刺手法,既抨擊了當局的對外政策,又指出法德兩國對殖民地的掠奪,痛切地點出了法國政府的腐敗無能,一直在普法戰爭中割讓國土的慘痛現實。 莫泊桑從尊重現實的角度出發,他真實地記錄了一張張形態各異的面孔,一件件離奇曲折的奇聞軼事。但是他又不同于巴爾扎克——“法國社會的書記官”,真實的記錄了那些事件的人物。他對于每件事件,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觀點。可以說,他事一位有個性,不茍同的作家。為了忠實于生活原型,他不惜被世人指責為有悖常理。他留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就是一種堅硬性——形式上的堅硬性,本質上的堅硬性。他用自己的傳神之筆刻畫了法國上下各階層的人物,有的人物雖然像素描一樣只淡淡幾筆,但人物活生生的性格,豐富的神態已躍然紙上。這些人物,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痛恨,有的令人無賴,有的令人啼笑皆非······這些作品寄托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每一個人物都凝結著作者的心血,寄托了作者的渴望。 莫泊桑是一位有思想,有作為的作家,但是他又是一名善于隱藏的人。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他的創作最大的特點是善于隱藏自己。同時,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隱藏的同時,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這種隱藏并不是真正的隱藏,他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他的小說里不摻雜私人情感,“把生活的準確形象描述給我們”,他的小說絲毫沒有要讀者被動的去接受他的思想或是感悟的意圖,他更多的是用真實來引導你去思考和理解他闡述的事件后隱藏的事實真相和蘊的意義。 《羊脂球》是一篇以真實事件為素材的小說。普法戰爭,由于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腐敗無能,奉行賣國主義政策,最后終于定下城下之盟,不戰而降。這次戰爭是法國歷史上的奇恥之辱,法國資產階級的自私懦弱和出賣人民,是造成這次戰爭失敗,使民族蒙受屈辱的主要原因。在《羊脂球》里,作者通過一些人結伴逃出這樣一個生活片斷,典型地再現了這一歷史真實。 “接連好幾天,潰退下來的隊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過,他們已經不能算做什么軍隊,簡直是一幫一幫的烏合之眾······”故事發生在普法戰爭中法國軍隊潰敗,普魯士軍隊侵占了魯昂城時,魯昂城有十個人:奸商鳥先生和夫人,資產家,政客卡雷,拉瑪東先生和夫人,貴族德·布雷維爾伯爵和夫人,兩位修女,“民主黨愛國人士”高尼岱,還有妓女羊脂球,他們抱著不同的目的在鵝毛大雪的寒夜同乘一輛馬車要離開普魯士占領區。途中并不順利,半途碰上一位瘦高個的年輕普魯士軍官,因為垂涎于羊脂球的美麗,提出要羊脂球陪她過夜的要求,否則便要把全車人無限期的扣留。羊脂球雖然是妓女,但本著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憤而不從。普魯是軍官是深知人性的本性的,他緊抓著手里的王牌,“他的意思是他的希望一天得不到滿足,就必須把全部的人扣留一天。” 同車的人群一開始聽聞羊脂球說出來被扣留的真相時,義憤填膺。“當時只聽見一片譴責這個無恥丘八的呼聲,一片暴怒的怨聲,全體都團結起來抵御敵人了,仿佛敵人要羊脂球做出犧牲的這件事情里他們每個人也都有一份······”然而,這正是莫泊桑精心設下的一個鋪墊,高潮也順應的在這里展開。莫泊桑牢牢把握讀者,導引著讀者在他對個人的態度,言行的轉變的闡述中跟隨著他思考,思考人性在環境轉變中的承載能力——人群起初的義憤到被扣留后“大家對羊脂球好像有點冷冰冰了”,“他們現在幾乎有點怨恨這個女人了,為什么她不偷偷地跑去找那個普魯士人······”,人群為自己的處境擔心,建議把羊脂球一個人留下,讓他們離開,被普魯士軍官拒絕后,他們只好改變方法,先是對羊脂球進行說服和勸說,繼而軟硬兼施,最后大舉進攻,直到迫使羊脂球就范,最后,羊脂球屈辱地為了大家的利益,順從了普魯士軍官而換來了放行,卻遭到無恥的同車人的冷待。 