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有畫”的王維山水田園詩 從古至今,以山水田園為題材的詩作可謂不少,而其中也不乏大家,例如晉朝的謝靈運、陶淵明;唐代的著名山水派詩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但若論山水田園詩真正能做到“詩中有畫”的,恐怕就要首推唐代山水田園派大詩人王維了。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他的《東坡志林》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由此可見后人對王維詩作的推崇。的確,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寫的很美,綺麗的色彩,絕美的境界,真像圖畫一樣,能喚起人們鮮明生動的視覺感受。下面我就來談一談自己對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的理解和感受。 一、王維山水田園詩的創作根源及其思想內容: 王維山水田園詩創作的根源及其思想變化 王維,字摩詰,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后隨父遷居蒲(今山西永濟縣),遂為蒲人。(《王維生平事初探》)王維少年時代就十分有才華,曾和弟弟王縉游歷長安、洛陽兩都,很受上層社會的器重。唐玄宗開元七年(719),19歲的王維上京赴試,中第一名解頭。21歲中進士,作大樂丞。后因伶人舞黃獅子違制受連累,被貶為濟州司庫參軍。在34歲時被提拔為右拾遺,重返長安。后改任監察御使,并出使塞上,在邊疆作過一個時期的兼職判官。回京后,于開元二十八年40歲時,轉為殿中士御使。李林甫獨攬大權后,對前途的失望,對政治的不滿,使他對仕途產生了厭倦和冷淡,開始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先在長安郊外的終南山隱居,接著經營藍田別墅。遠離了激烈斗爭的官場,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與世無爭,正可以使他擺脫一切煩擾,借以排遣胸中的苦悶。所以,他在自然界的懷抱中流連忘返,尋找使他動心的景象,從而創作出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王維在政治上不順,對現實社會不滿,但由于始終沒有脫離過當時的社會上層,缺乏更多的反抗現實的勇氣和力量,再加上他全家信佛,受到佛家寂厭思想的影響極深,且夾雜著中國固有的道家思想,就在無形中形成了他后期的那種消極遁世的人生觀和明哲保身、隨遇而安的政治態度。這就是他山水田園詩創作的根源。 以天寶初年王維40歲左右時為界,他的思想可分為兩個時期。在前期,王維思想中充滿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政治抱負,熱情、開朗、雄心勃勃。在這一時期,他創作的政治詩和邊塞游俠詩,洋溢著強烈的青春氣息和理想光芒,飽含情韻。到了后期,王維的思想消沉,過著嘯傲山林、吃齋奉佛的生活。他向往著農家平淡的生活,從而在后期創作出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這種思想上的轉變除了政治黑暗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外,主要還是在于他那種軟弱妥協的性格,他不愿與李林甫等同流合污,卻又不敢與其斗爭,想歸隱卻又不想過清貧的生活。而這種亦官亦隱的生活,既避免了政治上的實際沖突,保持自己的“高潔”,又能過舒適的生活,不失為一種解決人生矛盾的妙法。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的思想內容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題材廣泛,其思想內容也不盡相同,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1)、對自然山水的摹寫:如他能以開闊的胸襟,勁健的手腕,描繪出祖國雄偉的崇山峻嶺:“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藹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終南山》;用清新的情致,勻潤的色調渲染出溪山一角的幽靜:“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鳥鳴澗》。 2)、對別墅生活的描寫及詩人的幽居情懷:如:“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文杏館》,就寫出山館結構的精致,境地的幽靜,以及詩人從而引起的遐思 3)、對山水田園的神往:王維對祖國壯麗多彩的綺麗風光和大自然優美境界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大自然的熱愛。王維創作了《渭川田家》、《春中田圖作》、《新晴野望》、《山居秋暝》等描寫山村景色和農家生活的名篇,以表達對田家生活的贊美和對勞動人民的歌頌。如“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此詩描寫暮春傍晚田家情景和詩人對田家生活的贊美,素樸、親切,富于牧歌風格。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一首《山居秋暝》描寫了秋山雨歇,空氣清新,明月照耀,泉水潺潺,更有浣紗姑娘駕舟歸來,觸動竹林,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 二、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王維山水田園詩之所以能做到“詩中有畫”,與其多才多藝是分不開的。他是我國唐代杰出的詩人兼畫家,不僅能詩善畫,還精通音律,擅長書法。他的《偶然作》中說:“宿進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他的“文章冠世,畫絕古今”!对娀羁傹敗钒阉谠姰嫹矫娴某删团c杜甫、顧愷之相提并論,說:“顧長康善畫而不能詩,杜子美善作詩而不能畫。從容二子之間者,王右丞也!闭菑V泛的興趣和深厚的藝術修養,使他的詩作“詩中有畫”,又音律和諧,成為詩壇聲名卓著的大家。 “詩中有畫”——王維詩的特點 凡以景入詩,即用文字代替繪畫使用的線條和色彩來刻畫形象,都可以叫做“詩中有畫”。自晉至唐,有成就的山水詩人不獨王維一家,如孟浩然、李白、杜甫也頗多山水之作。他們的詩雖各具特色,鮮明如畫,但“詩中有畫”卻成了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特征,足見他在這方面高人一籌,有獨到之處。 