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美”之我見─論人的形象中的外在美和內在美 一、美的定義: 美究竟是什么?對這個問題的探索其始于柏拉圖,其難度之大使得柏拉圖嘆道:“美是難的”;其后無數的哲人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從柏拉圖的“美在理式”到黑格爾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從托馬斯·阿奎那“凡一眼見到就使人愉快的東西才叫做美的”,到康德的“審美乃超脫了任何(包括道德的或生物的)利害關系,對對象無所欲求的‘自由的’快感”;從狄德羅的“美在關系”到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傳統美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之后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高度上,從人、人的本質中把握美和美的本質,認為,“美的規律就是人的規律,即有意識的生命活動”。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美是那種能夠引起人們愉悅、舒暢、振奮或使人感到和諧、圓滿、輕松、快慰、滿足或讓人產生愛(或類似愛)的情感、欣賞享受感、心曠神怡感或有益于人類、有益于社會的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屬性。 正因如此,人類對美的事物有著與生俱來的向往。人作為社會活動的一個組成因素,形象會在很大程度上對他的社會活動產生影響,同時也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美好的形象是人人都渴望擁有和追求的。 但是人們一談到“人的形象”時候,大多數人往往注重的是一個人的外表。其實不盡然,形象決不是一個簡單的穿衣戴帽的問題,而是一個人所展示的全面素質,一個外表與內在結合的、在運動中給他人留下的印象。“形象的內容寬廣而豐富,它包括你的穿著、言行、舉止、修養、生活方式、知識層次、家庭出身、你住在哪里、開什么車、和什么人交朋友等等。”①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形象美是包括外在美和內在美兩個部分的。 二、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關系 正是由于在處理人的形象問題上,外在美和內在美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就內在美和外在美及其關系問題上展開論述。 (一)形象中的外在美 所謂外在美,即姣好的面容、修長的身材、光潔的肌膚、得體的服飾、適度的化妝等等,是能夠為人們從外表直接所感知的。其中既有單個個體所獨有的東西,也有根據自身的特點而作出的補充和完善。正是因為人類的個體是有差異的,人類的文明才能夠從其成長過程中得到飛速發展,社會生活才能夠絢麗多姿。雖然天生有美麗的容貌,優美的身材的人很容易擁有美麗的外在形象,但這并不意味他(她)一定具備外在美;非天生麗質的人也不是一定不能獲得外在美。外在美是通過很多的表現形式來展現的,美貌僅僅是外在美的全部內涵中的一部分。 事實上,人的外在美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外在其它方面完善的。比如在穿著上不僅要做到最基本的整潔大方,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社會角色,同時其款式選擇要盡量突出自己的優點。在待人接物上要熱情大方,不卑不亢。在言行舉止上要誠實守信,符合人們的道德審美要求。 (二)形象中的內在美 內在美是指一個人內在心靈世界的美。心靈美是由一個豐富多彩的精神心理素質所構成,主要表現在品德、情操、智慧、才能四個方面。它們通過連接著的其它心理素質內化為人的本質力量,制約和規范著人的社會實踐,形成各種形態的外在美。 與外在美相比,內在美受先天影響較小,主要是通過后天努力、潛移默化而形成的,是自身魅力的升華。只要個體能夠不斷從外界汲取知識,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一方面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而且個人從中也能夠逐步淡化自身庸俗的痕跡,增加秀雅之氣。 英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莎士比亞借其作品中人物之口激情的贊美道:“人類擁有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 ②莎翁這里提到的“高貴的理性”指的正是內在美,它被放在美的首要地位,其對內在美的重視可見一斑,同時是在歌頌人的品質、品行和道德、德行之美。可見人的內在美是一個人的性格健康發展的基礎。 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當中,應時時重視內在美的修養。借助社會上開展的“義務獻血”、“為希望工程捐款”、“送溫暖下鄉”等活動來不斷完善提高自身的內在素質。如果我們想體現自己完美的人生價值,僅僅具備淵博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把提高自身的內在素質時刻放于心中。無私的內在之美,高尚的情感之美都有其具體的表現形式。以情感之美來講,它具體表現在人的生命形式中,如人道主義、對親人、同志、朋友真誠的愛等都可以作為自己的情感對象映照出每一個人的心靈美、情感美。對丑惡事物發自內心的憎惡、自覺維護心靈純潔也是情感美的另一種形式。 在經典名著《大衛•科波菲爾》中,品德高尚的姑娘艾格尼斯雖然早就傾心愛慕科波菲爾。但是,當她看到對方將熾熱的愛情獻給多拉姑娘,就竭力克制自己,真誠的幫助他和多拉締結良緣,并成為科波菲爾和多拉的最可信賴的朋友。艾格尼斯因此顯示了令人欽佩的高尚風格,成為書中一道閃亮的風景,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一些拆散別人良緣的人,以成就自己好事的人,自以為是強者,殊不知它們的行為卑劣只不過是小人而已;相反,那些尊重對方選擇佳偶的人,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因其有美好的心靈,高尚的品德,是會贏得人們的尊敬和欽佩的,這是品德美的一種體現。