處于戰爭中的人們都是自顧不暇,一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卻迥異于他人。雖然她也是為了保住性命乘車躲避災害,但作者卻把讀者的視覺轉移到羊脂球隨身攜帶的衣食上。這里作者沒有交代羊脂球的勇敢和鎮定,但是,我們卻從羊只求準備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逃跑”是有尊嚴的,而不像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爺,太太一樣,平時傲慢十足,不可一世,發生危險時,卻一個個本性暴露,匆忙得連食品都忘記了。作者獨到的視覺,隱藏了每個人的言行,只是簡單的交代了每個人行李物品,就使我們看到了誰在災難面前誰是勇敢者,誰是懦夫。寫到這里,作者似乎還嫌揭露得不夠。他們蔑視的口氣寫到那些“上等人”為了填飽肚子,全然不顧先前的尊嚴,面子,而太太們也瞬間將原來故作貞節的目光變做曖昧,親切,他們的目的在清楚不過,只是為了占有羊脂球的食物,達到裹腹的目的。在這里,作者詳細地描寫了每個人吃相,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上等人”,也會像饑餓的乞丐突然獲得食物那樣,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丑陋形象。 “幾張嘴不停地張開閉攏,閉攏張開,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兇猛。” ······ “那一籃子東西是吃光了。十個人吃著一籃子東西毫不費力就把它打掃干凈,大家視為遺憾的是籃子只有這么大而不更大一點,自從把東西吃完以后,談話稍稍冷淡了一些,但還繼續了一些時候。” 那些上等人大吃大嚼著羊脂球準備的食物的時候,而供給他們吃喝,又為他們作出犧牲的羊脂球卻被徹底遺忘了。“沒有一個人看她,沒有一個人想到她”,羊脂球望著這些“體面”的惡棍,想起他們說的話,做的事,想起那一籃被吃得精光的食品,她的熱淚終于從眼睛里流了下來。小說也就在她的“嗚咽”聲中結束。 在這里,作者很自然的寫到羊脂球善良的本性,她沒有激烈的心里斗爭,也沒有任何討好心思的描述,她的表現是那么自然。小說中,羊脂球是以妓女的形象出現在那些所謂“上等人”中間的。這種身份,不但遭到“同車人”的蔑視,包括她自己都為自己的身份卑微羞愧不已。以致當那些傲慢的老爺,太太們由于匆忙出逃而忘記準備食物,餓得饑腸轆轆之時,善良的羊脂球竟然“低聲下氣”地請求他們吃自己豐美的食物。按理說,以那些“上等人”上車時對于她的無禮態度,羊脂球是不該同情和幫助他們的,但是,她的善良的天性卻不忍看到別人的悲慘境遇,反而以德抱怨,不計前嫌,竟然乞求別人接受她的幫助,好像他們若是吃了她的東西,反倒是對她的一種恩惠,一種獎賞。 讀到這里,人們被深深觸動。一個妓女,竟然具有這樣一顆慈悲之心,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難能可貴。 在這個小說里,作者一反文藝創作的傳統偏見,把一個“低賤的妓女”放在普法戰爭這一特定的歷史環境里當作正面主人公,而把高貴的老爺太太當作反面人物,通過對比描寫,徹底揭露了法國貴族,資產者在大敵當前,只顧自身私利,不顧民族尊嚴,出賣人民利益的可恥嘴臉,同時表達了下層人民的尊敬和同情。 小說的主人公羊脂球是名妓女,屬于社會的最低階層,是受到唾棄和背負恥辱的人群。她們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民的墮落,社會的黑暗,但是,身為妓女的羊脂球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她不僅慷慨無私,有助人為樂的好心腸,而且,在侵略者的面前,還表現了真正的愛國氣節和民族尊嚴。她之所以出逃,是因為不愿受普魯士大兵的侮辱,在馬車被扣留期間,對敵國軍官的無恥要求,她十分憤慨,多次拒絕,最后為了成全同伴,她又忍辱作出犧牲,含淚做了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而在那些“上等人”面臨饑餓威脅時,她又慷慨的拿出自己豐美的食物,“低聲下氣”的求他們吃。