首先是融畫入詩,蘇軾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中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批評只求形似。中國繪畫理論和實踐說明,成功的作品應該是不僅注意形似,更注重神似。通過精心選景,巧妙構思,運用濃淡相間、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其內容。王維的詩正是與中國畫的特點相通,達到了形神俱似的最高境界:“含蓄、淡雅、空靈”。如他的一首《漢江臨眺》,其中有兩句說漢江的浩淼寬廣,但他卻不對漢江作直接正面的描寫,而是著筆于與它有關的天地和山色:“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樣寫雖不具體可感,一目了然,卻耐人尋味,給讀者以豐富聯想的余地。試想,說漢江之水連囊括萬物的天地都無法容納,僅一江之隔的對岸山色都顯得朦朧不清,若有若無,其浩蕩寬闊可想而知。所以《弇州山人稿》說它是“詩家極俊語,卻入畫三味”。這樣的例子在王維詩中比比皆是。如在《終南山》中,為了突出山的高大而著墨于云氣的變幻:“白云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為了表現山的深幽卻描寫花和樹:“背嶺花未開,入云樹淺深”。(李處士山居)為了渲染薄暮靜溢的氣氛,寫“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前一句說渡頭是最喧鬧的地方,此刻唯余落日,四周的安溢可想而知;后一句就讓人感到平和恬靜。王維的許多詩都是如此,不用濃彩重墨,不作精雕細刻,看上去平平淡淡,有時甚至使人感到“不似”,但閉目一想,卻栩栩如生,細細體會,則愈味愈濃。《畫彈室隨筆》說:“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非右丞工于畫道,不能得此語!妒疯b類編》說他的詩“非妙于丹青者,其孰能之”。都說明王維的詩妙在借鑒了繪畫技法。 其次,王維的詩“詩中有畫”,不僅融畫法入詩,而且充分發揮詩歌表情達意的特點,以表現畫面難于表現的內容,不僅可以繪形,而且能摹聲。王維的山水詩中有不少對大自然聲音的捕捉和描寫,如《過梓州李使君》中“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這里可以聽到美妙而動人心魂的林間大合唱。又如他的《積雨輞川莊作》中有兩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痹姷纳暇鋵憦V闊的水面上空點綴著白鷺,形象鮮明,境界開闊,很有畫意。而下句更生動,從茂密的綠蔭中傳來鶯歌的描寫,不僅使原來無聲的畫面變得更加活潑,而且可以喚起人對黃鶯的豐富聯想,補充畫面所無法表現的形象。正因為如此,《史鑒類編》把他的詩稱作“有聲畫”,說“王維之作,如上林春曉,芳樹微烘,百囀流鶯,宮商迭奏,黃山紫塞,漢館秦宮”。 再次,王維詩里所表現的內容,有時是任何丹青妙手也畫不出來的。如“月初驚山鳥,時鳴深澗中!保ā而B鳴澗》)所表現的一剎那間的變化,“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保ā督K南山》)所描寫的氣候的差異,“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保ā吨窭镳^》)所感受到的明月的多情,都不是單憑畫面所表現得出的。正是由于王維將詩歌和繪畫藝術融匯貫通,他的詩才能使詩情畫意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達到了“詩中有畫”。 2、王維詩的意境 中國畫的特點講究寫意,成功的作品要有較高的意境,在濃淡相間的筆墨中蘊藏深味。詩同樣講求意境、境界!霸娰F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王維的詩屬于前者,平淡而有思致之列!独疃旁娋暋氛f: “摩詰詩皆淡而濃,近而遠,可為知道也!蓖蹙S多才多藝,精通音樂、繪畫,懂佛理的良好修養使他的詩歌意境優美,可以稱得上是聲、色、味的立體混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贝嗽娨园酌枋址,不用詞藻雕飾,描寫了環境的優美,秋光的可愛,透露出作者熱愛大自然以至流連忘返的心境。通過精心取景和別具匠心的安排,使畫面生動活潑,有動有靜,具有完整融合的意境。 王維的詩不僅每一首都寫得有意境,而且以他的許多詩創造了一個共同的意境。如以下幾首: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秋夜獨坐》)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青溪》)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這幾首詩描寫的地點和時間并不相同,但它們都與塵世迥然不同,既沒有人事的紛擾,也聽不到車馬的喧囂,山水、木石、花草、蟲鳥就是這個世界的主人。在這個境界里,一切都是那么靜謐和平,月出竟會驚動山鳥,花兒都是自開自落,甚至能在雨聲中分辨出山果落地、草蟲低吟,連通常給人帶來溫暖和光明的陽光也因山幽林密而呈現出冷色。這許多詩的風格竟是那樣和諧統一,共同創造了一個優美恬靜的境界。不正同后人鄭板橋所畫的竹那樣,雖姿態各異,但無不體現出剛勁挺拔的意境嗎? 三、結束語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充滿了對自然的追求和熱愛,雖然有些離現實較遙遠,但他在詩的表現手法上,層次分明,既有虛敘,又有實景;既有白描,又有彩繪。不僅僅從實處繪聲繪色,堆砌景物,而且能從虛處素樸的陪襯出全景。“渲染以情緒,烘托以情事”。既看到全體,又看到局部;以后為主,以前為輔,使描寫客觀景物作用于審美主體所產生的渾然一體的整體印象更為明顯。后人讀王維詩時,猶如看到了一幅幅詩情畫意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美麗畫卷。王維以其優美動人的詩篇,大大豐富了我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畫廊,使人得到了美好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王維山水詩的藝術特色》,張明非! 2.《詩中有畫-----論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3. 陳貽焮:《王維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版。 4.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綱要》(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 第三版 第122—132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