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大學生在列車上與搶劫旅客錢財的歹徒博斗而身受重傷,當記者問他這么做是否后悔時,他答道:“這是我們都應具有的見義勇為的美德,換成別人也會這么做,這是應該的我不后悔。”這名大學生的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也是品德美的又一種體現。再看看那些社會上那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我們不得不這么說與英雄們相比他們的靈魂顯得是多么得渺小。 如果把品德之美看成是我們的必修課,那么智慧和才能之美則會給我們超常的本領和能量,充分展示出個人的自覺的創造精神,并且常常外化為物質創造活動和精神創造活動,轉化為個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缺少了知識和才能,美也就顯得空洞和浮淺。因此,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應該抓住機遇,通過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來增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之美。通過這些方式的修煉,逐步提升自己的內在美。 (三)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關系 1、外在美是內在美的具體表現 通常我們能透過一個人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甚至通過他身邊的人和物,聯想到一個人內在的東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常反對的“以貌取人”,也不是全無道理的。 首先在服飾上: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水平、修養和氣質,它是一種重要的體態語言。它應以端莊、自然、大方為準則,要符合人的自然性格(年齡、氣質、體型)和社會性格(身份、職業、德行)。有些人片面追求穿戴,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過分裝飾反而會適得其反,衣著不在華麗、奇特而應是大方、整潔、樸素、得體,與人的內在美天然合拍,無矯揉造作之跡。 在個人氣質上則因人而異,它表現在體現了內在美的精神個性上,是使人健康向上、與人有益的風采氣度,如:文質彬彬、博學多才、坦蕩磊落、不卑不亢等。雖各不相同,但都符合人的美德,因而都是美的。相反缺乏內在美的結果通常表現為粗魯、野蠻、輕浮、油滑、狂傲、自大、媚態、奴顏等都是不美的風度,是對人本質的歪曲和丑化。 在語言之上:美的語言折射出的是優良的思想道德水平,因為它是人們文明善良的“心聲”,要做到語言美就應首先做到心靈美,只有做到了心靈美、儀表美、風度美、語言美之后,內在美也就水到渠成了。 2、外在美對內在美塑造產生積極的作用。 人們追求內在美時,常常是一個實施外在美活動的過程。比如我們想提高個人的內涵,通常在個人愛好的選擇上會首先考慮到一些美的高雅的東西。如音樂、繪畫、雕塑、舞蹈、書法、圍棋、國際象棋、鑒賞古物、品酒、學習一門外國語等等。而不要選擇這樣的愛好:搖滾樂、街頭說唱、打麻將、喝老白干、打保齡球等外在表現不美的活動。 古訓“非禮勿視,非禮勿聞,非禮勿言,非禮勿行。”正是通過美的外在行為規范來要求和約束人們,進而培養人的內在的美。 3、內在美和外在美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體。 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蔡邕,曾為其女蔡琰作了一篇《女訓》,其意是為了教育女兒要注意身心修養,要求她在梳妝打扮、講究外表美的同時,更要追求一種心靈的美。而蔡琰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厚望,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女才子。蔡邕在文中指出,人的心靈就好比人的頭與臉一樣,因此必須很用心地修飾它。臉面一天不修飾,就會被灰塵弄臟了;而心靈一天不想著善,那么邪惡也就乘虛而入了。只知道修飾面容而忽略修飾心靈,是一種糊涂的做法。面容不修飾,會讓人覺得你貌丑;而心靈不修飾,卻被人稱為惡了。 蔡邕提出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時要注意內在美的修飾。在你照鏡子洗臉的時候,就要想到心的純潔;當擦胭脂的時候,就要想到心的柔和;當你抹粉的時候,就要想到心的鮮明;當你梳頭的時候,就要想到心的條理;當你結發髻的時候,就要想到心的端正;當你整頓鬢發的時候,就要想到心的嚴整。③ 綜上所述,內在美(心靈美)、外在美(儀表美、風度美、語言美)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的。外在美和內在美是統一的。重要的是,惟有內在美是長久的。我們只有樹立內在美與外在美高度統一的形象,才能具備更為完美的整體美。 注釋及參考文獻: 1、張秉真、章安琪、楊慧林 《西方文藝理論史》 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4年版 第25、131、179頁 2、黑格爾《美學》第1卷 商務印書館 1979年版 3、《李澤厚哲學文存》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第392、675、532、398、662頁 4、車爾尼雪夫斯基 《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6年版 第6頁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第16、51頁 同上第2卷 第95頁 6、鮑桑癸 《美學三講》 中譯本 第67頁 轉引自章啟群《西方美學中美的本體之流變》 1990、5-20 (注:“1990、5-20”是指《美學》月刊1990年第5期第20頁,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以下與此同。) 7、《外國美學》(2)第219頁 轉引自同上 作者:英格麗·張《Your image is worthy of million dollars》 出自于英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中文系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