一個被視為下賤的妓女,居然表現出這樣的崇高品質,表現出這樣的愛國精神,實在難得!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作者客觀而又冷靜地塑造了一組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卑劣下作的鳥先生,道貌黯然的伯爵,表現得體而內心淫賤的幾位貴婦,他們雖然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卻有著和他們地位成反比的骯臟的靈魂。那些“體面”的“上等人”,平時一本正經,甚至受人尊敬,在國難當頭之際,首先考慮的是保全身家性命,能發國難財里就發它一筆財。什么國家命運,民族尊嚴,全都可以置之腦后而不顧。對待敵人的無禮要求,他們盡管懂得這是對法國人民的羞辱和侵害,但是當民族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他們就沒有片刻猶豫,立即倒向敵人一邊,甚至用犧牲同胞的卑劣行徑來換取自己的自由。暴發戶還主張把“這個賤東西”的手腳捆綁起來送給敵人。最后,在車上對待面臨饑餓的冷酷態度,更是充分暴露了這些“高等人”的丑惡靈魂。小說就是通過這些人物的言行,雄辯的證明:法國上層階級的唯利是圖與賣國求榮,是造成民族災難的真正原因。 在《羊脂球》里,像這樣具有諷刺性的對比手法在文中時時貫穿。如車中兩次進食時各人言詞,行為上的對比,人群對羊脂球前后態度的轉變對比,初上車時三位闊佬及他們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對其他人等的蔑視和最后途中在高尼岱《馬賽曲》中狼狽不堪,惱怒的心情之間的對比,等等,使我們清晰地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善與惡,美與丑。心情也從崇敬到鄙視,從同情到憤怒。同樣是普法戰爭的受害者,人和人的差別是那么懸殊。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羊脂球這個形象是美與丑,可是我們對于她的美麗善良卻體會深刻。 小說通篇沒有描述羊脂球的心里活動,她的喜與樂,哀與愁,快樂與欣慰,委屈與憤怒都是通過她的一舉一動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的。作者似乎已經不需要再表白什么,但是,她的一切遭遇和感受,我們已經深深感悟到,體會到。她的遭遇扣人心弦,讀來真實自然。為什么羊脂球從來沒有在讀者面前流露過任何的心理歷程的變化,卻使我們每個人都那么真實的體會到主人公的一切思想性格呢?我想,這是隱藏藝術帶來的震撼力。作者客觀冷靜,不摻雜任何個人感情的對人物的活動進行描述和闡釋讓人物自己說話。很簡單的,我們沒有花費什么力氣便進入了小說了人物的靈魂,在其中回轉迭合,思索和理解是自發的,沒有絲毫被作者強制或強加。現實主義和先鋒類的東西不同,不像先鋒類的寫作手法所關心的是自身的語言文體敘事等,托著它的是虛構和想象,而現實主義是藝術的重現生活中的真實事件。 在《羊脂球》里,作者還在精確的描寫和細膩的心里描述中體現出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這一切建立在莫泊桑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強烈的批判意識結合的基礎上。一般說來,大部分的文獻都把莫泊桑歸納為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盡管她和左拉等自然主義派作家私交甚密,和自然主義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她一貫保持著嚴謹的現實主義寫實手法。不僅是《羊脂球》,幾乎在她所有的小說中,大部分人物是典型環境中具代表性的下層民眾。她的小說創作大都把矛頭指向當時法國糜爛的資產階層的生活,深刻地揭示資產階層的卑劣,虛偽和惡毒,同時,她也對那些下層社會的被侮辱,被壓迫和被損害者充滿憐憫和同情。 參考文獻: 【1】《羊脂球》 【2】《新編外國文學》 【3】《中學語文參考》 【4】《西方文學》 【5】《名作與欣賞》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